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h公司很快就和瑞典达成了一个一亿五千六百万美元的大合同,其中九千六百万美元用于十二套发现—2无人机系统的硬件采购;两千万美元用于零配件的采购费用;两千万美元用于人员培训费,最后的两千万美元则是专业核探测配件的加装与调试费用。
攻下瑞典,北欧五国就跟多米诺骨牌一般,接连被h公司接连拿下,挪威要了十五套,总价值一亿八千万美元;芬兰差了点只要八套,但h公司还是开价一亿美元,因为芬兰希望在无人机内加装防冻措施,很麻烦,于是价格就飚起来喽。
随后的丹麦,荷兰,卢森堡这些低地国家更加不堪,h公司还没过来,就纷纷表示采购意向,数量到是不多,两套、三套的。
但正所谓蚊子腿的肉那也是肉不是,零零碎碎在三国搜刮了一亿六千万美元之后,h公司越过一贯强硬的德国直冲意大利。
本来意大利还挺刚,表示自己造无人机,不需要美国的产品,问题是你再刚,能刚过驻扎在境内的美军吗?
人美军都没啥大动作,就是在阿维亚诺、那不勒斯等几个军事基地展开预防核污染的防生化演习,就把一众向往浪漫生活的意大利人给吓坏了。
是不是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比想象的更加严重?不然美军怎么在这个时候搞这种演习?天呀,舒适的海滩,鲜美的海鲜还有高挑的比基尼女郎……这些怎么能够失去?
于是意大利之前如何刚,现在就怎么怂,h公司也没客气,二十八套就怼了过去,总价值两亿五千万美元。
意大利作为二战中最憋屈的国家之一,这么多年类似的事儿经历多了,也就麻木了,两亿五千万就两亿五千万,只要大哥高兴,小弟认了行不行?
相较于意大利的不见棺材不掉泪,希腊和土耳其就乖巧多了,h公司还没跟意大利正式签订合约,希腊的十六套与土耳其的二十四套订单就通过两国驻意大利的外交官员热情洋溢的送过来了。
h公司很高兴,自然是照单全收,可转过脸收割半个欧洲的h公司上上下下却是忧心忡忡,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老伙伴,腾飞厂又停产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倒挂
是的,又停产了,理由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腾飞厂没钱了。
至于为什么没钱,也很简单,腾飞厂在燃起涡轮动力装置这个大坑里跳不出来,谁后又急吼吼的跳进仿制美国先进航空生产设备的大坑,如此一折腾,别说腾飞厂这么个连基本金融支持都没有的企业,就算美国那种随便都能融一大笔钱的企业都得死的很难看。
这要是放在h公司攻略欧洲以前,无论是林德曼还是李斯特还忧虑,不在旁边加把柴火拱拱火就算两人有良心了。
总而言之,腾飞厂早死早好,然后h公司果断出手,兼并腾飞厂,从而实现h公司在无人机领域的全产业链的整合。
问题是,如今的h公司拿下大半个欧洲,手上握着将近十亿美元的庞大订单,以如今h公司那点儿可怜的产能怎么可能弄得过来。
交给诸如iaa公司的话,h公司又不放心,万一让这些根植在欧美地头上的同类企业发展起来,对h公司那就是灾难。
相比之下还是腾飞厂最听话,尽管双方私下也是龌龊不断,但整体上双方的合作还是维持在一个斗而不破的层面上。
当然更重要的是,林德曼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已经逐渐完成对腾飞厂的布局,如今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就可以把腾飞厂牢牢掌控在h公司手里。
正因为如此,h公司还是更信任翻不起浪花的腾飞厂,可偏偏这个时候腾飞厂陷入了困境,怎么办?
当然要尽可能的保住了,不然订单违约,得罪那些欧洲国家到是其次,关键是影响美国航空巨头们的整体战略可就要命了。
h公司什么都可以无所谓,却不敢得罪那些给他们撑腰的美国航空巨头们。
如此局面下,哪怕h公司再怎么不情愿,也不得不帮着腾飞厂渡过难关,至于怎么渡,当然是向腾飞厂砸钱了。
原本h公司想以贷款的形式借给腾飞厂25亿美元,用于腾飞厂无人机生产线的启动资金。
可腾飞厂想都不想就拒绝了,理由让h公司很是抓狂,竟然是腾飞厂就没有借钱的传统,哪怕利息低也不行。
没办法h公司只能让腾飞厂说个方案,腾飞厂这边也不含糊,将牙科用的气涡轮机,急诊科用的呼吸机以及模型厂最新出产的等比例f—14战斗机模型,整体打包,以一套二十五万美元的价格,向h公司提供一千套,以换取续命的25亿美金。
面对这个方案,h公司瞬间泪流满面,这n还叫方案,明显的趁人之危好不好?两种医疗设备加个模型,就要二十五万美元,你怎么不去抢?
如果h公司指责腾飞厂的话要是被那些欧洲国家听到,绝对会大骂h公司无耻,因为他们抢得更狠。
若是没有美国航空巨头们在后面虎视眈眈的盯着,h公司打死都不会答应腾飞厂的要求,即便他们设在墨西哥和巴西的代工工厂产能不足,但最起码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哪怕交付的慢点儿,也不是没有完成的可能。
问题是美国航空巨头们攻略欧洲的心情极为迫切,容不得h公司拖延时间,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腾飞厂的反向收割。
……
“卓越牌气涡轮机、呼吸机远销美国,开创国内医疗设备出口先河。”
“卓越牌模型再创辉煌,时隔三年再次出口,创汇八千万美元。”
“从腾飞到卓越,浣城改革探索纪事。”
“浣城市与航空部委达成重大合作意向,三年内将非航空主营业务逐步移交地方。”
……
25亿美元的超级大单让h公司郁闷的直抓狂,却让浣城上下陷入了久违的狂欢,特别是新任的浣城市主要领导,简直就是弹冠相庆。
25亿美元,绝对是创造历史的超级大单,但协议签署的那一刻,浣城市新任领导班子都疯了,什么叫名利双收,25亿美元就是妥妥的名利双收。
然后这些主要领导的眼睛盯着腾飞厂的医疗设备和模型业务的眼睛即刻血红一片,原本他们觉得腾飞厂肉最肥的是航空制造,却没想到真正的肥肉居然是其他的附属业务,看来如何处理腾飞厂还要重新考虑考虑。
之所以如此,无他,只因为当前国家逐步将企业权责下放到地方,以往的机械工业部的上层改革还没有彻底完成的当口,把腾飞厂这个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彻底划归地方,就成了浣城新任领导班子的主要任务。
事实上不止是腾飞厂,永宏厂、成功厂乃至全国各地的其他厂都遇到了类似的麻烦,一方面是部委的上层改革还在深化,人心浮动,无瑕他顾;另一方面是地方上增加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迫切需求。
因此对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企业的争夺在所难免。
这其中有脱离体制束缚,从此走向辉煌的;但也有不少就此没落,成为改革路上的历史尘埃。
至于是好是坏,真的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只能是见仁见智。
落实到腾飞厂,浣城市,乃至所在省都想握在手里,没办法实在是腾飞厂的盈利能力太强,以至于这几年很多人只知道腾飞,不知道有浣城。
对此浣城人非但没有失落,反而一个劲儿鼓动浣城改名腾飞,可见腾飞厂在当地的影响力。
正因为如此,拿下腾飞厂,将其从部委所属,变成地方主管便成为浣城,乃至所在省一直以来的目标。
早在邱大林担任浣城市主要领导时就在背后推动过浣城地方化的尝试,不过那时部委还很强势,浣城没有得手,最后形成一个永宏厂、飞行机械研究所以及浣城市共管的格局。
不过究其根本腾飞厂还是以部委主管为主,毕竟永宏厂、飞行机械研究所都属于部委,名义上是腾飞厂的领导单位,事实上这些年腾飞厂的公文往来都是直通部委的,已经在管理层面上取得大厂的待遇。
然而从行政级别上来看,腾飞厂充其量也就是个处级单位,因为庄建业的厂长职务在部委和浣城市的级别划分上都是处级,好在庄建业还挂个永宏厂常委委员,这才有了副厅的级别待遇,算是典型的高职低配。
但从腾飞厂的规模上来看,别说处级了,就是一般的部级企业也未必能赶得上,又属于低级别,规模大的倒挂型企业。
这就是典型的肥肉了,哪怕浣城市在如何,面对如此嘴边的这块好肉,又怎么能忍得住?
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散业务
如果是一般性行业,面对来势汹汹的浣城市,庄建业也就顺水推舟了,先不说这些年浣城市对腾飞厂的照顾,单说人家开出的条件就非常打动人心。
整个腾飞厂现有管理层和组织架构不变不说,政策上也给了极大的优惠,至于庄建业本人,更是在仕途上给了一条极为明确的提拔路径。
只要腾飞厂划归浣城市,立即增补庄建业为市委委员,转过年就能上调省委或政府部门担任副厅级的实权部门领导,然后返回浣城市担任主要领导,主持地方工作,从而成为一手抓企业,一手抓地方的实力派领导干部,如此再熬上几年,一个副省级干部是稳稳当当能拿下的。
如果在努努力,上调中央,成为核心层的领导也不是不可能。
尽管这条路有很明显的夸张成分,但平平安安升到副省还是半点儿问题都没有,庄建业要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毕竟他自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做个混吃等死的咸鱼。
由国企转为仕途,显然很符合庄建业当初规划的人生路线。
至于钱财方面的事情,宁家兄妹已经起来了,完全可以作为庄建业在经济上的后盾,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混到退休怎么也能熬到这样的位置,安安稳稳一辈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