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斯林众痛苦,朕很痛心,故此,想了一夜,朕拿出了一个改革方案,与诸位商讨!”
“改革?”
这事儿侯杰哪怕亲信都没有透露过,就算萨拉瓦之流都是惊愕的抬起头,谢尔曼更是惊奇的不顾礼节攀上了玉阶,自己伸手把侯杰改革的文书接到了手中。
打开后,萨拉瓦的眼睛顿时直了。
侯杰的改革有很多。
首先就是制度上的,阿拉伯的哈里发很类似于周天子,是境内所有穆斯林的领袖,但他手下,却存在着五大总督埃米尔这样的一等诸侯,还有着无数由酋长治理的二等诸侯。
而且治理得也是混乱无比,穆斯林聚集的社区,由毛拉伊玛目行政权,审判权一把抓,依靠《古兰经》作为法律管理阿拉伯人案件,至于其他教派的社区,由其自己原有的牧师,宗教领袖来管辖。
权利分散在了贵族与伊玛目手中,侯杰改革的第一刀,就是切向了这儿。
仿照大唐三省六部,以萨拉瓦,谢尔曼等设立了十多个宰相以及宰相幕僚,全国主要的大伊玛目几乎都被收录,将全国的政权开始集中在中央。
设立*官,审判官,类似于大唐的邢部,大理寺,掌管全国的律法,诉讼,又把部落血亲的自我审批权给收了回来。
对外,侯杰还调动了很大一部分哈里发禁军与阿拉伯部落骑兵组成新的远征军,进行下一轮对拜占庭圣战,同时却对占据麦加的哈瓦利吉派等部落联盟抛去了橄榄枝,理由是哈瓦利吉派的奋战目标是任何人哪怕是奴隶都有资格继承哈里发之位,自己既不是倭马亚家族,也不是西哈姆家族出身,却继承了哈里发职位,已经达到了他们的政治诉求。
军事上,如费萨尔等大的酋长被封为大将军,依靠他们,开始逐步剥离小部落兵权,把军权也收归中央。
一系列改革,侯杰主要笼络了全国的大贵族予以重任,去欺压小的封建主,大欺小的情况下,倒是暂时没有出乱子,甚至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如政府向贫民无息借贷,免除极度贫苦农民税收,还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国家大政策的改革,为了保卫到手的权利,侯杰在宫廷同样做了些许改革。
继续吸收倭人,高加索人甚至希腊人,还有波斯人加入哈里发禁军,侯杰可不像苍井氏一样愚蠢,严格约束异族禁军,悄悄剥离大贵族对哈里发禁军影响力的同时,到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反感。
继承权上,侯杰到现在还没有孩子,原本什叶派的长老们商议拥立侯杰的条件就是立哈嗓儿子,孺子哈里发作为继承者,可谁知道拥立侯杰都这么困难,这一条就没人敢提出。
侯杰却抓住此大做文章,以培养帝国继承人为名,把哈桑几十个儿子都集中在一起,在宫内修了一个清真寺,所有孩童都关了进去,美其名曰集中培训,至于培训处什么样子,培训出活人还死人就不一定了,反正做出一副样子来,朝内的什叶派长老也没话说。
最后,侯杰追封了自己的父母,从侯君集叛乱失败开始就沉寂了的三水侯家,终于恢复了以往的荣光。
在侯杰的新政下,偌大的阿拉伯帝国似乎换发出一线生机,到处都是宣布政令的使者奔走于大马士革各处的要道上,最远抵达埃及,新的官僚上任,旧的贵族也有去处,整个帝国到处都是一片忙碌。
不过就在一片忙碌中,圣城麦加,远处黎巴嫩山余脉上,迎着夕阳,一个似乎和孤峰一样孤独的影子,却是抱着膝盖,静静地低头注视着眼前这一片亘古存留的古城。
坐在这里,李缺已经做了整整几个晚上,仅仅在清晨时期,进食一些面饼,清水,比苦行僧还要疾苦。
此时,她也把来阿拉伯时候那一套装束彻底抛弃了,回复了原来合身的闽军制式皮甲,漆黑的甲胄包裹着她消瘦的身体。
唯有脸上那个银面具,一如既往地戴着。
时不时有山鹰从她头顶嘹亮飞过,但仿佛回到了在拉萨修行的日子,李缺的心头空旷一片,仿佛什么都吸引不了她的兴趣一般。
直到第五天,一个略胖,皮肤黝黑的唐人这才艰难的爬上了孤峰,找到了李缺的身边。
“李都尉,不好意思,就算现在侯大人掌控了局势,从禁寺拿东西,依旧要花费不少手脚,耽搁了几天。”
武元庆如今减肥算是很成功了,麦加崎岖的道路却依旧让他气喘吁吁,喘息着,一个黑布口袋递到了李缺面前。
随手打开,一块散发着乳白色光芒,晶莹剔透的玉玺碎片第五块柔和的光芒映照在了李缺的银面具上。
据琐罗亚斯德教僧侣记载,时间的碎片,李捷的时间玉玺第五块,静静地躺在李缺黑羊皮手套上。
仅仅看了一眼,李缺就把它牢牢装在了胸口最严密的袋子。
毕竟是一块儿从闽国出生入死出来的,看着李缺收拾着行装,已经改变了太多的武元庆亦是不甚唏嘘,从伊朗严酷的盐漠同生共死,到拜占庭的携手合作,甚至李缺身上,还有着不少他更熟悉的感觉,如今,却又是要天各一方了。
“不走行不行?侯大人也希望你能留下。”犹
豫了再三,武元庆还是满面不舍的开了口,他的话却让李缺的身体都摇晃了下,好久,才回过头,碧绿的眸子中映射出了复杂的情感,却是重重的摇了摇头。
“我为他付出的太多了,也改变的太多了,我累了,我想回到闽国,寻找我从前的生活。”
再也没有一句话,两人就此分道扬镳,一骑黑马飞快的向南方狂奔着,在干渴的道路上溅起满天灰尘。
目送着李缺的背影,武元庆解释了不少的脸上,满是无奈的重重摇了摇头……
。。。
第934章 。难得的团圆新年()
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没有电报的年代,每一封信都是一段传奇的旅程。?
就算由苏伊士都督府发出,走红海发给闽王的信笺,犹豫气候与政治因素,也足足推迟了几个月,这才送到了波斯湾沿岸的呼罗珊,送到了呼罗珊首府波西斯。
此时,正好赶上了华夏农历的新年,从克尔白拿出的第五块碎片,也成了送给闽王的新年礼物。
此时的波西斯与几年前闽人大规模开拓时候又是截然不同了。
李捷对于新占领区的政策与后世的苏联倒是很相近,把原来的本土居民一部分搬运到已经经历过十多年唐化的天竺去,同时从天竺搬运唐人,已经经历十多年闽国统治,接受闽国认同感的天竺人到这里来居住。
看看后世的乌※克兰,大量俄罗斯民族涌入,这种民族的共同性连本国政府都管不了了,要让现在参和的与乌※克兰类似的呼罗珊背叛闽国,起难度可想而知。
闽国的大规模北部屯田又是另一招妙棋,这一手几乎把呼罗珊原本的社会结构给格式化了,没有豪强特殊,所有人都是屯田户,原本拥有土地中小世家失去了起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壤,迁往别处,其势力顿时骤减。
实在消除不了影响的则是封到闽国,以更大的领土和更加优越的经济政策把他们拖家带口糊弄到南天竺。
那儿也是闽国新征服领地,数次吐蕃人的南下劫掠给这里带来了严酷的灾难,南天竺的乱七八糟各族对北天竺敌视甚至高于呼罗珊的波斯人,不少豪强去了正好也成了闽军抵御遮娄其人,朱罗人等族叛变的桥头堡。
第三点则是文化上的交融,波斯人也是有自己文化传统的历史古国,尽管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帝国征服了,有文化的波斯上层却一向瞧不起沙漠中出来文化浅薄的阿拉伯人,闽国赶走了阿拉伯,一个同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自然博得了波斯人中读书人的好感。
为此,李捷投桃报李,在波西斯,木鹿,渴水城等等一大批波斯重要城镇建设大图书馆,通晓文化的学者都可以去图书馆学习,供职,甚至考下一定职位后,图书馆还提供他们的食宿,研究经费,更是定期有闽国关中大儒来辩经。
波西斯的大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抱着《四书五经》的闽国大儒还有波斯留着长胡子,穿着灰蓝色丝绸长袍,抱着琐罗亚斯德古经,先贤经典的波斯学者鸡同鸭讲,争论的不亦乐乎。
精英学者都被笼络到了故纸堆中,为闽国发挥着热度,下层的社会制度又被打破清空,虽然不是没有反叛的,但每次反叛多是些山野愚夫,没什么影响力的小地主,很轻易就被扑灭了,大方向上,还是平缓得向同化缓缓推进。
在治理各民族上,闽国则趋向于后世的美国,推崇汉文化为主体文化,向统治各地区开展教育考试,各民族也没有什么特权,能考上唐人身份就能农业免税,更不存在什么少数民族加分什么的一说。
就算是从关中搬迁来的汉人,大字不识一个,对华夏历史一问三不知,对祖先祭祀啥都不懂,也会失去唐人身份,该交税就的交税,相反,不少波斯人精英学会了汉语,通过了考试,照样可以大摇大摆的自称唐人大爷。
随着闽国吸收华夏移民的饱和,和政策上收紧免税特权阶层,这种现象还不罕见了。
虽然通过屯田把呼罗珊波斯的的社会结构清理了一次,可社会毕竟是不断发展的,总有一部分人会因为勤劳智慧富裕起来,就如同后世的华夏,生产队,公社虽然为建国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持,可长期僵化的体制业也约束了生产力,必然被历史所淘汰一样,从后世而来的李捷可太知道这一点了。
于是乎从反击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开始,闽国关于呼罗珊的政策就开始放松了,考去闽国唐人身份,甚至考取功名的波斯人优先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一部分勤劳之人开始依靠手中多余的粮食财务进行经商,从北天竺而来的商会也雇佣了不少本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