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般扶着走,还不知要走到几时,倒还不如背着来得省事!”秦五一贯急躁。
被背着的云六却不禁觉着,倘若这老大儿再年轻些,他的养老之事似乎也就果真不必发愁了……?
……
如此不过六七日,周侍郎一行人便抵达了东元城。
稍作歇息安顿之后,周侍郎便去看望了镇国公。
“如今大夫怎么说?”
看着躺在床榻之上双目紧闭的老人,周侍郎心中微紧,生出极重的担忧来。
“大夫说我家将军并无大碍,用不了多久便可转醒痊愈。”秦五在旁答道。
并无大碍?
“……”周侍郎沉默了一瞬。
秦副将这是不肯面对现实,还是故意说给他和越培听的?
国公这般模样,究竟哪里像是并无大碍的样子?
但他也只能回以一句:“如此便好……”
站在他身侧的越培微微眯了眯眼睛,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眉。
镇国公竟然还活着吗?
可夏首辅分明说过,待他抵达东元时,镇国公定早已丧命……
而现下床上躺着的人,虽说虚弱消瘦,却也的确尚有生息,莫不是使了什么法子,在拖着最后一口气?
可即便如此,无疑也要多出许多麻烦来……
周侍郎又关切地问了些其它,留下了奉命带来的补品药材之后,便也未有久待:“如此便不打搅国公静养了,本官明日再来探望。”
守在床边的许昀抬手施礼,“周大人慢走。”
又命了身侧仆从相送。
一行人刚走出院子,今日才刚到没多久的许明时便跪倒在了床边,哑着声音问道:“秦五叔……祖父究竟还有多少日子?”
秦五认真算了算,才答道:“少则两三日,多则……”
说着,声音忽地一顿。
不对,什么叫究竟还有多少日子?
公子是不是误会什么了?
“傻孩子,胡说什么呢。”许昀在旁笑叹口气,道:“莫非你当你秦五叔方才是在说假话?”
许明时哭意一顿,看向秦五的——难道不是吗?
“公子莫要担心,将军体内之毒已解,如今已是转醒在望。此乃神医亲口所言,绝不会有假,且属下也亲眼瞧着将军的情况的确在日渐转好。”秦五道:“对了,神医前两日还说了,需得多陪将军说说话,若能唤醒将军的意识,或更利于早日醒来。”
许明时听得一怔之后,眼中顿时有了光彩。
祖父当真已经化险为夷,就快要醒了?!
且,多陪着说说话?
哦,他就说秦五叔的嗓子怎么哑成了这样……
他还当是哭的呢——须知连秦五叔这等铮铮铁汉都哭成这样,他难免忍不住要净往坏处想了。
此时又听秦五说着:“说来昨日属下陪着将军说话时,将军还有了反应来着——”
有意避开周侍郎等人,刚从隔间里出来的云六听得老儿子这句隐隐有些得意的话,不由抽了抽嘴角。
将军的确是有反应,他也亲眼看到了——将军皱了一下眉。
毕竟谁能忍受耳旁一直有人不停地在说废话?
将军也就是醒不来——
但凡是能醒得过来的话,必是一脚将人踹出去了,叫人有多远滚多远了。
“照此说来,祖父想来应是能听到我说话?”许明时连忙起身,抓住镇国公一只温热的大手,唤道:“祖父,是孙儿,孙儿来找您了……”
“我昨日便试过了,这等平淡无奇的寻常之言,估摸着是没什么用处……”许昀抄着长衫衣袖,在侄子身边思索着小声道:“不然咱们说说你姐姐的事情?编个假话,便说你姐姐在京中出了事,拿来刺激刺激你祖父?”
“……”许明时转头看向自家二叔,那眼神显然在问——确定要这么干吗?
他想劝二叔谨慎考虑。
在侄子的注视询问之下,许昀可耻地动摇了。
怕只怕父亲不仅能醒来……
甚至还能坐起来抡他一耳光……
“我细想了想,这法子似乎有些不大妥当……现下正是多事之秋,着实不宜说这等不吉利的假话。”许昀干笑一声,已是自行否决了:“且这刺激想来也不好太大,否则只怕弄巧成拙,别再叫父亲气血攻心……罢了,我再另想它法。”
许明时点头。
二叔能及时悬崖勒马自是最好,毕竟他也很怕被连累。
便是连一旁的秦五也暗暗松了口气,足可见这想法的危险程度了。
……
既是奉旨前来探望,周侍郎等人亦是在此议事馆中临时安置了下来。
自镇国公处离开之后,周侍郎的心情便尤为凝重。
国公此时那般模样,又岂会只是患病那么简单……
想到来之前在京中听到的诸多流言,周侍郎的心更是寒了几分。
帝王手段,若为江山百姓计,自是无可厚非……
可当今圣上又是为了什么?
而无论是出于何等思量,选择用此阴毒的手段来对付一位立功无数的忠直老臣,都不免叫人不齿且寒心。
有这样的君王,大庆当真还能长久吗?
想到方才所见躺在那里的老人,周侍郎忧心忡忡。
若皇上果真有意要置国公于死地,那国公此番恐怕是凶多吉少……
周侍郎低低叹了口气。
外人只知他与许缙乃是好友,却无人知晓他与镇国公之间实则还另有着一重关系在——
想当初天下初平定时,他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家中贫寒至一度需要乞讨方能度日,但在那之前,他和同村的孩子却依旧有书读,且这一读便是五年。
他从教书的先生口中得知,这间私塾背后,是许将军的授意。
他也曾见过年轻时的许将军,彼时应是行军路过,许将军顺道来了私塾,还夸他字写得好——“老子虽不识字,但好坏还是看得出的,你这小子,日后必有大出息!”
之后,大庆建朝,正是用人之际,遂下令开科取士。
他入京赶考的盘缠,也是许家命人送来的。
考中之后,他欲暗中拜见将军,却遭了拒绝,只叫人传话,而那句话再简单不过,只四字而已——好好做官。
他一直牢记这个交待,虽不敢自诩毫无违背做到十分,但心中因这段往事与恩情,也始终有把尺子在。
这些年来,将军从未叫他做过任何事,仿佛根本不曾将当初之事放在心上。
他知道,如他这般人,定还有许多。
将军行好事,真正是不图回报的——
而他亦曾听好友许缙说过,许家家训中便有一句:家中所成,时也运也,天下运气,唯此而已,既占之,需报之,但行好事,当己分内。
当时他听罢便明白了。
然施恩之人将相助当做分内之事,受人恩惠者却不可不心存感激。
他待许将军的感激与敬佩,多年来从未减少过半分。
若是可以,他自当愿替将军做些什么,可现下这般情形,他又能做些什么?
周侍郎在书房中踱步片刻后,到底唤来了心腹仆从,交待道:“使人暗中去寻许二老爷,便说若有本官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只管开口,于公事之外,本官也定会尽力而为……记住,传话时需避开越培的人,万不可声张。”
“是,小人明白。”
看着仆人离开书房,周侍郎眉眼间的忧心仍未淡去。
他自知力微,且非独身一人,一应家眷且都尚在京中,纵然有心相助,却也须再三谨慎……
现下只盼国公能吉人天相,得上天庇佑了……
“大人。
有下人走了进来,通传道:“越千总前来求见。”
越培?
周侍郎眉心微动,很快敛去面上神色,道:“让人进来。”
“是。”
仆人折身出去,很快便有一道年轻的男子身影走了进来。
男子看起来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年纪,身上的千总兵服将身形衬得愈发挺拔,肤色微黑,五官偏向硬朗,浓眉星眸,称得上俊朗。右手之中,握着一只黄花梨细长匣子。
而此人究竟是谁的人,此番又是奉谁的命,周侍郎心中再清楚不过。
可这一路上,对方并未同他多说过其它,看似只在做分内之事而已。
正因此,此时对方突然找来,才叫周侍郎心有猜测……
“方才去探望镇国公,想必周大人应当也看出来了——”书房中没有第三人在,越培的语气虽尚算恭敬,却多了份人前没有的底气。
他看着周侍郎,直言道:“国公的情况看起来着实不妙,想来不过是拿药吊着一口气罢了,然而如此终非是长久之计。”
周侍郎不动声色:“国公的病,自有大夫照看,本官虽是奉陛下之命前来,于病理之事上却也插不上手,现下亦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这是自然。”越培道:“但陛下交待的差事不容耽误。”
“差事?”周侍郎佯装一无所知,问道:“陛下还交待了什么差事?”
越培将手中长匣递上:“周大人一看便知。”
周侍郎面上挂着半真半假的疑惑,将匣子接过并打开。
521 没带丢了
只见长匣之内,俨然是一册明黄色绢帛——
周侍郎当即脸色微变。
这是……
“离京之前,陛下与夏首辅曾再三叮嘱,此番事态紧要不可耽误,恐迟则生变。”越培抬手,向周侍郎拱手作礼,道:“接下来,还望周侍郎能够配合下官行事。”
“……”周侍郎点了点头。
这张口闭口又是陛下又是夏首辅的,他敢说不配合吗?
书房之外,暮色如潮水般悄然蔓延涨满于天地之间。
……
翌日清早,秦五与许昀许明时叔侄二人,皆被请去了议事厅内。
许昀刚坐下,半盏茶未吃完,便见身穿纻丝绯色绣孔雀团领袍的周侍郎走了进来,越培佩剑在侧。
“不知周侍郎一早让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