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庄建业的话差点一个脑梗,一个心梗直接过去,50亿美元呀,这么给拒绝了,简直要人亲命呀!
这就也罢了,你庄建业搞得还那么傲娇,几个意思?50亿美元看不上眼,还是觉得不配腾飞集团。
不就一套不起眼的金属部件嘛,有啥稀罕的?还不卖,把你庄建业拆喽都抵不上这个数,还不卖,信不信把你真拆喽。
就在两位领导缓过神,准备动用领导高压让庄建业这个愣头青少瞎逼逼的时候,默林茨接下来的态度却让两位领导大跌眼镜。
只见默林茨听了庄建业的话肥胖的看脸略显尴尬,但很快便恢复正常,可手里的那个凸型的鞍座工件儿却捏得更紧了,生怕下一刻手里的东西丢了似的,珍惜得不要不要的。
与此同时脸上浮现出讨好的笑,连连点头:“庄先生说得是,庄先生说得是,这种堪称划时代的航天技术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国际惯例如此,是我冒失了,是我冒失了。”
此话一出,无论是当地省领导还是保理集团高管都被默林茨的这番话震得是目瞪口呆,那个不起眼的金属部件居然是划时代的航空技术?
什么情况?
怎么就没看出来?
哪里就化时代了?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默林茨的态度,那可是如假包换的美国人,科技发达,技术先进,自信心爆棚的美国人。
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高人一等的存在,无论看到何种高技术最多也就是惊诧一下,就如同刚才看到dl系列航天专用加工设备一样。
震惊了,诧异了,然后呢?除了肯定腾飞集团的技术实力外就没有然后了。
为何?
还不是美国人的技术早就掌握了所谓超生振动加工技术,既然有了自然就不稀奇,之所以震惊无非是低估了中国,低估了腾飞集团,进而产生的过高的心理预期而已。
就其本质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然而此时此刻就不一样了,默林茨更个三孙子似的,满脸讨好的向庄建业道歉,赔不是,只为了手里那块小臂大小的凸型的鞍座工件儿。
如此做派想不让人震惊都难,这还是眼高于顶的美国人吗?
当然更关键的是当地省领导和保理集团高管都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令他们迷糊的,跟家里下水管道差别不大的凸型的鞍座工件儿绝不简单。
于是保理集团高管趁着庄建业于默林茨交谈之际偏头问陪同过来的林光华:“那东西什么情况?”
林光华微微一笑,贴着保理集团高管的耳朵说到:“美国人做不出来!”
听了这话保理集团高管双眼立马睁圆,一句这世界上还有美国人做不出来的东西差点就脱口而出。
好在林光华赶紧解释了详情,这才让保理集团高管没有失态。
原来默林茨说得真没错,腾飞集团拿出的凸型的鞍座工件儿的确是一项化时代的航天技术。
这项技术的学名叫做环路热管技术,这项技术主要作用是给卫星,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甚至是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外层空间航天器关键系统散热。
要知道外层空间航天器所搭载的设备与地球上的同类设备一样,工作时都会有大量的热能产生。
这个问题在地球上倒是不难解决,风冷,水冷,工质冷,各种各样的冷总有一种让你的设备不至于热发烧。
然而这种在地球上不是问题的事儿放在空间航天器上就是天大的问题。
要知道外层空间环境可没有地球大气层这层buff,那是冷的时候冷到怀疑人生,热的时候能让金属熔化。
这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冷热的转换非常快,一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在极冷和超热之间走一个来回,真?冰火两重天。
问题是冷没什么,航天器上的部件和系统工作时本就需要散热,冷不是坏事,但足以融化金属的热就受不了了,本来航天器工作就会产生大量的热,外部再加一把火,立刻就能把航天器推向地狱。
正因为如此,需要一种轻便,高效,对航天器影响小的散热系统来为航天器保驾护航。
不然花了大价钱造出来并用运载火箭打上去的航天器刚上天里面的设备就被烧坏,最后就剩个空壳子,简直比打水漂还要打水漂,问题是航天领域动不动就几千万上亿美元的成本,就算土豪爱打水漂,估计也打不了几次就得破产。
可这样的散热系统想要做出来了不是一般的困难,世界范围内数来数去就只有美国和苏联(俄罗斯)有这个能力。
其它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弟弟。
其中美国人搞得非常土豪,利用卫星自身携带的动力或能量驱动一种遇冷液化,遇热气化的工质,利用气化液化的相互转换来对航天器没的系统进行高效的散热。
实际效果还不错,由此也成为六十年代以来主流的航天器散热技术。
问题是这类东西美国玩的转其他国家就是想跟都跟不起,因为这类散热系统的功耗非常大,寻常的太阳能电池根本不够用,就算加强卫星携带的燃料也坚持不了多久。
美国人当然知道这些弊端,所以美国人在卫星上加装功率更大,且理论上无线输出的核电池,以便解决散热系统的功耗问题。
涉及到核先不说限制,就是核电池的小型化也没谁能搞得定,哪怕是苏联也没办法在核电池方面保持长期稳定。
正因为如此苏联在太空竞争中逐渐落后,眼瞅着就要被美国人在太空领域碾压,苏联人终于发起狠,既然核电池的稳定性干不过美国,干脆就不用这种耗能的本办法,直接开发一种能够让工质能够高效自动循环的散热系统不就行了。
于是环路热管技术这项颠覆时代,打破垄断的划时代产品便在苏联科学家手里应运而生。
第八百零一章 另类的cosplay
只不过苏联人虽然做出可用实用化的环路热管技术,但成功的时间有点儿太晚,1988年才将这项技术应用到苏联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上。
正是得益于此项技术,减轻功耗负担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自身搭载的能源系统,从而增加了不少提升性能的配件和传感器,所以当时的“暴风雪”号相较于美国服役的几架航天飞机有着无与伦比的性能与技术上的优势。
只可惜当时的苏联已经日薄西山,“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亦如它的名字一样,来时凶猛却不能长久,成为苏联削减开始开支的牺牲品,用鲜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出道即巅峰。
等苏联解体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更是被遗弃在角落,成为遗留下来的负资产,最后跟其他苏联时代辉煌的科技成果一起被新生的俄罗斯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都如此命运,作为其重要子系统的环路热管技术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随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持续动荡成为无人问津的鸡肋。
好在当时参与研制此项技术的苏联科学家并不甘心此项技术就这么被埋没,在苏联解体伊始便于西方航天技术公司取得联系,很快通过专利转让,将该技术卖给了先到一步的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为此当时的美国人还挺高兴,毕竟该技术比美国自己的核电池分流供给的散热系统要领先整整一代。
少了功率的分流,节省下来的能量可以让卫星多做很多事,毕竟卫星的空间有限,如假包换的寸土寸金,正因为如此,美国对该技术真可谓是当宝贝一样。
结果,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刚拿到环路热管技术,还没捂热乎,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便抱成团,利用四家欧洲公司作为操盘手,忽然将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的51的股份吸入四家欧洲公司手中,转瞬间获得重要航天技术的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便从一架美国公司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欧洲公司。
根据控股协议,劳拉公司的所有技术要向欧洲公司开放的同时,禁绝劳拉公司在基层技术领域与其他实体活个人分享,其中就包括先前傻乐呵的美国企业。
这下美国人可不是傻乐呵,而是彻底傻了眼,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欧洲人居然搞这么一手,用四家不同的欧洲公司分别出手,待合计占股达到控股后,在顺势联合,把劳拉公司的脖子掐住。
利用美国人懵逼的当口,立刻做技术保全,硬生生将美国觊觎已久的环路热管技术,虎口夺食般从美国人的嘴里给抠出来。
美国人说不气那是假的,但又没啥可供发飙的把柄,没办法人家欧洲人在商言商,用的是合理合法的商业手段发起的恶意收购,劳拉公司管理层猪油蒙了心,糊里糊涂的就中了套,怨不得别人。
问题是已经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能咽下这口气?
当然不能,正常的争不过,那就来耍流~~~氓的,这年头有比美国耍流~~~氓更效率的吗?
欧洲人也不傻,知道美国人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一边跟美国流~~~氓周旋,一边把环路热管技术坐地起价,反正不管怎样,欧洲人拖上一年是一年,先把自己的口袋赚满再说。
类似的龌龊事儿,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可谓比比皆是,毕竟苏联解体,当初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产业轰然崩塌,原本生活优渥的苏联科学家,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一下子没了着落,自然成为西方眼里的香饽饽。
于是乎西方的胜利者们一个个都化身豺狼、秃鹫,围着那只轰然倒塌的苏联巨兽拼命的撕咬,劫掠。
在这场天赐良机的盛宴当中,别说是欧美这样的巨头,就连韩国、朝鲜、印度、伊朗这样的三流、四流角色都来分一杯羹。
真可谓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在这方面腾飞集团该说不说真挺良心,完全按照践行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的企业理念,在苏联(俄罗斯)经历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