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长公主虽然瞧不上永平帝这个侄儿,但是她又十分清楚,在她没有掌控大局之前,她还必须捧着这个侄儿,哄着他,供着他。
“姑母言重了!”
永平帝在大长公主跟他和盘托出诸多事情的时候,心里对大长公主的那点忌惮和猜疑,顷刻间烟消云散,同时又为自己的猜忌感到羞耻。
身为帝王,却不能做到用人勿疑,疑人勿用,他是真的太失败了。
他的姑母,曾经舍身救他,又怎么可能对他怀有二心呢?
诚然,他的这位姑母有些飞扬跋扈,但是,他的姑母作为当朝大长公主,凭什么不能飞扬跋扈?
那些勋贵中的二世祖尚且能跋扈嚣张,他的姑母,皇室的大长公主既不曾欺压良善,只是所言所行有些飞扬,这有何不可呢?
穿越农家锦鲤小福女
第603章 太后 我愚蠢的儿子啊
“姑母一心为了侄儿,为了大唐江山社稷,侄儿都明白!”
许是处于内心的愧疚,永平帝对大长公主的态度出奇的好。就连自称,也从朕,直接变成了晚辈自称。
只可惜,永平帝全然不知道大长公主内心的图谋,若是知道大长公主处心积虑做这些事情,只是为了架空他,为了让他在朝臣面前越来越没有威望,他怕是生吞了大长公主的心都有。
“这都是姑母该做的!”
“大唐好了,姑母才能好!”
大长公主简单的两句话,却是真正说到了永平帝的心坎上。
“姑母,您说的太对了!”
闻听大长公主的话,永平帝真的有种遇到了知己的感觉。
他重用勋贵,重用皇族之人,都是想着,他们都是与国同休的人,应该明白只有大唐好了,他们才会好。
可结果却是,这些人就是烂泥不上墙。
“圣上其实不需要太过着急,凡事都要慢慢来,欲速则不达!”
“朝堂之上,您对大臣们的要求,适当放宽松些。逼得太急了,难免适得其反!”
“姑母说的在理,朕会注意的。”
……
跟大长公主说过了话,心情焦躁的永平帝竟是慢慢平静了下来。如大长公主所言,他的确是有些着急了。
“稳住,欲速则不达!”
“有姑母助我,这天下乱不了!”
永平帝的心态放平和了,看问题自然也就不再那么急躁。
只是,他这边才想开了点,太后就派了人来,请他过去。
“母后!”
永平帝这段时间跟太后的关系并没有处得多好,因为他心里对太后还是有些埋怨的。若不是太后的缘故,他觉得自己不至于跟燕王走到今天。
“大长公主结交朝臣的事情,你看到没有?”
太后收到这消息后,便第一是将让人传给了永平帝。在她想来,永平帝看到这消息,应该会时第一时间来见她,跟她商量对策。
可太后非但没有等来永平帝,反倒是等来了大长公主进宫面见永平帝的消息。她虽然掌握着夜莺,但却从来没想过在永平帝身边安插人,毕竟永平帝是她唯一的儿子。
但此刻,太后有些后悔,她应该早早布局的。
若是她早早在永平帝的身边安排了人,那么,她肯定已经知道大长公主跟永平帝说了什么,也不至于现在两眼抓瞎,什么都不知道。
“回母后,儿臣看到了!”
“适才,姑母来见朕,已经跟朕和盘托出。朕,信任姑母!”
永平帝丝毫没有表露出对大长公主的忌惮,反倒是帮大长公主说话。他又不是没脑子的人,如何不知道太后喊他来是为了说大长公主的坏话?
但是,永平帝觉得大长公主对他的忠心,不需要任何的怀疑。
“你,糊涂啊!”
太后听了永平帝的话,真的是气急败坏。
亏她一直觉得这个儿子很聪明,虽然做皇帝算不得什么盖世明君,但至少是一个能分辨忠奸善恶的。
可此刻呢,太后觉得这个儿子如此之愚蠢!
“母后何出此言?”
永平帝皱眉,有些不悦地望向太后,“姑母对儿臣素来不差,之前儿臣遇刺,是姑母舍命相护的。”
“母后,若是姑母对朕包藏祸心,那么,朕可能早就已经被贼人害了性命,您也已经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做了那太皇太后!”
“儿臣知道母后对姑母有些不喜欢,但是,在朝堂大事上,儿臣还是希望母后能守好本分!”
“太祖皇帝很早就立下了规矩,后宫不得干政!”
“母后,纵然您是朕的母后,这规矩,还是要守着的。”
永平帝一番言语,真正是拿刀在戳太后的心窝子。
她原本是稳稳坐着的,但在听到永平帝的这一番言语后,太后的身子陡然一阵摇晃,眼前发黑,差点儿就一头栽倒在地上。
“娘娘!”
还是太后身边的嬷嬷及时上前,扶住了太后,才让她没有跌倒在地。
“母后!”
永平帝看到太后这个样子,也是吓了一跳。
随然他是真的反感太后的指手画脚,反感太后对大长公主的偏见,但是,太后到底是他的亲娘,他再怎么不喜欢,对太后的孝心还是有的。
眼见太后差点儿晕倒,永平帝连忙认错,求太后保重身体,切莫生气,一切都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不是。
太后看着紧张她身体安康与否的永平帝,幽幽一叹,道:“皇帝,哀家非是让你针对大长公主,只是让你多个心眼儿!”
“诚然,我大唐没有女子为帝的先例,前朝诸代,也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是,任何事情,都得多想一想!”
“大长公主是怎样的性子?”
“她可不是普通的公主,这一点,你该比哀家更清楚。”
“既然你不喜欢哀家多言,那么,哀家便不再说了!”
太后着实是有些伤心了。
她为了这个儿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可她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儿子的心理,她这个当娘的,居然还不如大长公主重要。
“罢了,罢了,这样的儿子,随他去吧!”
太后伤心了,自然不想在费精神和唇舌去说啥。她怕自己再说下去,早晚得被永平帝这个不小的东西给气死!
“母后保重身体,儿臣告退!”
在发现太后不想说话后,永平帝也是干脆的很,直接告退走人。
如今的大唐,事情繁多。
作为皇帝,永平帝也是真的忙。地方官府的奏折一道道地送到京城,摆在永平帝的面前,弹劾、状告那些地方世家望族的不遵王法,跟永平帝询问处置之法。
对于这些折子,永平帝真的是头大如斗。
在他看来,地方上的这些官吏,一个二个都是老奸巨猾。
古人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臣子本该是为君王分忧的,可到了他这里,都特么的反了过来。
若是依着永平帝的本心,他想立刻把这些官员给撤职拿办。
地方世家望族不遵王法,自然要依法处置,这有什么需要请示的吗?一个二个的,都怕得罪人,这样的官员,他要了何用?
穿越农家锦鲤小福女
第604章 蝗灾
齐平府,坐落大唐西南,比邻襄邑府。而在齐平府的南边,则是道门刚立下的人间道国。
去年的大旱,襄邑府虽然也遭了灾,但在沈万晟这位知府的引领下,多少进行了一番抗旱工作。再有赵秉炤的一力赈灾,以及后来官营马车运营下的官道整修,襄邑府百姓虽然遭了灾,但这日子多少还是过得不差。
相比之下,这齐平府就差了太多。
开春后的倒春寒,齐平府比之襄邑府就更糟糕了。
襄邑府这边,徐老爷子弄得徐家米粮铺子的平价粮,成功地压制了襄邑府的粮价暴涨趋势。
可在齐平府这边,官府不作为。
百姓的生活称之为水深火热,丝毫不为过。
终于倒春寒过去,可没有降水,一场大旱似乎已经可以预见。
但齐平府的百姓还是勤勤恳恳地劳作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求生。
但很快,齐平府百姓就发现了不对劲。
大量的蝗虫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将那天地之间的一抹绿色吞噬,并且迅速壮大,铺天盖地地扩张起来。
蝗灾,来了!
齐平府的地方官员这才慌了神,匆匆上报。
但蝗灾既然爆发,便不可能被一下子扑灭,年前的一场天灾,年后的倒春寒,齐平府百姓为了活下去,家里早已没有什么鸡鸭存在。
再有这铺天盖地的蝗虫,只靠着百姓家养的那些个鸡鸭,也肯定是无法对抗的。
百姓们在等待朝廷的救济,可地方官府哪儿管这些?他们早已跟当地的世家大族勾连在一起,还想着趁此机会广占民田,又怎么可能早早出手?
没有活路的百姓,终于在劫运道门人弟子的煽动下,揭竿而起。
仅仅是半月时间,整个齐平府就已经陷落,地方官员被杀,世家大族也被洗劫灭门。百姓为了活下去,那是爆发出了的空前的战力。
再加上齐平府镇军的倒戈,这一场民变,很快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齐平府民变后,劫运道的人间道国出手了。
圣子张翼带着劫运道的道兵,运送海量的米粮进入齐平府,与民变大军达成了共识。
劫运道给民变大军提供粮草和武器,但是他们需要向襄邑府进军。
为什么是襄邑府?
自然是天命所在!
劫运道立国,靠的是劫运道圣女作为前朝皇族血脉身上留存的那点儿国运。这点国运并不足以让劫运道的道国长存于世,想要道国长存,还需要龙脉。
可惜的是,他们处心积虑培养的龙脉居然飞了。
到目前为止,劫运道主只能确定这未成形的龙脉潜伏在襄邑府,具体在何处,无法确定。
但是呢,襄邑府这一年多来爆发了空前的幸事,尤其是武成侯徐怀义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