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仿佛没有察觉到,看了眼手表,带着歉意说道:“不好意思,两位,我这边中午跟人约好了,马上到时间,咱们改天再聊。”
赵莉多少有点尴尬,吕冬礼貌的笑了一下,赶紧闪人。
别说在麦当劳工作过,就算在肯德基中国总部工作过,只要孙莎介绍过来,照样不用。
吕冬这点数还是有的,比起老杜来,这些啥都不算。
“这人!”孙莎回国久了,说话渐渐回到泉南味:“还大公司的老板,一点风度都没有。”
她不好意思说道:“赵莉,让你白跑一趟。”
赵莉那点尴尬已经消失了,说道:“没关系,见到太东快餐行业的传奇人物,也不算白跑一趟。”
“你对他很感兴趣?”孙莎突然问道,不等赵莉说话,她又说道:“我对吕氏餐饮,对吕冬这个人,可是很有了解,听杜小兵他爸妈说起过很多次,吕冬不到二十二岁,说资产过亿一点都不虚。”
俩人在美国留学多年,受到西式文化影响很大,孙莎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莉莉,把他拿下来,你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还找什么工作,跟我一样,整天就负责貌美如花。”
赵莉没说话,一对吊梢眉却微微挑了起来。
孙莎脑袋转的很快,这个吕冬就是横在她跟杜小兵之间的一道坎,如果攻破了,杜小兵那边也会少很多问题。
实在不行,给他添堵也好,省得整天让杜小兵去出差。
两个人留学的时候,走得就近,孙莎凑近一点,低声说道:“你也是老手了,对付这样一个二十出头的,还不手到擒来?”
赵莉掉头往楼外面走:“我想想再说。”
第525章 不能再这样
随着吕氏餐饮的发展,吕冬拥有丰厚身家的事,在很多人眼里算不上秘密,这么个信息社会,只要有心去了解,像吕冬这样没有特殊身份的人,总能了解到很多。
有钱,长的不差,还年轻,要按照十多年后的标准,吕冬绝对称得上高富帅。
尤其很多人眼中,吕冬事业才刚刚起步,明显处于上升期,目前远远没有达到顶点。
这个时间点,虽然没有以后那么浮躁,但走先一步的人,已经不少了。
有些人,比如宁雪,甚至无师自通,可能段位稍微低了一些,却摸索到了门槛。
其实盯上吕冬的人不少,只是太东社会整体上偏向于保守,大部分人相对比较含蓄,而吕冬除了工作之外,本身也算比较低调。
孙莎干脆带着赵莉去了中心路口的汉堡皇,所谓的要让赵莉熟悉下情况。
赵莉没有明确的答复,却也没有拒绝过来,好奇的看吕氏餐饮的店。
甚至看过中心路口的汉堡皇,还去了一趟吕氏麻辣烫店。
俩店给赵莉最大的印象,就是客流多,生意火爆。
之前就在麦当劳做市场开拓的,自有一定经验,仔细观察估算一番,不难发现这两家店单日营业额最少能到三万。
吕氏餐饮公司的店,已经有二百四五十家了,按照孙莎的说法,年内可能接近三百。
其他地方的店,不可能有大学城中心路口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点及面,也不会很差。
赵莉留学的时候,虽然没有孙莎玩的那么嗨,但也放飞过自我,否则俩人也不会成为朋友。
孙莎说的那些,对她也不算事。
赵莉能去留学,家里条件起码不算差的,但也就是不差,回泉南市区的时候,坐在孙莎的宝马车上,赵莉发现自己也想要开宝马。
…………
吕冬吃完饭出来,去省大图书馆借书,遇到了娜塔莎。
“嗨,吕冬。”金发碧眼的娜塔莎来这边三年,渐渐过了语言关,说得越发流畅:“过来借书?”
吕冬看到娜塔莎也选书,说道:“你也来借书。”
娜塔莎笑着说道:“是的,我就快要毕业了,宋娜说过,让我毕业去温馨商贸工作,我在学习经商。”
吕冬说道:“你要多帮帮宋娜。”
娜塔莎应道:“没有问题。”
吕冬想到离开的大伊万,问道:“打算在中国定居?”
“是的。”娜塔莎在温馨商贸有一点股份,在第一体育也投资占了一点股份,这边也算事业有成,比回到乌克兰从头开始好的多。
更重要的是,这边社会环境稳定,治安良好,哪怕也有些思念家乡,娜塔莎还是决定留下来:“我今年在北边一个小区买了房子,等我毕业,我的家人全部过来,我喜欢这边。”
吕冬说道:“安家了。”
娜塔莎笑得开心,又说道:“可惜,伊万走了,本来他不想走。”
吕冬也不知道娜塔莎有没有放下,接了一句:“伊万重视家人,我跟他联系过一次,现在莫斯科定居。”
娜塔莎说道:“我跟他联系过,祝福他。”
俩人聊了一会,吕冬离开图书馆回去,下午下班的时候,未来老丈人让过去拿点东西,先步行去学府文越。
过马路的时候,恰好老刘骑着三轮车,拉着满满一车货从南边过来。
吕冬主动打招呼:“刘叔,去进货了?”
老刘也看到了吕冬,停车下来,拿搭在脖子里的毛巾擦把汗,说道:“去拉货了,送货过来的老卡车开锅了,没法动弹,我这边急等着要货,有几个家里办事的,定钱都交了,等不了,我就借了个三轮车,自个过去拉。”
吕冬看到老刘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全是汗,说道:“这么热的天,叫年轻的去干,你可别热出个好歹来。”
“没事,没事。”老刘笑,笑容中隐藏着外人无法察觉的苦涩:“这么些年,干习惯了,热不着。”
吕冬也不好再说啥,指了指学府文苑那边:“你先忙,我去趟小区。”
老刘从车上就要往下拿东西:“你去宋娜家?拿着点瓜子,还有刚进的大杏仁,这个好吃。”
吕冬赶紧拦住他:“刘叔,你忙着,我这边得抓紧过去。”
不等老刘再说啥,吕冬掉头就走,做生意不比其他,都是花钱进的货。
看着吕冬走远,老刘拿起毛巾,又擦了把汗,上三轮车,蹬着往北去农贸市场,哪怕太阳快要下山,天还是很热,呼进去的空气像把火,烧的喉咙疼。
老刘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一代人的农村人,小的时候吃的差,营养跟不上,十来岁就开始下大力,干重活累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轻点还好,岁数一大了,身体各方面都出毛病,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难受,很多人五十来岁,看起来就非常显老。
不说老刘,就宋娜的父母,一个腿不好,一个腰不好,如果不是宋娜打拼出来,照样得忍着腿疼腰疼在山上地里干活。
像吕冬这些八十年代初生在长在农村的人,见多了,也习惯了,甚至很多人都不认为这有啥问题。
老刘骑着车拐进农贸市场,迎面看到市场管理处的主任,笑着打招呼:“赵主任,还没下班。”
“这就准备走了。”赵虎见到老刘蹬车费力,忍不住说道:“你儿子不是跟你一块开店吗?这些活让他干。”
老刘挤出个笑容:“没事,没事。”
赵虎摇头,仗着跟老刘没有直接来往,说道:“你这样惯着,后面啥都不干,到时你干不动了,咋办?”
老刘装作没有听到,只是低头蹬三轮车,灰色的短袖体恤,早已被汗湿透,紧紧贴在弯曲的脊背上。
赵虎看了眼,没再多说,回办公室去,拿上包准备下班。
“主任。”有个工作人员过来凑热闹:“老刘头那事,外人都管不了,还得他自个想明白。”
赵虎喝口凉茶,说道:“不是看在吕冬份上,我才懒得说。”
调到农贸市场上不是一天半天了,从吕冬第一次找他协调门头,赵虎就在关注老刘头,遇到小麻烦的时候,看在吕冬的份上,也就顺手帮一把,对老刘头这一家子,算是比较了解。
老刘头是个踏实肯干的,他那个儿子……开始的时候,也算能干,但经不住手里有几个钱,手里钱多了,人就飘了,男的找小三,女的找姘头,结果妻离家散,弄到最后连生意和门头都没了。
要不是吕冬,这一家子能再起来?
赵虎就不明白,老刘头那个儿子,有啥好飘的,娶了个小三?手里有钱?你再有钱,还能比吕冬有钱?人吕冬那么有钱了,还是踏踏实实经营公司干买卖,也没见吕冬飘……
这人,不能有钱就不知道自个姓啥了。
赵虎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下班回家。
刘记炒货店门口,老刘停下三轮车,喉咙干的有点想呕吐,灰色体恤贴在前胸后背上,连骨头印子都能看出来。
他抬头,看店里面,儿子儿媳妇坐在风扇前,儿媳妇正在嗑瓜子,儿子翘着二郎腿,拿着瓶蓝色的可乐一口口喝。
老刘招呼道:“刘洋,过来卸货!”
刘洋看了一眼,屁股都没动:“先放在这,等凉快凉快再说。”
可能是想起赵虎说的话,老刘又说道:“人家等着用车子,这就得还回去。”
刘洋仍然没动:“着啥急?天又没塌,等他来要车子再说。”
老刘看着店里面,刘洋自顾自的喝着可乐,根本不管外面如何,看都不看老刘晒的全是汗。
指使不动儿子,儿媳妇那边更不用指望,老刘没法子,拿快湿透的毛巾,又擦了擦汗,提起袋子往下拿,东西不少,卸了四五趟,才堆在店门口一侧。
送完三轮车回来,卸下的货就堆在那里,也没人出来看看。
老刘喉咙冒烟,进屋里喝口水,想吹下风扇,儿子儿媳妇把位置全占了。
“哎……”老刘的苦,只能往心里吞。
好在订货的人来了,不用再把东西往店里面搬,老刘见儿子儿媳妇都没动的意思,连忙过去招呼,过秤验货交割,他为人踏实,市场上都有名,货自然没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