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届时,只要国内的经济发展保持现有的经济增长率,不出二十年国内民航市场至少将翻两番,对于往返2000公里的中远程干线客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此中国腾飞的战略部门预测过,到2015年国内对这类飞机的缺口将达到1500架以上。
不用多,中国腾飞只要能撕下其中30的份额,不但能够将trj—900及其衍生型号的研发费用全部收回,而且还能实现不小的盈利。
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无论赚多少都等于事实上改写了世界航空产业的格局。
要知道国内外无论是那家航空制造商之所以默认空客和波音划定的红线,不是这些制造商没有技术,更不是配套零部件的不成熟,而是因为空客和波音控制着这类飞机的市场准入门槛。
这就好比某位海王想去夜店嗨,结果门口就让保安大哥给揽下来,时候就不让你进,哪怕你是海水泛滥成灾连门都进不去你能怎么办?只能是海水倒灌了。
民用航空市场同样如此,欧美作为最大的市场集合体牢牢控制在波音和空客手里,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合在一起数量也不少,问题是这些个发展中国家过于零碎,再加上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只能亦步亦趋的跟随着发达国家的指挥棒起舞,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来铆钉自己的的航空产品。
如此一来,整个国际民航市场就成了波音和空客手里的蛋糕,他们两个怎么分都无所谓,其他人想进来门儿都没有。
吃不上蛋糕除了饿死别无他图,除非这家航空制造商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实体作支撑,就比如说前苏联,无论是图波列夫还是雅科夫列夫亦或是伊留申,在七八十年代不比波音、麦道和空客差。
而当时苏联国内运行的飞机也都是清一色的国产大型客机。
按照欧美经济理论,以苏联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情况根本就消化不了这么多的航空产品,可架不住当时苏联家底儿厚,养得起这么多的航空制造商,自然是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直到把自己彻底玩儿死。
中国腾飞当然不能走苏联的老路,即便想走国内也不可能倾其所有的补贴中国腾飞,进入欧美等海外市场因为市场准入的原因更是想都不用想,届时不但中国腾飞会受到打压,估计就连购买中国腾飞产品的国外航空公司都会受到波音和空客联手针对。
所以中国腾飞要走就得走一个独属于中国特色的新路,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内的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借助中国崛起的机会实现中国腾飞真正的腾飞。
十亿级的人口规模,完全统一的单一市场,只要经济实现崛起,中国腾飞即便不靠海外市场,单靠国内的强劲需求就能将民航客机领域存活下来,并维持下去。
只要让中国腾飞的民航客机活下来,剩下的就好办了,到时候是跟波音和空客打口水战还是价格战就看自己的心情了,反正他们灭不了自己,自己更不可能掐死他们,最终的结果就只能让波音和空客接受现实,由现在的民航客机双雄会,变成互相攻伐的三国志。
既然庄建业准备下一盘借着中国国运让中国腾飞逆天改命的大棋,自然更加关心国内经济方面的建设,不但自己积极的建言献策,更是在某些领域直接参与进去。
比如说电力部门急需的工业燃气轮机、石化部门的移动式大功率发电设备、基建领域的机械设备等等,都有中国腾飞深度参与的身影。
除此之外,在军用产品方面中国腾飞同样十分活跃,用庄建业在某次内部会议上所说的:“我们的军用产品不单单是为了利润,更是为了我们未来的发展保障,安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所以我们不能有你们或我们的思想,做军用产品归根结底还是所有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实际上在空军的目标指示和指挥控制体系方面比部队还要上心,真的是把能拿下压箱底儿的好东西全都搬出来了。
当然这些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此时此刻位于地下指挥中心内观摩试验性对抗演习的一众部队首长和领导自然是不知情,即便是之情估计也没工夫去想,因为在冯参谋长介绍的时候,正中央的大屏幕上突然切换出刘小林所指挥的防空部队几处利用伪装网和地下掩体遮蔽的防空导弹阵地。
那是运—34指挥机上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探测到的影像,几乎把刘小林部队精心隐藏的阵地给掀了个底儿掉,这让在座的几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脸色变得很难看。
没办法,刘小林部队所使用的伪装手段已经算是国内防空部队当中最先进的了,可既便如此依旧在运—34指挥机面前跟没穿衣服一样,被看了个底儿掉,这要是在真实的战场上还怎么打?
就在这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在惊愕中思索着解决之道时,大屏幕上的画面再次切换,旋即便看到一组组动态画面,尽管各种的角度不一样,但最终的效果却是一个,那就是之前歼—8e发射的反辐射导弹命中目标的画面。
眼瞅着刘小林所指挥的综合防空部队阵地上的雷达毫无还手之力的被一一敲掉,那几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就如同被剜了心头肉一样,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完了,这次防空兵部队又输了!”一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在闭眼的同时,仿佛灵魂被抽干了一样,发出一声哀婉的呢喃。
刘小林这么强大的综合防空部队在只有初步掌握目标指示和指挥控制体系的“金头盔”面前都这样的毫无招架之力,面对综合实力更加强大的域外某大国是不是更加不堪?他们手上的老部队是不是连上台面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问题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不能不想,可越想心里越凉。
然而就在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的心跌入谷底时,导演部的通信台忽然传来运—33预警机机长惊恐的呼叫:“我艹,哪儿来的导弹,我被锁定了……靠……”
随着运—33预警机机长的粗口,这架负责空中指挥和引导的大脑,神经中枢被直接击落。
与此同时,许久没说话的总部首长看着黯然返航的运—33预警机,笑容浓郁的对着在场众人说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一竹竿直接捅了500公里,这个刘小林够狠!”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LYJ—15超远程地空导弹系统
听着总部首长说是“竹竿直接捅”这几个字,不单单是几个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一众的部队首长无不是一脸的诧异。
没办法,实在是“竹竿子捅”这个梗经历过建国初期的部队首长们实在是太熟悉了。
当年国土防空形势十分严峻,国内从苏联进口了当时最先进的S75地空导弹系统用于国土防空作战。
利用灵活的战术和过硬的军事素质,第一代防空兵部队接连取得重大战果。
接连不断的胜利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广泛猜测,于是在某个对外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外媒记者直接询问当时的外事部门领导说:“国内击落的来犯敌机用的什么武器?是不是从苏联进口的导弹?”
由于当时地空导弹部队还处在保密状态,自然是不能说,但外媒又把问题限定死了,避而不答又显得自己小气。
于是当时的外事部门领导笑呵呵的用手指了指上面:“我们是用竹竿子把敌机捅下来的。”
至此竹竿子便成为国内的地空导弹的另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别称。
所以但总部首长说出这番话时,在场的一众部队首长就知道,这是刘小林所指挥的综合防空部队打出的防空导弹。
如果只是这些,还真不至于让在场的这么多首长惊诧不已,先不说那几位出身防空兵的领导,就是其他首长那个不是见多识广之辈。
地空导弹打飞机的戏码哪怕没经历过,耳朵也快听出茧子了,早就见怪不怪了。
让这些人惊讶的不是地空导弹打飞机本身,而是总部首长话中透露的数字以及在这个数字基础上所取得的战果。
500公里!
这枚攻击运33预警机的地空导弹是在500公里之外发射的?
地空导弹的射程居然有500公里?
这NM是地空导弹还是弹道导弹!
一时间在场的一众首长脑袋变得十分的混乱,都觉得刚才总部首长的话有些缥缈的不太现实,500公里呀,地空导弹啥时候能有这么远的射程?
要知道如今在防空兵部队挑大梁的S300PMU2的最大射程也就200公里,可既便如此,S300PMU2却已经在射程方面傲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同类型防空导弹系统。
而刘小林部队用于击落运33预警机竟然达到了500公里,是S300PMU2足足25倍,这已经不是傲视全球这么简单,而是完全可以在射程方面把美、俄同类型防空导弹系统按在地上使劲摩擦。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款地空导弹的准头还特别强,一出场就把“金头盔”整个空中进攻的核心要点,运33预警机给捅下来,从而迎来自演习开始以来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节点。
“这到底是什么导弹,怎么会打得这么远?”
终于有一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回过味儿来,连忙冲着台上刚切换了一副运3X特种支援飞机幻灯片的冯参谋长问了一句。
实际上这位领导是想问总部首长的,奈何总部首长的段位实在太高不太好直接开口,干脆就把台上的冯参谋长当成知情人直接发问。
有一个打头的,其他人自然是纷纷跟从,特别是那几位防空兵出身的领导,那问题更是和连珠炮似的。
“冯参谋长,500公里的射程是怎么做到的?”
“这款新型地空导弹完成定型了没有,冯参谋长?”、
“有没有具体的图片让我们见识见识?”
“最好能有详细的性能介绍。”
“冯参谋长,我们所在的部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