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坐等出事儿肯定不行,那就直接主动出击吧。
他试问自个并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狠话他要说在前头,如果敢犯就别怪他不客气。
第二天入夜后,大队长便摸黑去了老王家。
老王夫妻俩还有些懵逼,这大队长平时没来过他们家,这个时候来,怕不是有什么事儿吧。
一想到这儿,王老婆子就有些心虚了起来,“大队长,给您倒杯水。”
“不用了,我不喝,晚上都吃了吧。”
“吃过了,您是有事儿。”
“有事儿,没事儿我也不会过来。”
大队长进了老王家的门大约有一个多小时,这才从里头出来。
至于说了什么,外头的人没敢偷听,只知道大队长离开时老王头以及王老太婆都坐在地上,王老太婆甚至尿了一裤子,半晌才晃悠着腿扶着桌角慢慢悠悠的站了起来。
王家的人在大队长离开后,老王俩口都焉儿许久,直到后来春种才又恢复了精神了起来,当然这都是后话。
大队长解决完心里的大石,觉得整个人神彩飞扬了起来,而他自觉得自个没说啥狠话,也就是和老俩口分析了一下他们做这样的事儿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及责任和代价。
老俩口没读过啥书,思想还在老旧的时候,以为这样做了人闺女能认栽,可现如今社会早已经不一样了,分析完后,这两人就瘫软了。
再一个狠话肯定要说的,无非就是那些要再敢乱些瞎心思,别怪他不客气,不顾念这么一个村的情谊啥啥的。
这一顿忽悠,咳,畅谈,基本上就把人给淡焉儿了。
再让温锐思盯段时间,之后他再想办法找人盯段时间,就应该没啥事儿了的。
毕竟这么重的罪,他就不信这老俩口不怕。
而大队长在老王家待了一个小时以及走后两人吓尿的事儿,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在村里蔓延开来,但内容实在是打听不到,可怎么想都不会是啥好事儿,以至于过年时候的谈资迅速从张翠红的那一件事儿,变成了张翠红和老王家两件事儿了。
但细说起来其实还是一件事儿,这一串联吧,许多的版本由此延伸,过年要说不热闹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杀猪分肉热闹了好几天,又因为大队长的事儿热闹了好几天后,直到过年的前一天,大队长再次下令召集村民下池塘捞鱼。
村民们脸上的笑完全藏不住呀,今年到底是怎么了,又是猪肉,又是鱼的,哪年都没这样过,可真是一个好年呀。
其实大队长本来没打算捞鱼的,可这鱼也不知是怎么了,哪怕鱼苗分了三个池塘,这池塘里的鱼也藏不住,越来越多,越长越大。
不说有一个胳膊那么大吧,但一只成年人的手的大小还是能有的,对于这个年代来说鱼能长到这个大小就已经很不错了。
眼瞅着池塘里的鱼多的都要跳出来了,不如捞出来吃了算了,便下令召集村民们开始捞鱼了。
第118章 用糖收买的人
捞鱼的工具村里都有,毕竟他们村池糖多,哪怕这两年池塘没什么鱼,但以前还是不少的,所以这些工具自然必不可少。
把鱼网朝池塘里一撒,过了一会儿再往上一拉,就能拉上来不少的鱼。
三个池塘每个池塘拉那么一下,就能满足村里人的口腹之欲了,并且还给每个池塘里留下了许多,用作繁殖或者养大都可以。
打好了鱼,村民们自觉的就给排上了队,有条不紊的一个一个的领着。
鱼是属于村里的,想吃拿工分换就行了,哪怕村民们再舍不得,毕竟也是大过年的,一年到头就那么一次,便也换个一两条解解馋。
这鱼苗最初就是闫思蕊给投放进去的,自个的鱼苗养的这么大了,虽然过程她没管,可至少长到能吃的个头,她自然要捧捧场,便让王大丫多换了几条。
王大丫以为闫思蕊爱吃鱼,一口气给换了六条回家。
拿回家后直接就现杀了2条,“蕊蕊想怎么吃。”
王大丫杀的鱼闫思蕊认识,就是一般的喜头鱼,这鱼红烧或者煮汤都可以,但现在天气冷了,闫思蕊就爱喝些汤,便说到:“煮鱼汤吧,鱼汤鲜。”
“好,那就煮汤。”
“再加些番茄在里头,煮番茄鱼汤,要番茄多一些,浓稠一些。”闫思蕊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坐等王大丫接受,毕竟前世的时候她最爱吃的就是番茄汤煮鱼片了。
“行。”
闫思蕊的要求王大丫自然不会拒绝,孩子爱吃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别人,她才不管,不吃最好了。
闫思蕊是不知道王大丫的想法了,不过这口味比较大众化,做出来大家应该都会爱吃的。
正在准备着年货呢,许久未归家的闫刚终于拎上大包小包的走了回来。
闫刚心里也挺兴奋的,好几个月没回家了,终于有假了吧,又害怕爹娘和奶说他。
所以特意大包小包的买了许多东西带回来,就是为了塞住他们的嘴。
显然,效果非常显著。
季红英刚想说自个儿子几句的时候,嘴还没来得及张开呢,直接被塞进手里的东西给成功的闭上了嘴。
而闫思文呢,效果比季红英更加的显著。
看透这场戏的王大丫,翻了个白眼,啥话都没说,可王大丫不说话,闫刚心里渗的慌呀,“奶。”
“好久不见啊。”
王大丫一张口直接把闫思蕊给笑喷了,好久不见这词还是闫思蕊前段时间调侃别人的时候被王大丫听到的。
没想到这才多久就用到了自个大孙子身上。
闫刚心虚呀,不过没事儿,他还有大招,“奶,爹,娘,我转正了。”
果然,话音一落,众人的目光齐齐的都看向了他的身上,并且之前所有的事儿都给遗忘的干干净净。
“啥时候的事儿呀,啥时候转正的啊。”季红英激动的问到。
“上个月的时候就接到通知了,因为我的工作表现良好,所以给提前转了正,我现在提了工资,一个月有38。5,福利给跟着上来了,家里不是没有暖水壶嘛,我上个月的工业劵加上这个月的,又找同事借了些工业劵买了2个暖水瓶,奶房间放一个,爹娘房间放一个,就不用担心晚上喝不上热水了。”
别说,这暖水壶家里还真没有,可要说起来作用也不大,他们家冷了后也不心疼柴火啥的,白天晚上都在烧炉子,炉子上也都放着水壶烧些热水,想啥时候喝热水他们都能随时喝到,可孩子的一片孝心却是难得的。
暖水壶分成两个包裹装的,夫妻俩手里一人一个包裹,正好就是闫刚刚才说的暖水瓶,两人欣喜的打开端详了许久,季红英不由的担心的问到:“你咋还找人借呢,万一人家不肯,以后怎么在一起工作呀。”
“没有不肯,妈,这玩意儿是真不好买,好不容易有货,这次不买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所以我就找人借了票,况且这事儿在厂里经常有,大家都习惯了,人家不会不愿意的。”
闫思文俩口子这才放下心,不影响到儿子工作就好,至于其他的,他们自然不会介意。
季红英欣喜的把水壶拿去后院先清洗一遍,然后再用已经烧好的开水烫一烫,随后再次烧好开水,这才将水灌到里面,但季红英却没拿进屋,直接放在了厨房,谁要用直接用就行了,她半夜不起夜不喝水的,说实话夜里还真用不上,但儿子的心意她必须要领呀。
季红英离开堂屋后,闫刚这才松了一大口气,他几个月不回的事儿应该算是过去了吧。
应该是吧。
是不是不知道,不过闫思蕊倒是挺好奇的,闫刚转正了,那闫平呢。
闫思蕊的问题再次吸引了家里众的目光,闫刚能怎么办,如实回答呗,“没呢,他最近请太多假了,而且上次请假回去后精神恍惚的还做错了不少事儿,领导对他的印象实在是不太好,短期内想转正应该难。”
闫刚可没有说谎,领导不止一次和他抱怨,并且让他提醒闫平工作认真一些,可他能怎么办,这人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脑子混混沌沌恍恍惚惚,他提醒也没用说啥转头就忘记了,不做错事儿才奇怪呢。
心里隐隐的就觉得是不是家里又出啥事儿了,问了他又不说,再到后头自个也忙了起来,这不,直到回家了还是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
闫刚的问题一问出口,堂屋里眼瞅着就安静了下来,就连闫思蕊这么爱八卦的人都闭口不言,弄的闫刚心神紧张不已,随即再追问几次后,众人还都直接四散开了,显然就是不想再说下去了。
无法,闫刚只能问闫思蕊了,“小姑,到底是啥事儿呀,家里你消息最灵通了,你跟我讲讲呗。”
别说,闫刚这话她还挺爱听的,不过这怎么解释呢,闫思蕊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闫刚以为闫思蕊也不愿意说,直接从包里掏出几颗糖就塞进了闫思蕊的手上。
这糖还是厂里同事结婚的时候给的,他舍不得吃,特意留着拿回来给家里的弟弟妹以及小姑尝尝的,没想到这会子给用上了。
闫思蕊满头黑钱,“我是那种用几颗糖就能收买的人吗?”
第119章 期待
额,这让闫刚怎么回答。
闫刚想说是,没有哪个小孩子能逃得过糖果定律。
可转念一想,闫思蕊似乎不是一般的小孩,能不能用糖收买还真说不准。
“没,这糖是用来给小姑甜甜嘴的,小姑哪里是能用糖给收买的人啊,这是侄儿孝敬你的。”
王大丫从身后经过,听到闫刚这话差点儿想给这大孙子一脚,最后瞥了两眼还是给忍住了。
闫思蕊不光瞅着闫刚的样子想笑,王大丫刚才的样子更想笑。
不过这事儿又不是什么秘密,全村人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