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务态度不好,怎么样?史德瑞,没影响你的心情吧?”
“没有,我亲爱的李斯特先生,非但没有,我反而心情无比的舒畅,当然,前提是日本方面不要指控我三级谋杀就行。”
“开什么玩笑,你是美国人,在这里享受治外法权,就算不是,就凭我控股富士银行35的股份,也足够让他们把一切抹平!”李斯特几乎没有半点儿犹豫的脱口而出,仿佛在日本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包括最恶劣的行进。
“所以我才会说我很开心……”石军靠在自己的床头,拿着电话,脸上带着学者独有的自信微笑,别说狰狞了,连一点儿人渣的尘埃都没有,就那么逻辑严谨的继续说道:“因为我通过这次小小的社会实验,捕捉到一个能让资本获利丰厚,不,应该说能让北美彻底解决后顾之忧的最优解……”
听闻石军有了新的理论发现,电话那头的李斯特也很兴奋,赶紧道:“是什么,你快说……哦……不,不要在电话里说,我这就去你那儿,等我……”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句句千金
也难怪李斯特会如此兴奋,因为石军的话里包含着如今域外某大国最为关键的两个发展问题,一个是金融资本长期获利的问题,也就是最核心的股市能否持续稳健的增长;另一个便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美元和美债如何能够随心所欲的调控,而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
两者纠缠在一起,一个处理不好域外某大国就会陷入上世纪70年代那种经济停滞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一个能大量生产廉价的中低端工业品,同时与美元进行绑定,进而与美债构成良性的循环系统。
如此,域外某大国便可通过进口廉价的中低端工业品,维持住国内低廉的物价水平,抑制住通胀的产生,进而缓解国内的矛盾,以此彰显金融资本的优越性。
与此同时,在美元与美债之间形成一个隐形的剪刀差,通过美元的利率变化调整循环的节奏和尺度,宛若一根缰绳牢牢套出身下的野马,让它跟顺从的听自己的话。
没有通胀压力,解决物资供给,剩下的就可以让金融资本放手施为了。
这可是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域外某大国华尔街精英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奈何域外某大国盘子太大,所需的物资太多,一般的国家和地区根本就接不住这么大的供货量。
好在苏联解体,让大吃冷战红利的域外某大国获得了难得的调整机会,结果还没等行动,欧洲那边就开始捣鼓欧元,并以此为基础不但要统一欧洲市场,还要进一步向世界货币迈进,挑战美元的权威。
域外某大国那受得了这个,自然是全力对付欧元,甚至不惜在巴尔干半岛发动战争,打击投资者们对欧元的信心。
然也正是因为把精力全都放在应对欧元冲击上,域外某大国错过了借助冷战红利调整国内产业格局的最佳时机,等想起来准备实施时,互联网泡沫轰然破裂,导致股市动荡,金融市场哀嚎一片。
于是什么调结构,什么长远规划,都没有让市场走出困境,恢复金融秩序来的紧迫。
然而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透过互联网泡沫破裂所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动荡发现,域外某国在某些方面的脆弱性,那就是如果找不到廉价商品的来源地和供应方,下一次金融动荡极有可能让域外某大国陷入更加的困境,甚至是持续的衰退。
问题是,事情看明白是一回事儿,能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又是另一回事儿。
这就好比是追求心动的女孩,简单粗暴的霸王硬上弓谁都会,可如何让女孩心甘情愿的让你霸王硬上弓就需要些技巧了。
而如今域外某大国的政界、学界和理论界不乏目光犀利的人,却缺乏提供技巧的能人!
这些事情旁人或许不清楚,但作为已经混进了华尔街顶级圈层的李斯特却了解的很,不但了解,他还作为特别顾问,为政府和国会的某些大佬做过相应的分析研究。
可由于问题过于复杂,聪明如李斯特也没找到一个好办法,最后只能大骂索罗斯,没事儿把东南亚往死里折腾干嘛。
是的,李斯特觉得东南亚很适合作为域外某大国的廉价商品来源地和美债的倾销地。
因为东南亚的人口够多,地域够广,能够负担得起域外某大国那庞大到令人咋舌的市场。
可问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中索罗斯已经不是割韭菜,而是连韭菜根儿都给刨了,当时索罗斯是赚爽了,但谁能想到现在域外某大国就算找东南亚帮忙,东南亚各国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再被坑一次。
李斯特绞尽脑汁找到这么个地方,结果因为索罗斯造的孽派不上用场,你说李斯特不骂索罗斯骂谁?
所以但李斯特听说石军发现了解决域外某大国系统性结构问题的办法后,自然是迫不及待的过来,没办法,谁让李斯特身上高级顾问的头衔儿还没撤去,如果没有办法也就罢了,一旦有解决之道,那对李斯特来说好处绝对大大的。
正因为如此,不管石军的办法是纸上谈兵还是切实可行,他都要亲自过来,毕竟作为他个人的核心利益,荣顾不得李斯特有半点马虎。
于是李斯特很快就来到石军居住的房间,那位被石军虐待的美女李斯特连问都没问,直接开门见山的直捣主题:“你发现了什么解决办法?”
“将东方某大国打造成为我们域外某大国的专属工厂!”石军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一句话就让李斯特呆愣在当场。
“东方某大国?”
足足过了一分多钟,李斯特这才皱着眉摇了摇头:“东方某大国……他们的制度和体制跟我们都不一样,而且还是个有核国家……所以……”
“我的李斯特先生,这都什么年代了,您还考虑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没等李斯特把话说完,就被石军给打断:“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是利润,是无休止的利润,那些思想啊,主义呀能换成利润吗?
更何况,体制和制度不一样怎么了?可以慢慢改嘛,苏联和东欧当年坚挺的就跟一个大铁块似的,结果现在怎么样?还不是成为我们的一份子?东方某大国就算不一样也无所谓,难道域外某大国连这点儿信心都没有?”
顿了一下,石军来到李斯特跟前,倒上一杯嘉宾的葡萄酒,然后晃了晃自己的酒杯继续说道:“更何况,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有着足够的廉价劳动力,充足的低端产能以及足够稳定的秩序,以此才能满足我们庞大市场的旺盛需求,这几点东方某大国恰恰全部满足。
除此之外,东方某大国对于美元为核心的外汇有着执着的迷恋,所以可以通过在这方面下下功夫,让我们的美元与美债彻底的循环起来……”
石军话匣子算是彻底打开,开始系统性的忽悠起李斯特,得亏庄建业是没在跟前,不然绝对会竖起大拇哥,奉承一句:“局座,真真是句句千金,高~~实在是高!”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神助攻
没办法,实在是石军的这一剂忽悠可谓是真正的神助攻。
东方某大国缺的是什么?
原始资本积累呀!
从哪儿能获得资本积累?
当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了,若非如此,东方某大国这些年为什么对贸易最惠国待遇这么在乎,为什么削尖了脑袋也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畅通无阻的在北美和欧洲这两处当今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单一市场上自由交易!
如此才能激发国内的潜能,增加就业,扩大投资,提升产业结构,隐隐的一潭死水就能被激活,进而获得综合国力的提升。
否则,成天喊着共同富裕,提升综合国力的口号,没有响应的物质基础做支撑,根本就是空谈。
从这个角度上讲,什么美元、美债的内在联系,什么汇率升降割韭菜,对于一个缺钱缺到手抽筋的人来说太过高端,最起码也要把钱包弄鼓了再说其他。
石军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向李斯特这位兼任政府和国会某些大佬高级顾问的存在建言献策,不是句句千金又是什么?
甚至可以说句句千金都格局小了,几乎每个词都价值上亿都不为过,毕竟双方的体量摆在那儿呢。
然而石军说得恳切,李斯特却有些犹豫,不是说域外某大国没有注意到东方某大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潜力,问题是国内有很强的反对势力,别说是开放北美市场给东方某大国,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
理由也很简单,他们域外某大国决不能让一个极具潜力的竞争对手就此挣脱束缚,崛起成庞然大物!
而这其中一位激进左派参议员的反对意见最为强烈,按理说这位参议员的倾向性不应该这样,但他的资格够老,能力够强,看问题的角度够深、够远,因此获得大批的支持者。
正因为如此,很多双方在贸易商的波折都有这位参议员瞎折腾的影子。
对此李斯特不得不考虑这其中的利弊。
石军见李斯特有些犹豫,也不着急,而是坐下来耐心的解释道:“我说过,虚无缥缈的东西产生不了利润,我清楚那位参议员的影响力,但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不必担忧,毕竟那种老古董的思维已经固化了,我们需要的是符合新时代的新想法,新规则……显然那位参议员还没有适应这个新时代,按照他的想法,域外某大国继续滞涨好了……”
听了石军这番话,李斯特下意识的点点头,眼见于此石军知道自己上硬菜的时候到了,于是缓缓说道:“李斯特先生,我刚才做的那个小小的社会实验知道为什么吗?”
听到社会实验,李斯特的好奇心便被勾了起来,虽没说话,但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却说明了一切,石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