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越喊上吕冬,两人搬着凳子去小食堂门口挂条幅,条幅上面写着:青照一中大学城校友会!
袁静招呼同学一起出来,站在条幅下面合影留念。
她喊了宿管区的值班老师过来,帮忙拍照。
十几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外加一个冒牌份子,戴上红领巾,借用食堂台阶站了三排。
“一!二!三!”值班老师按下快门,还特意多照了几张。
同学们笑得灿烂,约定以后定期聚会。
除了刘杰,其他人都在大学城,挨着近,本就是一种优势。
吕冬想得更远,一帮省内名校的同学互相扶持,以后可能会取得些成就。
时近中午,众人收拾好小食堂,准备一起去吃午饭,每人凑15块钱,去学校附近一家饭店聚餐。
十多个人沿着柏油路往前走,袁静和李文越带头,吕冬和宋娜落在最后面。
宋娜叮嘱道:“你一会少喝酒,咱还得骑摩托车回去。”
吕冬笑:“放心,我又不是酒鬼,你啥时候见我乱喝酒。”
宋娜想想,这倒是真的,吕冬不吸烟,酒也是分场合才喝。
吕冬问道:“你今天话少?”
宋娜轻声说道:“开心,不想多说。”
这话的意思吕冬明白,悄悄抓住宋娜的手,用力握了一下。
宋娜伸出根指头,在他手心里挠,有种粗糙的质感。
刚出校门,一个临时有事的同学赶过来。
学校附近有家饭店,主打炒菜之类的,就是做学生生意,五一节放假,饭店里面没人,大堂中摆上两桌没问题。
每个人给袁静十五块钱,算作今中午的饭菜和照片钱,袁静家庭条件很好,也不会私底下吞同学的钱,一会算完账多退少补。
刚来的同学跟吕冬坐了一桌,跟田大榜一个村的。
不可避免的聊到田大榜,他说道:“田传杰前段时间回来过一次,带来不少钱,家里正在起新房子,从村里拉了四五个人跟他一起去南方干,还给我打过电话,我记得文越和宋娜的话,没有去。”
吕冬默不作声,田大榜能从南方回来招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极可能成为一名骨干。
但他没有再说什么,劝过那么些次,该说的都说了。
传销,经济邪教,造就了大量传销难民,多少人家庭破灭,多少人六亲不认,乃至孤独无友。
第228章 搬家(求月票)
橙色的二手嘉陵车顺着店铺前的花格砖路往北走,停在温馨货栈稍微靠南点的地方,宋娜用额头顶了下吕冬后背,说道:“我走了。”
假期,周围人来人往,到店门台阶前,她回过头,冲吕冬笑。
吕冬也冲她笑。
“走了。”宋娜回身进店里。
吕冬转过车头,回南边。
宋娜笑着进店里,老宋两口子都在忙,看她一眼,没说话。
店里人多,宋娜摘下帽子放柜台后,去货架附近看看,接着上二楼,换上件宽松的旧体恤衫,在仓库里翻找货物,然后下楼补货。
下面,小饰品仍然卖的最好。
先补挂小饰品,又去楼上找文具。
从几个袋子里拿货,宋娜心情特别好,嘴里哼着今年大火的一首歌:“还没好好的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我们一起颤抖,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还没跟你牵着手……”
她抬起自个的手,看着长长的手指傻乐。
另外,还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能把一块石头焐热开窍,真不容易。
吕冬停好车,进肥羊火锅店,里面大变样,桌子都不见了,听到厨房有动静,走过去看,苏小山正领着工人从厨房后门往外搬东西,硕大的光头上全是汗。
“老板。”苏小山放下手里一个灶,说道:“谢工让我们先把东西撤了。”
吕冬微微点头:“都听谢工的。”
他跟着苏小山等人穿过车道,进入文苑小区的楼房之间,很快来到三号楼,房子小院南门开着,铜锅灶台之类的金属制品,全都放在储藏室里,桌子在院子里整整齐齐叠了老高。
因为要当仓库,李家柱装修的时候,吕冬就让他用铝合金加塑料玻璃把院顶封住了,倒不用担心木头桌子短期内因为风吹雨淋日晒褪色。
三十多平的院子里,连桌子带凳子哪怕垒的很高,仍然堵的满满的,只留下条一米五宽的过道。
房子里面,俩店的食材加冰柜,再加上撤下来的火锅用具和羊肉切片机,也快占满了。
只有吕冬专门留出来的一个卧室没放东西。
卧室有橱子衣柜和自打的大床,原本是想遇到下雨天或者其他恶劣天气,能在这里住的。
过完年到这,雨水奇少,一直也没住过人,抓堵锁的时候铺盖倒是用过一次,搬回来就拿布条盖在床板一个角落里。
吕冬看到床头柜上的长筒茶叶盒,差点把这东西忘了。
打开盖看了下,里面十几个蝎子都还活着,但都趴着不大动,好像冬眠一般。
吕冬从小就抓着玩,多少了解一点,知道该喂食了。
拿了长筒茶叶盒,出小院门,西边相隔一个的门里,出来个老太太。
“哎,小伙子。”老太太挺和善的打招呼:“你这里的住户?搬家呢?”
吕冬笑着说道:“算是住户,还没正式入驻,临时搬点东西过来放放。”他看眼老太太手里拿的提篮,问道:“阿姨,你这是搬过来了?”
“可不是!准备去北边市场上买点菜。”老太太可能觉得以后是邻居,多说两句:“我孙子刚在省大附小报了名,赶九月份得过来上学,就搬过来了,提前适应适应。”
吕冬说道:“省大附小好,名校。”
老太太见吕冬说话好听,乐得直笑:“在这买房子,不就图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她朝这边走:“最近搬过来不少人,我跟很多人都聊过,买房子基本都是为了孩子上学。”
吕冬跟她一起朝楼东侧的大道上走,拐上南北向的柏油路,路上能看到不少人,很多都朝北边去。
出小区北门,绕过体育学院,就是新建的大棚市场。
原本空荡荡的学府文苑,在杨烈文搞定与省大和师大附属学校的入学协议之后,不但房子销量翻着个的往上涨,已经有人开始入住。
不说别的,往北两栋楼的位置,就有俩老头坐在阴凉处下象棋,旁边还有几个人站着围观,很快吵喝起来。
这个小区活起来了,有省大名校钓着,用不了太长时间,这里就会聚集数千乃至上万人。
滴——滴——
南边有汽车喇叭声,这条路很宽,足以容纳三辆汽车行驶,吕冬又站在路边,并不阻碍汽车通行,当即转头去看。
熟悉的黑色皇冠轿车正缓缓停下。
钱锐从副驾驶上下来,冲吕冬招手:“老弟,好久不见。”
吕冬笑着迎过去:“钱总。”
“什么总不总的!”钱锐笑:“叫钱哥。”
后车门打开,穿着一身宽松衣服的赵娟娟从车上下来:“冬子。”
吕冬笑着说道:“娟姐,好巧。”
赵娟娟说道:“不巧,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我和老钱搬来这边住。”
司机这时下车打开后车厢,正在往外面搬东西。
吕冬说道:“来这边住好,大学城空气好,也安静。”
“对!”钱锐说道:“娟娟怀孕了,受不了漫天飞舞的白毛,大学城这边树新栽的,白毛少。”
吕冬一听这话,笑着说道:“恭喜钱哥,恭喜娟姐。”
看赵娟娟没有多大变化,估计最近的事。
赵娟娟跟以前一样爱笑:“主要是现在的活都在大学城,住这边出入也方便点。”
又聊几句,吕冬才知道,钱锐前段时间在西边朗朝的工厂项目上,又拿到了几百万的工程。
俩工地,两头跑,即便有赵娟娟给他管后勤,也整天忙得团团转。
有时候应酬多,喝多了,回县城也是麻烦事。
钱锐和赵娟娟的房子,跟吕冬的房子都在三号楼一楼,隔着一个单元,见到他们拿着东西朝房子那边走,吕冬也帮忙提着一块过去。
一进南边院门,就看到不同,吕冬那房子只是简单弄了弄,钱锐这边是真正的精装修,连小院子的地面,都铺上了大理石板。
客厅中,木地板,真皮沙发,不知道啥石头材质的茶几。
接近一百二十平的房子,北边餐厅又没做隔断,客厅面积足够大,餐桌南边还摆着张树墩样式的茶桌,后面墙上挂着裱好的字,手书——宁静致远!
落款是吕建德,也就是吕冬那个在文化宫任职的五叔,在青照书画界有些名气。
赵娟娟见吕冬看那副字,说道:“这是老钱花1500块钱求来的。”她忽然醒悟:“这人不会是你本家?”
钱锐疑惑:“我认识他有段时间,从没听他提过吕家村。”
吕冬随口说道:“本家的一个叔,不是很熟。”
这是实话,最近五六年,也就上次去开会时,说过一句话。
赵娟娟听出吕冬不愿提,转了话题:“刚搬过来,连茶水都没有。”
吕冬摆手:“娟姐,咱都自个人,不用客气。”
“上次从这走,你那汉堡店也开起来了?”钱锐好奇问道:“生意怎么样?”
吕冬含糊道:“还行,比在市场好多了。”
“没搬过来住?”赵娟娟问道。
“没。”吕冬简单说道:“这边租给我开的公司,就当临时仓库用。”
钱锐疑惑:“租?”
赵娟娟先说道:“老钱,吕冬比你想的远,一开始就定好规矩,他是好几个人投资,公司与自个的要分清楚。”
吕冬笑:“这倒是,我在公司也是领工资的。”
赵娟娟借此提醒钱锐:“老钱,想要做大做强,就得按正规的来。”
“我也想。”钱锐挂上苦笑:“问题是很多东西它根本不正规!去年我跟人合伙准备办个厂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