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建仁应付一句,跟老板闲扯起来,主要说些商业街上的情况,比如这边有没有大混子之类的。
类似这种人,每个地方都少不了,但卫桥棉厂能发展到这般规模,营商环境总体上不错,正常做生意的在这边都挺安稳。
有辆宝马车开过来,路上其他车主动避让。
吕建仁好奇:“这是谁?”
吕冬也在看,公家单位的领导,很少坐宝马。
“在这片讨生活,就得记住这个车牌号。”老板声音压得很低:“这是大公子的车。”
有些话不用多说,大家自然明白。
另一边,宋娜从吕冬和吕建仁招手,俩人回去,夏甜已经到了。
可能是刚下夜班没睡觉的缘故,吕冬感觉夏甜的黑眼圈比上次更浓,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时不时就打呵欠。
“我今天明天休班,没事。”夏甜笑出酒窝:“都习惯了,下午回去睡觉也不晚。”
十二个小时两班倒,实际上休息的时间远远到不了十二个小时,几个人边沿着商业街往南走,边听夏甜说。
“七点以后才能交接班,弄完最少半个小时,去上班六点半就要到,还要开个会才能上班……”
在这里上班工资高是真的,辛苦也是真的。
宋娜一手打伞,一手挽着表姐:“你们这的高工资,都是用时间换来的。”
夏甜干的长了,习惯了:“进厂当工人,不都这么干?”
沿着商业街往里走一段,人越来越多,夏甜说道:“厂里很多人都在这集资买了房子,主要的宿舍区也在这边,这条商业街是附近人流量最大的。”
吕冬能看得出来,哪怕是半上午,街上人也很多。
夏甜说到这里,从包里掏出几张纸给宋娜:“这是我托人弄的,厂里员工的年龄结构统计。”
宋娜看了一下,一线工人和员工,基本上以二十五岁以下为主。
“不会有麻烦?”宋娜关心问道。
“没事。”夏甜满不在意:“这都是公开的一些东西,平时没人注意。”
这条街道最直观的印象,人流量非常大,但视觉有时候会骗人,来到东西两个小区和宿舍的出入口附近,吕冬随便找了个地方,停下脚步等一会,默数单位时间内经过的人流量。
正常情况下,半上午属于人流量比较少的时间段,吕冬连续换了两个位置,得到的结果都很不错。
宋娜也在附近到处转,看到卖女性用品的店就进去看看,还会买些相关的产品,跟店家做些交流。
这里年轻人多,年轻女工多,卖小饰品的店也有。
温馨商贸开到这边,肯定有市场。
漂亮的小玩意,女孩子们哪有几个不喜欢的?况且这边都是些能自个挣钱,拥有独立消费能力的女孩。
从商业街北头转到南头,接近上午十一点半,吕冬找了家火锅店,请夏甜一起吃饭。
几个人都没喝酒,要了不少肉和菜。
夏甜看了眼带搭不理的服务员,说道:“这边不说味道咋样,光店里的人,就不如你们的火锅店待着舒服。”
吕冬看到锅开了,拿公筷往里面放肉:“各店都有自个的特色,咱们先尝尝。”
四个人边吃边聊,吕冬和宋娜主要问这条商业街,以及附近居民和职工的情况。
想要在这边开店做生意,他们就是基本的客户群体。
“麻辣烫这边晚上有支起摊子来卖的,生意个顶个的好。”夏甜常年待在这边,也不用去专门了解,就知道很多情况:“每个摊子前都围着好多人,这边卖的还贵,县里1块钱5串,这边1块钱只能买三串。”
吕冬给她和宋娜倒上一杯健力宝,问道:“你们同事有去吃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的没?”
夏甜打了个呵欠,说道:“那些谈恋爱的喜欢去,县里面没有,还专门跑到市里去,觉得吃这些挺洋货,有些吃完还会来炫耀,狗屎的不得了。”
吕冬微微点头,现阶段这些西式快餐在年轻人心目中地位不一般。
宋娜关心另外一点:“这的治安咋样?”
“挺好。”夏甜想了一下,找到个对比:“反正我觉得比咱们青照县城的治安好。”
其实经过连续几年高压态势的严打,社会环境大为好转,总体上来说越来越好。
夏甜又说道:“这边外来人口多,管的挺严的,这些开店做生意的里面,也没听说过啥乱七八糟的事。”
吕冬和宋娜也算有切身体会,就整体大环境来说,正常开店做生意,还是比较安稳的。
当然,一些例如拉面之类的特殊行业例外。
这些行业需要特殊的准入条件,否则麻烦可能无穷无尽。
吃过午饭,吕冬和宋娜坚持让夏甜回去休息,三个人继续在商业街上转,中午人比上午还要多,正好看看各店里的情况。
他们先做个前期了解,后面会有专门得人来做前期市场考察。
比如吕氏餐饮这边,杜小兵就招聘了一个市场考察小组,以根据吕氏餐饮和市场具体情况调整后的杨教授选店准则,对开店的商圈进行详细的开店调研。
转到接近两点,确定这边人流和环境还行,一行人准备离开。
来到车边,吕建仁刚开车门,有人从旁边过来,递上一张宣传彩页。
第390章 大师风范
这个年代,汽车基本就是有钱人的象征,不像十几年之后,家庭条件只要还凑合,买辆车就不算难事。
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外在的东西,来判断人或者企业的实力。
比如那个书画艺术品公司,下到小区里发传单,怎么判断潜在客户的经济实力?吕冬去的时候,就偶尔听到有主管向新员工传授经验,做类似扫大街的工作,看某个小区或者某栋楼里住户经济实力最直观的办法,一是看楼下停的车数量,二是看空调外机。
非常明显,这辆算得上新的桑塔纳轿车,吸引了人过来。
吕建仁看眼彩页,直接给吕冬,很自然的说道:“我是司机。”
过来的那个年轻人不好意思笑,然后走到吕冬近前,先给宣传页,接着给名片:“你好,我叫杨伟。”
吕冬看眼彩页,上面印的是平城杭东财务有限公司的字样,然后下面又什么借款电话之类的。
年轻人看眼汽车,冲吕冬说道:“要是遇到资金方面的难题,可以随时打我的电话。”
吕冬问道:“你们是正规公司?”
年轻人说道:“当然是正规公司,正儿八经注册的。”他打蛇随棍上:“这位小老板,有需要?不说别的,十万块钱,今天就能给你办出来!”
吕冬好奇:“你就不担心我拿钱跑了找不到人?”
年轻人笑起来:“小老板你说笑了,我们是做啥的?有车,有你们面相,我们还要做家访,找人还不容易?”
不用多问,财务公司后面,肯定都跟着要账公司。
吕冬不再多说,准备走。
年轻人非常执着:“不需要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保不定以后什么时候就需要了。”
这些人一看就是外地来的,听口音距离平城不远,能开车说明有经济实力,这就是好客户:“我们这边随叫随到,服务绝对热心周到!”
他又强调道:“你困难的时候能拿出一百块的是朋友!能拿出一千块钱的是兄弟!能拿出一万块的是亲戚!能拿出十万的是父母!但能拿出一百万的只有我们!”
这话说的好有道理的样子?竟然叫人无从反驳。
吕冬收起名片?说道:“行,有需要我会联系你们。”
年轻人往后退两步?稍微离开车子一点?从始至终都很有礼貌,不像是干民间放贷的。
吕冬上车?又看上一眼,目测这人在财务公司里面?也是个扫大街找客户的那种。
吕建仁开车离开?宋娜本来有点迷糊,拿过吕冬手里的广告和名片,看了一下,明白咋回事。
“咱们暂时不缺钱?缺钱也能找银行借贷。”宋娜非常关心吕冬:“可别想着去借高利贷。”
吕建仁也说道:“这东西不能碰?九出十三归,谁能受得了?”
吕冬说道:“放心,咱碰这些干吗?”
貌似平城这边的财务公司很有名,青照那边比起来,只能算小打小闹。
三个人离开卫桥?没有直接回青照,而是穿城而过?去了另一边的东王转转。
比起卫桥这边,东王规模要小得多?而且距离县城相当远,在较为偏远的一个镇上?只有几千名员工。
吕冬和宋娜了解过具体情况?暂时没有将这边列入到近期开店计划当中。
回去之后?就可以让杜小兵派人过来,做具体的先期考察了。
进入县城的时候,吕冬看到路两边竖立的大广告牌,一边是卫桥棉纺,一边是东王集团。
车速比较快,广告牌一闪而过,吕冬忽然想起个事,关于企业赞助职业体育俱乐部方面的。
国内不少企业都通过赞助职业体育连续或者干脆经营俱乐部的方式,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比如太东这边的太能集团就接手省里的足球队,号称打造百年俱乐部之类的。
曾经还有南方的企业集团,通过足球俱乐部大做文章,顺势敲开全国市场,成为行业内有数的大型集团公司。
如果是在南方,这或许有挺大的借鉴或者效仿的意义。
但在太东,想想就算了。
某些方面的人文环境,真的非常恶劣,曾经东王集团买入省篮球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经,吕冬也不大清楚,东王在2015年之后,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了太东男篮俱乐部,但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东王集团既然真金白银掏出巨资买下俱乐部,按照最简单的道理,就拥有这家俱乐部的控制权和管理权。
但在太东不是这样,买俱乐部的钱你得出,日常经营管理的费用你出,所有人员工资你开,广告赞助费用你照样得出,反正该掏钱的地方,一分都不能少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