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泼着滚水,用铁钩铁耙将冻结的冰面一块一块剖开,露出下面黑绿黏稠的湖水来。
—那场盛宴,以及盛宴之后的袅袅余音,有如在一泓死水深处生成的小小旋涡,乍看之下端倪丝毫不露,但是假以时日,那股子翻江倒海的劲道注定会搅出轩然大波来吧?
“那我呢?我该如何?”青蔷反复自问,却始终找不到答案。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也许她会从最初的那时起便选择循规蹈矩、随波逐流,选择闭心塞意、颐神自守,不管外界如何,亦不管他人如何,浑浑噩噩入宫,浑浑噩噩得宠,浑浑噩噩地媚上欺下、浑浑噩噩地将日子过下去……若有一天浑浑噩噩地死去,也只会诅咒命运与苍天,将自己最后的哀痛和愤恨,化作一息不散的怨灵,徘徊于这深宫之内,继续戮害依然活着的那些有罪或无辜的女子们。
—这便是黄瓦红墙、雕梁画栋之间无数青春红颜注定的道路,那她呢?难道真的要循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吗?
沈青蔷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块碎石。用心留成的染着七里香的纤甲沾上了一抹灰尘,身边的点翠一边嚷着:“主子—”一边从怀中亟亟掏出绢帕来。青蔷回头对她一笑,撸袖拔臂将那块石子远远地抛向湖心,石子破空而飞,划过氤氲渺渺、碎冰离离的湖面,遥遥落在远处,发出轻微的响声。沈青蔷抬起手,吹了吹指尖,笑吟吟道:“真是大不如前了……等天热了,冰化了,我在昆明湖上打‘漂儿’给你们看,玩那个,我是最拿手的……”
点翠手里捏着绢子,忽觉递也不是,不递更不是,只茫然眨着眼睛,望着她的主子。沈青蔷昂首站在桥上,头顶无限的青空砸下,她伫立良久,一甩袖,对点翠说:“走吧,我们不能让娘娘久等—”
是姑母将她从尚书府的四方天井里带出来,又是姑母将她送来这皇宫的四方天空之内。她安排她入宫,安排她得宠,她从未争过什么,自有人代她去争,争到了放在她的手心—她虽径直收下,却也并不觉得欢喜。
她不会以沈家在朝中势力的蒸蒸日上为荣,亦不会因后宫佳丽们的艳慕、妒忌和谄媚而觉得喜悦欣然—也许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宫廷,也许自己本不够资格成为一枚“棋子”。即使自己现下连想要什么、追求什么都依然懵懂不明,但有一个念头却是她笃定的,已在她心里深深扎了根—当紫薇将她骗至死地的时候;当董天启哭叫着跑远的时候;当玲珑对她说“没有我,你早已死了”的时候……这个信念便愈加鲜明起来:
第二十五章 兴废(3)
“我要活着,决不死在任何人的手上;无论如何,一定要活下去!”
董天悟刚要开口,忽听得不远处“咚”的一声轻响。他斜倚着水阁的雕花栏杆,望过去,只见浮着碎冰的墨绿色湖面上,有一朵涟漪正在盈盈漾开。
“殿下?”吴良佐微耸着肩,全身戒备,问道,“可有……异状?”
董天悟遥遥望去,只看到一片雾气蒸腾;间或有杂役太监撑着船,从白雾中穿梭而过。
“没什么。”于是他摇摇头,轻声回答。
方才的谈话被这小小的变故打断了,水阁中的两人顿时沉默下来。
吴良佐似有话说,张开口,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良久,终于咬咬牙,将手中木匣微微举起,轻声道:“微臣……敢问殿下,此物究竟从何而来?”
董天悟不声不响,只是垂头看水。
吴良佐的声音更低:“殿下,恕微臣多嘴,如此……伎俩,恐非天家气度、帝王之相,殿下还请三思。”
董天悟“哧”地一笑,回过头来,说道:“吴大人,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帝王’,在这‘天家’之中,我不过是个畸零人罢了……”
吴良佐的脸上立时现出几分不忍,抢道:“殿下!您……万万不可如此想,陛下对您的爱重,绝非他人可比,他日……他日也不是没有可能……”
董天悟笑着打断了他:“……没有可能?没有‘什么’可能?”
这个答案即使再心知肚明,又怎么能说出口?吴良佐默然。
大殿下缓缓走过去,走到吴统领身边,轻声道:“吴叔,多谢你的好意……只不过,那并非我心中所愿,给我做,我也做不好的……”
吴良佐猛然间听到这个称呼,虎躯一震,几乎把持不定,竟似连声音都哽咽了:“殿下,切莫如此……折杀……折杀微臣了。此事……还当从长计议才是……”
董天悟一摆手,说道:“不必了,我心意已绝,只要了断了当年之事,我便辞别父皇回北地去。我生来是个江湖人的性子,梦里也想着呼啸的风沙—京师的牡丹,还是留给别人赏玩吧。”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笑。
吴良佐望着董天悟风神秀逸的面容,记忆里的另一张脸孔,猝不及防地浮现而出……
—他连忙低下头去,摩挲着手中那只小小木匣,好一会儿,才将胸口涌动的热流强自压抑下去。
“吴大人,”董天悟道,“我今日交给你的这东西,也是受人所托—若无事便罢,万一有事……你便拿给她看,到时候是非曲直,自然分明。”
吴良佐双眼晶亮,定定望着董天悟,心中忽然一动,问道:“殿下,您是受……某位……所托……不成?”
董天悟缄口不言,似乎全然没有听见……忽然,一阵微风平地而起,将湖上的雾气吹得四散分离。
第二十六章 鸩毒(1)
十一月初一,是靖裕帝依制临朝之日。得到这个消息之时,状元及第、当朝笔力第一的内阁首辅李裼李阁老正拄着御赐的扶拐,立于朝堂之上侃侃而谈;而吏部天官、内阁次辅沈恪则垂手侍立一旁,暗自咬牙切齿。
靖裕帝双目微闭,对这一切都似听非听。李阁老正口沫横飞讲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云云,突然一个面无血色的年轻太监,连滚带爬地奔进了崇文殿。满殿文武群臣本都在瞧着“李大嘴”明目张胆指桑骂槐的好戏,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唬了一跳,摸不准到底是发生了怎样的祸事,又会牵连到谁人的脑袋。
—各自心怀鬼胎忐忑不安之时,御座上的靖裕帝突然睁开双眼,精光立见。
那太监五体投地趴伏在玉阶前,浑身抖如筛糠,语不成句:“启……禀陛下,大事不妙!二殿下……遭……遭……遭鸩了!”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靖裕帝身子一颤,哑声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那太监早吓得几欲昏厥,口唇翕动,却硬是再也吐不出半个字来。御前总管王善善见状忙抢上前去,飞起一脚便将他踢翻在地,尖着嗓子骂道:
“小作死的,御前失仪,活够了吗?”
那小内监倒滚出去,手足僵硬,半晌才爬起身来,却总算发出了声音:
“二殿下在锦粹宫……遭鸩,眼见是……不好了!”
朝堂上突然寂静无声。靖裕帝再不停留,拂袖抽身大步流星便向内退去。王总管三步并作两步赶在后面,尚不忘草草口呼:“百官退朝—”
满殿当即鼎沸,议论纷纷。但见其中颓然坐倒一人,简直如那报信的小太监一般失魂落魄,面色犹如槁木死灰。站在他上首的李裼突然冷冷一笑,将手中拐杖在地上重重一顿,道:“沈大人,老夫尝闻自古有‘小人惑国而圣主遭舛’之难,却不想应在今朝—您以为如何呢?”
十一月初一,原也是后宫嫔妃们齐聚的日子。因沈太后早逝,上官皇后亦已薨了七年,整个皇宫内便以沈、杨二妃为尊。自杨惠妃于靖裕十一年怀娠之后,为着一句“妹妹当保重玉体、看顾皇嗣,莫要劳心劳力”的话,本分交二宫“共掌”的中宫印信便自此留在了淑妃的锦粹宫。虽无任何名头可言,但每月初一各宫各殿有宠无宠的妃嫔们共聚紫泉殿却已成了惯例—自然,若是你有病或托病,也并不是非来不可的,至少沈青蔷初入宫时便经常缺席,而杨惠妃则从来未曾履足。
这一次却算来得齐的,十停里足有个七七八八。淑妃娘娘依例带领众姊妹遥叩了远在封地的二位太妃,又在笼着一层碧纱的“白仙”画像前敬了香,方转回正堂,按品级次序一一落座,照例说些无聊闲话,亲昵嬉笑,表面文章而已。
—将进午膳时,忽有内监进来传报:“禀娘娘,二殿下驾到!”
这本不是内书房下学的时候,沈淑妃不禁有些诧异,转瞬却笑了,眉眼开解,口角生春:“这小祖宗,恁地磨人,不见我这里一屋子人坐着吗?”
在后宫生存,座中诸人哪里会听不懂话中有话,当即便有精乖的道:“殿下与娘娘是母子之亲,哪有孩子不缠母亲的?”还有的道:“婢妾们本也该走了,二殿下倒来得巧……”如此七嘴八舌,不一而足;言毕通通站起身来,便欲一并告辞。
沈淑妃却似还欲挽留,出言道:“姊妹们一并用了膳再去不迟,可别让人笑话我们锦粹宫连顿粗茶淡饭都供不起了。”
众妃嫔知她绝无此意,不过说说罢了,纷纷摇头摆手,口称:“每次都叨扰娘娘的,哪有这样的话?”终于还是鱼贯而去。
—不一时,满殿中便只剩下沈淑妃及紫薇、青蔷三个人。
沈紫薇自有孕后,便一直与淑妃娘娘同席用膳的;而青蔷本独自坐在厅角,众人散时才跟了要走,却不料沈淑妃隔着人群遥遥对她喊:“沈宝林,二殿下最喜欢你的,你也留下好了。”
第二十六章 鸩毒(2)
沈青蔷只有恭身答应,心内一声叹息。自万寿节那夜之后,她便再也没有见过董天启,无论如何,这一次淑妃娘娘必定料错,那位宝贝二殿下早已没有那么“喜欢”自己了。
然而,当穿着对襟小袄,戴一顶结着东珠的貂皮小帽,蹦蹦跳跳进来的董天启看到她时,竟然对她甜甜微笑,嘴里说道:“青蔷!你想我不想?”
淑妃娘娘指着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