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注公众号:,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吕冬和宋娜拿了东西走,宋娜看到车周围聚拢的一大批人,忽然笑了,低声问吕冬:“你专门挑的这个时候?挺有想法。”
吕冬笑:“不是有想法,这叫情商高。”
宋娜该夸的时候就夸:“有长进。”
拿完东西,老宋跟着回来,宋娜给吕冬冲了杯茶,宋妈也过来陪着说话。
老两口要吕冬留下吃晚饭,吕冬婉拒:“一会还得去证携,有个茶话会。”
知道吕冬事多,老两口没坚持。
临走前,老宋对吕冬说道:“咱们俩家也算走开了,跟去年一样,让妮子初二去你那边,你哪天有空,就上这里来吃顿饭。”
吕冬应道:“行,叔。”
宋妈又提了两个袋子出来:“这些给你妈和你大伯家带着,也不是啥好东西,就是自家种的核桃。”
“拿着吧。”宋娜提起来去送吕冬。
吕冬不让宋爸宋妈送,跟宋娜一块出去,想起个事:“给朵朵买过年衣服了吗?”
“买了。”宋娜说道:“你放心,我都想着呢。”
出单元门,吕冬又说道:“这就到处放假了,你记得把车开回小区,别让物业锁到地下车库里了。”
临近过年,事情一大堆:“对了,晚上你去嫂子那里一趟,跟她说一声,过年礼都放在咱小院的储藏室里,她和我哥去北河的时候,直接过去拉着就行。”
“行,我记得了。”宋娜又问道:“你二哥今年还不回来?”
吕冬说道:“吕夏刚调到川西执行啥任务去了,具体他不能说,我们也不能问,今年过年是回不来了,可能明年抽个时间回来一趟。”
宋娜点点头:“当兵真不容易。”
吕冬看看时间:“我先走了,有啥事电话联系。”
先是去县城参加证携的茶话会,晚上又到县府大院去开过年前文旅计划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
到了后面一天,吕冬又在家里招待每年年前都会过来的于叔、马叔和魏叔等父亲的老战友们。
年前这几天,不止是吕冬,整个吕家村都忙,本来过年是食品公司的旺季,但凡在食品公司上班的,都忙的不可开交。
放了假的李文越等念大学的学生,全都叫吕振林拉了壮丁,给了一项重要任务,负责给村里跑外联和年货采购。
这是村里人在吕家村老村过的最后一个年了,按照县里村里的计划,明年吕家村就会全部乔迁到新村里面,老村则会进行相应的修整改造。
老村虽然不会消失,但不再是居住地,这种感觉完全不同。
加上吕家村今年发展顺利,村里自然要在过年的时候装点一番。
吕建仁就去临淄厂里拉了一大车烟花爆竹回来,李文越带人采购了大批灯笼、彩灯和彩旗等等,还找到镇上的电影院,高价请人从初一晚上初七晚上,连着七天在老学校的大操场上放电影。
总之,就是要张灯结彩,欢度春节。
看着李文越指挥人挂灯笼的时候,吕冬在村里肉食店门口,见到了过来买东西的刘琳琳姐妹俩。
“啥时候回来的?”吕冬过去主动打招呼:“咋没打电话?”
刘琳琳的脸上,没有了青春痘,皮肤比起宋娜要白不少,见到吕冬后就笑:“本来打算一放假就回来,临时有点事耽误了,前天刚到,想着你年前忙,就没给你打电话。”
吕冬微微点头,问道:“你要买啥?我帮你买去,能拿吕家村的内部价。”
刘再招过来说道:“姐,正好,让东哥帮着内部价买,省下的钱可以买点别的。”
吕冬带着俩人进店里,快过年了了,人特别多,需要排队。
刘再招问道:“冬哥,听说你们村初一开始放电影。”
“是,你文越哥联系的。”吕冬随口说道:“到时没事可以过来看电影。”
第486章 家国
大年三十,吕家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上挂了灯笼彩旗,有些年纪大的趁中午暖和,坐在街头上敲锣打鼓,半大的孩子们,四处找墙缝和烂泥巴窝子塞爆仗,砰的一声响之后,总有灰尘或者黑泥飞舞,彰显过年的喜庆。
等过上十年,很难再见到这种过年的氛围。
尤其烟花和鞭炮,在泉南绝迹。
吕冬这会没事,正比着范文写申请书,院子里传来老娘的喊声:“冬子,快点过来,你小舅要跟你说话。”
放下笔,吕冬赶紧出了屋,接过老娘的手机,先说道:“小舅,过年好!”
“好!好!好!”那边响起个洪亮的声音:“冬子,听你妈说你找对象了,啥时候结婚?”
吕冬来到香椿芽树下面吊着的沙袋旁:“结婚得再等两年,她还上学呢。”
小舅那边说道:“等你结婚,我一定回去。”
吕冬问道:“明年过年不回来?”
“看情况吧,这边事情多,年底都走不开……”
两边聊了十来分钟,都默契的没提大舅那边的事,大过年的,说起那边都糟心。
吕冬倒是听街上一个嫁到马家村去的姐姐说过,临近过年这几天,连续几批跟胡斌要账的,都住在大舅家里了。
距离上次大舅住院,他和老娘过去送钱得有半年了,胡斌要是一直赌,鬼知道欠了多少。
那个姐姐倒是有说,好像连高利贷都不敢再借给胡斌钱了。
不是怕他不还,而是怕他还不起。
挂断电话,吕冬摇摇头,不再想这些,放着不管或许外人看了,觉得他无情,但想想胡斌的所作所为……
吕冬也不是烂好人。
电话还给胡春兰,吕冬问道:“妈,小舅明年过年也不回来?”
胡春兰说道:“明年咱们就搬到新村了,我给你小舅说了,让他过年回来,到时有地方,就住在咱家里,你小舅工作特殊,得看情况。”
吕冬叹口气,小舅不愿意回来,一方面是工作确实忙,另一方面还是不想跟大舅照面。
胡春兰又说道:“变成这样,你大舅妈厉害,所以说娶妻要娶贤,家和万事兴。”
“妈,我晓得。”吕冬应道。
“我跟你说,冬子,咱家这个门,只能小宋进来。”家里没钱的时候,胡春兰担心儿子找不上媳妇;家里有钱了,胡春兰又担心儿子胡来。
吕冬也挺佩服宋娜,将胡春兰哄的不是一般二般的高兴,说道:“你心安安稳稳放在肚子里就行。”
他打早就知道,宋娜不是那种傻白甜,属于心眼子挺多的女孩,但更加清楚,宋娜的心眼子不会乱使。
吕冬回屋继续写申请书,写到接近两点半,草稿算是完成了。
胡春兰挑开布帘子进来,看了一眼,说道:“没事就早点去集街上,今天你大哥值班回来的晚,过去看看有啥需要忙活的。”
吕冬收好稿子,说道:“我这就去。”
提上一箱子好酒,吕冬离开老街,转到集街上,到大伯家刚进门,就听到堂屋里传来大伯和大伯母的争吵声。
长辈吵架,晚辈当然不适合掺合进去。
正好,看到大嫂方燕在饭屋里收拾青菜,过去问道:“咋了?”
方燕放下手里的芹菜,轻声说道:“老二的事。”
吕冬知道老二指的是吕夏,不禁竖起耳朵听了会。
“大过年的,都不能回家,这叫啥事!”大伯母李敏的声音有点大:“两年了,吕夏两年都没回来过一次,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没这个儿子!”
大伯吕建国声音倒是不大:“去了部队,那就是部队上的人,要有组织有纪律,能随随便便回来?”
大伯母带着哭腔:“我不管!我不管这些!我就要儿子过年能回来。”
当娘的,两年没见着儿子,大过年的难免想的厉害:“你说说你,非让孩子去当兵,当兵,当兵,当兵,当到最后,儿子都不是咱的了!别人的儿子是儿子,咱家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为啥非得选这么条路!家,家不能回!电话,电话不能随便打!”
大伯沉默下来。
“叫吕夏转业!转业回来,哪怕像老大这样,当个整天忙的腚朝天的警察,我也认了!”大伯母带着几分哀求:“再这么下去,这个儿子就是国家的了。”
大伯说道:“他早就是国家的了!咱家的儿子是儿子,别人家的儿子也是儿子!别人家的儿子能当得,吕夏就能当得!98年抗洪,那么多人倒在大堤上,哪个不是爹生娘养的?不都冲在第一线?”
大伯母哭了起来:“你咋就这么狠心!你参军不够,当年非要让建军去参军!老的去了不够,又让俩儿子去,咱们欠谁该谁的!咱家已经有一个倒在南疆战场上,还要非得再倒第二个?”
“你……”大伯声音终究轻了几分:“你就不想想,当年王连仲的人杀到咱们村,是谁救了全村老老少少,包括你爹你爷和我爹我爷!”
大伯母不说话了,只剩下小声抽噎。
饭屋里,方燕小声问道:“王连仲是谁?”
吕冬简单说道:“青照的大土匪头子,无恶不作,解放后在泉南被处决了。”
堂屋里安静了下来,争吵似乎结束了。
方燕低声叹口气:“都不容易。”
吕冬想到父亲,说道:“有国才有家。”
又等了一会,吕冬才搬着酒进了堂屋,吕建国和李敏两口子,一人坐在一把大椅子上,除了不说话,看不出之前吵过。
“大伯,大娘。”吕冬打招呼。
李敏站起来:“我去弄菜去,冬子,你把桌子椅子摆摆,你大哥今天值班,得回来到五点多。”
吕冬应一声:“晓得。”
吕建国站起身,说道:“我去趟建筑公司,看看帐结的咋样了。”
建筑公司的连环帐,一般都拖到年底,村里这边腊月二十七八才要来帐,给下面的承包商和工人结清钱,难免拖到大年三十。
这是行业常态,做这一行上上下下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