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府。赵人如果拥有这种火器,要么是首先用于对付北面的北元余孽和辽东的满洲鞑子。魏人更不可能,如果他们真有这种火器,也不用跟我军在两关对峙数月了。”
宋牧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这两国要是有这么厉害的火器,黑冰台那边早都应该有消息送回来了。
李旭点点头道:“宋伯伯分析的很有道理。这是若非赵魏两国搞事情,那么这个唐侯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怎么听起来好像突然之间就崛起的一股势力,而且还实力强大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匪夷所思啊!”
宋牧面带忧色道:“老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延安府虽然因为贼军戕害的缘故而导致消息遮蔽混乱,秩序失衡,但是如果真的有这样一股势力悄然孕育发展,朝廷绝对不可能丝毫没有察觉。况且,延安府地势千沟万壑,地贫人少,根本没有孕育这样一个强大势力的底蕴啊。”
“那黑冰台的探子有没有打探出这个唐侯麾下如今有多少人马,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李旭虽然面色凝重,但是却表现的很冷静,让宋牧心中暗暗赞许。
“那探子估计此人麾下兵马至少在五万以上,甚至更多,或许十万也有可能。而且据说此人手下的军队皆是精锐,并不亚于朝廷的兵马,甚至比起地方府兵来都犹有过之。这也是我另一个疑惑不解的地方。如此数量庞大的一支军队,却毫无征兆的出现在延安府,好似凭空出现一般,实在令人费解。”
盲生,你终于发现华点了。
已经快要接近正确答案了。
不过他脸上却是表现的更加担忧了:“若是此人真有十万兵马,还有火器之利,那么恐怕林如海这次的出征也是凶多吉少啊,说不定会赴他儿子林逸的后尘啊。”
宋牧脸上的忧色更重了一些,沉声道:“不错,这也正是我最担心的。林如海一旦兵败,那么此消彼长之下,此人的胃口肯定会更大,挥军南下关中几乎是必然的。老二虽然手下还有二十万大军,但是如今却不能轻易回撤,否则魏军一定会趁虚而入的。一旦两关失守,落入魏人手中,那情势就会彻底糜烂,大秦就真的危矣。”
“如果此人真的挥兵南下,我大秦就会腹背受敌。真到了那个时候,大秦恐怕距离亡国也不远了。”
宋牧说的非常直白,显然觉得在李旭面前也不需要遮掩太多。
李旭觉得宋牧的这个认识还是很到位的。
林家父子两次出征,长安城周边的可用兵力几乎被抽调了一半。若是唐军兵临城下,能够凑出十万人来守城都已经算是多的了。
况且还要留出足够的兵力来镇守皇城和宫城,否则外面正在拼命,宫里却被人浑水摸鱼给端了,那就真的热闹了。
听了半天,李旭搞明白了,宋牧现在的确是有点慌了。
那个黑冰台的探子把唐军的实力吹得有点大,再加上林逸兵败在先,林如海到现在也没有传回来好消息,所以宋牧心中实在没有底,才跑来跟李旭商量应对的措施。
宋昱是臣,刘健又在耀州,他目前能依靠的只有李旭。
李旭看着宋牧期待的眼神,露出沉思的表情来。
其实对他来说,宋牧现在知道了唐军的存在也是一件好事,也能给彼此留下一个缓冲的机会。
以后当他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唐侯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李旭没有沉吟多久,看着宋牧道:“宋伯伯,其实咱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一战,而且必须一战。”
第二百五十章 不仅要打而且要大打
宋牧听到李旭的话,微微松了一口气,示意他继续。
李旭道:“既然这个唐侯挥兵南下已成必然,那么我们就要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虽然之前朝廷消息落后,一直没有查探到这股势力的存在。但是现在知道也为时未晚。”
“关中是秦国根本,长安又是关中的根本,根本没有我们选择的余地。如果不战,那就只能投降。可是宋伯伯身为执掌大秦朝堂的首辅,若是轻言投降,就算你的本心是为了更多秦国百姓免遭涂炭,但是天下人却不一定能理解,届时不光是宋伯伯你,就是整个宋氏,乃至太后娘娘都会背上一世骂名的。况且若是不战而降,不仅宋伯伯你无法接受,整个大秦朝堂肯定也不会接受的。日后必然会生出更多的乱子,也会有更多的我无辜之人因此丧命。”
李旭站在宋氏的角度去说必须一战的原因,宋牧听了心中暗暗点头。
历史上主和派往往都是被人戳脊梁骨的,无论你的初衷是什么。
后人看史书的时候只会知道你是个主和派,就会骂你是卖国贼,没人会去想你的理由是什么。
宋牧作为官之首,自然不想背负这种身后骂名。
李旭又道:“假设这个唐侯实力真的如那探子所言那般强大,我大秦拼死抵抗后依然不敌,那时候再求和,天下人就没人再会指责宋伯伯你了。大势已去,再做徒劳抵抗只会让更多人丧命,那时候求和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宋牧颔首,示意李旭继续。
李旭又道:“若是那唐侯实力并没有那么强,宋伯伯力主抵抗,一旦在长安城下击败敌军之后,宋伯伯的声望必然暴涨,届时宋伯伯的地位将会更加牢不可破了。”
宋牧此是露出了笑容,看起来神色轻松了一些。
“你不仅知兵,而且还知大势,知人心,真是了得。既然必须一战,那么又该如何去战?兵力从而而来?怎么做又不会引起人心动荡,你既然有此主张,心中必然已经有了想法,不妨畅所欲言。”
李旭知道其实自己刚才只是说出了宋牧本就有的想法而已。
宋牧让自己说其实也是一种考验而已。
宋牧这种老政客,不可能会去无条件的完全信任一个人。
别说是他这个外来户,就是他的亲弟弟,亲姐姐也不一定会完全信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虽然都是姓宋,但是立场和利益出发点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甚至还是相反的彼此冲突的。
就拿宋牧的亲妹妹宋太后来说,目前看起来兄妹二人互为奥援,一个在宫中掌握皇帝,拥有大义名分。
一个在宫外把持朝堂,统领百官,拥有实际权力。
但是这种同盟关系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因为皇帝年幼,需要宋牧这些外戚的支持才能坐稳皇位。
反过来宋氏也正是因为小皇帝年幼,所以才有机会掌控朝政。
这是双方同盟的一个基础。
而血缘关系只是一个基础的纽带而已,共同的利益才是根本所在。
随着小皇帝的年纪渐长,收回权力的企图会越来越明显。而对于已经习惯了掌握大权的宋牧来说肯定不会愿意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力。
双方的利益开始出现分歧,这种分歧将会越演越烈,从而导致同盟关系逐渐出现裂缝,最终趋于崩溃。
双方甚至会从亲密盟友最终变成生死大敌。
舅舅也好,外甥也罢,都已经不重要了,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宋太后将来必然也会站在自己儿子那一边,因为皇帝不仅是她的亲生儿子,也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的掌控者。
只要她懂得急流勇退,甘心当一个高高在上的太后,那么在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肯定会荣养一生的。
宋牧对李旭的信重,是因为他目前需要李旭。
这是双方关系的蜜月期。
假设李旭只是一个单纯的依靠宋氏的武将,没有系统这回事,那么随着李旭手中权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宋氏以后肯定也会对他从信重变成防范猜忌。
没有永久不变的关系,只有利益才是永远不会变的。
听到宋牧的问题,李旭道:“先说兵力问题。第一朝廷下令长安城周边州县抽调民壮扩充府兵,御林军也是一样。然后再以陛下大婚之时进行阅兵为名义,将这些兵力都抽调到长安城,名义上是筹备阅兵仪式,实际上却是在加强城防。”
“第二,从两关抽调一部分军队秘密回京,充实京城城防。当然,一定要秘密进行,面免得被魏军发现趁虚而入。抽调的这部分兵力不能太多,但是一定要是精锐。”
“第三,即刻开始筹集粮草兵甲器械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四,派出大量探子继续打探延安府的消息,对敌人了解的越多,我们的胜算就会越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旭说完这四点后,继续补充道:“长安城是天下雄城,城墙高大坚固,又有护城河环绕卫护,那唐侯实力就算再强大,想要轻易攻克也并非易事。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做好准备,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李旭说完之后,就看见宋牧眼睛,大笑道:“李旭啊李旭,你不仅是赵子龙,还是张子房啊。听你一席话,老夫心中豁然开朗啊。尤其是那个天子大婚之机阅兵的提议实在是绝妙,既能趁机练兵调兵,还能掩人耳目,避免民心动荡,真是妙计啊。”
李旭微微一笑,道:“宋伯伯谬赞了,这些设想也不过寻常而已。宋伯伯只是一时情急没有想到而已。若是能对宋伯伯有所启发,也是小侄的荣幸。”
宋牧指着他大笑道:“不用这么谦虚,老夫虽然不会妄自菲薄,但是也不会自大到觉得自己算无遗策。你这些提议,我会在内阁上提出,然后尽快落实下去的。一事不劳二主,既然是你提出来的,以后很多事免不了还要你亲自去操持的。”
宋牧又说了一番明日李旭进宫赴宴的事情,李旭提出九门提督衙门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没有时间跟着礼部派来的人去学入宫觐见的礼仪。
宋牧随口说不学就不学,到时候差不多就行了。
说完就风风火火的离开了。
看着宋牧的背影,李旭脸上露出了一丝轻笑。
这一战必须要打,就算秦国不想打,自己也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