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荧幕上,飘扬的白日旗不断放大,尔后渐进到同样悬挂一面旗帜的办公室之内。
一位墨绿军服的大佬左手撑在桌子边沿,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文件,身影在后面墙壁上投下一道黑暗的身影,身影被本人要庞大,衬托着这位大佬深沉无比。而在他的面前,摆着一份字体通红的抓捕名单。
“诶?这不是那个谁?”
“是有点眼熟。”
不少影迷,看到荧幕上的这个男人,觉得有点儿眼熟。
“高司令,就地道战里面那个‘高,实在是高’的高司令嘛!”
有人辨认了片刻,将这位“高司令”给辨认了出来。“高司令”的串场,让屏幕前不少地道粉感到惊喜。
最先辨认出来的是各个院线里评判影片的诸多影评人,看到“高司令”,一些影评人就写道: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电波》之中李南池选用了不少在地雷、地道姊妹篇中的演员,在给影迷带来观影惊喜的同时,可以发现红星御用演员似乎也在开始逐渐成型,就像星爷的电影,新电影里永远可以看到一些搞笑担当的熟人”
荧幕上的这办公室内,柳尼娜一转眼已经成为军统一员。
“高司令”在上面训话捉共不利、发出了“三天不抓到知共c党,要你们脑袋”的警告时,她依旧可以坐在一旁椅子上翘着腿喝着茶,看样子在新老板之下依旧混得如鱼得水。
而柳尼娜的头号狗腿子姚伟,也是跟着昔日上司再次成功改换门庭,继续干着捉共的事情。
在这里埋下抓捕伏笔之后,荧幕画面一转。
两排的房屋的弄巷小集市上,穿着黑布衣、布鞋、戴着老式贝雷帽的李侠正在一个货摊上淘货。从抗日到解放,在沪上呕心沥血这些年,岁月已经在李侠的鬓角留下明显痕迹。
李侠选中了一个口琴,问起摊主,“多少钱?”
摊主手背朝着李侠一伸,两根拇指一竖,轻飘飘的吐出两个字,“两万。”
通货膨胀已然恐怖如斯!
看到李侠再次出现,播映厅内的观众注意力都聚焦了过去,他们想知道解放战争的这两年多过后,李侠如今是一个什么状态。
荧幕画面随着李侠的入巷一路向前,推进到一处家门之前。
饰演张兰芬的张蕴雪旁边,站着一个小孩。
“小明,爸爸!”
“爸爸,爸爸!”
“艾,哈哈哈哈!”
“卧槽,一转眼孩子都这么大了!”对这个孩子,不少观众印象还停留在李侠出狱后,重新开了一个糖店作身份掩护时,手里抱着的一个小孩。这一眨眼的时间,已经能跑着叫爸爸了,觉得有点儿恍惚。
然而,荧幕上家人团聚的甜蜜只是短暂的。
入夜之后,李侠再次在阁楼上惯例的打开电台与大后方联络,他的职责已经进入尾声,在敌人搜捕愈发紧张的情形下,他已经做好了转移的准备。
可是,李侠不知道,军统方面在砍头压力之下进一步缩紧监听网络,而熟悉李侠发报手法的姚伟,已经通过发报手法辨认出了他!
这种已经危险尚不自知的状态下,晚上,孙明仁又送来事关渡江战役的重要情报,耽误不得。
果然,危险就寻声而至。
电灯的不正常熄灭再亮起,已经是警示。
本来李侠是有机会走的,可是,为了不耽误渡江战役的情报发送,李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伴随着密集的发报声,背影音乐也越来越密集
直到背景音乐戛然而止时——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这一句诀别话,响彻在播映厅内。大鼓背景乐以及“啊啊”的声音回荡在播映厅内,久久不息。
看着蓝天白云之间,浮现出李侠发报的画面。
情绪荡漾、头皮发麻的很多现场的观众,心中默默的浮现出一句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是什么让你出现第一次情感共鸣?我想应该是李侠第一次组装完电台、完成与陕北的连线、清澈‘滴滴滴’声音响起的那一刻吧。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沪上,每个人的面孔下,都有可能存在着你死我亡的心思。这种情况下,一个电台的点亮就是将自己的生命点燃去给大后方构筑起信息的空中走廊”
当天晚上,零点场首映完毕之后,一个标题为“《电波》中是什么让你出现第一次情感共鸣?”的话题登上热搜,引起刚刚散场的无数观影者讨论。
第365章 未来会告诉我们
这些走在马路上的观众,心中的思绪还停留在影院荧幕上的高潮时刻。
脑海中忘不了最后一幕:李侠发报的场景从荧幕底部缓缓上升悬浮在蓝天白云之间。
看着那虚幻的脸庞上,眼中还带着情报发送出去后的微微喜意,瞳孔中映衬着战火纷飞的解放战场,不知道为何,这就一下让人热泪盈眶。
一种撞击心灵的莫名复杂感动,呼啸而来,随即就所向披靡。
即便是走在晚风吹拂的马路上,脸庞面对着扑面而过的晚风,也无法让心中泛起的复杂感动情绪平息下来。
看到热搜榜上这个不断攀升的话题,不少心情波澜不已的影迷也在话题区留下自己的看法:
“既然是谍战,以为《电波》走的是跌宕起伏谍战风,没想到最后走的却是泪目风。当李侠虚幻的出现在蓝天白云之间时,我哭的稀里哗啦。”
“跟女友一起来看的,本以为谍战片又不是爱情片,是不需要准备面巾纸,结果,哎!”
“当时组z批准结婚的时候有多甜,最后李侠让何兰芬带着儿子小明先走时,就让人有多心碎。”
“好像在批准结婚的那一刻就完结撒花,后悔看后面的虐。”
“李侠这个角色在我d历史上是有人物原型的。”
“可以大声的喊出来了,红星出品,必属精品!”
“”
这些影迷情绪的及时反馈,也推动着话题本身在热搜榜上的热度不断攀升着。
趁着心中的热乎感,不少影评人也是直接写下热乎的影评以留着明早再去回忆修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人哈姆雷特,每个影评人的关注点都不相同。
有关注李侠这个主角人物原型来源的:
“这既是一个谍战故事,也是一个人物刻画故事。笔者经过谨慎的资料查阅,可以认定李侠这个片中人物的原型是”
也有开始综合评判“红星风格”的:
“红星风格在这部片子里愈发凸显!随着地雷、地道、三毛、电波这一部部作品的播映,已经积淀出在当下这个浮夸娱乐圈别具一格的红星风格:对历史事件的细节呈现和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
京城众多影视制作单位的负责人也是咂咂嘴。
看完《电波》后,直接就感觉今年这“五个一”的京城口名额,又得被划走一个了。这内地的各省市宣传口往中x口推荐本省市征选“五个一”荣誉的名额都是有限的,现在看来,京宣口的名额已然被摁下了一个。
一些官方制作背景的影视生产单位的代表,忽然生出一种“红星厂这不是跟自己抢饭碗”的挫败感
隔天之后,三号当天。
李南池和姜苗苗坐上了南下前往蓉城的飞机,与正在羊城宣传的剧组在蓉城汇合。
当天晚上,两人和剧组在蓉城的明锐大酒店汇聚。
三天四亿的票房成绩,值得先来一顿饭的庆祝。
酒桌动筷之前,吉妍笑着说道,“李导……电波形势喜人,说两句吧……”
“那说点啥呢……”
李南池看着坐在两张桌子前的剧组成员,不单单有演员在此,红星影视厂的不少人也坐在椅子上。
大小会议经历了这么多,场面人物也见识了不少,说点场面话对于李南池而言,一贯就是信手拈来。只是,坐着的人都是一个剧组的,李南池不想用那些场面话来敷衍。再说,《电波》开头三天的票房趋势,让他心中高兴。
姜苗苗尝着酒店提供的一种特色果酒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呗,一个晚上就回本,有什么感觉?又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坐在这里的,全都是我们剧组的人。”
张蕴雪也笑着说,“是啊,李导,网上说您尚未出校门,现在已有四部电影傍身,很多声音猜测红星厂以后能做到哪一步,我们也很好奇的。”
张蕴雪的这个问题,随着不断刷新的票房成绩,网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问了出来,同样是形成了热度。
红星厂这种做一部成一部、而且都有成为经典的这种趋势,让不少人为红星厂日后的前景感到咋舌!这种稳定优质的ip输出能力,让不少影视公司清晰感觉到一个未来巨无霸在孕育诞生。
回想起红星厂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两年多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壮大成军事抗战领域的权威制作单位,这种影响力指数级的上扬叠加,让其他同行业者感觉到屁股凉凉的。不少传媒的同行还回想起了一件事,在《电波》未播映之前,“红星传媒”正式注册成立了。
倘若这种趋势维持下去。
那么……
未来红星传媒会发展到哪一步?
没有人知道。
所以,就更加好奇。
李南池的指腹摸着高脚酒杯的杯沿,十七层的酒店包间视野很好,能够看到天府广场的整片璀璨的城市夜景。
李南池抓着酒杯站了起来,听着张蕴雪的问题,看着窗外的五光十色,尔后开口说道:
“先是感谢大家,没有大家的一同努力将这个故事优秀的演绎制作出来,《电波》不可能一个晚上就能回本。至于说红星厂以后能做到哪一步,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红星厂是我一手创办出来的孩子没错,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走在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就是一辆已经度过提速阶段的汽车,接下来能走多远做多大,我也预测不到。”
“对于红星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