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奶奶更是一点不客气,把冯若若喜欢的翡翠烧麦,专门给她挑出来,放在她面前的小碟子里。
一共四个小烧麦,是爸爸精心为女儿加了料的。
冯若若咬一口,顿时尝到了里面甜甜味道,混合着青菜叶的泥,真的是让小女孩非常的喜欢。
爸爸做的,青菜泥中不会吃到菜的味道,所以冯若若特别喜欢吃。
石晋斌也夹了一个并没有加料的烧麦,放在口中轻轻要下一口尝了尝味道。
吃了之后,石晋斌点头说:“嗯,这翡翠烧麦做的很不错,甜味适中,关键青菜泥没有那种涩口感,处理的非常好。”
吃了烧麦,石晋斌又拿了一个包子,轻轻将包子给掰开来。
顿时包子里面三丁汤汁流出,浓郁的香味铺面飘出,再混合了发面包子的香味,让人看着闻着就会忍不住开始流口水。
石晋斌直接一大口咬下去,包子松软面皮,内部三丁浓郁的汤汁,再加上三丁入口的味道。
这种复合味道混合在一起,这种感觉让石晋斌瞬间就想起了师父。
当初他第一次来苏记,跟着师父学厨后,第一顿吃的就是包子,就是师父亲自做的三丁包。
那是石晋斌第一次吃三丁包,真的是觉得特别美味。
无论是松软包子,还有内部煸炒过后三丁滋味,尤其是蒸出来的汁水渗入包子皮,真的是非常的咸香美味。
多年过去,如今又一次在苏记吃到这包子,让石晋斌真是越发思念师父。
三两口吃掉一个包子,石晋斌没有再去拿包子。
冯一帆见状奇怪问:“师伯怎么?不合您的胃口吗?是不是我做得那里不好?”
石晋斌摆摆手:“不,你做得很好,味道很棒,和我当年吃师父做的几乎一样,不过我这身体,不能多吃了,而且还有粥要喝的。”
听到师伯这样说,冯一帆笑着说:“师伯,这才早上啊,还有一天呢,不用这样节食吧?”
石晋斌无奈说:“没办法,你伯母生前就一直说我,我答应她,要好好保养身体的。”
听到这话,冯一帆自然是不能再劝下去。
倒是苏锦荣轻声问:“嫂子,什么时候,去的?”
石晋斌淡然回应:“前年,也没有受苦,算是走得比较安详,而且女儿啊,儿子啊,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也都见了,挺好的。”
石晋斌当年在来苏记学厨前,实际上已经结了婚,并且当时大女儿已经出世。
但是他为了提升厨艺,还是决定离开了家,跑来苏记拜师学厨。
不过因为都在国内,所以石晋斌倒也是经常回去看望的。
每次石晋斌回家去的时候,师父也都会给他准备些特产,让石晋斌带回去给家里人。
石晋斌的妻子是一位教师,工作也是比较稳定,所以一个人倒也能照顾孩子,对丈夫她也是非常支持的。
哪怕是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她也是依旧一个人上班带孩子,支持石晋斌学厨。
后来石晋斌在苏记干的那几年里,也想过要把妻子和孩子接来淮城。
只是妻子有工作,所以最终也是没有过来。
夫妻俩那时候算是长期分居,但感情却一直都非常好。甚至后来每年孩子放暑假,妻子都待会带着孩子来看望石晋斌。
苏锦荣也是见过那位嫂子,是个非常温文尔雅,很有书香气质的女性。
再后来,石晋斌北上去了京城,这其实反倒是让夫妻俩有了更多相聚的时间。因为石晋斌实际上是京城人,所以他的家也就在京城。
苏锦荣回想起那些,看向石晋斌说:“石头哥,谢谢你,那几年,留下帮苏记。”
石晋斌闻言立刻说:“锦荣你这话说的我就不乐意了,当年苏记面临那种情况,我怎么能够一走了之呢?那我怎么对得起师父?”
冯一帆赶紧出来打圆场:“师伯,我爸不是那个意思,我爸是觉得,让您那么多年和伯母分居两地,有点过意不去。”
石晋斌一脸认真说:“这个当初你伯母是理解的,她知道厨房对我很重要。”
说到这里,石晋斌还是有一些愧疚:“但是我心里确实对她有愧,那么多年,都是她一个人带孩子,那么辛苦。”
苏锦荣伸出手,排在石晋斌的手背上。
石晋斌看了一眼老兄弟,翻过手来握住老兄弟的手。
这一刻,老哥俩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气氛有点不对的时候,冯若若已经吃完了烧麦,开始自己用小勺子喝粥了。
第一口喝下去后,冯若若顿时很惊奇:“呀,爸爸这个粥是甜的呢,但是好像又有一点点咸的,很好吃的。”
小女孩这么一说话,顿时又让气氛变得欢快起来。
石晋斌微笑问:“那么冯若若小朋友,你吃这个粥,它到底是甜的呢?还是咸的呢?”
这个问题把小女孩给问住了。
冯若若愣在那里,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要说是甜的吧?好像吃着是咸的。
可要说是咸的吧?它又有一些甜味的。
思考了许久,冯若若撅着小嘴说:“若若也不知道啦,若若觉得很好吃呀,所以若若要开始吃啦,石姥爷你也吃,不要问问题了。”
说完,冯若若就开始吃起来,自己用勺子舀着粥吃。
大家听完了小女孩的话,先是集体愣了一下,接着全部都笑了起来。
尤其是石晋斌真的是开怀大笑:“哈哈哈,若若说得对,不管什么味道,觉得好吃就行,大口吃,姥爷最喜欢看若若吃啦。”
冯若若吃了几口,又说:“那石姥爷也吃呀,我们大家一起吃。”
石晋斌点头:“好,我们大家一起吃,来来来,都尝尝,一起吃,要听若若的话。”
大家也都吃起来,冯一帆吃下第一口,马上就唱出了味道的特别,女儿所说的甜味,是河鲜独有的一种鲜甜味道。
而咸味应该是煮粥最为,师伯加入到粥里的一点点底味。
不过这底味并不重,不但是没有抢走河鲜应有的味道,反倒是更承托出河鲜的鲜甜。
粥吃起来的口感也非常好,无论是煮烂了米本身的绵密,还是混合在粥里的鱼肉,真的是都非常美味。
这么一碗粥,甚至都已经不能算是粥,而是用很多的河鲜堆叠起来的一道美味菜肴。
最让冯一帆感到惊艳的是,这其中有一种鱼肉,是被特殊加工过。
仔细去品味的话,那种鱼肉应该是被先被制成了肉泥。然后掺入了蛋清一起搅打,之后再和粥进行混合,从而把鱼肉泥给煮成粥中米的样子。
所以在喝粥的时候,甚至都有些分不清楚,到底是米还是那种鱼肉泥。
一碗粥吃下去,那种饱腹和美味的感觉,真的是让冯一帆感到异常的满足。
“师伯,您的这碗粥,实在是太棒了。”
石晋斌有些小得意说:“这碗粥,可以算是我的拿手绝活了,曾经也是红枫饭店的一道招牌,其中的河鲜是可以根据季节调整,甚至也可以把河鲜换成海鲜来做。”
冯一帆笑了笑问:“师伯,不知道我能不能学一学?”
石晋斌笑着回应:“那有什么不能的?回头我们去后厨,我教你一遍,你应该就能明白。”
在冯一帆他们一家人早餐吃的差不多,隔壁林家早点铺也开始热闹。一些早点铺子坐不下的客人,开始陆陆续续进入苏记来吃。
石晋斌看到隔壁生意挺红火,不禁有些好奇:“小林家这早点铺有点意思,看起来他们家这个锅贴饺子真是很受欢迎。”
冯若若听了马上说:“那个是爸爸教小林叔叔的呀。”
石晋斌闻言有些惊讶看向冯一帆:“哦?竟然还是一帆你传授的?那我可要尝尝。”
第325章 师兄弟陆续到来(第一更)
从隔壁林家早点铺,买来了一碟锅贴,石晋斌细细品尝了一下。
锅贴的底部是焦脆,上面又是非常的柔软,内馅调味非常合适,不咸不淡,关键是内馅用量很足,吃起来也是非常满足。
经过了一番仔细品味后,石晋斌看向冯一帆说:“一帆,你传授这锅贴内馅用的油,有些特别啊,不光是简单的葱油吧?”
冯一帆微笑点头,对师伯他也是没有多少隐瞒,很直接说出了调制馅料用油的关键。
石晋斌听了不禁赞叹:“果然,难怪这锅贴的内馅中,隐隐会散发出一丝丝鲜甜的味道。”
说到这,石晋斌看向苏锦荣说:“锦荣啊,你这女婿厉害了,有些青出于蓝啊。”
苏锦荣听到这话,脸上也是浮现出笑容来。对冯一帆能够青出于蓝,苏锦荣自然是非常满足,这也是他一直所期望的。
石晋斌又吃了两个,剩下的没有继续吃,看得出来老人如今确实很注意饮食。
还有几个剩在那里,最后自然是全部都进了冯若若小肚子。
吃完了,小姑娘轻轻揉一下小肚子说:“呀,若若今天吃的好饱饱呢,吃了爸爸的烧麦,吃了石姥爷的粥,还有小林叔叔的锅贴,好多啊。”
看到冯若若感叹的样子,也是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一些进门来吃早点食客也都觉得很有趣。
卢翠玲笑着对小孙女说:“那吃饱饱,我们是不是应该上楼去,洗一洗小手,擦擦嘴巴,然后准备一下去幼儿园啦?”
冯若若立刻答应:“好呀,奶奶我们上楼去吧。”
奶奶带着小孙女上楼去。
冯一帆和苏若曦小两口一起收拾他们的桌子,把东西都给收进到后厨去。
至于前面餐馆里的桌子,自然是也都腾出来,让隔壁排队吃早点的客人可以有地方坐下吃。
而这些天下来,一些吃早点的食客也算是比较的自觉。
如果不是很赶的情况下,吃完了会主动把碗碟送回到隔壁去。
至于擦了嘴的纸巾等垃圾,食客们也都是丢进每张桌子旁垃圾桶,不会再像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