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中国腾飞的真龙2居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他们苦心聚集起来的精锐打了个全军覆没。
这让测试前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会让总部首长失望的航空兵某部领导很是下不来台,于是乎这位航空兵某部的领导冲着总部首长打了个立正,带着一丝不服输的倔强朗诵说道:“我还有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我就不相信用我们的整个部队换不下他一架隐身战机!
想当年,我们在入朝作战中就敢跟当时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空军当面锣对面鼓的死磕,时至今日这股子不怕死的精神我们依旧没有磨灭!
首长,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亲自驾机升空,率领整个部队耗也耗死了天上那架隐身战机……”
“乱弹琴!简直是乱弹琴!”航空兵某部领导激昂澎湃的话语还没等说完,就被总部首长厉声呵斥,旋即伸出颤抖的手指责航空兵某部的领导,语气不善的喝道:“用你们整个部队去换一架隐身战机,你还觉得值?知不知道域外某大国要装备多少架隐身战斗机吗?
预计装备两百架,你的意思是说这两百架隐身战斗机,我们就要用两百个跟你们部队一样的旅级航空兵部队去平衡?
那我问问你这两百支旅级航空兵部队的花费是多少?又要填多少的优秀的飞行员?我们的国力能不能承受得起?
我们有没有能力支撑这么庞大的航空兵部队?
更何况你的数量优势就真的能抵消人家跨代际的质量优势吗?
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个值得赞扬,但牺牲与牺牲是不同的,无用的牺牲,那不是勇气,而是没脑子,更何况你这比无用的牺牲还要一文不值!”
一番话骂的这位航空兵某部的领导是面红耳赤。
的确如总部首长所说,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应对隐形战机这个战术层面上,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用绝对数量蚁多咬死象,换一两个战果也在所不惜。
可问题是牺牲是要有价值的!
很明显具有代差的情况下,歼—82战斗机很明显不具备与隐身作战飞机一较高下的资格,除了去送人头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这一次与真龙2战斗机进行的实战测试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要知道真龙2战斗机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四代战斗机,充其量只是个伪隐身战斗机。
这样的情况下歼—82战斗机都应付不来,面对域外某大国的f—22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就是被人按着脑袋在地上来回摩擦。
就算是用数量去换一两个战果也没多大意义,因为根本改变不了双方的格局,更不用说用这种量换取战果的方式自身的损失将是极其的惊人。
以目前的国内实际情况来看,根本就负担不起。
正因为如此与其在这些老旧型号上不断的投入;或者无所畏惧的在某些不切实际的理论方面偏听偏信,最后损失的只能是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总部首长听了航空兵某部领导的话后会发这么大火。
航空兵某部的领导又不是总部首长肚子里的蛔虫,哪里知道总部首长是怎么想的,他不过是为了点面子说两句大话而已。
事实上航空兵某部的领导已经很清楚了,这一次与真龙2战斗机的实战测试,等于是把他们这几年潜心研究的战术战法彻底的否定了。
心里多少是有点怨气很正常,毕竟辛苦这么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谁心里都不好受。
所以说点硬气话,给自己找点场面,表现下他和他们的部队依旧有旺盛的战斗意志,从而让首长知道他们胜不骄、败不馁。
结果却没想到自己捅了马蜂窝,总部首长当场发飙,航空兵某部的领导直接被吓得面无人色。
不过总部首长却没有再理会那位航空兵某部的领导而是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转过头看向,陪同他一同过来的其他部队领导:“真龙2战斗机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四代机,就能对我们国内目前的主力装备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那真正的下一代战机战斗力如何?只能说比真龙2战斗机要更高。
因此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我们目前面对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自大,同样也不能妄自菲薄,安安稳稳、实实在在把应对隐身目标的事情办好!
至于之前浮夸风的做法是要是万万要不得的,那不是勇气的体现,而是愚蠢的表现,还是老样子牢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真龙2战斗机就在这里,好好研究、细细琢磨,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年两弹一星的条件还没有现在的好,那我们不也是闷着头走过来了?现在我们难道就不能拿着这股精神,闷着头再走一遍吗?”
一众陪同总部首长过来的部队领导,听罢无不是面面相觑,至于心里更是翻江倒海!
没办法这些年呢各种各样应对隐身目标的理论可谓层出不穷,所谓的用歼—8拼刺刀之类的构想更是盛行于军内外。
有些极端的甚至觉得老旧的歼—7都能对隐身目标造成致命威胁,为此衍生出许许多多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战术战法。
甚至某些战术战法还流传到了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时间歼—6吸引敌机、歼—7打掩护、歼—8决死一击、苏—27力挽狂澜的言论可谓甚嚣尘上。
搞的全体社会到处都是军事家、战略家一样。
大有把隐身战机当做土鸡瓦狗,胡乱吹两句就能真的灰飞烟灭似的。
可实际上呢?
隐身目标究竟是怎么个作战态势?具体性能如何?实战表现怎样?从军内到社会几乎无人知晓,只靠着某些国家在某些公开刊物上寥寥几笔的介绍,便以此为基准搞些简单的对比,结果就是各种的脱离实际。
而此时总部首长亲自主抓的对隐身战机的综合实战测试就如同三九天的冷水,兜头浇在这些军内各部队的领导头上。
让他们知道脱离实际的谈战术,那叫纸上谈兵,会吃大亏的!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底裤都被人扒光了
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实战检测不单单是一次对主战装备的检验,更是对整个部队思想的一次洗礼。
接下来该怎么做、如何做,各个部队的领导心里头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真龙Ⅱ战斗机就摆在那了,先把这东西战胜了再说。
眼见这些随行的部队领导,都意识到结下来各自的重点工作该如何展开、如何推进,总部首长心底里也是暗自松了口气。
西方国家推动了新军事变革,以此为基础将武器优胜论,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令世人产生了一个错觉:即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决定了一切。
但作为参军半辈子的老兵,总部首长却很清楚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人,不是冰冷的武器装备。
如果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决定因素的话,那么在贝尔格莱德大事件中某国也不可能用老旧的萨姆3防空导弹将号称永远都不会被击落的F—117一杆子给捅起来。
正因为如此,相较于武器装备的先进性,总部首长更看重的是现阶段部队上下的思想动态。
好在这次实战检验的冲击力够强、够大;让那些自觉的有两把刷子的部队领导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从而能收收心将目光放在更加实际的位置上。
既然达到了这个目的,总部首长也就没有必要再在这里耗时间了,要知道他现在身兼数职,一天忙的脚都不粘地,回到京城还要参加军内大领导主持召开的扩大会议。
所以总部首长在这边也耽搁不得时间,于是跟几位部队领导又交流了一番后总部首长便准备离开。
可还没等动身机要秘书匆匆走进来,将一份简报递给总部首长,总部首长接过来一看神情有些古怪的问着旁边的机要秘书:“石可夫?这作者的文风好像很眼熟啊……还有这个《叉叉叉航空评论》也是第一次见到,什么时候上的简报上?”
“报告首长……”机要秘书赶紧回答:“这个石可夫就是原永宏厂的常务副厂长石军,这个《叉叉叉航空评论》是他与现任妻子一同创办的,旨在介绍和报道亚洲地区的航空产业的动态。
这是他们针对FC—21战斗机,也就是真龙Ⅱ战斗机的一个专刊,对真龙Ⅱ战斗机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分析和评论。
相关部门研判认为他对我们的真龙Ⅱ战斗机整体进度的把握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掌握的十分准确,因此……”
机要秘书并没有把话说完,主要原因是周围其他部队的领导太多,不方便把话说的太过直白,但想要表达的意识却不言自明。
总部首长挑了挑眉,语气轻松的喝了一声:“我说怎么就这么熟悉,透着一股子浓烈的酸味儿,隔着书页都能闻得出来,原来是石军呀,那就没得说了,这家伙是永宏厂出身,作为现在中国腾飞的前身,很多中国腾飞现阶段做的重点型号,都是当初继承自这个永宏厂的
,这家伙做过永宏厂的常务副厂长,当然对这些了解的清清楚楚,所以你们不要小看一个。航空界资深人士对技术上的判断!”
机要秘书听罢点了点头,便转身去准备存档,可还没等动身总部首长便随口问了一句:“中国腾飞的小庄知不知道?”
机要秘书点点头:“已经通过阿布扎比的使馆抄录了一份给了庄建业同志。”
总部首长哦了一声:“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具体的还是让庄建业自己处理吧。”
说完总部首长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然后迈开步子走出了指挥所……
与此同时,位于阿布扎比近郊的阿卜杜拉亲王的行宫内,庄建业斜靠在沙发上,看着某西方国家电视节目上,那个身材挺拔,面容俊朗头衔标着“著名航空专家,资深媒体撰稿人—石可夫”的老熟人。
脸皮抽动了两下旋即拿起旁边的那份《叉叉叉航空评论》,大略的扫了两眼,总有种日了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