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相较于乌克兰,俄罗斯这边的进展稍稍受到阻力,毕竟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心里还有那一点儿大国雄心在,所以对韭菜根儿……呸……是人才的保护还是有些的,所以腾飞集团挖的时候多少有些费劲,不过整体上也没影响多少,无非是钱多和钱少的问题。
以前可能三包卫生巾就能拐一个女工,现在就要两箱,这对腾飞集团来说不是啥大问题,只要看中了,别说两箱,就是两百箱,两千箱又有何妨?
要知道这些人被纳入腾飞集团后提升的可是实打实的基础,高端的科研人员固然重要,中端的专家同样不可或缺,但最最根本的还是一线技术工人,高端的论文在华丽,中端的计划在超前,没有一线的技术工人将普通的金属块加工成零件什么都白搭。
尤其是像腾飞集团这样的处在自动化与传统制造杂糅的制造企业中,复合型的技术工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宝贝。
既然厉害的大牛请不来,那就自己培养,自己的人不够,就干脆让毛子外教亲自来。
庄建业的一番功夫的确没有白费,d—52l涡扇发动机能够很快从设计图纸变成现实,与其雄厚的技术工人储备和强大的制造基础密不可分,毕竟航空发动机这东西考验的不是别的,就是基础和耐心!
第八百五十七章 R—27中距空空导弹
是的,航空发动机拼的就是基础和耐心,没办法,实在是因为航空发动机这东西没有捷径可走。
所以这东西根本就急不得,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用万里长征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就算有外来的buff帮着开挂,或许能超越一时,却无法走得长久,到最后还得反过头来一点点把基础的经验刷满才能继续前进。
正因为如此,当业内如火如荼的朝着推重比达到10以上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猛攻时,腾飞集团却没参合,庄建业看得很清楚,以如今腾飞集团的技术实力还够不到那种最尖端的天花板。
与其赚几句好名声,好不如踏踏实实的把现有的型号一点点往前拱,多多积累,等一切水到渠成在爆发也不迟。
正是抱着这个态度,腾飞集团从无人机的活塞式发动机开始,默默的熬了十年,这才有了d—52l涡扇发动机,以此为基础,庄建业准备再熬个十年、二十年,也要把经验刷满再说。
哪怕这辈子看不到,也得给后来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没办法,这就是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看看美国人用五十年代的老机型一路改到现在,就应该知道默默坚持不丢人。
所以庄建业对业内批评对腾飞集团各种进取心不足的言论完全是不屑一顾的,腾飞集团进取心是没有那些参与大推力发动机的航空大厂厉害,可数遍手指头,这些个大厂又有哪个能拿的出起飞重量60吨以上,载重20吨以上,且可执行5000公里以上运输任务的纯国产喷气式中型运输机的?
没有,一个都没有。
或许有人会酸溜溜的说,国外的同类型喷气式运输机都用双发,腾飞集团的却用了四发,经济性太差。
庄建业却不在乎,国外双发的好是好,可再怎么好国内的空军用不了,腾飞集团的四发中运经济性是比国外的差,可无论是军用或是民用完全可以放开了来,不用看别人脸色,这种运输机自由只有用了才知道,绝对和男女关系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此时此刻,位于靶场岛上的郑权礼和文凯就特别能够体会这种不可言传的自由之感,尤其是看着运油—15拖着长长的加油管为身后的歼82,心中真的跟实现了男女关系一样,畅快的只想哼哼。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这次登岛演练的重点就在歼82能不能坚持到苏—27再次返回,而这对总部今后在东南沿海的部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是这次演练效果明显,那总部在沿海的纵深梯次配置就可继续进行,可要是出现差池,就要调整部署。
数个军区,几十万大军,可不是时候调整就调整的,因此郑权礼和文凯对天上的动作无不是捏了一把汗的。
相较于郑权礼和文凯只是捏一把汗,真正把心提到嗓子眼儿的则是这次空中演练的指挥员薛卫东,如今国内的能够执行远海空中任务的只有三款战机。
一是从俄国引进的苏—27,一个是海航的“飞豹”,再就是勉强充数的歼82。
“飞豹”定位是导弹攻击机,空战能力一般,所以能够执行战斗巡航,争夺制空权的就只有苏—27,歼82。
可问题是苏—27数量有限,且没有空中加油能力,持续作战能力有限,在第一轮巡航加争夺制空权后就要返回基地,剩下的空档只能由歼82顶上。
也得亏腾飞集团及时交付了两架运油—15空中加油机,不然的话薛卫东都不知道该怎么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到时候说不定就只能迎着头皮用歼7,甚至是歼6顶上了,至于效果如何那只有天知道了。
正因为如此运油—15在进行空中加油时,薛卫东十分紧张,生怕出了什么问题把这次演练给搞砸了,到时候自己在内部丢人不要紧,要是在国外出了丑就真的没脸见人了,毕竟这次演练的“观众”可不少,看得就是部队近些年部署调整的成果。
是给这些“观众”以威慑,还是让这些“观众”看笑话,说实话薛卫东的压力很大。
好在运油—15的表现亦如腾飞集团其他产品一样,稳定而优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6架歼82的空中加油,按照要求顺利返航。
而经过空中加油的歼82在满油的状态下,可以在靶场岛上空维持近一个小时的巡航时间,至于一个小时后油料不够怎么办?
当运油—15这个奶妈是摆设?飞过来再奶一顿不就完事儿了。
反正一个小时的时间够苏—27返回接班,同样也够运油—15跑一个来回的,更何况为了保障这次演练的顺利,还有一架运油—15在长三角纵深某机场待命,随时可以起飞支援。
“指挥长,是不是可以进行下一个科目的演练了?”
就在薛卫东还沉浸在运油—15为歼82进行空中加油时的紧张感时,作战参谋的一句话立刻将其拉回到现实,定了定神方回道:“靶机释放了嘛?”
“还没有。”
“通知靶机,可以释放了,同时命令各编队转入下一个科目的演练。”薛卫东沉声发出命令,作战参谋果断的应了声:“是!”
……
“东方某大国这是要干什么?空中实弹打靶?”
薛卫东发出下一科目演练命令的半小时后,“八爪鱼”号上很快便发现了靶机的踪迹,结合靶场岛上6架歼82的挂在实弹的情况,接下来的举动不言而喻,东方某大国准备在靶场岛上空进行实弹打靶演练。
这也是为什么当发现靶机后,特梅尔会有此一说,只不过他的话不是肯定句,而是一个疑问句,甚至还夹杂着难以掩饰的诧异与不解。
原因很简单,用于实弹演练的靶机并没有按照他之前的预想的那般飞到距离歼82编队10公里左右,属于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最佳的攻击位置。
而是徘徊在五十公里左右的地方不在前进,这就让特梅尔很是意外,难道东方某大国想用歼82演练中距空空导弹的打击科目?
“看来是要用中距弹了,你看……”
这个时候,一旁的瓦伦里奥突然出声,旋即敲了几下键盘,一幅由侦察飞机传过来的实时图像便呈现在屏幕上,瓦伦里奥伸手指着歼82翼下的一枚导弹,神情古怪的说出一个型号:“r—27中距空空导弹!”
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然的双发飞机
中距空空导弹别说是在九十年代了,就算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也是个稀缺的东西,因此各类中距空空导弹的辨识度很高。
特别是苏联生产的r—27中距空空导弹,那种复杂的前后舵面气动布局简直不要太明显,因此特梅尔和瓦伦里奥一眼认出很正常,哪怕是歼82有挂在这款导弹的能力两人都不觉的奇怪。
因为东方某大国在从俄国引进苏—27的同时,一并引进了不少航空方面的配套装备,其中就有苏—27配套的“甲虫”多普勒雷达,并将其应用到歼82上,以便增强歼82的远距离空战能力。
正因为如此,歼82用r—27中距空空导弹作实弹打靶演练两人并不奇怪,但此刻无论是特梅尔还是瓦伦里奥,亦或是“八爪鱼”号上的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见到这一幕脸上都浮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古怪表情。
就好像自己给隔壁老王戴了绿帽,结果还被老王笑话活不好一样,有种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感觉。
“或许……他们等会儿会把靶机飞近一点儿吧!”一位坐在监控器前的军官说道。
话音未落,另一位士官便摇了摇头:“让我看,应该是他们的靶机出了故障。”
“那应该编队向目标靠近才对。”一位女性军官出言反驳。
“依我看,最关键的还是东方某大国的部队不够专业!”就在“八爪鱼”号上的官兵就眼前的一幕众说纷纭之际,特梅尔突然开口,令争论的人全都看向他,特梅尔似乎很享受这种被人瞩目的感觉,嘴角扯动下笑道:“这就好比是一台电视机,说明书上说是高清的,然而究竟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比如说电视信号的强弱,电视台节目的质量,本身产品的批次等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方某大国的空军是相信了俄国人的导弹说明书了。”
说着,特梅尔看向一旁的瓦伦里奥:“瓦伦里奥中校,你觉得呢?”
瓦伦里奥也没藏着掖着,闻言便毫不犹豫的点点头,一针见血的说出自己的结论:“东方某大国被俄国人给骗了。”
是的,无论是特梅尔还是瓦伦里奥,亦或是其他人,之所以看着屏幕各种古怪,原因无他,只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