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靠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才能勉力维持。
因此严格意义上唯有美国才是掌握3000千瓦级别的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整套技术的国家。
于是“友商”及其支持的舆论便发出灵魂拷问,国内的技术能跟美国比吗?在所有“友商”都没办法办到的事情,你们腾飞集团是怎么办到的?用嘴吹牛吗?
其次,腾飞集团的WD63ZB涡轮轴发动机是在上一代WD45Z涡轮轴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改进发动机倒没什么,问题是腾飞集团的这次改进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魔幻,WD45Z涡轮轴发动机的功率才是多少?区区1456千瓦,1979轴马力。
WD63ZB涡轮轴发动机呢?最大功率3267千瓦,4441轴马力。
直接翻了一倍!
于是“友商”和舆论们便质疑腾飞集团的改进是否真实,因为按照他们的“常识”,发动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即便是改进也不可能出现指标翻一倍的情况。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项便是即便腾飞集团真的创造了奇迹,实现了WD45Z涡轮轴发动机指标上的跃升,的确令WD63ZB涡轮轴发动机达到了最大功率3267千瓦,4441轴马力的指标,那就真的可靠吗?
要知道WD45Z涡轮轴发动机所配备的直15中型直升机可是还没等定型就扑街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WD45Z涡轮轴发动机性能不达标。
既然如此,“友商”和舆论们发挥他们脑洞,构筑了一个神逻辑:用一款性能烂到家的WD45Z涡轮轴发动机为基础,升级而来的WD63ZB涡轮轴发动机能好到哪里去?
不得不说“友商”和舆论攻击的三个焦点非常犀利,不明真相的人看过之后即便不相信
是真的,心中也会被种下怀疑的种子。
然而这次无论是瓷都公司还是更高一层的总部领导,完全把“友商”和舆论掀起的风潮当成放屁,不但正式确定WD63ZB涡轮轴发动机为改进型直8的动力总成,而且还从腾飞集团订购了WD27A辅助动力装置,作为改进型直8的重要配套系统。
这下那些涡轴发动机生产厂商及其支持的舆论彻底傻眼了。
连辅助动力装置都被腾飞集团给包圆了,说明什么?
改进型直8这个项目已经将“友商”彻底排除在外,成为腾飞集团和瓷都公司的独食儿。
是的,其他厂商别说是参合一下,就是见缝插个针都难于上青天。
因为除了航空动力装置,腾飞集团还有傲视全国的高端航材;还有亚洲最专业、最全面、最先进的航空、航天工业设计软件;还有国内最尖端的航空专用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还有
也就是说,除了在直升机系统整合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外,腾飞集团在各项软硬件方面都是碾压机的存在。
而如今,系统整合这个难题,靠着成功竞标瓷都公司改进型直8涡轴发动机项目,从而深度捆绑瓷都这个国内唯二的资深直升机研究、生产单位,算是彻底补齐了短板。
从今以后,腾飞集团在直升机研发生产的路上不说天高任鸟飞那么夸张,但也必然是一路坦途无人敢挡。
这对那些个“友商”来说可绝对不是啥好事,因为腾飞集团的业务扩展势必导致“友商”的业务萎缩,就如同固定翼飞机领域,正是腾飞集团的迅速崛起,导致这个领域多年来腥风血雨,纷乱不休。
正是见识到腾飞集团在固定翼飞机领域的蛮横,直升机领域的“友商”才会不遗余力的想把腾飞集团赶出去,即便赶不出去也要严守防线,保住自己一片岁月静好。
结果这般的严防死守,还是让腾飞集团用一款WD63ZB涡轮轴发动机破功,以至于众多“友商”在改进型直8这个大项目里连个汤汤水水都得不到,这还得了?
于是各个“友商”开始串联,然后集合在一起集体进京找领导。
小孩子受了欺负找老师告状;国营单位受了委屈自然去找领导要说法。
于是一连半个月,总部、航空工业集团乃至跟上级的部委都会看到“友商”负责人悲戚哭诉的身影。
这些个“友商”负责人原以为进京告状,哭一哭,闹一闹就算压不住腾飞集团,也能让上级给几个糖豆安抚下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这么多年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早就形成了经验,该怎么做比谁都门儿清。
结果这次非但没有糖豆,甚至连西北风都没有,得来的却是切切实实的两个耳光。
因为某日被他们折磨心烦意乱的总部首长突然把“友商”负责人们召集起来,也不废话,直接指着一名涡轴生产厂的厂长问:“你们的1238千瓦的涡轴发动机的重量是多少?功重比又是多少?”
当时那位厂长有些纳闷儿,不知道总部首长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但还是答道:“重量是358千克,功重比是34。”
“你的呢?”总部首长抬眼又看向另一位涡轴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我们的功率大一些,达到1358千瓦。”那位总经理献宝似的说道。
“我只问你总重量和功重比。”总部首长有些不耐烦,那位总经理连忙老实回答:“总重是387千克,功重比是35。”
听罢,总部首长没有再继续问,而是嘴角边扯出一个颇为讽刺的异样微笑,这才对着众人说道:“你们知道腾飞集团的WD63ZB涡轮轴发动机的总重量和功重比是多少吗?”
“多少?”几个“友商”负责人好奇的看向总部首长。
“重量342公斤,功重比95!”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愣在哪里,良久之后刚才那位颇为自得的总经理才发出一声变了调的惊呼:“不可能国内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指标,首长,绝对不可能”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腾飞集团行你们怎么不行
不单单是那家涡轴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难以置信,就是其他“友商”的负责人同样是满脸的惊愕。
无他只因为腾飞集团的wd—63zb涡轮轴发动机功重比居然达到了95。
这说明什么?
很简单,wd—63zb涡轮轴发动机可以用最轻的重量,释放出更大的功率,换句话说,wd—63zb涡轮轴发动机就是一门超级小钢炮。
没办法,如果说涡扇发动机的衡量指标是推重比的话,那么涡轴发动机便是功重比。
推重比越大,越说明涡扇发动机性能越高,同样的功重比越大,越是意味着涡轴发动机的越是强大。
因此只要有能力生产涡轴发动机的企业无不在功重比上下各种死力,所追求的便是用更轻的重量,获得更大的功率。
问题是这条路比涡扇发动机还要困难,因为涡轴发动机碍于自身独特的结构,没办法利用风扇增加做功,只能靠着单纯提高涡轮前温度这一个办法来提升功率。
然而这个办法说来简单,真要是做起来却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工业制成品,甚至没有之一。
若非如此,当今世界上也不会只有美国人才能够制造出功重比在9以上的涡轴发动机,剩下有一个算一个连美国人的车尾灯都看不到。
即便是在重型直升机方面号称超越美国的前苏联同样在美国人面前是个弟弟。
因为前苏联引以为豪的d—136大功率涡轮轴发动机尽管拥有8500千瓦的超强动力,但总体重量却达到1050公斤,功重比仅为725。
尽管跟其他国家的涡轴发动机相比是很不错,但跟美国的涡轴发动机一衡量还是差了一大截。
要知道美国为ch—47d的最新款,与wd—63zb涡轮轴发动机同级别的t55—l—712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276千瓦,但总重量仅为340公斤。
功重比达到98。
至于为“超级海种马”配备的t64—ge—419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的功重比更是达到惊人的102。
别的看美国的两款大功率涡轴单独拿出那一个都不如d—136的功率大,似乎被苏联或俄国人压了一头。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就做不出d—136这样的大功率涡轴发动机,而是碍于自身的任务需求,没有做那么大的必要。
因为无论是“支奴干”还是“超级海种马”美军都要求能够在航母或是两栖攻击舰上正常起降,这就导致两款重型直升机的尺寸不能无限扩大,只能在某些方面进行取舍。
相比之下,米—26重型直升机就没有类似的顾虑了,再加上前苏联本来就国土辽阔,中亚和远东地区更是地广人稀,因此苏联人只能将直升机做大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
从这方面来讲美俄重型直升机无所谓孰优孰劣,只不过是各自的需求不同而已。
但从涡轴发动机的角度来讲,美国人的技术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都要领先于前苏联,换句话说,也就是需求不同,导致美国人只钟情于尺寸较小但任务弹性更大的重型直升机,否则的话,做出一款比d—136
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更轻,功率更大的发动机真的是分分钟的事儿。
正是清楚这一点,包括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国在内世界涡轮轴发动机业界公认美国是涡轮轴发动机的no1!
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涡轴发动机都以美国人为标杆,然而越是如此,不少国家和企业越是觉得美国的技术高不可攀。
欧洲、南美莫不如是,至于国内更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所谓涡轴制造单位的专家和工程师,真的是对美国的技术即崇拜又畏惧,还有那么一丝丝嫉妒。
正是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国内不少涡轴发动机生产厂商在制定目标时各种的超前且高大上;在具体实施上一会儿亲美,一会儿亲俄,夹在中间的则是拥抱欧洲。
总而言之是反复横跳,没有一个踏踏实实的长远规划。
再加上这些“友商”的负责人都是有任期的,长则五、六年,短则两、三年,更是无法保证一个长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