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嗯!”孙圆圆使劲点着头,顺便把旁边默不作声的弟弟孙大河出卖了,“弟弟也爱吃的。前几天,餐厅里吃鲶鱼烧茄子时,弟弟还悄悄跟我说,这道菜不如你上次在二叔家做得好吃呢。”
孙大海想起来了,上次来龙省时他在孙卫民家做菜,怀头鲶烧茄子这道菜做了一大盆,二小可是着实没有少吃的。
回首都后,孙大海在家里也做过鲶鱼吃,不过主材就不是怀头鲶,而是只普通的鲶鱼了。
虽然都是鲶鱼,可两者之间绝不仅仅是大小的区别,肉质和口感相差得实在太多了。在孙大海重生前,这两者的价格可是天差地别的。
“这我可真的不知道了。不过今天在这边吃饭的人多,肯定做不了小炒,估计会以蒸、焖、炖、烤为主,饭桌上出现鲶鱼炖茄子这道菜,是非常有可能的。”
孙大海只知道今天中午大家会在这边吃全鱼席,主材就是现在打上来的渔获,但具体有什么菜,他可就不清楚了。
“今天午饭的菜里应该会有茄子,刚才就放在我们的车里,有大半筐呢。”
说话的人是黄老,他和夏爷爷在各自随员的陪同下,也缓步走了过来。
“爷爷,您还看到有什么菜了?”
孙圆圆有些嘴馋了,连忙向黄老打听。
“小馋猫,早饭没有吃饱吗?中午要吃的是全鱼席,肯定要以鱼的各种吃法为主,配菜什么的并不重要。”
夏爷爷看着孙圆圆的样子,不禁乐了起来。
孙圆圆和孙大河这两个小不点,每人头上都戴了一顶俄式貂皮护耳帽,脖子上还围着同样颜色的貂皮围脖。
孙圆圆那一套是棕黄色的,孙大河是纯黑色的,两人围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半张小脸,看起来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这帽子和围脖都来自与俄国,是朱大帅的儿子朱权送给二小的。看起来皮子的质量非常好,颜色匀称自然,油光瓦亮的,轻轻一吹就是一个坑。
朱权现在跟着蒋尚宇,负责远东地区的业务。新年时他们全家到孙大海家里吃饭,聊天时知道二小要到度假山庄来玩,便从俄国搞到了这护耳帽和围脖,送给了二小。
这些东西秉承俄国制造的一贯传统,五大三粗的,样式老气,做工也不够细致,但用料却是实实在在的,最上等的俄国紫貂皮,那手感和保暖性,真是没得说。
可惜这东西二小也只能在这边才用的上。在首都的时候,二小就试着穿戴过,即使下着雪的时候,这帽子和围脖也穿戴不住,一会就出汗。
挺好的东西,就是可以使用的环境太受局限了,实在有些可惜。
李老板儿的动作很快,三下五除二,就从鱼获中扒拉出几小堆。
孙大海自己会做饭,一下子就看出了他的用意,分出来的这些鱼,应该就是今天午饭的主材了。
至于为什么要分成几堆,是根据不同烹饪方式而特意区分开来,有清蒸,有红烧,有焖炖,还有几条,看样子很可能是要做烤鱼或熏鱼的。
这边忙完,李老板儿马上就要去另一个破冰口那边了。
王三炮指挥这边的人,把鱼获装筐,然后两人一组,抬着筐子到岸边后装进卡车里。
李老板儿单独挑出来的鱼,则是按他的分类,分别装筐后用爬犁拉走了。
顺着爬犁走的方向,孙大海这才注意到,远处的岸边有一排房子。
不过这排房子也同样被雪盖着,远远看着,和周围的环境一样,都是白茫茫一片。要不是爬犁往那边去了,还真没有人注意到。
“这边的房子,原先是我们屯在七星湖建立的临时休息点。
每年七星湖这边稻田抢种抢收的时候,我们屯里所有的壮劳力,都要来这里干农活。每次一干就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大家吃住都在这边。
原来这里只搭了几个茅草棚子,四面透风,有个土灶台,勉强能对付着做口儿热的非大家吃。大家都是自带铺盖,晚上胡乱凑合着睡觉,说起来也真是挺苦的。”
说话的人正是送他们来的希都日古,他帮着王三炮他们干完活后,又回到人群里。此时他看到孙大海望着远处的房子发呆,便主动向他做了介绍。
第788章 手竿冰钓
原来如此!
孙大海这时心里有数了,估计一会午饭大家会去驻扎点吃。孙大海原来还以为,今天要在露天凑合吃一顿呢。
说实话,这大冷的天,真要让大家露天吃饭,到时候恐怕连手都伸不出去,可是够受的。
希都日古接着介绍:““大青山开发工作开始后,在七星湖这边连着开设了好几个项目。所以开发公司决定把休息点扩大,使这里成为一个真正的野外固定驻扎点。
现在这边建了前后两排砖瓦房,分成大食堂、厨房、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和卧房。卧房分单间和通铺两种,里面还都盘上了炕。这样一来,这边一年四季都可以住人了。
平时是几个项目组的人住在那里,农忙时我们来干活,也都住这边,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可是强出太多了。”
正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李老板儿在那边开始用小抄网从破冰口捞鱼了。
别看那边的破冰口小,但用小抄网的话,可以三四个人轮流动手。手里拿着带着长杆的抄网,在水里一搅合,就能抄出鱼来。
不过这种抄网的网口比较小,太大的鱼是网不住的。不过这种网本身就是单人操作的,根本不是能捕大鱼的网。
即使运气爆棚网住了大鱼,不用多了,超过十斤的鱼在水里一扑腾,拿这网的人肯定就抓瞎了,根本提不上来的。
孙大海他们虽然因为去了小尾寒羊养殖基地,没有能参加“破冰捕鱼”这项活动前召开的准备会,但关于这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已经被王欢、孟婕几个人转告了。
所以,孙大海知道那边开展的活动。对于用小抄网捞鱼,孙大海真心不喜欢,大鱼捞不动,小鱼他又看不上,因此就没有打算去那边玩。
这边总共要下两次网,现在第一网打完,要等上半个小时,等水下的鱼重新聚集过来,再下第二网。
现在这边也是有单人活动的,王三炮叫人从车上取过来几根土法自制的鱼竿,准备让大家在破冰口钓鱼。
这些鱼竿都是最简易的手竿,长度在两三米左右,很轻,但韧性十足。上面捆着的鱼线也很短,大概只有一两米长。
广个告, 换源神器APP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这鱼竿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做成的,不过看起来不像是竹子。龙省就没有自然生长的竹子,因此靠山屯这边也不会有用竹子做鱼竿的习惯。
希都日古不会钓鱼,因此也不知道,他随手把在一旁维持秩序的那日松拉了过来,向他询问。
那日松对这个倒是知道得很清楚,做鱼竿的原料来自于大青山特有的常一种小乔木,树枝细长,但有一定硬度和弹性。
这种乔木油性较大,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油荆”,不知道是不是黄荆的一个变种。
油荆这种植物没什么大的经济价值,以前山里人都用它当柴火用,后来被人尝试做成了简易鱼竿,结果发现效果不错。
于是这手艺就被传下来,经过几辈人不断改良,虽然还算不上是什么秘方,却逐渐形成了一项当地特有的技术。
整个靠山屯会做这种小鱼竿的人可是不少,即使过不了百,大几十个也是有的。
希都日古是蒙古人,成年后才迁到靠山屯生活,他不会打渔,也不是很喜欢水,所以没有做过鱼竿。
不过,他的儿子那日松是在靠山屯长大的,从小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会如何制作鱼竿。
因为正常捕鱼,用的是各种渔网、捕捞篓和长竿。这种短手竿用途比较小,主要是这些半大小子在使用。
此时希都日古问他,算是问对了人。
这时候,王三炮已经开始向大家示范,如何使用这短手竿从破冰口钓鱼了。
虽然用的是大网,不过上一网的鱼获中,还是有不少被渔网挂上的小鱼。此时早已经冻死了,被单独扔到了一边。
王三炮也不浪费,随手捡出一条巴掌长的尖头柳根子,用刀剁掉头尾,然后将头尾扔到了冰窟窿里。
随后,王三炮将剩下的鱼身子切成三四段,每段都只是不大的一块。然后他将其中一块鱼肉挂在了鱼钩上,然后走到距离破冰口边缘不到一米的地方站住了。
两名保安在王三炮腰里系上了安全绳,然后分别站在他后方两侧,拉着安全绳,对他进行安全保护。
“大家都注意了,为了安全起见,每位尝试进行冰钓的游客,都不得靠近破冰口半米之内,而且必须套上安全绳,在保安人员的保护下,才可以进行冰钓。”
他指了指旁边的那几副鱼竿,接着说道:“鱼竿和鱼饵都有我们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好,现在我要下竿了。
大家注意下,我们这种手竿是特制的短竿,为的是配合破冰钓鱼。
由于冰层下的水中普遍缺氧,因此冰面破开后,附近的鱼都会聚集在破冰口,呼吸新鲜空气。
因此,这种情况下钓鱼,要的就是眼疾手快,下钩后很快就会有鱼上钩,要顺着鱼发力的方向起钩,否则很容易就脱钩,甚至鱼竿脱手的。”
说着,王三炮下钩了。
由于鱼线不长,王三炮的姿势有些搞笑。他双手握着鱼竿,向斜下方的冰窟窿伸去,鱼竿的前端垂得很低,几乎快碰到水面了。
等鱼饵刚刚入水,他就立刻开始移动鱼竿,让鱼饵在水中跟着一起动了起来。
也就不到十秒钟,王三炮将身子半蹲,以腰为轴,转了半圈,同时双手往斜上方一提,一条鱼就被钓了上来。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王三炮把鱼直接甩到冰面上。那条鱼在冰面上扑腾了几下之后,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