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术会议上兴高采烈宣布发现了某个系统有矛盾;要把证明公之于世;但在最关键的一刻;正要把矛盾命题推出来的时候;谁知说时迟那时快;「一说。。。。。。已引起矛盾而被取消”。逻辑家不服气;再「一说。。。。。。又已因矛盾而被取消”。此时满座皆惊;各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怪事。试想那逻辑家尴尬不尴尬?
又:根据逻辑;如果述句P 有矛盾;而且(或者)述句Q 有矛盾;那么复合命题「P 并且Q ”也就有矛盾。但甲的颠倒逻辑却认为这不能构成矛盾命题;因为P 和Q 「分别因逻辑矛盾而被取消”了。此所以甲声言要揭露「P 并且Q ”之中「每述句'P ;Q '各自本身的矛盾”
他以为一旦「揭露”了P 、Q 各有矛盾;就等于证明了「P 并且Q ”没有矛盾。
'注'13 或与注(6)所提的「规则”并举。
'注'14 此乃大略言之;所取的是「理性”、「事实”等词的一般宽松用法;无须牵涉当前哲学上有关理生与事实的争论。附笔:以「合理生”代「公平”;可消解大量有关的哲学缠讼。
'注'15 真理理论的牵连甚复杂;是否凡辩论都要先讲一番真理理论?
'注'16 《评》文所谓的「批判标准”;语意含糊;有时指是非对错的定义或判准;有时不明所指。又:对「字字界定主义”的批判;大部分可类似地适用于批判标准妄。(凭什么标准说要先列出标准?)
'注'17 按:谬论的「理由/所据的推理”;只可能是歪理。证明了某个说法为谬论之后;即无须理其歪理。补注(关于上一节「断章妄”):大体而论;笼统批评易;逐点分析难;前者往往只有一堆空泛的评论字眼(常
见于一般的「文化论述”和「艺文论评”之中);后者则须具备方法学功底。
'注'18 反例法属于(广义)例证方法之中最强有力的一种。
'注'19 举例除了可作否证的理由;还可作归纳印证的理由。依据概率论的频率学派;有关的基本归纳公式是(其中「”在此表归纳推理):
'注'20 归纳的结论并无必然保证;但可有概然保证。又;在本文的讨论脉络中;无须牵扯及Hume、Popper 、Goodman 等人关于归纳法的议论。
'注'21 说那是「任何人都不会反对的道理”;已是让了一步。其实「诚实的人不肯诡辩”一语;在其语境里有警句的生质;无必要诠释为全称命题。
'注'22 「但书”之一:除非能建立起前提与结论的归纳相干性;将有关论证陈构成归纳论证。之二:当结论刚好是一句关于品格、动机等人身因素的论断时;以同类论断作前提就未必构成人身攻击的谬误;所见的逻辑书和讨论思考方法的著作都忽略了这个要点。另一个被忽略的地方是:
在界定人身攻击的谬误时;一般只提及就人身因素「进行攻击”;而遗漏了「加以挑拨”的情况。至于「人身攻击”与「人身攻击的谬误”是否需要作一区分的问题;此处无须申论。
'注'23 此重言句的作用在于提点或提醒;而非当做经验事实的陈述;故不属空废命题。照此类推。按:本节所论之「谩骂”;或作「漫骂”较妥今随俗。
'注'24 甲屡次在使用了一个语辞之后;立即在括号内声明该语辞是「借用”对方的。甲说:「打出‘盲辩’一词;其实只是用几个语词‘胡乱配搭’(恕我借用他自己的形容词)”、「第六项就‘溃不成军’(恕我借用盲辩论者另一个没有界定的名词)”、「却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借用其无界定的语句)”、「只是‘信口开河’(这词也是借用他的)”、「如此‘丑陋绝伦’、‘错谬百出’(全是借用其自己的话)”、「也许要‘垂死挣扎’(仍是借用其词句)。。。。。。
甲这种说法;凡人难解。像「溃不成军”、「胡乱配搭”、「信口开河”、「错谬百出”、「垂死挣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等都是很普通的成语或常用语;用了就用了;何须特别作出「恕我借用他自己的形容词”、「全是借用其自己的话”、「仍是借用其词句”之类的声明呢?这些成语和常用语并不是《思辩与宗教》的作者发明的;亦非其专有;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不能说是「借用。。。。。。”;更不必那么客气说「恕我借用”。
甲这种奇特的说法;原来可利用来制造蒙混的效果。设若对方说:「诡辩者的倒颠逻辑一被刺穿;其诡辩即溃不成军的了。”诡辩者就这样回应:「那人的立论已‘溃不成军’了(恕我借用他自己的话)。”
这种「恕我借用他自己的话”一类的声明;可造成假象;使人以为诡辩者的说法有根有据;甚至具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力;殊不知那只是错觉。譬如说;当对方断言「世间有鬼”的时候;诡辩者就从那断言之中抽出「鬼”这个词;然后指对方「自认是鬼”;跟着声明「恕我借用他自己的话”这种诡策;让我们名之为「抽词杜撰”。抽词杜撰是无中生有的一种狡狯的手法;见上文「无中生有之伎”。
'注'25 《评》文理路凌乱;比如在其第八项「。。。。。。恕不回答”之中;有些逗号就难以确定是用来表示「并且”呢还是用来表示「或者”。从脉络推断;似是后者。注意其「恕不回答”的条件;虽分九组;但带有任意性;即可以合并为少于九组或细分为多于九组而无损其「旨趣”。
'注'26 1989 年五月号《明报月刊》第93 页。
'注'27 1988 年10 月24 日《信报》:《磨励精神》之《「道歉”也是招数》。
'注'28 《向李天命道歉》;1988 年十月号《明报月刊》第115…116 页。
'注'29 本「尾声”多用比喻辞格。又:「穷途”首两段为警语而非纯描述语。
'注'30 此非本文重点所在;无须顾虑「考据”的问题。考据恒非哲学之本。
'注'31 不必看作正式心理学术语。
'注'32 或「不易会”如此。下同。
补注本文旨在建构「反诡辩系统”;对于《评》文的谬妄大都只从每类之中挑一两个例子出来批判;剩下的就任其为漏网之鱼。此处仅仅补捕「鱼例”两则:
(1) 鱼目混珠甲认为《思辩与宗教》「断章取义”、不符「训诂学ABC 或‘古典解释学A B C’”的要求;并说「各‘文本’皆有其‘语言游戏’的法则。。。。。。' 若以一套法则为唯一标准去批评其他语言游戏为错谬' 那就等如下象棋的人看见他人下围棋;就大呼小叫;说下围棋的人‘滑稽荒诞’”;「如果将其前文后理的思考和界定断开;就很易歪曲其意思”。这些「大道理”在此有催眠的功效;能用来转移视线(见
「鱼目混珠之伎”)。特须注意的是:甲光说「如果”怎样怎样就「很易”歪曲其意思;但却由始至终指不出对方有哪一处断章取义;有哪一处歪曲了其原文的意思。
(2) 无中生有《思辩与宗教》说:「如果我们的立论确当。。。。。。那么;终有一天;人类所知的真理或确当的论断就会包括我们的立论在内;要是' 如果' 人类不会在那天之前已经灭亡了的话。”甲凭此便说《思辩与宗教》的作者「自封为‘真理’”。这如何可能?原来甲在引述时;先把「如果。。。。。。”和「要是。。。。。。”两个条件子句删去;再用句号窜改「要是”之前的逗号;制造出「原句到此终结”的假象。最后;甲还更上层楼;索生颠倒原文;将原文的主语和宾语互掉将「x 包括y”篡改成「y 包括x”原文是:「人类所知的真理或确当的论断就会包括我们的立论在内”;但在甲的转述之中却变成了:「自己的立论包括人类所知的‘真理’或‘确当论断’”。
附笔标准妄可视为判准主义(其极端为递归主义)的一个最幼稚的类型。判准主义很容易反过来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对于「A/S ”及验证原则的疑虑;亦每每来自判准主义(特别是递归主义)。判准主义的心理根源;不妨称之为某种「哲学神经官能症”。欲对治判准主义; 可采取Aptitude Approach(以理生思考及理生讨论为最终依归理生由是展现;而非由公式完备涵摄;无此公式;cf。 「评估机制”)暨roughly…speaking device。按:由于自然语言的灵活性;语理分析和谬误剖析的概念工具若要恰到好处、有真实效用;便须容纳某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建构的过程中有时须略去少数例外;否则会繁琐不堪;没完没了。只消明白判准主义之弊;对这种不确定生便可释然。
代跋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即将出版;借此机会向张健波先生、霍韬晦先生和方良柱先生致谢。书中拙文大部分是在张先生的稿约催动下着手写的。至于霍先生;若非他再三敦促;我恐怕便会「无限拖延”;而不会去检订《浪荡与沉思》以让它发表了。最后;全书的出版安排;包括先刊登目前这篇《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则是在方先生的建议下进行的。
部分原载于《法言》月刊;1990 年十月号
=
思辩随笔
《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变奏
李天命
引言: 思考方法与思辩范例
拯溺的原则就是把人从水里面弄出来;再把水从人里面弄出来。
知道这个「拯溺原则”;并不等于能够实际进行拯溺的工作。同样;知道思考的方法也不等于能够具体应用那些方法去处理问题;更不等于能够灵巧精妙地运用那些方法。若要增进运用思考方法的能力;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思辩范例来学习。本文的主旨即在于提供(希望是)这样的范例。
《神不存在?!》和《思辩与宗教》所引发的回应之中;以梁燕城博士的《评李天命的》(简称为《评》)最受注目;其次就是林瑞琪先生的文章《为李天命未能一矢中的而感到意外》(简称为《为》)及郑志诚先生的书册《宗教与思辨回应李天命博士的「思辩与宗教”》(简称为《宗》)'注'1 。拙作《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在正文内取《评》文作为批判材料;藉以建构反诡辩系统;而只在一个附
注里提及《为》文和《宗》书。以下就对《为》文和《宗》书略加分析批判;冀可提供思辩范例。
一、豪言壮语
「九月辩论”(辩论记录发表时题为《神不存在?!》)的正方是Michae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