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一句话,庄建业什么下班回家,立马抛到脑后,翻身就冲上楼,推门尽了自己的办公室拿起桌上的电话,可还没等自己开口,就听那边的林光华却抢先一步叫道:“老庄,部队首长让我们改飞机……”
第四百一十五章 部队急需的装备
庄建业心里咯噔一下,心说不会是飞机静力测试不过关,整体设计被完全否定打回,这可就麻烦了。
说起来也挺悲哀的,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除了复合材料玩儿的转外,其他方面弱得一匹,早知道这样,就留点从欧洲进口的航空材料了,现在可好,一股脑全都预支给部队的后勤部门了。
这可咋整。
庄建业立马就愁了,皱着眉头刚准备问具体情况,就听电话那边一个苍老的声音急切的说:“怎么说话说不到重点上,把电话给我。”
随后一阵嘈杂声过后,庄建业手里的电话听筒里便响起丁来湘严肃而洪亮的声音:“小庄,电话说不清楚,我建议你还是来一趟粮食市,越快越好,恩~~就这样,我们马上还有个技术会商,先挂了。”
庄建业这边刚准备说话,丁来湘就已经把电话挂断,庄建业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林光华没说到重点,您丁教授就说到了重点?
然而不管重不重点的,改进型运5的事儿才是最大的重点,所以这趟粮食市说什么也要去一趟。
其实庄建业早应该过去的,没想到临出发前卫生部门的领导洪小松和部队后勤部的首长突然通知要过来调研腾飞医疗设备公司的新产品。
所以庄建业就把飞机静力测试的事交给林光华,自己留在总部等着接待两位领导。
如今领导满意而去,新研制的医疗设备得到部队后勤部门的认可,又是一笔订单即将落袋为安,庄建业手头上也就没多少要紧事,于是把公司托付给沈建伟和黄峰,自己回家收拾了两天东西,便在宁晓惠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踏上去粮食的火车。
随后又转汽车,一路颠簸的总算是到了飞机测试中心,刚下车,丁来湘等几位评审专家组的老教授便围过来。
“小庄啊,你们厂让我再次刮目相看啊!”丁来湘上来就是一句十分少见的夸赞。
“恩,实在是没想到你们的新结构会有如此性能。”孙教授点头附和。
“不得不说,我之前的思想的确保守了,庄总你们的飞机真的很优秀。”钱研究员抚了下眼镜,说得格外诚恳。
庄建业有点儿晕,心说这几位的态度怎么变得这么和善了?要知道刚刚成立专家评审组时,老几位可是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如今怎么转的这么快。
不过心里疑惑归疑惑,但有一点却让庄建业悬着的心彻底放下,因为这至少说明改进型运5扛过了静力测试,不然老几位绝不会这样。
“您就是腾飞总公司的庄总吧。”就在庄建业脑袋里飞快思考着,一位身穿空军军装,身材高大的中年军官笑着冲他伸出手,庄建业赶紧伸手与来人握住,客气道:“您叫我庄建业就行,额……首长是……”
“哦,我是飞行测试中心的副主任吴长城,同时也是上级指定的新机型专家评审组的新成员。”吴长城客气的自我介绍。
庄建业本就有些混乱的思绪,这下更糊涂了,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改进型运5应该没有军方什么事情,这突然冒出个有部队背景的评审专家组成员是怎么回事儿?而是还是上级指派的,又是什么情况?
看着庄建业一副愣愣的不知所谓的样子,总算是找到说话机会的林光华赶紧凑过来低声跟庄建业说了两句,庄建业木讷的脸立马变得十分精彩,然后看向吴长城难以置信的问:“空军看好我们的改进型运5?”
“是的。”吴长城笑着点头:“我们研究认为,你们的这款机型是我们部队急需的装备。”说着便引庄建业朝着接待室走去,然后便把这段时间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原来数天前改进型运5被吊装到静力测试台没多久就开始30的使用载荷测试,这一做就是一百二十个小时。
吴长城和丁来湘等人以为改进型运5去掉环形承重结构,整体的指标会很难看,结果等数据出来后,吴长城和丁来湘等人却大吃一惊,限制最大变形还不到总绕度的3,残余永久变形更是达到惊人的0024。
要知道一般飞机的30的使用载荷测试,限制最大变形还不到总绕度的5,残余永久变形不大于02就算合格。
而改进型运5却把这两个指标做到了3和0024,说明其整体结构不但平稳而且安全,
这已经不是合格,简直就是优秀。
之后的45和60的使用载荷测试同样如此,数据一如既往的优秀。
这样一来,几位老教授就有些不淡定了,没有环形承重梁,降低铆接工艺使用,做一体化成型的改进型运5居然比传统的材料和工艺的飞机还要优秀。
就等于说,改进型运5的整体结构不但合理,而且可以做的更轻。
飞机轻了,带来的好处可就多了,最终的指标就是在额定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装载量便会大幅度提高,飞机的实用性会得到极大拓展,设计师的发挥空间也会更大。
于是,原本对改进型运5持保守意见的几位老教授,直接就把先前的建议抛到脑后,抓着林光华开始就改进型运5展示出来的性能优势进行技术探讨。
这要是其他人,以林光华那种跳脱的性格最起码也要来一场经典的装13打脸的戏码,问题是几位老专家除了吴长城,剩下的不是他导师,就是曾经给你授课的老师,想装13估计几个老教授一人一巴掌就能把他拍成渣渣。
于是乎很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冲动,白天泡在静力测试台记录数据,晚上跟几位老专家交流一些改进型运5研制上面的心得体会。
直到某一天,空军的首长突然来到试验中心调研,在听取了吴长城和丁来湘等人对改进型运5的介绍和意见后,表示这个型号可以纳入空军的装备研发序列,并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当时林光华都懵了,实在是没想到改进型运5能纳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
别说林光华了,就是现在庄建业也有些懵,什么情况?这是要给空军造飞机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号:运6
“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你们的这款新型号飞机非常适合在高海拔地区飞行。”进入到休息室,落座后,几个勤务兵端上几杯热茶,吴长城喝了一口,这才继续介绍着部队这面的情况:“我们空军认为,一旦这款飞机能够研制成功,这对我军高原地区,特别是藏区边境地区的后勤保障能力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随后吴长城便说了空军首长的意图以及他们几个评审专家组的想法。
藏区,尤其是藏区南部的边境地区,不但经常受到边境局势影响,而且经济水平极端落后,就拿最南部的几个县说吧,建国到现在三十多年了,连一条对外的公路都没有。
这导致常年驻守此地的边防官兵给养经常短缺不说,当地居民的生活也难以保障。
夏天的时候还好一些,靠着骡马牲畜沿着蜿蜒的山路还能从藏区腹地运输一些食盐、粮食、药品等给养。
可到冬天,大雪封山,南部地区的几个县就彻底跟藏区腹地断绝交通联系。
平常倒也无所谓,怕就怕天灾这样的不确定件发生,就不说了,地处边境各位脑补;至于天灾更是时有发生,到了这个时候断绝陆路交通就等于是断绝了生命通道。
于是航空运输就就肩负起维系南部地区联系,打通生命通道的重任。
可恰恰就是这个问题困扰了国内许久,原因无他,实在是国内找不出一款能够飞越海拔七千米高的山峦,且能准确降落到藏区南部的飞机。
所以从六十年代以来,国内一直是以当年的对外自卫反击战留下的于威震慑;但对天灾真的是无能为力。
直到八十年代从美国引进了s—70“黑鹰”直升机,这才第一次具备向藏区南部地区投送冬季补给的能力。
但具备不等于能彻底解决问题,首先引进的s—70“黑鹰”直升机一共才24架,数量上就存在不足。
其次s—70“黑鹰”直升机虽然可以在高原上进行飞行,那是基于强大的涡轴发动机,其余的配套设施却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最典型的就是s—70“黑鹰”直升机供氧和保暖设施就很缺乏,以至于s—70“黑鹰”直升机的飞行员不得不穿着厚厚的航空服,带着氧气面罩一次次飞越七千多米的高海拔山脉,往来于藏区南部与藏区腹地。
最后,s—70“黑鹰”直升机性能再强终究是个直升机,天生航程短不说,对于高海拔山区的扰流抵御能力也不强;因此每次执行任务都需要经过几次转场才能抵进任务前进基地。
执行任务期间还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在前年还发生过一起机毁人亡的事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种种的一切令空军急需一款能够承载一定货物,具备一定远距离飞行能力,拥有八千米以上的实用升限飞越高海拔山区的基本性能,同时可以在在数百米的简易跑道上自由起降的固定翼,低成本、多用途小型运输飞机。
作为对藏区南部地区补给运输的主力机种。
这些要求要是放在内陆,老运5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可一旦上了高原,这些指标就不是一般的苛刻了。
要知道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可不是简单的把发动机马力增大就能解决的,如果这么简单,二战时期的盟军的驼峰航线也就不会被飞行员们称为死亡运输线了。
实在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不但海拔高,内部的扰流也极其复杂,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被卷进去。
轻则让飞机的飞行姿态不稳,严重的直接就能把飞机活动部件儿给冻瓷实喽,如果没有高效快速的除冰系统,飞机立马就会跟个冰坨似的一头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