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一楼,把岳父给放在轮椅上。
冯一帆先去把铺子门打开,让阳光可以照进餐馆,隔壁林家早点铺鼎沸人声也一起传进门。
随后,冯一帆去后厨,把准备好的早点给大家端出来。
看到爸爸做了烧麦,冯若若是最开心的,拍拍小手说:“好棒,今天有烧麦吃。”
见女儿的样子,苏若曦笑着说:“我们家的若若,还是更喜欢爸爸的翡翠烧麦啊。”
冯若若点头对妈妈说:“对呀,若若喜欢爸爸的烧麦。”
当冯一帆把鸡粥的汤盆盖子揭开,浓郁鸡粥香味弥漫开。让一家人都觉得真是口舌生津,有点迫不及待想要尝尝味道。
苏锦荣脸上挂着笑容说:“鸡粥,很棒。”
对冯一帆而言,早上的忙碌过后,就是为了让家人可以在美食中,开始美好的一天。
外面,林家早点铺排队人很多,呼喊声不停从门外传来。丝毫也不会影响到苏记里这一家人,冯一帆他们一家享受着,属于他们安静美好的早餐。
吃过了早餐,冯若若今天被奶奶和妈妈一起送幼儿园。
冯一帆倒是没有着急开始忙碌,反倒是坐下来和岳父又聊起张茂生和张峰林父子的事情。
再次聊起张茂生和张峰林父子,苏锦荣也是不禁感到有些惋惜。
当初张峰林被送来苏记学厨的时候,恰好是苏若曦爷爷过世刚刚一年。
那时候苏锦荣也算是刚刚适应父亲离去日子,独自一个人算是把苏记给支撑了下来。也是有意想要收徒弟,一方面是想要把苏记的菜传承,另一方面也为了后厨有人可以搭把手。
张峰林从一来,苏锦荣就看得出来,他对苏记和学厨有着一份怨愤。
不过当时因为张茂生开口请求,苏锦荣也就同意收下他。
后来通过一段时间观察,苏锦荣也确实发现,在厨艺上张峰林是有些天赋的,只是张峰林始终心中有抵触情绪。
张峰林每天来餐馆,就是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理,不认真看,更不会去努力练。
苏锦荣看在眼里,也是有些焦急,但却又完全的拿他没有办法。
可是眼见着到餐馆里呆了一年,张峰林还是一点点长进也没有,苏锦荣不得不想办法。
苏锦荣那时把事情告诉张茂生,本意是希望张茂生可以和儿子好好谈一下,然后父子俩能够把心结给解开,让张峰林安心跟自己学厨。
但是苏锦荣不曾想到,那时候张茂生的脾气很火爆,完全没有好好去谈。直接拿出父亲威严,又要去压着儿子干。
结果可想而知,张峰林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了。
苏锦荣叹了口气说:“唉,没想到,他赶茂盛老哥,出门,我开始,不知道。”
张峰林从沪海回淮城,进入富景楼当主厨,然后找自己父亲打赌,让自己父亲从家里搬出去这事,一开始苏锦荣根本就不知道。
甚至那时候冯一帆还在苏记,张茂生每天来苏记吃饭,也都没有提起过那事。
后来在冯一帆出国之后,又一次张茂生在老街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被苏锦荣和老街上一些人送医后,才暴露出他被儿子赶出门的事情。
苏锦荣曾经想过,要帮张茂生去富景楼找张峰林,给老哥们讨回个公道。
但是被张茂生给阻止了,张茂生觉得当初是自己逼迫儿子太狠,而且疏于了对儿子教育,才导致如今的结果,一切是他自作自受。
听到岳父这样说,冯一帆觉得,这对父子如今其实都有着对对方的愧疚。
所以只是缺少一个契机,或许有了那个合适契机,可以让父子俩重新和好,能够回归和睦家庭。
想到这,冯一帆把自己的猜测说给岳父听:“爸,我觉得张叔和张峰林他们父子,实际上早已经原谅了对方,或者说压根没有埋怨过对方。
他们和好可能只是缺少一个契机,我们是不是应该想办法给他们创造一下呢?”
苏锦荣看向女婿:“你,想要帮,他们父子,和好?”
冯一帆点头:“是的爸,如今张叔的年纪也大了,虽说是有一份退休金,倒是也过得很安稳,可是明明有那么个儿子,却过得像个孤寡老人,实在是让人觉得心酸。”
接着,冯一帆又把在农贸市场里,见到张峰林时候,张峰林表现出的样子。
“爸,我看得出,张峰林经过富景楼失利,他心境也有些变化,而且应该正处于他的一个人生低谷,所以在这种时候,恰好可以让他和张叔和好。”
停顿一下,冯一帆很认真说:“我觉得,或许他们父子和好后,有张叔鼓励,他会走出困境。”
听女婿这么说,苏锦荣感觉很有道理。
尤其是,苏锦荣心里也为当初,没有能帮张茂生把儿子留住,有那么一点点愧疚。
如果现在能让他们父子重新和好,苏锦荣觉得也算是了却一段心愿,看到老哥们晚年有儿孙促膝相伴,也是件会让人觉得开心的事。
苏锦荣点了点头说:“好,一起,帮他们。”
冯一帆笑了起来,紧接着又嘱咐岳父:“爸,这事暂时别跟张叔说,我抽空先去找张峰林好好聊聊,看看他真正的意愿。”
苏锦荣也同意:“对,你找他,好好谈一下。”
翁婿俩算是达成了统一意愿,决定要好好帮一下张茂生和张峰林父子。让他们父子能重归于好,也算是一件会让人开心的事情。
而今天早上和张峰林聊天,也是让冯一帆对此事有一定信心的。
此时,隔壁林家早点铺依旧人声鼎沸,显然锅贴是真的很受欢迎,让早点铺子生意变得大好。
听着隔壁嚷嚷声,冯一帆觉得,或许可以再给徒弟家早点铺子再加点东西。
不过刚想到这,冯一帆又感觉到,好像那个小汉堡如今显得有点鸡肋。显然在早点上,大家可能会更加喜欢锅贴配豆浆。
转念一想,似乎小汉堡不一定非要当早餐。
有了全新想法,找贺有年做的那个模具,冯一帆也想到了一些其他的用处。
在冯一帆和岳父坐在餐馆里,各自想着一些心事时,门口传来了几个熟悉的声音。不多时便看到,老街上的一些老邻居,端着隔壁锅贴和豆浆走进来。
李建平对苏锦荣和冯一帆笑着说:“苏老哥,一帆啊,隔壁人实在太多,我们到你们这吃可以吗?”
苏锦荣看着老街上这些邻居进门,微笑着点头说:“可以,坐下吃。”
得到苏锦荣允许,李建平自然招呼其他人:“苏老哥同意了,大家赶紧的,腾出一张桌子吧,对了,吃完都记得收拾干净。”
就这样吃早点的老街邻居们,纷纷选择端着林家早点铺东西,坐在了苏记餐馆里吃。
第211章 夫妻各自忙(第二更)
在苏锦荣的允许下,一些隔壁早点铺吃早饭的人,买了早点没地方坐的情况下,纷纷选择来苏记坐下来吃。
冯一帆得到岳父的示意,干脆把餐馆最外面的几张桌子收拾出来,让吃早点客人可以进来坐。
这一切,隔壁忙碌的林家人不知情。
即便是知道,林家人现在也完全顾不上那么多,因为生意实在是有些太忙。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一些人的宣扬,又或者是锅贴香味的吸引,今天来买锅贴当早餐的人更多了。
林瑞峰和母亲在后面,一边包着,还要一边注意着锅,当真是感到非常的忙碌。甚至有时候,前边不是很忙的老林,也要进去帮帮忙。
这样火爆的生意,还真的是让林瑞峰有一点不适应。如果不是还有父母在,可能他已经手忙脚乱。
幸好,老两口做了这么多年早点生意,深知早点生意就是这样,会一阵一阵地来很多人。
老两口应付起来还是游刃有余。
林父更是忙进忙出,收钱、炸油条、倒豆浆、包锅贴,都是能够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因为生意变好了,客人多了而慌张。
忙碌中,连算账收钱都不会出错。
林瑞峰看着父母应对自如的样子,心里也是对父母充满了敬佩。此时他眼中的父母,形象一下子就变得高大很多,他也不再觉得父母经营小小早点铺是庸碌。
或许这便是,只有真正自己经历了很多事情,亲自尝试辛劳,才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
在做锅贴之余,每当林瑞峰听到外面吃早点客人由衷的称赞,也收获一份满足感。
“这家的锅贴真是好吃。”
“是啊,我是昨天听人说的,今天专门过来尝尝,没想到真是很好吃。”
“可惜只有早上能吃到,要是下午也能买到的话,我一定晚上再带孩子来吃一次。”
“人家是早点铺子,怎么可能卖到晚上去啊?”
“还是喜欢这虾仁玉米猪肉的,吃起来真是特别爽口,很利落,也不那么油腻。”
“我喜欢牛肉馅,真的特别香,觉得油腻的话,可以蘸着醋嘛,或者蘸一点辣椒油,味道真的是太棒了。”
“我都喜欢,全都要。”
……
听着客人们的称赞,林瑞峰干活都好像是更有劲了。
隔壁苏记,冯一帆看着早点铺生意还挺好,知道林瑞峰要过来帮忙可能会晚一些。便让已经吃好的老街邻居们,帮忙照看一下岳父,他自己先去后厨开始备料。
一早赶过来,只为尝一尝锅贴的王翠凤笑呵呵说:“行啊,一帆你去忙吧,我帮你照看着。”
李建平则是有些不好意思说:“那就让小凤照看一下,我也要回去,今天也要开锅卤制新的呢。”
王翠凤笑着说:“李叔你去忙,我照顾着荣叔,你们还不放心啊?”
当然,除了王翠凤之外,还有另外几位老街上其他铺子的老板在。大多是早上不是很忙,通常都是十点以后才会开门做生意的几家。
有了邻居们的帮忙,冯一帆放心大胆去后厨,开始他今天的忙碌。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