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走到一处山路岔口的时候,何老拉住了我的胳膊。
伸手示意了一下,我也不说话,冲胖子使了个眼色,便跟着何老走了过去。
让我们饶过一片丛林之后,来到了山的另一边。
一阵阵流水声响起,当我们从那茂密的树林当中走出来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到了。
“我去!”
胖子则是直接口吐芬芳,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一整面悬崖。
我虽然昨天从何老的只言片语中,听到了一些,有关他们当地人的下葬风俗。
但还是被映入眼帘的棺木给震慑到了。
在我国有很多的墓葬之法,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所接受的传统信仰不同,他们下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最常见的下葬方式便是地藏!
地藏俗称土葬,即人死后将其埋葬在一处风水好的地方,以庇佑家族兴旺和子孙万福。
但除此之外,还有,西藏的天葬,沿海地区的海葬。
还有,道教的法葬,以及某些小乘佛教的火葬。
这些只是传统意义上比较广泛的一些葬法。
还有一种极其古怪离奇的葬法其名:悬棺葬!
就如同我眼前的这一幕一般无二,正面崖壁之上被人人套出了很多小洞。
上面露天放置着,一幅幅棺材,棺材的样式各种木种都有。
关于悬棺葬的来历,我从爷爷的口中听说过一些,也从昨天何老的口中得到了相对的应证!
讲到悬棺葬,就不得不提一下,三国时期的神人,诸葛孔明了!
当年诸葛亮南征出川时,就曾路过一处僰人的领地。
因为僰人民风彪悍,所以他们对诸葛亮这种外来的军队,有很大的敌意。
因此给军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导致出川的计划一再受到僰人的阻挠。
当时的诸葛亮,是万不能和僰人真刀真枪的开打。
因为僰人的实力并不弱,如果打起来的话,结果只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完全是赔本的买卖。
于是,诸葛亮就开始琢磨起了妙计……。
诸葛亮发现,僰人的丧葬观念很重,尤其是对于墓葬的风水很敏感。
另外,当时的僰地连年干旱成灾,僰人总是在祖坟前祭祀求雨。
于是,诸葛亮就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推测出不久就会有剧烈的天气活动。
他就命手下通知僰人说,僰地之所以连年干旱,就是因为很多墓地的风水不好。
只要将墓葬全部转移到附近的山崖上,就能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没想到有一些僰人信以为真,就纷纷放下武器回家迁坟。
不再阻挠诸葛亮他们出川,僰地崖葬不久,果然不再干旱,此后也年年风调雨顺。
当何老昨天晚上告诉我说,老农是因下棺而失足跌落悬崖摔死,我就应该想到这些。
我正看的出神,一旁的何老指着悬崖上的一处位置道:“大师,那处地方便是我弟弟失足跌落之地,所以我们准备把他的棺材同样放置在那处位置。”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悬崖的左上方的位置,有一处断了一半的木棍。
上面依稀间还能看到一些颜色,用他们僰人当地的习俗,哪里是老农的魂归之处。
葬在哪里能找回老农丢失的魂魄,从而才能安稳的进入往生!
我对这些理念,虽不是那么的认同,但每个地方的习俗是必须要遵守的。
便点头道:“如果把正面悬崖放平来看,哪里属于坎位,坎位属正北玄武位,与前山靠实,取稳如泰山之意。”
“坎位在五行上,又属阳水,与此地水流犯冲!”
“两水重叠,坎水为险,进固险,退亦险,进退两难已。”
一旁的何老听罢,眉头紧蹙,好久才问道:“先生,此意,是说那里不好了?”
闻言,我一笑而之,看向胖子道:“他是八面佛爷,吴老爷子的嫡系孙子,这种调动风水之势,他还是比较在行的!”
胖子见我介绍他了,立刻腰板挺的笔直,伸手一指地上水流道:“此水为活水,虽难以调动,但胖爷我出手却不在话下!”
“要想改变那处位置,只需在这里……”
说着胖子伸手一指,斜对面的长在另一处山上的歪脖子树上道:“在这里放置一面铜镜,但必须固定好,别掉下来了,铜镜的背面对准老农的棺木,所谓的风水局势自然不在话下了!”
何老看了看我,有点不相信的道:“还请胖先生,解惑?”
胖子冷哼一声,瞥了后者一眼道:“既然你那么想知道,我就告诉你!省的你看不起胖爷我!”
胖子说完,伸手一指地上的水流道:“坎位为水,必须用土克之,虽然那颗歪脖子树长在山上,但有树的地方必然有土。”
“抛去这点不谈,那面山是正南方,南离火,北坎水,水火不相容,但水必然克火!”
“我之所以让挂上铜镜,是因为铜镜为金属材质,属金。”
“那水克火,自然也就是火克金了,而金克木,歪脖子树属木,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最后木克土,土克水,从而达到五行相互克制,从而形成一个阴阳五行循环。”
“只要不破坏这个循环,那么老农的风水局势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这么说你明白吗?”
胖子说完,我冲胖子伸出了大拇指,后者得意洋洋的掏出香烟抽了起来。
一旁的何老是听的目瞪口呆,半晌后,脸色大喜,拍了拍手道:“好,好!”
“有两位先生在此,我祖上的安置有着落了……!”
胖子一听,扭头看了我一眼道:“什么安置?难不成这不是平事?”
我耸了耸肩膀道:“这个事情,稍后再说,他们到了……!”
第四十一章断手
按照僰人当地的习俗,死过人的崖壁,要先清理干净,最后才能下葬。
两名精壮的僰人小伙,腰上缠着绳子,犹如蜘蛛侠一样,晃了下来。
老农的穴位,在半山腰的位置,因为这里的风俗是根据资历辈分排高低。
谁的资历高,谁的棺材就放置在高一点的地方,反之亦然。
这样的风俗习惯与南疆某地的悬棺墓葬一样。
胖子抽着烟嘿嘿道:“嘿,真涨见识了,比胖爷我在沿海地区见到的海葬都要牛逼!”
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清理山穴的工作,要比走蜀道更为艰难。
下方是流动的活水,因潮湿面积比较大,悬崖的山壁之上长了许多淡绿色的青苔。
这些青苔自然不是短时间内出现的,而是不知多少年才能形成。
纵然是人被悬挂在半空,但双脚依然不能完全踩在山穴的凹坑之中。
太滑了!
我站在一旁,听着耳边哗哗的流水声,看着眼前忙活的众人。
响起了二叔跟我说的话,只觉的,的确如此。
我不可能一直呆在吴家的庇护之下的,加上又得罪了吴家的天才小儿。
往后的日子,有多难过我也不能知晓。
听二叔当时的口气,这吴老爷子是有了归隐山川,金盆洗手的想法了。
不然也不能把我跟胖子支开,说不好,九月九日的时候,我跟胖子都回不去!
清理的工作,持续了有四十分钟左右,我低头看了看手上二叔给我的表。
上面显示着还有不到十分钟十点。
这时,何老站在一边,用手朝着悬崖之上挥了挥,做了几个手势。
上面的人便开始动了起来。
只见一群人在棺材的身上绑上了粗麻绳,四名腰上缠着绳子的壮汉率先下去待命。
上面的人,这才缓缓的把棺木往下方,这中间不免有些许磕碰,但这也在所难免。
好在的是,僰人这边的棺材,用料相当的讲究。
就好比老农用的就是上好的金丝楠木。
毕竟蜀川之地,可是金丝楠木的原产地,他们这种上好的木材,根本不缺。
并且他们打造的棺材也与往常不同。
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在悬崖壁上下棺,所以这里的棺材大多都是一体的。
就是把整个金丝楠木圆木,底座削平,然后在最上方的位置,翘掉几公分厚的棺材板。
然后就直接开凿,硬生生凿出可以躺人的地方。
这跟我当初下葬小女孩时的方式一样,但我那是特殊情况,但这边是习俗使然。
上边正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呢,这边便跑过来一位年轻小伙子。
身上穿着简单的汗衫,汗衫上面绣着几处我看不懂的纹饰。
他跑到跟前,冲何老点了点头道:“何老,您有什么吩咐?”
“阿泰,你去找一面铜镜,回来把铜镜挂在那个地方,把铜镜的背面对准棺材的位置,你能办到吗?”
那名叫阿泰的小伙,眯着眼睛看了看,胖子刚才指的地方。
随后点头道:“虽有些难度,但不成问题,我现在就去准备!”
何老点了点头,挥手就让阿泰离开了。
同时还不忘介绍道:“阿泰,是我们镇上出了名的猎手,所以这个任务交给他甚好!”
胖子接话道:“你安排就是了,反正我只负责出主意。”
胖子的话,让何老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便不再言语。
我自然知道胖子话中的意思。
他的意思是:老子是拿手艺出来吃饭的,又不是给你干体力活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胖爷我才不会做呢!
眼看着上面已经即将完事了,那名女子都已经掏出纸钱开始撒了。
而这个时候,那个男孩跪在了悬崖上,准备磕头。
但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不知是那木硝(是指插入岩壁上的木棍,用来拖住棺材用的。)是没插好,还是由于时间太长没有及时更换。
总之在棺材放上去的那一刻是好好的,但等那几位僰人伙计,把棺材上的麻绳给解掉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