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就算这回二儿媳妇没怀上,可是,谁知道过些日子会不会怀上?
即便是二儿媳妇一直没怀上,总不能让她一个人侍候三个人坐月子吧?
徐老太太可不是这么没分寸的婆婆!
“让我想想!”
徐老爷子苦着一张脸。
添丁进口的喜悦,在这一刻已经彻底从他的脸上看不见了。
果然,这世上就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想要得到好处,没有点儿付出怎么可能?
徐老爷子咬咬牙,道:“要不,咱们买两个丫鬟吧!”
让徐老爷子侍候自家媳妇儿坐月子,他倒是没问题。毕竟,当初他就做过这些事情。但现在,可不只是徐老太太一个人。他总不能让儿子们跟他学吧?就算是要学,老三还要读书进学呢!
第42章 小富即安挺好
“这,像话吗?”
“就咱们这家底,养得起两丫鬟?”
徐老太太一听徐老爷子的建议,第一反应就是摇头。
家里的银子倒是有些,买俩丫鬟的钱倒是有。
可他们这样的人家,日子不说过得磕磕巴巴,但也不是十分的富裕。毕竟有个还在读书进学的徐老三,这年头,读书可花不少的银子。
不说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单单是每次赶考的花费,对普通的人家,都是老大的一笔开销。
老徐家这些年攒了些银子,此番又有徐老三的五十两进账,但是来日方长啊。
徐老三就算来年考中了秀才,但想要有出息,就还得继续考。
考成了举人,就该进京赶考了,那花销可就更大了。
好吧,王氏是低嫁,带了不少的嫁妆银子。可那是王氏的私房、傍身银子,是女子在婆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老徐家最困难的时候,徐老太太当了自己的首饰,都不曾花过三个儿媳妇一文钱的嫁妆银子。
这是她老太太能在儿媳妇面前立得住的根本!
也就是他们家现在人丁不旺,等将来,老太太非得将这一条写进老徐家的家规里。
儿媳妇的嫁妆银子,那是儿媳妇自己的私房、傍身银子,凡徐家子弟、妇人,若有贪图儿媳妇嫁妆银子的,便不配做徐家妇。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得有几分骨气。
这,便是徐老太太的骨气。
“养应该是养得起!”
徐老爷子笑了笑,“咱家这运气太旺了,我寻思着,等开了春就去镇子上弄个铺子,就卖点吃食什么的,食材就咱自家种的,不过是雇人加工一下,成本没几个钱,赚到的除掉厨子和跑堂的工钱,剩下都是咱的!”
“那咱们不是成了商贾之家?”
徐老太太愣了下,有些为难,“老三要读书,这咱家要是成了商贾之家……”
“媳妇儿,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
徐老爷子嘿嘿一笑,“士农工商,像那些个做小买卖的,比如开个铺子,走街串巷的,实际上都算不的商。”
“咱们这种,还是农!”
“毕竟,咱们种的东西,打猎捕鱼得到的东西,也是要卖出去的。只是换个法子卖,这一点,你放心,我比你还看重得多!”
“要是这样的话,开个铺子就开个铺子!”
徐老太太听了徐老爷子的解释,也是松了口气。
对此,徐老爷子倒是全然无所谓。
士农工商?只要老三出息了,他家就是士了。别的,都成了旁枝末节。再说了,新朝可不像前朝,对士农工商的划分那么看重。
相反,新朝还鼓励商贸。
听说有那海商,出海一趟回来,便赚得盆满钵满。
可惜海上风险难测,有人出海归来光宗耀祖,有人却落个尸骨无存。
徐老爷子没啥大志向,也没想光耀老徐家门楣,能过上这富足的小日子,他心愿已满。
小富即安,挺好!
如此一想,徐老爷又没有了多么的发愁。
老话说得好啊,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43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收藏加更】
历时一月,灵水村连通三河镇的道路被修整完毕。
县太爷左丘亲临道路竣工现场,主持了工钱发放仪式。
徐老大、徐老二也去做了几天工,合计领到了两千文钱。
整个修路工程,累计花费银钱两百几十两。
除了徐老爷子没要的那一百两,县衙出了一百两,余下的钱则由灵水村的百姓分摊,一家出了几百文。而这钱,通过这修路的干活儿,又给赚了回来不说,还有的挣。
因此,满村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左丘到底是做县太爷的,瞧见眼前这欢天喜地的一幕,顿时有了主意。
等来年开春,左丘就在全县范围搞起了修桥铺路工程。县衙出部分银钱,村里出部分银子,当地富户捐献点儿,然后动用役夫和本地村民相结合的方式,给以工钱,成功地完成了整个县城范围内的道路整修工程,在他的为官考评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这是后话!
工钱发放完毕,左丘又跟徐老爷子碰了个面,莫名其妙地把徐老爷子又给夸赞了一番,还手书一副“积善之家”赠予了徐老爷子。
对此,徐老爷子自然是感激不已。
虽然左丘只是个七品的县令,但这位此番也是立了大功,前途绝对是青云直上。
即便是徐老爷子不在官场,也知道左丘的前程绝不止于此。而有了左丘的这一副手书,等左丘的继任者,新的县令来到,也得高看他们老徐家一眼。
于是,心情大好的徐老爷子,硬是又鼓动着村里百姓,将左丘这位县太爷留在灵水村吃了一顿杀猪饭。
天儿已经渐冷,养了一年的猪,正肥着呢!
杀年猪的时间或许是稍显早了点,但今儿是个好日子,谁管这些?
当然,被杀的猪不是老徐家养的。
这猪是村正关老七家的。
想在县令面前表现一番的关老七,那是当仁不让地贡献出了自家的大肥猪。
满村百姓美美地吃了一顿杀猪饭,虽然不敢说是肉管够,但至少人人都吃到了肉,吃到了带着肉味的大菜。
这就是一个字,美!
待到送走了左丘这位县太爷,关老七就拉住了徐老爷子的手,道:“徐老哥,你就是兄弟我的贵人啊!”
“老七兄弟,你这说的啥话?”
徐老爷子连忙摆手,“当年,我跟我家那口子拖家带口到了咱们村,要不是你家老爷子照顾,我早不知道埋哪儿去了!”
“当初我家盖那房子的时候,你可是出过不少力的,这些,我可都记着呢!”
“嘿嘿,徐老哥,咱不说这些!”
“人这辈子,谁没个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帮一把,那就帮一把!”关老七打着酒嗝,“我关老七这辈子也没想有啥大出息,但是你那大侄子,他不能没出息啊!”
“读书吧,不上不下,这么多年,也就那样!”
“这回,托了老哥哥你的福,你大侄子进县衙做了个书吏,也算是有点儿出息了!”
“这一切,都亏得老哥你啊!”关老七抓着徐老爷子的手,感激涕零。
第44章 日子【推荐加更】
没多久,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落了下来。
而随着这一场雪落下,地里的活儿算是彻底落下了帷幕。
大家都不再没事儿出门溜达,而是躲在家里,猫冬。
老徐家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呢,徐老大和徐老二显然是不想就这么躲着,兄弟俩依旧是每天早出晚归,进山打猎。
事实上,到了冬天,这村里进山打猎的人不少。
大冬天的,尤其是下了雪,进山去捉兔子、山鸡什么的,都要容易得多。
一则是下了雪,这些野物会在雪地里留下痕迹。二则是雪下大了,它们也是要躲在窝里的,而有野物躲着的地方,那雪坑是不同的。
有经验的农人、猎户都能轻易分辨出来。
徐老大、徐老二在这样的日子里进山,常有猎物带回来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村里人少有人见到不说,就算是有人见到了,也不会传得沸沸扬扬的。
哦,对了,徐老二的媳妇儿李氏也被证实怀上了。
为了以后的好日子,徐家上下对于这兄弟俩进山打猎,倒也是意见一致。只是,打回来的猎物,不再是全部用来吃,而是会分出大部分去镇子上,或者去城里卖掉。
徐老爷子也把开春要在镇子上开个饭铺的想法说了,得到了一家人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听说要买两个丫鬟回来侍候时,徐老三媳妇儿就差没有举双手双脚赞成了,甚至主动表示,自己可以拿出私房银子贴补家用。
不过,王氏的提议,被徐老太太坚决拒绝。
这个家,徐老太太才是当家管事的妇人。用了媳妇儿的银子,那么这家算谁管事儿的?她不贪图儿媳妇的嫁妆银子,哪怕是媳妇儿主动表示要贴补家用。
当然,如果王氏要把银子花在徐老三的身上,给徐老三特别置办什么东西,徐老太太是管不到的。
毕竟,虽然他们依旧是一个大家庭,但三兄弟已经各自成家,也算是大家庭里的小家庭。她管天管地,难道还能管着儿媳妇怎么跟儿子相处?
再有就是,如果王氏出了银子,那家境不如王氏的周氏、李氏怎么办?不出银子的话,在这家里的地位会不会显得就比王氏低一头?
为了这家里的祥和气氛,徐老太太的原则性超强。
况且,家里的银子要是不够花,那是家里顶门立户的爷们没本事。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
老徐家的家底越发殷实起来,徐老太太的脸色那叫一个红润。而她的三个儿媳妇,也都渐渐显了怀,尤其是王氏,已然确定是双胎的她,肚子都已经比得上徐老太太了。
也幸好冬天前老徐家买了不少的布料和棉花回来,要不然,就这四个大肚婆的冬衣,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