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别说这里要是碰上沈湛的超级粉丝,看着他露在外边的眼睛听见声音认出了人来麻烦可就更大了。
网上那些明星现身游乐园或者哪里造成的交通拥堵,路人疯狂,连带着若是造成了踩踏什么的公共事件,那就更麻烦了。
洛樱盯着那花灯,只是因为那一盏的样子和前世的一盏花灯有些相似罢了。
她倒是没想要,前世宫里的手提宫灯也不少,如今的时人看个新鲜,但她早就用的够够的了。
十里迢迢长街,一路花灯绚烂。
灯会是两条联通的街巷,从头走到尾。
晚饭只煮了些汤圆,洛樱只吃了几个,走了这一路突然有点饿了。
沈湛看着她盯着别人手里的关东煮,炸鸡排,他忽然想着,洛樱穿越过来至今,似乎还没有吃过这些现代的小吃。
“樱樱,我去买点吃的吧?”
洛樱没有拒绝,她找了一处没什么人的地方站着,头上是一顶宫灯,眼前依旧是络绎不绝的人流。
沈湛看着周围的几家小吃店,琢磨着都买一点什么。
这一家是牛排杯带薯条,旁边还有冰淇淋,右边是关东煮,另一头还有烤冷面和烤玉米的。
考虑到这天气冷还是吃点热乎的,洛樱也许还没尝过西餐和关东煮,沈湛决定除了冰淇淋都买一点。
烤玉米和关东煮都是现成的,烤冷面与牛排杯需要现做,沈湛本想把手里的先送去给洛樱吃,可街巷上忽然行驶而来了花车,人潮顿时往两边退避起来。
沈湛还没来得及走过去,那花车顿时挡住了眼前的视线,看不到洛樱了。
花车是各中花灯连在一起的,车载的花灯车是一部分一部分的,有着各类不同的主题在今晚□□。
沈湛护着眼前的关东煮,周边的人还拿出了手机拍照,甚至有人开启了直播。
“大家好啊,我现在北城影视城,能听到吗?这里是元宵灯会。。”
“看看,看看周围这人,全都是人,人挤人的,不过说实话真漂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看一次 ”
沈湛本来就在寻找着洛樱,旁边的人又把摄像头扫着四周,他心里一跳,顿时别过脸去。
“哈哈哈,旁边的小哥害羞了,不拍他了,花车过来了,给你们直播花车。”
看见身旁直播的这人总算是把手机摄像头反转过去,沈湛依然不敢放松。他想要挪动一下换个位置,可刚刚这么一挤,人挤人的,根本没有多少空余,只能在现在的夹缝中生存。
洛樱正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的□□花车,很是新奇。
每一辆花车都是不同的主题,有山水缥缈,仙鹤祥云的淡雅花车,那一只白鹤花灯仿佛直上青天。
有亭台楼阁,古人形象的花车,书生花灯手拿诗书置身于小院中读书,朗朗读书声似乎入耳。
有红彤彤,绸缎与灯笼交替,一看就十分喜庆的花车,大红灯笼高高挂,看着便令人欢喜。
有可爱童趣,各色动漫形象的花灯,西游师徒白龙马,脚踏风火轮身揣混天绫的哪吒,蛇精葫芦娃,嫦娥抱着玉兔,看的旁边的小孩子呱呱直叫。
还有明显是体现当代的花车,各地的知名建筑,大国重工建造的大桥,大楼,一个个格外亮丽,让人心潮澎湃。
身边的人群欢呼声不断,洛樱眼看着一个又一个的花车□□而过。
沈湛站着的正是牛排杯店家的门口,他本想拿出手机询问洛樱又没有被挤到。
牛排杯的店家也忙着看花车,赶紧做好塞给了他,“喏,小伙给你,便看花车边吃吧,今年这花车花灯比以前做的还好。”
店家随意地感慨了一句,沈湛却是有些无奈。原本手里就拿着一份关东煮的小杯和烤玉米,这又来一个牛排杯,两只手都给他占了,别说挤出去,掏手机的空也没有。
身边那位直播的仁兄仍在继续,一边拿着手机一边说着。
“看到没,看到没?刚才那个动画的花灯策划不知道谁做的,太好了,全都是我的童年啊。”
一旁有人附和着:“是啊,做得真不错,还有那个大国建造的,世界第一高楼,世界第一大桥,悬索桥,都是咱们的骄傲。”
一辆辆花车□□而过,一夜鱼龙舞。
当最后一凉花车终于消失在沈湛的视野中,他翘首看着原本洛樱待着的方向。
灯火悠悠之间,洛樱安静地站在那里,看着人群喧闹,世间纷扰。
她仿佛游离在这热闹纷腾的世界之外。
沈湛忽的心下一阵刺痛,恍惚一下,眼前洛樱的身影突然不见。
他心下一慌,花车□□过后周遭的人群散开,他急忙跑了过去。
月色迷离,灯火熠熠,洛樱正半蹲着扶着身旁摔跤的小女孩,轻笑地说着什么。
沈湛看着宫灯下亮堂堂的影子,心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第53章 炉包与韭菜盒子
元宵过后便是阳春三月; 春日将至。
春天也该吃些时令的蔬菜才是,春韭,菠菜,春笋; 都是新鲜上好的。
洛樱看着市场里一扎扎翠绿翠绿的鲜韭菜; 想着究竟能做点什么。
韭菜是极其容易料理搭配的; 与猪肉混了虾仁做成三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与鸡蛋炒作一团更是香气扑鼻; 韭菜的香辛总是能激发出食材的别样味道。
对于韭菜; 大部分人都说不上讨厌不讨厌的; 只是韭菜吃起来味道冲,有时候又塞牙,出去总是不太好看。
洛樱今日的早饭用的是主材料便是韭菜,一个是家喻户晓的韭菜合子; 另一样吃食; 则是鲁地的知名小吃——炉包。
炉包以高密炉包最是闻名,说是炉包; 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不就是大一点的“生煎包”嘛!
当然; 比起江南的生煎包; 炉包要小上许多。
过完正月十五,小店的食客们又锐减了一波,大概恢复到了年前的水准。
影视城的不少剧组相继开工,连老熟客们来吃饭的时间都不太准时。
洛樱虽然早上营业的时间固定,但剧组的开工时间却不一定,有的赶早,有的赶晚; 以至于连续五天洛樱都没见到从前几乎每天早上都过来打卡的杨田小哥。
今天早上一开门见着他,洛樱就打了个招呼。
“小杨,今天不用赶早戏?” 洛樱还以为他最近跟组起早呢。
“不赶了,老板娘,我有个事跟您说。”
一听这话,洛樱突然有点预感。
杨田来的够早,小店里还没有几个人,洛樱给他端上了一个韭菜盒子一个炉包,他先开了口。
“老板娘,我也,我也准备走了。”
洛樱盛包子的手一顿,这是又走了一个?
小冯是因为被人看上参加选秀去了,前两天还发微信说马上就要开始录制了。
这杨田也是被人发掘了?还是自己不打算呆在影视城了?
“小冯来了两个月就被人挖走了,我呆了半年多了,倒不是没有人找我,但都是小公司小作坊,我一直没答应。”
“我原来想着,呆满一年了攒一攒去参加选拔看能不能当个小特,也不能老是混群演前景,连个演员都算不上。要是呆了两年实在混不出来,就不如攒钱回老家学个手艺开个小店。”
“小冯走这两天我就想着要不要趁年轻拼一把,小冯十八,我过了年也才二十,总不能等以后老了,孩子问你年轻干过什么,说自己在影视城跑了一辈子的群演也没混出头吧?”
“小冯都抱着学习的心思去,我也想去试试,最起码能上个什么节目让父母能在电视上看到。”他苦笑地说着。
来了影视城七八个月的时间,混上前景也是这几个月的事儿。老家的人听说自己来影视城演戏,还要看呢。
可那拍过的电视剧电影里,放着杨田自己都找不到自己在哪。
在孙大姐那里租房子的群演,和杨田差不多大的只有小冯一个,其他的三四十岁了,在影视城里过一天算一天,可他还年轻啊。
小冯这一走,杨田的心里也活络了起来。
“也是去参加选秀吗?”洛樱问着。
杨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主要看公司,有一家小公司的经纪人联系我几次了,他们家可以送人去选秀,也可以正常在公司培训找资源,具体看公司给的定位策划,以后走什么方向。”
“昨天已经签完合同了,这两天收拾完行李就走了,不过公司在北城,回来随时还挺方便的。”
“要是公司的伙食不好,我就赶最早的地铁过来吃早饭。”杨田笑了笑说着。
店门被“轰”地一声拉开,又有客人进来,杨田低着头开始吃早饭。
“炉包”这是杨田第一次见。
这包子不大,但比正常的生煎包,小笼包要大上一些,面皮是白白软软的,但用筷子一夹,炉包的底部是焦黄色的咯吱,带着一层冰花似的。
上边像是蒸的,包子底下像是煎的一样。
最为独特的是,这炉包的包子褶居然是在底部的。
洁白皮滑的炉包上没有褶子,反倒是焦黄的炉包底部是鲜明的十条包子褶,看得杨田啧啧称奇。
他直接从这炉包的一边开咬,正好咬着焦黄的咯吱,包子皮又喧又软,底下的咯吱却是酥脆的,口齿咀嚼之间,嘴里尽是焦香与油香。
杨田很喜欢吃咯吱,这东西各个地方的叫法不一,大抵是用拟声词来形容,因为吃起来咯吱咯吱,嘎渣嘎渣的,有的地方叫咯吱,有的地方叫嘎渣。
在杨田的农村老家,自家用土灶大铁锅煮出来的米饭,最底下的那一层焦黄的锅巴也叫咯吱。
就像是有人喜欢吃煮的软软的大米饭,杨田更爱吃那大米饭的锅巴,煎饺上的焦黄,还有这炉包上边的咯吱。
这些焦黄的咯吱,吃起来艮啾啾的,嚼劲十足,还带着一股的焦香,焦香混着面香,米香,格外的香。
这一口咬完,炉包的内馅也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