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导致原本亮眼的性能变得十分难看,正因为如此,两个航空工业集团若是面对这个问题都会选择打太极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总而言之不可能正面回答专家组。
当然了,专家组也不会太过为难,毕竟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最大的短板就是滑跃起飞体制,相较于可以满油满弹的弹射起飞在战斗力上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若非如此,苏联也不可能在两艘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之后,上马能够弹射起飞的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
只可惜苏联解体,红海军庞大的航母计划戛然而止,而继承苏联航母衣钵的东方某大国自然是想重燃红海军鼎盛时期的荣光,问题是有雄心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儿,毕竟航母是需要国力作支撑的。
以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最乐观的估计也要2025年之后国内的GDP才能超过日本,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万一出现点儿波折这个进程还要往后推,正因为如此,总部方面预计国内的航母极有可能会长时间处在滑跃起飞状态,因此舰载机油、弹比便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所以专家组对这个问题不得不询问,也不能不询问,因为这涉及到中评专家组向总部甚至是上层提交的中评报告的完整度。
但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也没有为难中国腾飞的意思,毕竟他们也知道,这种事情可谓是世界性难题,苏联当年耗费巨大资源和国力也没有解决的事情,相较于鼎盛时期的苏联还有极大差距的国内自然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问这个问题更像是例行公事,只要汤莉莉打个太极或稍微搪塞几许,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也就过了,不管怎么说,FC23给他们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就算这一次成不了舰载机的主方案,也可以成为下一代舰载机的重要载体,总而言之FC23已经征服了不少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带着明显潜规则意味的问题,汤莉莉却只是皱了下眉头,脱口而出道:“如果是滑跃式起飞的话,FC23自然做不到满油满弹,没办法,这种起飞方式的缺陷摆在那儿,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此话一出,无论是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还是在场的海军领导和首长们都不禁皱起了眉头,只觉得汤莉莉耿直的过了头,这种大实话在场的人谁不知道,用得着你来说?
估计只有黄峰等一众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人暗中窃喜,没想到汤莉莉自揭伤疤,简直是给他们神助攻。
可就在黄峰人等幸灾乐祸,中评专家组专家们直皱眉头之际,汤莉莉却按下手里的遥控器,屏幕上的画面立刻切换,出现了一幅FC23重型舰载机的内部结构图,旋即汤莉莉用激光笔点着上面的刨面图继续说道:“正常情况下,FC23内部载油量为6920公斤,可以提供3200公里的最大航程,从而赋予最大1450公里的作战半径。
最大外挂重量可以达到9100公斤,不但可以挂在目前国内的所有空对空导弹、反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还可以挂在中国腾飞研制的DZB500和DZB1000两款战术空射巡航导弹,于防区外发动攻击。
当然,这些数据只是在陆基状态下,拥有足够滑行跑道才能实现,若是在航母有限的甲板上进行滑跃起飞的情况下,FC23重型舰载机的是绝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因为这种状态下FC23只能携带4900公斤的油料和5800公斤的弹药,此时航程只有2280公里,最大的作战半径只有1020公里”
此话一出,还不等汤莉莉继续说下去,之前询问问题的那位老专家老眼忽的睁圆,难以置信的惊呼出声:“没有满油满弹,作战半径也能达到1000公里?”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多用途
不止是提问的那位老专家对于fc—23重型舰载机在滑跃起飞时表现出的性能感到惊讶,在场的其他人同样如此。
没办法,实在是汤莉莉给出的数据实在太过惊艳,以至于在场众人都觉得自己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滑跃式起飞对于舰载机的限制非常大,别说满油满弹了,就是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性能水平都很难说。
就拿前苏联为库兹涅佐夫级倾力打造的苏—33重型舰载机来说,俄国号称苏—33在航母上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32吨,可实际上即便是在重载起飞点上,苏—33重型舰载机也只能实现2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
而苏—33重型舰载机空重可是高达18吨,在去掉飞行员、机炮、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的500公斤重量,实际上留下来的燃油和弹药的总重量只有65吨。
就算是对半分,燃油35吨,弹药3吨来计算的话,苏—33重型舰载机的战斗力也会照比纸面数据大打折扣,甚至所起的作用与陆基的二代机等同,不但腿短,火力的持续力也不足。
正因为如此,俄国方面基本上将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定义为舰队防空战斗机,主要用于驱逐敌方的监视侦察机和来袭的战斗机。
诸如远距离奔袭,对地攻击甚至是超视距空中反舰,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都不参与,因为也没法参与,实际不过500公里的作战半径着实太短,而反舰和对地攻击时长需要超低空,对燃油会进一步消耗,导致作战半径会进一步缩短,如此情况下俄国使用独有的超远程舰载反舰导弹更加划算。
其实这个问题不止在苏—33上存在,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歼—11改上同样很明显,若非如此,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也不可能在滑跃起飞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因为他们很清楚真要揭开的话,简直就是自己扇自己耳光。
相比之下,fc—23重型舰载机在整体的控制上就做的非常好,滑跃起飞时49吨的载油,相当于最大载油量的70;载弹量是58吨,相当于最大载弹量的63;不但在数据上全部超过50的优良临界点,更重要的是整体的重量也只有249吨,要知道fc—23重型舰载机的空重只有142吨,就算加上飞行员的体重也不过25吨,完全可以满足库兹涅佐夫级航母重载起飞点所能承受的最大值。
也就是说,中国腾飞在设计fc—23重型舰载机是就已经充分考虑了滑跃起飞的情况,并针对这问题对fc—23重型舰载机进行了系统优化,使其在具备重型舰载机作战能力的同时,拥有极强的舰艇适应性。
而不像苏—33或歼—11改,更多的是突出重型而非是真正适应舰载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导致这两款机型像是解决有无问题的临时货,总给人一种无法全功的遗憾感。
“看来在舰载机方面中国腾飞更专业一些!”
此时此刻无论是负责中评的专家组成员还是与会的海军领导和首长,心里都不约而同的冒出这句中肯的评语。
然而台上的汤莉莉却没有给场内众人太多置评的时间,冲着那位提问的老专家点点头:“高…高…高防空作战的情况下的确可以达到1020公里的作战半径,当然了,如果只携带两枚中距空空弹和两枚近程格斗弹的轻挂载模式下,作战半径会进一步提高;不过在加挂两枚dzb—500型巡航导弹、四枚50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和两枚近程空空格斗弹的经典对地攻击攻击模式下,采用低…低…高的超低空突防情况下作战半径就会下降到718公里,若是全程低…低…低的全程超低空,作战半径就只有537公里……额……你们这是……”
汤莉莉手拿着激光笔,正侃侃而谈fc—23重型舰载机的具体任务数据时,偶尔查看下面前专家组专家和海军领导们的反应时,忽然就怔住了,因为她发现坐在那里的专家组专家和海军领导们一个个都跟石化了一样,就那么神情凝滞的呆呆看着屏幕上的fc—23重型舰载机。
这让汤莉莉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实在是不知道这些专家和领导们是满意fc—23重型舰载机,还是相反。
赶紧停下介绍,想要询问专家组专家和海军领导们对fc—23重型舰载机具体的感受,又不知道该如何措辞,于是就那么尴尬的僵在那里。
之前询问汤莉莉的那位老专家见状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爽朗的一笑:“汤莉莉同志,你不用紧张,我们这些人是被fc—23重型舰载机优异的性能给惊到了,两枚dzb—500型巡航导弹、四枚50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和两枚近程空空格斗弹合在一起总重超过5吨,在这样的情况下超低空突防还有700公里的作战半径,岂不是意味着fc—23重型舰载机挂在四枚c—803空对舰导弹执行反舰任务的作战半径将超过800公里?”
汤莉莉连忙点头:“能达到978公里,毕竟c—803空舰导弹的重量达到112吨,四枚的总重超过4吨,再加上超低空突防增大燃油消耗,所以单靠内部载油无法达到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不过在执行反舰任务时可以加挂副油箱增加航程,如此情况下作战半径可以勉强达到1000公里。
不过我们在设计fc—23重型舰载机时,给出的经典反舰模式并不是加挂四枚c—803,而是挂在两枚,与此同时混合挂在两枚格斗弹用于自卫,这样的情况下机翼下方可以加挂两具1000公斤的副油箱,或直接在燃油方面实现满油,这样的情况下fc—23重型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将达到顶格的1450公里,届时采用编队突防的形势,配合着c—803反舰导弹250公里的射程,可以对航母半径1700公里的范围的海上目标进行持续不断的火力突击,同时兼具防空作战,实现真正的多用途,从而令我方航母的实际战斗力达到美军航母的70……”
“想要实现这么目标并不容易,你们的fc—23重型舰载机是怎么做到的?”没等汤莉莉把话说完,坐在老专家旁边的一位中年专家突然问了一个更加刁钻的问题。
汤莉莉却是淡然的笑了笑,按了下手里的遥控器,屏幕上的fc—23重型舰载机消失,转而出现两具航空发动机,汤莉莉用激光笔点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