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比如说土地,中国腾飞根本就没法子跟那些从建国时就起家的老航空生产厂比,偏偏那些适合航空制造业落地的好地方都被老厂子占去了,中国腾飞想要新建一个大规模的航空制造基地,转移产能都做不到。
偏偏这个时候,航空工业集团将沪南厂当成包袱甩出来。
设备、人员、管理什么的都不重要,关键是沪南厂自带了徽省提供的大片土地,而且徽省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向东可借力魔都的经济火车头,向西能够依托九省通衢的便利,自身的高校水平也非常优秀,可以说是天生的航空制造基地。
于是庄建业在得知空军不满国内航空制造方面的产能,准备再从俄国进口一批伊尔—76应应急后,便主动找到了空军,希望他们能够给中国腾飞一到两年的时间。
空军当然不可能亲信庄建业的承诺,庄建业也不含糊,直接给了空军一份对赌协议,承诺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释放秦岭南麓厂的产能,使其成为空军大型运输机的专用生产基地。
如果完成不,将向空军支付伊尔—76运输机的全部采购费用和维护保障费用。
随后拿着空军的对赌协议找到徽省地方政府,联合当地的高校和职业学校,引入地方资金的同时也解决了职工队伍的来源问题,随后便是注入启动资金,运作融资上市。
一番操作下来,庄建业只用了区区20亿人民币的资金就撬动规模上千亿的宏达项目,从而完成了军民复合的奇迹!
。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原子钟
然而庄建业一番军、地和资本的多方成功的联动,成功早就全新的腾飞沪南,令业界叹为观止之时,却把中国腾飞最大的竞争对手航空工业集团的现任领导气得是三尸神暴跳。
倒不是这位航空巨无霸小心眼儿,见不到竞争对手的好,而是恼怒自己的前任简直比猪还蠢。
沪南航空制造厂给谁不好,非要甩给中国腾飞嘛?现在好了,土地、资金、政策人家都有了,短短一年的时间,腾飞沪南就开始投入生产,一下子就把腾飞秦岭南麓的航空产能给释放出来。
空军也不含糊,直接就是48架运—18NB的大单砸了过去。
而这仅仅是最初的三年产量,等到腾飞沪南将原来的民用机型和部分特种改装机型全部接手后,进一步得到产能释放的腾飞秦岭南麓厂的运—18NB的产量将进一步提高到每年24架的水平,届时空军的订单还会进一步增加。
可这样一来,航空工业集团在运—8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运—9可就尴尬了,本来运—9的技术水平就比不上运—18NB,唯一的优势就是成熟可靠,产能比没有调整的中国腾飞要强上不少,可以作为空军运输力量的一种补充和过渡机型,获得部分订单。
结果没想到,运—18NB居然这么快就量产了。
同样是四发涡轮螺旋桨运输机,运—18NB的货舱可以轻松运载一辆全战斗状态下的96式主战坦克,从中原地区出发覆盖国内所有领土方向;运—9却只能勉强装载部分轻型车辆,执行些中近程运输任务,远未达到覆盖全部领土的技术指标。
空军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两款机型该选择哪一个。
这对航空工业集团的影响相当巨大,因为空军一旦放弃运—9项目,航空工业集团前期投入的60亿人民币就等于是打水漂,要知道那可是航空工业集团这么多年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老底子,这要是赔进去虽然说不上伤筋动骨,但也会特别肉疼。
而造成这一切的都是上一任航空工业集团领导的额短视,哪里是在甩包袱,分明就是在资敌!
然而风声传到上一任航空工业集团领导耳朵里,这位前任领导同样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理由也很简单,当时的沪南航空制造厂就是个烂摊子,除了有些工业用地外就剩下一堆老旧的生产设备,想要重新启用没有一个5、6个亿根本就别想。
想要按照中国腾飞的标准建造高水平的向现代化航空厂,最起码也要投资80个亿左右,才能初步看到效果,想要完全实现,没有个两、三百亿根本就不可能。
这么大的项目,就算以中国腾飞的财力想要全部做下来也很吃力,正因为如此上一任航空工业集团领导把沪南航空制造厂甩给中国腾飞其实没安什么好心。
哪成想,庄建业除了20亿的启动资金外,剩下的全都是从资本市场上淘来的。
这套玩儿法早就超出上一任航空工业集团领导那种利润、成本的二维企业模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所以当听说中国腾飞实现军民机型的分离,整个生产端的产能被完全释放,几乎垄断国内军民大型飞机市场是,这位上一任航空工业集团领导说不郁闷是不可能的,但这不能否定当初他的深谋远虑和拳拳之心。
要怪只能怪庄建业太狡猾,套路玩儿的太深!
同样郁闷的还有俄国的大型飞机供应商,本来他们听说中国想要采购伊尔—76,上上下下还挺兴奋,专门从封存的二手飞机中选了几架状态不错的,准备送到厂里翻新一下,卖给中国。
结果就在交易即将达成的时候,中国腾飞宣布运—18NB实现三年48架的量产规模,一下子就把俄国人的如意算盘打的粉碎。
当然了,俄国人被腾飞系截胡的事儿也不是第一次了,反应自然也就没那么激烈,不过骂庄建业这位达瓦里氏不地道的日常依旧是毛熊们茶余饭后的保留节目。
对于竞争对手的咒骂和抨击,庄建业可没空搭理,毕竟现如今中国腾飞内部的事儿还有很多,除了腾飞沪南的扩建和IPO,中国腾飞位于京城的新总部启用同样需要庄建业这个当家人亲自坐镇。
说实话,从感情上讲,庄建业对星洲还是挺舍不得的,毕竟他在那里参加工作并结婚生子,早就习惯了哪里山路十八弯和满是麻辣味儿的烟火气。
可随着中国腾飞的不断扩大,星洲的区位明显不足以辐射全国。
不说别的,就拿中国腾飞现如今的航空业务来说,腾飞秦岭南麓厂负责军用飞机生产、腾飞浣城厂负责无人机生产、腾飞相州厂是直升机生产基地、腾飞沪南厂是民用客机生产基地,腾飞棉花厂是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
算上零零碎碎的配套厂,中国腾飞的航空制造版图几乎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想要把这么大一个盘子理顺,并如臂使指的运作起来,需要上下沟通的地方多如牛毛。
特别是政策方面问题,对于现如今的中国腾飞非常大,因此进入政治中心,影响政策走向,甚至是参与政策制定便成为中国腾飞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正因为如此,综合个方面考虑,将总部迁入京城可谓势在必行。
原定2002年年底启用,但被腾飞沪南IPO给耽误了,于是推迟到2003年2月份。
当时不少大佬前来捧场,进一步坐实了中国腾飞航空巨无霸的江湖地位。
不过相较于新总部的启用,腾飞舰载机航空研究所的成立才算是将航空巨无霸的将江湖地位彻底夯实。
因为这意味着,庄建业成为继航空工业集团之后,第二家拥有两个以上航空研究所的综合航空制造商。
事儿是一件接着一件,庄建业哪有空搭理外界的流言蜚语?
更何况,中国腾飞可不止有航空制造,还有航天制造,既然航空方面已经到了巨无霸的级别,航天方面自然不能落后。
然而就在庄建业筹划着在航天领域升升咖位时,庄建业突然接到总部的电话,只说了两句庄建业就腾~~的一下从位置上站起来:“再说一遍……欧洲的原子钟拿不到了,导航卫星计划暂停?”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频段之争
“是的,庄总,所以总部这边希望您能过来一趟,跟其他有关方面一起坐下来商量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电话那头的总部领导也没有避讳,直接就让庄建业赶紧过去。
幸亏庄建业已经把中国腾飞的总部迁到了京城,下楼上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抵达总部,这要是在星洲,就算有自己的公务机,光飞行时长就得一个半小时,再加上两边去机场的耗费,登机前的检查,一忙活大半天就没了。
要不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部就要京城话,不就是为了这种突发事情上能方便行事嘛,毕竟都是涉及数千亿产值的大生意,半分钟都耽搁不得。
所以庄建业想都不想就答应下来,然后给自己的行政班底交代几句,便带着两名助理匆匆赶往总部。
因为自身的证件齐全,在加上有特别的交代,所以庄建业一行来到总部也是畅通无阻,很快便来到7楼的多功能会议室,一进门庄建业就察觉到现场的气氛有些凝重,就好像现如今12月的京城一样,有股莫名的寒意。
庄建业先是朝着主位上的总部首长打了声招呼,这才找了一个相熟之人旁边坐下,小声问:“究竟什么情况?”
对方是航天某研究所的负责人,闻言同样是一脸困惑的摇摇头:“就听说导航卫星计划要搁浅,其他的我也不清楚,你那边有什么消息?”
“跟你一样……”
庄建业应了一声,旋即皱眉:“按理说导航卫星计划就算搁浅,总部这边也不至于如此吧?”
那位航天某研究所负责人闻言点了点头:“谁说不是呢!”
其实不只庄建业两人这么议论,其他已经过来的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当时国内就卫星导航而言走得的是国际合作和独立自主两条路子。
对外合作自然是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而独立自主的则是立足国内技术,引进部分国外先进设备开发的国产导航系统。
从2002年开始第一代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的测试卫星就已经发射成功,虽然在精度和时效上照比美国的GPS,俄国的格洛纳斯还有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