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听完孟夏的话说道。
两人短暂地沉默。
“啪啪……”有人在敲门。
“谁啊,有事吗?”孟夏问道。
“是我,管家,我有要事汇报”
“进来吧。”孟夏看了一眼赵充国,他点了点头,才同意让管家进门。
“吱呀”门被推开,孙管家推门进来,快步来到赵充国的桌前。
“赵大人,孟大人,扶羌将军的管家让人送来了一封信,说是非常重要,我一刻不停留地送过来。”孙管家从怀中掏出了信件,递给了赵充国。
孟夏从孙管家接过信件,然后隔着桌子递给了赵充国。
赵充国接过信件,并没有打开,反而看着管家道:“您辛苦了,谢谢,还有事吗?”
孙管家随即明白,赵充国问这句话的意思,道:“我没有什么事,我就干活儿去了”说完,转身离开赵大人的房间。
赵充国道:“你先作你的事吧,我有事再找你商量。”话没有说完,孙管家已经走出了房门。
孟夏急迫地道:“赵大人,快打开看看,这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事呢?”
赵充国打开信件,阅读着。
“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扶羌将军的态度大为变化了,原来是匈奴那边有了新动作……”赵充国将信件递给孟夏,笑着说道。
孟夏接过信件,默默地看着书信,果然,从信中可以知道,匈奴在帝国的蜂腰又要搞事,而且计划就是一个月之后。除了这个信息之外,还来了问询匈奴的使臣之事,为什么被杀死在大羌境内,要大羌必须给个说法。
这下可以明白了,为什么扶羌将军的态度突然变化,原来匈奴有大动作了。
孟夏看完信,道:“看来,匈奴的问责终于来了,原来以为匈奴使者就这样白地死掉,不闻不管,这种态度确实有些奇怪,现在终于有了结果,这不仅自己也放下心来,我想大羌朝廷也放下心来。”
只要有询问,肯定就会有方法答复,至于用什么答复,对于大羌朝廷来说,那就容易多了,对于大羌朝廷来说,匈奴对于使者的不闻不问,那才是析磨。
其实大羌朝廷对于匈奴使者所知甚少,只是听说匈奴使者会到,但是很久仍然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至到在飞马涧的死人被大羌的官府发现之后,才从带的公文中得知,死的这些人都是匈奴的使者,当大羌朝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朝堂为之大为震惊。
力挺与匈奴交好的相国更是暴跳如雷,认为这是一个阴谋,想把匈奴与大羌国之间的交流之水搞混,这就是犯罪。
扶羌将军对于匈奴使者的死并没有感到惊讶,使者死了就死了,因为使者并没有死在大羌的都城,怕以这与大羌的关系显然就可以化小,至于答复,就可以回一句:没有见过匈奴使者,也没有到达羌的都城。
但是对于扶羌将军大为震动,因为匈奴又开始对帝国的开战,而且战争的方向正是指向帝国的蜂腰之困,这对于扶羌将军的内心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本来在帝国的人在饭庄里的强大的进攻之下,内心已经清满满地开始接受了帝国的政策,但是当他看到这个信件的时候,又一次受到打击,他又开始动摇了。
第625章 亲自去察地形
第622章亲自去察地形
所以,扶羌将军自从大羌朝廷接到匈奴有意无意地把这些事都透露给了大羌王,透露给了相国,当然也给自己扶羌将军也送了一封。
于是朝廷的风向又变了,相国的势力也水涨船高,大部风原来站在扶羌将军这边的人都跑到了相国那边摇旗呐喊了。
当然扶羌将军也不得不收敛,所以就把去饭庄吃饭的次数减少,以前几乎是每两天去一次,改变成每一个月去一次,到后来,就不再踏足孙管家的饭庄。
扶羌将军也吩咐自家的管家,和那位孙管家不要联系过分地紧密,但是不能断了连系,因为这位管家是唯一与那位帝国的“商人”能搭上线的人。
扶羌将军的态度变化,赵充国当然也明白,这就是匈奴的调兵牵将的结果,他们向帝国亮起了肌肉,可是帝国却没有动静,这更使扶羌将军心灰意冷,他将与帝国交往的心藏得越来越深。
当然了朝廷的相国更是趾高气扬,不将扶羌将军放在眼里,就是因为匈奴的军队的集结,而相国遥相呼应。
赵充国对于大羌的这种变化,当然洞若观火,现在唯一的能赢回扶羌将军,就是打垮匈奴,给大羌以巨大的震慑。
赵充国,孟夏商量着如何应对这种艰难局面,最后两人商议,给李云息将军写一封信,将此处的状况汇报给将军。
赵充国写了一封信,派人六百里加急,送给李云息将军。
大羌的差事陷入了停顿,赵充国,孟夏只好停止了活动,专心做生意,两人心急如焚地等告待着李云息将军的命令。
李云息将军经过艰苦地爬涉,来到了张子奇地图上所标示的主战场。两位将军将要义与实际的地形,两人不看则已,一实际对比,大为吃惊,图上所画的一实际的地形没什么了样,是完全吻合。
李云息将军看着图,对着实际地形,仔细地看着张子奇的图上作业,这实际的地形与图
上的对应是非常完美的,实际的地形的的山,河流,平川都能在图上真实地反应出来。
“难道这愣小子亲自来这里亲自观察过地形,如果真是这样,这项工作他是什么时候来
做的?”李云息将军心中冒出了这样的疑问。
将军认为,如果张子奇没有来过这里,没有认真探查过这里的地形,凭空想象地在图上
作业,把地形与实际地形相吻合地如此完美,是不可能的。可是两位将军仔细地核对,发现张子奇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不用问,张子奇肯定什么时候已经查探过这里的地形,已经成竹在胸,这小子是大才,可堪大用!”李云息将军夸赞着。
“走,到2万人马的‘闲置点’去,看看那里的地形是否与实际地形相一致。”张勇提议着。
从目前来说,两位将军将张子奇的地图上的作战要义与实际的地形相对照,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份完美的作战计划。
虽然给敌人留出一个逃跑的缺口,看起来是网开一面,让敌人逃跑了,实际上,就是张子奇故意放他们跑,以减轻主战场的压力,这这些敌人逃出之后,在另一个战场歼灭。
李云息,张勇将军依地图向那二万人马寻去,看着实际地形,对照着地图上所标示,图上的与实际地形也是相一致,非常地吻合。从图上可以看得出这股敌人只能向着那两万人马的方向逃去,左边是沙海,右边是大河,
还有大山总之除了给敌人留出的活路之外,没有第二条生路,但是这条生路仍然是通向死亡之路,因为还有两万生力军在磨刀霍霍地等着这股敌人呢!
这个作战要义,居然把匈奴的八万将士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埋葬在此地。
但是李云息将军仍然紧皱着眉头,仍然感到这个计划太过完美,仍然不能放心。这个作战要义和实际地形相一致,理应高兴才对,可是为什么变得不高兴呢?
张勇看到大将军眉头又皱起来,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不知大将军又发现不合适之处,急忙问道:
“大将军,您又发现了什么不合适宜的地方?”
“虽说这份作战要义很完美,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张勇将军,您是知道的,战争是瞬息万变的,这需要主将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不同的变化,就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而不是一成不变,不知张子奇有没有灵活应用的头脑。”
张勇对于这个道理当然也是明白,但是自己却没有想到,只要这个作战要义与实际的地形相一致,就说明张子奇是一位大才,但是还没有想到这一层,指挥战争头脑死板,僵化肯定不能得胜,这一点却被李云息将军想到了,不由得佩服,做为大将军,想得就是比较深厚。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对张子奇不放心,我们在高位的领导着,要给这张子奇给个机会,要让他有锻炼的机会,才有进步的余地。”李云息将军又说道。
张勇这一次没有说话,李云息将军的这个时候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这是由于对这件事看得太重要了,容不得出现半点的差错,所以大将军才出现这样的心态。
“嗯,我必须给张子奇机会,必须给他一个机会。”李云息将军又重重地说道。
李云息说完,看了看张勇,以坚定的语气探询着,大将军希望得到张勇的答案,而张勇这次却没有说话,也没有给出半点的意见。因为张勇明白,在关键的时候,需要的是大将军的主见,而不是他这位下属给的见议。
当然,张勇也知道,从李云息交军的语气中,可以听得出,大将军已经下定了决心,给张子奇这个机会,无论冒多大的危险,大将军已经下了决心,自己如果再提什么建议,就没有什么意思,张勇想到这儿,索性闭口不谈,任由大将军拿定注意。
李云息将军卷起了张子奇的作战要义,高兴地说道:“嗯,这次出行,太有意义了,收获也太大了,假以时日,张子奇就是一员能文能武的猛将,哈哈……”
第626章 这仗得打
第623章这仗得打
张勇将军也笑了,现在可以确定,大将军已经完全把张子奇放在第一位了,以前还心存疑虑,但是现在,如果这位愣头青不有什么太大我过错,他永远在李云息将军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两位将军把非常重要的事解决掉之后,心情非常地爽快,看着这草原肥美的草,这里就是匈奴与帝国长期争夺的地方,之所以草长得茂盛,就是因为这里埋了太多将士,将士血肉之躯才养育了这么肥美的草原,当然不能有任何差错,如果匈奴人又一次来,就要他们流血……
两位老将军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