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两人在不知不觉间,就把外层轨道空间给瓜分了,其他实体想要发射卫星,首先得给中国腾飞和SpaceX各自交一笔费用,以便能够协调两大低轨道卫星群的运作情况,确保自己的卫星能够顺利入轨。
不然……哼哼,两家会毫不客气怼过去,不就是多点儿太空垃圾嘛,多大个事儿似的。
其次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既然轨道税的初衷是为了集合人类的财富,冲击星辰大海,那就不能再在地球上为非作歹了,就比如说排放二氧化碳,着实是让两人痛心疾首。
于是马斯克成立了特斯拉,致力于绿色出行方式的变革;庄建业到没在这方面进行布局,但也在骂战中承诺最迟2010年,会推出腾飞系的电动车,以此来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了这个大前提,那两人的骂战就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两人从根本上针对的是日本已经研究了十多年的氢燃料电池技术。
要知道日本除了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外,另一个对赌国运的项目便是氢燃料电池储存技术。
为此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五十铃等数得上数的日本车企悉数参与,就是为了能够在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维系住日本经济根本的汽车制造业。
而这也是日本产业界为日本未来的经济上的一层保险。
毕竟自打半导体产业没美国爸爸肢解后,日本的上升通道就被一层厚厚的天花板所挡住,婉如一个囚笼,将日本经济困在狭小的日本岛内。
对此日本产业界自然不甘心,于是便制定了一个突破,一个防守的计划。
突破自然是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打通航空产业这个技术蔽障,实现当年半导体行业未完成的高端突破。
防守便是依托日本领先的汽车制造产业,率先对下一代新能源汽车进行产业布局,以此巩固和强化日本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就整体的产业设计而言,那些经济通产省的六、七十年代老官僚的确是有几把刷子,因为这套产业布局,真的可以做到无论时局如何变幻,只要日本在产业政策上不出大纰漏,那日本经济就能维系下去。
因为最坏的结果就是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后期踩到了干线客机红线,被波音和空客联手那啥了嘛。
可既便如此,日本下一代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成熟了,依旧能延续当下日本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牛逼的销售业绩。
毕竟氢能源技术的高端、前卫乃至环保都符合欧美天天念叨的理念,既然如此,前景还用说?妥妥的能让日本继续在经济领域支棱。
再者说了,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就真的能被完全扼杀?
干线客机不让做,那日本完全可以把支线客机做精、做透,同样的不少赚钱,一样能容纳大量就业机会,且无碍于日本在高端产业站稳脚跟。
如此,未来20年,日本经济就会在航空制造和汽车制造两大领域实现双核驱动。
就算日本倒了血霉,经济始终不增长,可在航空制造和汽车制造的持续推动下,整体经济也差不到哪里去。
更可况日本就真的一直倒霉下去?万一哪天时来运转,美国爸爸被火山地震给埋了呢?
然而令日本产业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小算盘打得噼啪乱响搞出的关乎未来日本国运的产业政策,却在庄建业和马斯克这两大巨头的对骂中陷入了无尽的尴尬。
尤其是关乎日本未来经济地位能否保持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上,庄建业和马斯克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锂电池技术,而不是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技术。
两人给出的理由是锂电池成本更低,运行更安全,出行更方便。
可实际上,就是一门心思的绕过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免得被日本厂商掐住脖子。
要知道庄建业和马斯克各自所在国加在一起那可是将近20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其带动作用、示范作用以及表率作用影响的可是全世界。
再加上两位大佬的影响力,几乎是瞬间,全球都知道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光明前景和无限未来。
相比之下,日本用了数年时间,花费无数金钱和资源推广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就这么被人遗忘在角落里。
对此日本产业界的人士再也坐不住了,若是令这股风潮持续下去,无疑是对日本经济釜底抽薪,届时别说失落的10年,整个日本岛都有可能就此沉沦。
于是在庄建业和马斯克对骂之后的第二天,日本的主流媒体便纷纷刊载文章,同批锂电池电动汽车的不成熟和危害性,特别提到报废电池的处理和充电时使用的燃料都跟庄建业和马斯克宣扬的环保差着十万八千里。
一些产业界的专家、学者更是做客新闻媒体,用自己的权威身份和专业性,来鼓吹氢燃料电池的优越性。
当然,也有些轻型的日本产业界人士提出,实在不行就跟风马斯克和庄建业,日本也搞锂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
不过这一提议刚露出个苗头,就被日本的主流给扼杀了,没办法,过去十几年光丰田在氢燃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00亿美元,若是跟风去搞锂电池,那这100多亿美元岂不是打水漂?
丰田打死都不能干,最起码也要收回研发成本再说。
其他日本车企的态度也都大同小异,在这些主流车企的推动下,日本上下形成了一个要硬刚庄建业和马斯克锂电池产业的氢燃料电池联盟,因为他们觉得,凭借着多年的研发投入,日本的氢燃料技术会更胜一筹。
未来的消费者在高品质面前,自然会选择日本的产品。
不过,就在日本产业界想着如何对抗锂电池电动汽车的滚滚洪流时,已经美美睡了一夜的庄建业却伸了个懒腰,然后开始盘算着怎么把日本的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给弄拉胯喽……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摆脱对中国腾飞的依赖
之所以要弄垮日本的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与其项目隶属于那个国家无关,完全是一个大型航空制造企业本能的应激反应。
就好比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吃饱穿暖想活动活动钻老婆被窝那样简单。
毕竟现在的中国腾飞早已不是当年的二十三分厂了,妥妥的世界三大航空制造巨头之一,就必然要有巨头该有的气质和雄心。
更何况中国腾飞一路也是从小型飞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走过来的,里面的猫腻有多少,没人比庄建业更清楚,既然如此日本的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能安心搞支线客机那才叫见鬼呢。
以那帮家伙的性格,保证会挖空心思往干线客机上靠,毕竟干线和支线在技术上就是层窗户纸,还是那种一捅就破的窗户纸。
届时,东亚航空制造业可就不是中国腾飞一家独大了,日本三菱会向中国腾飞发起强有力的冲击,最起码现如今快要被中国腾飞吞下的东南亚市场,就会被日本三菱夺下去一大半儿。
到时候波音和空客再在背后捅几刀,中国腾飞可能连艰难的日子都难以维持,直接就得扑街。
更何况,日本的MRJ709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还拉了波音入伙,这就不能不让庄建业更加警惕了。
要知道,波音这些年为了摆脱对中国腾飞产品供应链的依赖,一直在寻找替代厂家,不断加大对新德里的投资,就是为了依托新德里廉价的劳动力来替代中国腾飞的某些低端零部件。
只不过这条路走的并不顺利,因为新德里的基础设施、电力系统、物流情况以及劳动力素质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波音在新德里的扩张。
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好新德里的文章早已是漫天飞,可波音在新德里的投资真正落实的就一个位于孟买的软件系统开发产业园。
其余的像铆钉厂、钣金厂、小零件生产基地连个影子都没看到。
无奈之下,只能与印度斯坦航空制造联合体进行合作,结果产品质量上却又是一言难尽,一款最普通的铆钉,印度斯坦航空制造联合体竟然能弄出五个不同的规格,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数量上还少了很多。
很明显是有人监守自盗,拿着波音的铆钉出去换钱了。
这事儿必须要查。
印度斯坦航空生产联合体也是相当的配合,让波音放开胆子随便查,结果波音查来查去,却发现啥也查不出来不说,自己反倒像个球一样,被印度斯坦航空生产联合体的各个部门踢来踢去。
以至于当时的波音差点儿没直接抓狂喽。
可既便如此,波音依旧没有放弃新德里,毕竟任何产业都需要慢慢培养的吗,想当年国内的制造水平不也是差的一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也是一点点的干上来了?
所以波音对新德里的耐心还是很好的,将其视为未来20年的重要支柱,一直在维系着。
问题是20年后,新德里或许能一飞冲天,可眼下呢?
于是波音就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寄希望于提高日本在波音系列客机上的制造份额,与中国腾飞抗衡一二。
最直观的便是波音787的生产制造,日本承担了超过35%的制造比例,而中国腾飞只有30%。
从这也看得出波音的意图,那就是尽量压缩中国腾飞的制造比例,哪怕一时半刻摆脱不了,那也要尽量减少影响。
按理说通过波音787的制造比例分摊,波音应该能长舒一口气,毕竟关键的核心部件,不如说波音787引以为傲的全碳纤维大尺寸机身舱段儿;中央翼盒以及大尺寸超临界机翼全都是日本方面生产的。
与之相比中国腾飞主要承担的是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舵面、扰流板、机舱门以及航空座椅、行李箱之类的次一等部件。
以至于在外人看来,日本在航空制造技术方面明显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