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卿洛因为穿着汉服,所以衣袖方面要比较肥大,但是沈卿洛这一身是经过了改良。
所以袖口是可以收紧,将袖口给收紧了之后,刚好可以适合吃饭。
沈卿洛首先是把面条给翻上来,用碗里的汤汁把小黄鱼给盖住,让汤汁进一步被小黄鱼给吸入。
同时,沈卿洛夹起了一些面条,还有一小块的豆腐。
吸溜。
面条吸入嘴里,浓郁的汤汁搭配非常富有弹性的面条,当真是非常的美味可口,还有那几乎入口即化的豆腐。
沈卿洛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形容这样的一口面了。
这一刻的沈卿洛再次回忆起了姥姥。
那时候姥姥说过:“只要吃上一口,你就会觉得那真的是太美味了,那条小黄鱼就像是活过来,在你的口腔中,在你的唇齿之间跃动着。”
沈卿洛真的是不得不承认,这一刻她真的吃出了姥姥说过的那种感觉。
然后沈卿洛眼眶里浸出了泪花来,她真的是很想念自己的姥姥。
对沈卿洛而言,她是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孩子。
从小实际上对国内都没有太多概念,只是知道姥姥的家乡是在国内。
而姥姥后来出国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姥姥心目中始终还是惦记着家乡,一直也都想要回到家乡来看一看的。
更重要的是,姥姥也希望可以再来苏记,吃她小时候的那些味道。
但是可惜的是,姥姥晚年一直被病痛折磨,沈卿洛很清楚,姥姥有时间回来时,实际上已经回不来了。
或许这也是姥姥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而今天,沈卿洛觉得,自己算是代替了姥姥,回到了国内,来到老街上,吃到姥姥说过的那样一碗伊府面。
没有抬起头,她就是一个人低着头吃,同时也在回想起姥姥。
沈卿洛不禁在想,或许在多少年前,姥姥也曾经坐在自己位置上,第一次来也是点了黄鱼豆腐伊府面。
沈卿洛觉得这便是一种传承了,是属于她和姥姥之间传递了信息。
几乎是快要把面都给吃完了,沈卿洛才突然想起了,她还有一颗狮子头没有吃。
看了看碗里见底的面条,沈卿洛也是有些无奈,最终只好是把汤给单独喝掉,然后再把狮子头也给倒进面条当中去。
稍稍地进行了一番搅拌过后,沈卿洛把筷子给暂时放下来,拿起了手边的勺子。
挖下了一大块的狮子头,看到里面颜色非常的漂亮,而且挖开瞬间已经嗅到了香味。
沈卿洛又是回想起姥姥对狮子头的述说:“那是一个很像是大肉丸子的东西,可是它又完全和肉丸子没有关系。
用姥姥的说法:“那是个非常独特肉丸子,你能够在里面吃出很丰富的口感。
沈卿洛没有迟疑,张口把挖下来的一块放进口中去。
一口下去,除了红烧的味道之外,并没有沈卿洛一直不是很喜欢,那种猪肉的味道。
反倒是在咀嚼之前,喂喂有着一丝丝的甜味,还有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
沈卿洛真的是觉得很神奇,明明这么一个大肉丸子,再加上又是红烧,应该是会很腻人才对,可是她吃起来根本没有那种感觉。
吃下了第一口,让沈卿洛忍不住马上就去吃第二口,到后来甚至都忘记碗底的面条。
一番狼吞虎咽过后,终于沈卿洛把碗给吃了个精光,简直是差点连碗一起吃掉。
吃完了之后,沈卿洛一脸满足,坐在那里又开始遐想,感觉到自己仿佛变成了姥姥,在这条老街上徜徉,在这家苏记餐馆中品味美食。
沈卿洛忍不住想:一碗面已经做得如此美味,真不知道这里老板炒菜会怎么样?
现在沈卿洛非常期待,可是第一现在不能点菜。第二她吃了两份浇头,还真的是有一些胀了。
而在她的心里,则已经开始期待着快点到晚上,自己要快点饿起来。
第255章 味美价廉(第一更)
随着晌午的到来,来到苏记吃饭的客人们也是越来越多了,一些经常来苏记的熟客,见到苏记内部更换了桌子的布置,大家都不禁觉得非常好。
“苏老板你们这换了小桌子,真的是特别好。”
“对啊,这样坐着感觉很舒服。”
“可以让大家都分开坐,真的是非常棒。”
“我喜欢这样的小桌子,之前那种大圆桌占地太大,但实际上没有这样四方小桌坐的人多。”
“对对对,大圆桌其实真没有四方小桌坐的人多。”
“而且,这种四四方方小桌子,坐起来让我有一种在家里吃饭的感觉。”
“哈哈哈,是我爷爷奶奶家,也都是用这样的四方木桌。”
“握手握手,我爷爷奶奶家里也是这样。”
“我们那个年代,结婚的时候,家里的家具基本都是这样,要配上这么一张四四方方大桌子,还要有脸盆架子啊,暖水瓶之类的。”
“没有电视机那些吗?”
“那些东西都是后来才有了。”
“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电视机可是稀罕玩意,我结婚的时候,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
“哇,爷爷,那您结婚的年代很早啊?您今年高寿呢?”
“呵呵呵,小老头子今天八十有五啦。”
“哇,厉害啊,爷爷您这身体真好。”
“还行还行,现在牙口不行喽,不过嘴巴还是比较馋,这不,看了菲常见证,看到老姐还在,苏记也还在,就专门过来尝尝啊。”
……
餐馆里的食客们,没有因为今天大圆桌换成了四四方方小桌,大家就各自吃自己的,反倒是聊起来更加起劲了一些。
而从大家的聊天中,也是不难看出,很多人都是因为看了《菲常见证》的节目而来。
前面的客人很多,后厨里冯一帆和林瑞峰这师徒俩自然也是相当忙碌。
林瑞峰甚至都有一种,像是要变成一台运转机器般,不停需要去重复煮面、捞面、放料、浇汤,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至于冯一帆,则是更加的忙碌,不但是需要进行一些浇头的烹饪,还需要进行着炒饭。
同时,在盛盘的时候,还要适当进行一些调整,保证每一碗面、每一盘炒饭,出去的时候都很美观。
不得不承认,师父能够在忙碌中,依旧非常重视摆盘美观,真有一点让林瑞峰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有一点觉得师父是不是强迫症?
但实际上,冯一帆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强迫症,而是一种专业的态度。
如果平时在做其他的菜品时,不注意摆盘这么一点点小细节,那么在一次次成菜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惯性,导致忽略摆盘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餐厅和酒楼里,通常摆盘是有专门的人员去负责。
因为他们会更加有专注力,可以把菜品调整到适合的样子,保证菜品端上去时足够规整。
冯一帆在国外的时候,曾经就干过这一类的工作。当然真正让他养成每次出菜前必须要规整的习惯,是在苏记的后厨里养成。
别看如今苏锦荣是个乐呵呵和蔼老爷子,而且似乎对很多事情都已经看淡了。
但实际上在冯一帆刚来苏记学厨那些年,岳父的脾气可以说是非常暴躁,当年不知道多少后厨的学徒,都曾经被骂的狗血淋头,甚至有直接就被骂跑的。
正因为苏锦荣的严格要求,让冯一帆养成了出菜必须要进行摆盘和规整习惯。
哪怕只是一盘炒饭,只是一碗浇头伊府面。
冯一帆一样是认真对待,会在上菜前给认真摆盘好。
所以冯一帆的每一盘菜品,都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还没开始吃,首先便用高颜值征服食客的眼睛,然后再用味道征服食客舌头和胃。
一个中午,苏记可谓是人满为患,甚至门口都已经排起了队。
这一幕自然是被不少专程过来的人拍下来,然后发布到网上的朋友圈里。
一时之间,苏记再一次名声大噪,眨眼之间网上有关于苏记的讨论、照片、视频更是层出不穷。
尤其是那些照片上,一碗碗非常独特的浇头伊府面,还有非常漂亮的炒饭。
真的是光看着就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网上甚至有一条经典评论:这简直光看照片都能多吃三碗饭啊。
卢翠玲在帮着餐馆忙碌中,时不时会歇一下就打开手机看看,看到网络上对苏记的一致好评,妈妈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
尤其是看到那句“光看照片也能多吃三碗饭”,真的是让卢翠玲忍不住乐出声。
像是个小大人一样,在餐馆里四处巡视的冯若若,听到奶奶这边的笑声,小女孩立刻扭头,迅速就跑到奶奶身边。
扑进了奶奶怀中,冯若若搂着奶奶问:“奶奶,你在笑什么呀?”
看到小孙女过来,卢翠玲把小孙女给抱住,然后悄悄把手机给小孙女看,带着小孙女一起乐呵。
“你看看,这上面好多人,都在网上宣传若若家的餐馆啊,好多人都说若若爸爸做的炒饭和面条特别特别漂亮,光是看着就会觉得好吃。”
卢翠玲说着就指着让她乐出声的那条说:“若若你看看这条,上面说,光是看着若若爸爸做的面条照片,都能多吃三碗饭。”
冯若若听后没有马上乐出来,反倒是有点奇怪问:“奶奶,为什么看照片就能多吃三碗饭啊?”
卢翠玲看到小孙女没明白,又接着给小孙女进行了一番解释。
“意思就是说,他不用来餐馆,看着若若爸爸做的饭菜,就能很下饭,说明若若爸爸做的饭菜很漂亮,看着就让人很想吃。”
结果这么一解释,反倒是让冯若若小朋友不高兴了。
“哎呀,那大家都光看爸爸饭菜的照片吃饭,就不来餐馆啦,不能让他们看。”
冯若若一番别样理解,把奶奶直接给说懵了。
半响,卢翠玲反应过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