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能,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都不用地勤人员介入检查,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自己就已经将故障部位显示出来。
地勤根据显示的位置或是调整,或是修补,可谓直指要害,高效迅速。
当然这只是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诸多好处的一个方面,而真正让这项技术成为美国航空巨头当成看家宝贝的则是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对飞行品质的质的提升。
传统的液压机械控制系统由于复杂的机械结构,飞行员在控制发动机输出时总有一个难以避免的滞后性。
以至于在飞机驾驶时,总给人一种反应迟钝的无力感。
就好比一脸变速箱十分垃圾的汽车,换个档顿挫感能顿出拖拉机的既视感一样,能把老司机折腾疯。
民航客机还好,滞后一些也无所谓,反正不用做台高难度的机动动作,只要平稳的按照航线飞到目的地就行。
用于空战的战斗机就要了亲命了。
要知道空战那是瞬息万变的,稍微有点儿延迟,就有可能被敌方锁定,一发入魂。
正因为如此,采用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与没有使用的战斗机作战效能差别甚大,因为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可以无缝连接到飞机的电传飞控系统中,从而在整体上优化航空发动机对整架战斗机的性能输出。
如此,飞行员只需动动操纵杆,飞机上的一切都会高效而自动的完成处理。
反观传统的液压机械式的操纵系统,飞行员又是油门,又是阀门,又是调节器,又是操纵杆……
一套动作下来飞行姿态可能没调整过来,飞行员却已经手忙脚乱累个半死。
最典型的就是新德里从俄国引进的苏—30ki多用途战斗机,纸面上这款作战飞机配备的是领先世界的矢量发动机。
然而俄国在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方面不过关,只能采用传统液压机械结构来控制矢量喷管这样的复杂结构。
这导致苏—30ki结构重量激增的同时,也给飞行员的操纵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为驾驶苏—30ki多用途战斗机的新德里飞行员需要一手握操纵杆,另一只手控制调节阀,顺带还要启动液压按钮,然后根据感觉把握平衡,才能勉强做到矢量喷管的偏转和发动机推力加强。
而同样采用矢量发动机的f—22,由于发动机的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与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无缝对接,令驾驶f—22的飞行员想要实现矢量喷管的偏转直接拉动操纵杆就可实现完美的暴力输出。
如此大的性能优势,通用和普惠怎么可能将其拿出来合作?当然是捂起来搞垄断才划算。
说实话,当时但凡通用和普惠有一家能跟腾飞集团说:“小伙子,挺不容易,行吧,大哥帮帮你。”
庄建业都能带着腾飞集团纳头就拜。
结果没人待见腾飞集团,在要么当小弟从此沉沦,要么被当成臭狗屎遗弃角落,庄建业很不幸的选择了第三条路,不就是个江湖地位嘛,也罢,那就自己当大哥吧!
第九百四十四章 中俄合作
想要当大哥,就得舍得投入。
问题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腾飞集团正好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很多紧要的项目都是勒紧裤腰带咬着牙上的。
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搞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这要是其他单位,估计就放挺了,等着其他项目进行的差不多了,再回笼资金上马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可庄建业是什么人,那是认准一条道就要走到黑的狠角色,更何况,他要给腾飞集体在国际航空发动机领域争取江湖地位,要登上大哥的宝座,自然是要分秒必争,时不我待。
但手头的资源不足,精力不够怎么办?
好办,把这么艰巨的任务放在国家支持的重点型号不就行了。
十号工程横看竖看都是最合适的,作为一款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十号工程最开始就确定使用的是电传操纵系统。
为此腾飞集团的机电部门还成为十号工程伺服电机的重要配套厂商,这还不算,为了完成十号工程的电传操纵系统和机载电子系统的协调问题,腾飞集团还不惜把裤衩子赔光的强大毅力,向国家试飞中心提供了3架“科幻星”试验验证专用飞机。
下了这么大的本钱,做出来的先进作战飞机,少了航空发动机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简直就跟美的冒泡的女神级大美女,脸上居然冒出了两个白嫩嫩的小痘痘,怎么看怎么不完美。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由于国产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接连跳票,十号工程列装国产发动机服役已经成为奇迹般的小概率事件。
为了保证在在九十年代末投产,21世纪初形成作战能力的目标,十号工程项目组无奈之下,只能选用苏—27上配备的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
然而这款俄制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啥的都满足十号工程需求,但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上有些不尽如人意。
因为其上面使用的是一套前苏联在八十年代中期定型的液压机械—模拟数字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
整体上到是没有传统的液压机械控制系统那么复杂和反人类,内中加了不少电子元器件简化了控制机构。
但就性能而言,相较于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还是相差甚大。
这就好比是手机,如果说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性能先进的智能机的话,那俄国人采用的液压机械—模拟数字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就是砖头一样的大哥大。
只能说比传统的液压机械控制系统稍好一些。
这从苏—27的飞控系统就能看得出来,外形酷炫的苏—27使用的却是数字模拟式操作系统,根本就不是纯数字的多余度电传操纵系统。
倒不是当时的苏联不想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而是因为出产的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根本就无法衔接数字式操纵系统,除非在苏—27安装两套控制组件,一套用于控制机体,另一套用于控制发动机,可这样一来苏—27就是优雅的美男子,而是另飞行员抓狂的渣男。
为了能让苏—27的飞行性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准,降低飞行员的负担,苏联的设计师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数字模拟操控,对接发动机上的液压机械—数字模拟控制系统。
当时的苏联工程师们想着是先解决先进重型战机的有无问题,至于更先进的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整机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等在日后的苏—27深度改进型号上在一样样的弥补上。
毕竟刚出产的苏—27不止是飞控系统和发动机控制体系不完善,几乎整款飞机都有这样、那样的小缺陷,并不是一架非常完美的飞机。
结果指望着后续不断改善的苏联航空工程师们,这一等就等到了苏联解体,他们这些苏联航空工程师顷刻变成了俄国航空工程师,至于规划中的电传操纵和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则彻底沦为镜花水月。
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号工程获得的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实际上面临的和苏—27一样的窘境。
想使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却没办法与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上的液压机械—数字模拟控制系统相匹配。
不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选择苏—27一样,根据航空发动机实际情况作出妥协,那对十号工程来说无异于是自废武功。
因为这款鸭翼、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的单发作战飞机,若是没有电传操纵做加持,鸭翼的近距耦合根本就控制不了,很容易造成空中失速坠毁。
所以当时庄建业提出这个问题可不是瞎放炮,而是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的。
问题是提出来是提出来了,十号工程项目组也没办法着手解决,这一来自己这边没有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研制经验,最重要的是俄制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不是自己的。
要知道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可不是单独做个电子控制盒以及十几个伺服装置和传感器就行了。
而是需要将整台航空发动机的各项数据,运行情况,温度变化,转速大小,功率强弱等等数据分毫不差的精准掌握,在其基础上在通过先进算法配合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航空发动机的精准控制。
没有详细的数据就等于没有基础,十号工程项目组在如何,也不可能去造空中楼阁。
就在十号工程项目组因此郁闷的时候,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商,俄罗斯土星航空发动机设计局突然找上门,直言不讳的告诉十号工程项目组,要是想要配备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定制版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俄国土星航空发动机设计局啥都技术、人才、设备啥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钱。
只要十号工程项目组钱给到位了,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别说控制附件换几个位置了,就是装两个俄国女郎都不是问题。
十号工程项目组一看,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能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加快进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对土星设计局一番考察后,立刻便于其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然后便是各种砸钱。
不过砸钱归砸钱,十号工程项目组也不傻,知道光花钱捕捞好处那才是正大头,于是在合作中以十号工程涉及机密为由,将al—31型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以及发动机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与十号工程整机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的整合工作交给了在工业软件,工业设计软件,航空飞控软件等方面技术过硬的腾飞集团。
腾飞集团从来就不是吃亏的主儿,这么好的机会哪里会放过?于是从软件入手,一顿操作猛如虎,从此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便到手!
第九百四十五章 AMX教练攻击机
没办法,软件这东西根基是数据,也就是说,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