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冬说道:“只是小道消息,毕竟配套都不完善,周围宾馆酒店也少,到时那么多人,住宿都成问题。”
“行了,不说了。”贝向荣站起来:“该走了。”
吕冬送他们上车,又回来。
跟李文越聊了几句,头特别大的王栋从北边过来:“吕总,开业大吉!我刚来,才知道你新店开业,没啥准备,不好意思。”
吕冬站起来跟他握手:“没关系,王总客气了。”
王栋看看店里面,人山人海:“生意不错。”
“小打小闹,比不上王总。”吕冬笑着邀请王栋坐:“网吧新兴产业,我听人说,泉南大学附近的网吧,都要排队上网。”
王栋说道:“我这才是小打小闹,八点在线上下总共八十多平,放不下多少电脑。”
吕冬问道:“网吧啥时候开业?”
“还在走线进货,得再等一段时间。”王栋转眼看向肥羊火锅店铺:“这是杨老大的店铺?杨老大进去了,这店不知道咋处理?”
吕冬没有接话,整件事里面,县局听了他的意见,没突出他,外面没几个人知道他和杨富贵之间的牵扯。
王栋又说道:“杨老大风光这么些年,说倒就倒了。”
吕冬笑着接话:“犯了法,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王栋用那根缺了一个指节的手指按下鼻子:“这话太对了,做生意,得合法合规。”他仔细看肥羊火锅:“杨老大这是买了俩铺子,开了一个店。”
事情明摆着,吕冬说道:“墙是砖墙,不是混凝土承重,据说开了道门,连成一体。”
王栋不无感慨:“我下手晚了。”他叹口气,冲吕冬拱拱手:“吕冬,祝你生意兴隆,咱们改天再聊!”
吕冬客气道:“预祝八点在线开业大吉!”
听王栋的意思,好像也对肥羊火锅这两间店铺感兴趣,以他在县城多年开录像厅和游戏室等的经历,估计也有钱吞下来。
杨富贵一朝崩塌,旗下的产业立即变成肥肉。
县城的三间肥羊火锅店铺,大概率会定性为非法所得,未来退还给原主人。
吕冬有县局这块的天然优势,倒不用发愁。
张队也说过,不会叫人既流汗又流泪。
但大学城的肥羊火锅店,并不在退还行列,吕冬了解到的情况,这两个店铺是挂在杨国强名下的。
目前,跟杨国强相关的一切还没明确说法,人暂时也没放出来。
李文越准备离开,吕冬带着他一起去南边店里,上次借来的两本书让他带回去。
吕冬花费半个多月才看完这两本书,中间很多次看不下去,都是宋娜监督他读完的。
若要说看完两本书就有多少多少收获,那是扯淡,但总归有点所得。
李文越接过书:“下周,有堂企业管理的课,主讲人是省大有名的杨教授,你有空去听听。”
吕冬记下时间,说道:“行,时间合适我一定去。”
临走前,李文越好奇:“咋没见黑蛋?”
“上课去了。”吕冬简答说道:“她那个健美操课老师,单独开小灶教黑蛋几个天赋好的学生。”
吕冬上次还听宋娜提过,那个女老师正在找场地,准备搬出来长期做这行。
好像教散打的苑保山也是这样。
散打课吕冬断断续续去上过三次,乔卫国倒是风雨不拉。
卫国同志说过,收获满满。
汉堡皇顺利开业,在大学城西式快餐首一份,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首日客流量爆满。
麻辣烫这边多少有些影响,但一天下来,营业额也过了一万。
新店那边,价格远远高于麻辣烫,虽然店铺小了不少,但开业首日的营业额也顺利破万。
商业聚拢能产生更多人气,带来更大的客流量,后面的几天里,连隔着远一些的那些学校的学生,也赶过来品尝洋快餐。
分发下去的娜塔莎和大伊万的广告海报和宣传彩页,发挥了不小作用。
店面这边暂时稳定下来,赶在五一到来之前,吕冬开上吕春借来的桑塔纳,拉上三爷爷吕振林,去北河跟方燕家里商量事。
第221章 明事理(求订阅)
哪怕到了今天,媒人在农村仍然大有存在,不是专门做这个的,基本上都是临时兼职,充当传话筒的角色。
农村自谈的,往往也会找个类似媒人般的中间人角色。
因为农村婚嫁上各种奇形怪状的规矩数不胜数,像马家村和吕家村挨着这么近,很多规矩就不同。
说句不好听的,农村很多老人在这方面思想极其顽固,非要按照本地规矩来,中间人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润滑剂,防止两边一句话没说好就谈崩。
堂屋里,吕振林负责谈,吕冬查缺补漏。
方燕知道吕冬油滑油滑的,临来之前专门让吕春跟他说,该开口的时候就得张嘴。
用吕春和方燕的话来说,他们俩真正的媒人是吕冬。
结婚的事要订好日子再来谈,今天过来谈的,主要是婚前的那些程序,以及最为重要的彩礼。
两边都有点急,不管吕春,还是方燕,年龄都摆在这,要不是在公家单位工作,纯粹放在农村里,真称得上老大难。
方父先说这边的事:“吕叔,吕春和方燕的工作都忙,他们都是国家的人,有国才有家,个人的事也不能太耽误公家的事,以我的意思,要不咱大见面小见面一块办,国家也提倡学习先进经验,咱们直接办个订婚仪式?”
吕振林一听,正合心意:“行!我觉得这样也好,方燕和吕春都在城里工作,城里兴的这些,也不会让他们单位上的人嚼舌根。”
吕冬能看得出来,方父是个明事理的人。
方父是真心为女儿考虑,男方即将升任所长,二十七岁的所长,前途无量!
况且,男方还在未来俩人工作单位附近购买了婚房。
村里的这些陈腐规矩,比得上女儿的幸福?他又没儿子,要那么多东西干啥?
吕振林问道:“听说咱这边有个十顶十的说法?具体是啥?”
方父说道:“这个不能省,我不在家,也无所谓,方燕他妈呢,整天在街上,总不能光让人说闲话。我是这么想的,东西呢,叫吕春买一次的就行,有空和方燕过来的时候拉过来,等完事我再叫方燕拉回去给吕春。”
“这多不好。”吕振林心说早知道这么好谈,就该叫吕建国俩口子直接过来:“我们男方总得显示诚意……”
方父又说道:“吕叔,啥也不如俩孩子幸福重要,是不是这个理?”
吕振林说道:“对,咱们都是为孩子着想,有了孩子,过的不就是个孩子活吗?”
谈的非常顺利,根本不需要吕冬敲边鼓,彩礼金额取了两边习俗的中间数。
女方已经做了那么大让步,男方自然也要有所表示,取了个成双成对的2万块钱。
按北边这边的习俗,彩礼属于3万起步。
方父的意思也很明确,礼金会陪嫁回去。
吕冬真的就是充当了一回司机,从头到尾啥敲边鼓的话都没说。
双方也约定,下个月订婚,秋季结婚。
具体的日子,得专门请人看。
按照北河这边的规矩,不留谈事的男方客人吃饭,吕冬和吕振林没有多待,赶在十一点前主动告辞。
这边重男轻女比青照更严重,但一到婚嫁上,男方就憋屈的连三孙子都不如。
吕冬开上桑塔纳,拉着吕振林往回走。
吕振林说道:“你哥有福,找的人家明事理,放在咱们青照,也是少有的。”
“人当老师教书育人的。”吕冬笑着说道:“思想觉悟当然高。”
吕振林摇头:“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这么高的觉悟。”
吕冬赞同,这是句实话,任何职业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回到吕家村,先去大伯家说了下情况,吕建国和李敏都松了口气,未来亲家明事理,比啥都强。
有句话说得好,取得媳妇再好,也经不住不拉理的丈母娘在背后挑拢。
吕冬出门,给吕春打了个电话,好叫大哥那边放心。
刚打完电话,吕建仁骑着125摩托车从南边过来,车子停在吕冬旁边:“回来了?”
吕冬说道:“回来了,挺顺利。”
吕建仁笑起来:“啥时候能喝上我大侄子喜酒?”
“快了。”吕冬含糊一句。
吕建仁招呼他:“上车,走,陪你七叔喝一杯,我弄了几个新菜,去尝尝?”
吕冬好久没跟他一起吃饭,回去跟大伯打个招呼,上了吕建仁摩托车,回到老街上。
吕建仁亲自去炒菜,吕冬想到钉子一会要回来吃饭,又骑上摩托车,去村里的卤肉店,买了些猪头肉和鸡爪子。
回来的时候,闻到一股焦香味,说不出的勾人。
很快,七叔在加工厂干活的俩徒弟红兵和小光也过来了,吕冬冲好茶,叫俩人随便坐,拿了瓶酒打开。
钉子回来,午饭开动,四个大人一人一杯酒。
吕建仁从厨房端了两盘新菜出来。
其中一盘炒的略微发焦,就是吕冬闻到的那股勾人的焦香味的来源。
吕冬仔细看,盘子里焦黄色的豆状物,香味飘荡。
另一盘,白底黑纹的壳状物,裂开一道道口子,比豆子稍大,看起来挺眼熟,一时间却想不起在哪见过。
钉子二话不说,拿筷子夹一个“豆子”塞进嘴里:“好吃!好吃!”
吕建仁少有的正经:“都尝尝!快,趁热都尝尝!”
看到七叔这么正经,吕冬确定一件事,盘子里这玩意一定不正经。
他拿筷子夹起一个塞进嘴里,这东西确实好吃,有一点像蟹膏蟹黄?又不太准确。
不太好形容。
连吃了几个,吕冬夹起个壳状物,像嗑瓜子一样磕开,里面的东西吃起来也有股难言的香味。
吕冬很好奇,旁边钉子不管是啥,好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