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俩人离开学校。
方雅推着车问:“一会苗蕾和江水花过来我家,咱们上菜场买点菜吧?”
陈文摇摇头:“不必了,咱们现在回家。”
方雅问:“晚饭我们吃什么?”
“自己炒菜太累了,今晚不想让你又辛苦下厨。”陈文扭头看了方雅一眼,“等她们过来了,上饭馆打包十个菜。”
路过小卖店,方雅提议买酒。
陈文知道这女孩酒量好,顺了她的意,买了几瓶四特和一提洪城本地的啤酒。
四特,洪城南部樟树市酒厂的名酒,当年周爷爷亲笔题的名,还称赞这酒“特香、特醇”什么的,一共四个“特”开头的赞美词,故此得名。
可惜赣省在企业经营和市场包装方面向来做得不怎么好,如此有噱头的一个历史品牌,硬是没有做大做强,在国内白酒界没多少名气。
陈文抱着啤酒,方雅拎着白酒,上楼来到女孩的家。
进门,关门。
熟悉的环境,跟一年9个月前一模一样。
方雅独居的住所,房间里遍布女孩自己的香味。
“陈文,你讲课讲得真好。”方雅把手里的几瓶白酒放到饭桌上。
“瞎讲的,哄小朋友开心。”陈文将啤酒放在地下,走到方雅身后,双手围住女孩的身子,将她搂在怀里。
方雅身子微微颤抖,闭上眼睛,向后靠到陈文胸前。
“我还奇怪呢,为什么你快两年不来找我,原来你出国留学了。”方雅脑袋向后仰,脸抬着。
陈文低头,脑袋与方雅反向,在女孩的脸颊上吻了一口。
方雅情绪起来,大口喘气,用自己的头蹭陈文的脸颊。
陈文微笑:“算时间,那俩女同学一会该来了,我觉得如果我们想做点什么事,应该抓紧时间。”
方雅直起身子:“你不让我买菜,是为了这个吧?”
陈文抱紧方雅:“老搭档就是老搭档,我一撅屁股,你就知道我想拉什么屎。”
方雅开心笑道:“去你的,恶不恶心!”
陈文嘻嘻笑道:“走,抓紧时间,要不然咱俩要苦熬整晚把她俩熬走!”
方雅牵着陈文的手,走向内间的卧室。
……
支持正版,请来纵横中文网,作者有福利送给正版读者~~
……
硝烟散尽。
外间屋的敲门声已经响了好几下。
陈文赶忙整理裤子系皮带,走出卧室,顺手关上门,再走向家门口。
方雅则躲在卧室里收拾善后,慌慌张张的,心里乒乓乱跳。
陈文打开家门,果然苗蕾和江水花结伴到来。
“哎,两位同学两位老师,,咱们上饭馆点菜去!”陈文没让她俩进门,直接推着两个女孩走。
“方雅呢?”苗蕾问。
“她在家打扫卫生,家里尘土飞扬。”陈文脸不红气不喘地忽悠,“咱们今天不自己下厨了,太麻烦,吃饭馆菜,我请客。”
“好啊!”江水花兴高采烈,“陈文一贯仗义疏财,我记得去年咱们毕业散伙饭,那晚你还赞助四个班一笔钱买零食呢!”
“往事不用再提啦!”陈文一手一个,扶着两个女老师的后背,下楼了。
一个小时后。
方雅家。
饭桌上摆满了十个菜,全是从饭店打包回来的,硬菜好几个,有陈老师最喜欢的补品红烧甲鱼。
方雅起开一瓶四特,给陈文和她自己各倒了一杯。
苗蕾拿她杯子往方雅面前桌面上一墩:“我也喝白酒。”
陈文去年和方雅一起喝过白酒,见到苗蕾今天这架势,心想九江过来的俩姑娘真行啊,全都能喝白的。
江水花说话斯文,个头长得也小,说自己喝不了白的,只能喝啤酒。
“干杯!”方雅眉眼含情,第一个举起酒杯。
“一醉方休!”苗蕾动作比陈文还快,跟着举杯相碰。
陈文和江水花这才来得及举杯。
方雅抿嘴嘘出一口酒气,苗蕾则是大大的哈出一口气,陈文看出来了,这俩女孩的酒量都相当好,估计一般的男同胞不是她俩的对手。
忽然陈文想起巫向阳第一次跟他喝酒时的评语:你小子喝酒这么厉害,是个搞业务的好手。
江水花的酒量要差一些,这女孩不敢喝白酒,只能拿啤酒陪三个小伙伴。一口喝猛了,咳嗽连连。
苗蕾拍着江水花的后背:“天儿这么冷,江老师你还是别喝啤的了,喝白的暖和。”
江水花咳出眼泪:“我怕喝醉了回不了家。”
苗蕾胆子大:“怕什么,喝醉了睡方雅家呗!”
方雅惦记着今晚让陈文住她家,心里想着事,反应慢一拍,没顾上回应自己中专同班同学的提议。
“怎么了,方雅?”苗蕾拍了方雅肩膀一下,“今晚我也不走了,睡你这儿!”
方雅这才答应一声:“行吧!”
老妖心里乐开了花:你们全醉倒了才好呢。
酒喝开了,很快一瓶一斤装的四特酒被四个人喝光。
方雅拿起子又打开一瓶。
陈文酒量是无底洞,方雅、苗蕾也是好酒量的人,江水花也不弱,第二瓶喝完,四个人没一个醉的。
大酒喝开,聊天话题也越来越深入。
四个人,方雅岁数最大,1973年的。
其次是陈文,1974年1月。
苗蕾和江水花也是1974年的,生日在上半年,月份比陈文小。
陈文最清醒,他怀揣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漏痕迹地灌三个女孩多喝,也不怎么主动找话题,默默听她们三个人畅谈心里的憋屈。
听了好一会,三个女孩全都是苦大仇深。
简单概括为一个字:穷。
都特么穷出心病了,穷出了惨的境况。
甚至有些事,让陈文心生恨意,打算开动手里的资源替女孩报仇。
方雅的历史,陈文是最清楚的,不被父母喜爱,一个人在省城打拼,以前上学的时候不懂事堕过胎。
今天方雅喝了不少白酒,透露另一件事,她每个月到手的360块收入,要寄一半钱回家,理由嘛,方雅爸妈说让姐姐帮弟弟攒将来读大学的钱。
她爸妈的意思是二老负担一半,方雅这个做姐姐的人负担一半。
陈文懂了,这是高校收费改革带给全国人民的一个新课题,家家户户都要为小孩读大学的学费头疼,一个学年的学费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第1803章 三个小媳妇
1803章三个小媳妇
跟江水花和苗蕾相比,方雅家这点事都不叫事。
方雅的爸妈在九江,好歹还有稳定工作,江水花家虽然在省城,但父母的稳定工作已经没了。
江家爸妈是毛巾厂的职工,这家工厂是60年代的内迁单位,国营的,曾经有过红火的时候,那是因为市场无竞争。
最近几年,市场开放了,整个赣省的纺织品和针织品遭到了沿海民营企业产品的入侵。过于高昂的生产成本,让赣省所有城市的毛巾厂难以抗衡外来敌商,瞬间遭遇毁灭打击。
从1992年开始,洪城毛巾厂和二厂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厂里拿积压库存冲抵工资,发给职工,大伙上街头摆摊卖毛巾。
哪卖得出去啊。
土到掉渣的设计和工艺,本地的毛巾只能贱价卖。工人们实际到手的收入,只相当于他们以前标准工资的两到三成。
师专毕业,刚刚转正的江水花成为她家的顶梁柱了。
江水花是74年的,她下面还有两个年的弟弟妹妹,一家人如今全指着她的360块月收入撑着。
家里的经济状况惨得一匹,属于是洪城的底层人家,跟上戏Li冰冰家能有一拼。
江水花够惨了吧!
别急,苗蕾更惨,直接导致陈老师生气了。
苗蕾诉说自己惨事的时候,江水花已经醉得睡在沙发上了。方雅早就知道苗蕾的隐私,否则苗蕾今天也不可能借着半醉把事说出口。
苗蕾来自九江下面的县,巨穷的一个县,出身跟黄莺、王跃武差不多。
下面还有个妹妹。
全家人改变生存环境的重任,落在苗蕾头上。
苗蕾读的是县中学,学习成绩不错,属于有希望读高中、考大学的那类人。
16岁的时候,苗蕾初中毕业,为了早一些参加工作拿收入,选择了读两年学制的中专。
依照“哪里来的回哪去”的大方针,像苗蕾这样的学生,中专毕业之后将回到县小学做老师,标配路线跟黄莺一样。
县小学做老师,什么待遇?
夏天聚会时候,同学们已经交流过了,平均每月到手两百几十块。
1992年毕业前,同一时期陈文正跟苏浅浅、许美云和唐瑾谈四角恋,18岁的苗蕾遇到人生中的两个“贵人”。
这俩人呢,一个能帮苗蕾留在九江,另一个能帮她弄到省城的工作名额。
两个路子,都需要代价。
苗蕾不甘心回到县小学过一辈子,选择了走第二个“贵人”的门路,于是她顺利成为了江水花的同事。
来省城的路,不止一条,方雅是她父母托了人情关系,苗蕾没有根基,只能拿自己的身子
去公关。
具体怎样公关,苗蕾没说,但陈文可以脑补出来。
分明是现实版的白老师。
陈文很心疼苗蕾,他悄悄决定管一管这个闲事。
像那个“贵人”那号人,全国、全世界有太多了,陈文肯定管不过来,但既然遇上了一个,那就收拾一个。
帮助了苗蕾,陶冶了自己,挺好。
行,常小海又来活了。
第三瓶四特酒喝完,每个人都喝掉了大半斤白酒。
陈文肯定没醉,但三个女孩都大起了舌头。
不知道哪个女孩提议的,方雅打开了录放机,喇叭里播放出节奏感很强的歌曲。
陈文乐了,又是他“原创”的。
老男孩乐队专辑《别让我一个人醉》。
就在方雅家的小客厅里,饭桌挪到墙根,三个人随着黄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