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收拾东西太急,床头上的柱子哥海报,不小心撕开个角,半耷拉着。
“黑蛋!”
堂屋传来吕冬的喊声,宋娜赶紧拿着破布过去,跟吕冬一起将两个青瓷花瓶包起来放好。
吕冬拿过胶带封口,随手扯断胶带:“这也是我爷爷留下来的。”
宋娜笑:“乍一看,真跟古董一样。”
吕冬也笑,这批仿古瓷器还是程立峰那个弟弟弄来的,当年以投机倒把被人打击,最后背井离乡。
对了,上次七叔说过,好像在泉南曲水亭街那边,见到过那个人。
可能又回来了?
宋娜问道:“八仙桌和家具怎么弄?”
吕冬看了眼紫黑色的桌子和大椅子,说道:“东西都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也不知道哪一辈人置办的,总不能卖给收破烂的,明年这边都要统一维修改造,也不能留在这,拉回去找个地方放起来吧。”
宋娜走过去,坐在大椅子上摸了摸八仙桌桌面,问道:“不会是紫檀的吧?”
“不是。”吕冬摇头:“找人看过的,不是紫檀,那人也说不上具体啥木头做的。”
他指了指案头上方的一根紫黑色的尺子:“跟这个一样的材质,木头比重很大,扔水里沉底,有说枣木芯的。”
宋娜拿起尺子,沉甸甸的压手,说道:“老一代传下来的,那就留好。”
胡春兰从外面进来,看了看墙上,除了八仙桌上面,其他地方的东西,都叫吕冬拿了下来。
“冬子,车我骑过来了,就在门口停着。”胡春兰看向相框:“你先送一趟过去。”
宋娜接话道:“我也去。”
俩人提上东西出门,将院子和大门过道里的箱子陆续放在一辆摩托车挂着的拖斗上,哪怕家具家电全都换的新的,实际上要搬的东西仍然很多,一趟根本拉不了。
破家值万贯,只有搬家的时候,才能发现多年下来,积攒的家底有多吓人。
哪怕连扔带卖破烂,最后要搬的东西,仍然像小山一样。
箱子和袋子在车里垒起老高,吕冬找绳子捆紧,几脚踹着火,让宋娜坐到后边,开着去新村那边。
太阳已经高高爬了起来,路上搬家的人和车特别多,在老街南头的路口上,两辆收破烂的拖斗车,头顶着头谁也不让,愣是堵住了路。
两家收破烂的人,就站在各自的车头边上吵吵,嗓门相当大,似乎有动手的趋势。
吕家村全村乔迁新居,不止是吕家村人的盛事,也是收破烂的一场盛宴,附近收破烂的人都钻了过来。
甚至,连收古董的都有过来的。
收破烂的不用多说,虽然吕家村的房子不能动,村里人也不会动,但各种废弃家电和实木家具等等,都有挺高的利润。
附近谁不知道吕家村人有钱,很多人一直不装修房子,不换家具家电,打算的就是搬迁的时候全套换新。
何况,万一收到个老东西,不说别的,卖到英雄山市场上能糊弄人的那种,也是一笔不小的外快。
吕家村现存的族谱都能追到明初,说起来也算传承有序,某个时期还曾兴盛过,保不定谁家里就有好东西。
人顶在这里走不了,吕冬过来,下车喊道:“你们吵不要紧,先把路让开。”
后面又有人过来,这在吕家村村里,收破烂的一看是吕家村的人,先各自忍一口气,一个直行去了西边,另一个转弯去东边。
路口让开,吕冬上了车,拉着宋娜去新村。
整个吕家村一团忙,一团乱,看日子看重叠的太多了,怕不得有上百户选择了十月十八这天搬家。
来到集街上,发现大队也在般,一帮年轻的把各种资料往小货车上搬,准备拉去新村那边。
李会计亲自指挥,不停叮嘱人,很多资料都非常重要,搬家又容易遗失东西,一个不小心就会闹出麻烦事来。
第565章 引路
大队的小货车一路开进崭新的村支部大院,李会计就坐在车斗里,敦实的屁股压住装文件和账本的两个箱子,杜绝任何遗失在路上的可能,吕冬骑着三轮车跟在后面,驶过村口广场以后,从南北主路上拐进第三排,经过七叔家门口,停在带有廊檐的大门前面。
停好车,就像一对搬家的小夫妻那样,吕冬和宋娜搬下车上的箱子,抱着进了院子。
“放哪里?”宋娜问道。
吕冬放在小楼正门口:“先堆在这里。”
俩人刚放下箱子,就听到门口脚步声响起,七叔一手提着个袋子进来。
宋娜赶紧去接:“七叔。”
吕建仁看眼吕冬,张口就说:“瞧你,一点眼色都没有,多跟小黑蛋学学。”
宋娜接过一个大袋子,放在箱子跟前,忍不住的笑,升高的太阳照在脸上,人比阳光还灿烂。
吕冬不接七叔的浑话,问道:“你那边完事了。”
“东西都搬过来了。”吕建仁随手一指东边紧挨着的院子:“你婶子在收拾东西,这种活不适合大男人干。”
知道吕冬和七叔扯起来满嘴跑火车,宋娜拉了吕冬一下:“咱赶紧卸车,别让你妈等着。”
吕冬说道:“七叔,搬完咱再说。”
仨人往外面走,吕建仁说道:“你俩直接卸车,卸完就回去,我把东西搬进去,赶紧的,咱争取上午就搬完,中午一起吃饭。”
吕冬不跟七叔客气,跟宋娜卸掉拖斗上的货,拉着她掉头回老村。
农村人,东西分散在家里各个地方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多,毕竟院子够大,房子够多。
收拾成堆,哪怕吕冬家里基本全套更换新的,拉着拖斗车也跑了三趟,最后一趟回来,有卖破烂的堵着街,等了好一会,才到家门前。
吕冬进到家里,看到堂屋中胡春兰爬到梯子上,赶紧跑过去扶住梯子:“妈,你小心点。”
宋娜连忙跟了进去,胡春兰正把穿着军装的黑白相框摘下来。
“没事。”胡春兰一只手紧紧抱着相框,从梯子上下来。
宋娜伸手扶着她下来。
胡春兰对宋娜点点头,说道:“小宋,你带着案上的香炉。吕冬,你把门口的牌子摘下来,带到新家去。”
吕冬提上最后两个包,出门放在车斗里,又放上一个马扎,胡春兰上车坐在马扎上。
宋娜抱着香炉上来,可能这两天刚点过不少香,香炉里面的灰很多,出门有风,不少灰吹起来落在她头发上。
看到胡春兰坐在车斗里,抱着相框,宋娜没去动头发上的灰。
“给我吧。”胡春兰要来香炉,放在脚下面。
宋娜回过头,去看吕冬,吕冬身材高大,也不用踩凳子,慢慢摘下门框上挂的木牌子,用力吹掉上面的灰,又拿衣袖擦了擦,上面红底黄字越发清晰——光荣之家!
“我拿着?”宋娜问道。
吕冬交给宋娜,送上老宅大门,上摩托车踹着火,等宋娜上了后座,加油门。
胡春兰说道:“冬子,慢点开,你爸不知道新村的路。”
“嗯。”吕冬应一声,放慢速度。
胡春兰一手抱着相框,另一手抓把香炉灰,伸到车斗外面。
香炉灰随风飘扬,落在地上,留下一条长长的线。
这条线越拉越长,越拉越远,出了老村,进入新村,扯进大门里面,一直到客厅门前。
就像锁链一样,将老村新村紧密的链接在一起。
客厅的正墙上,早已预留了位置,吕冬接过相框,亲手挂在上面,接着又出大门,将木牌挂在钉好的钉子上面。
等吕冬下来,宋娜拿抹布擦干净凳子,放回原位,这才有空看新房子的布置。
客厅很大,足有四十多平,家具、家电和各种装饰全都安置好了,红木框架的沙发与装修和外部建筑风格非常搭配。
这些其实都是她挑选的。
虽然更喜欢欧式的风格,但宋娜知道,胡春兰毕竟喜欢中式风格,选的家具都是新设计的中式风。
因为是容纳一些传统元素的新设计,倒也不怎么显老气。
二楼的风格跟一楼差不多,除了两间卧室和一个大客厅之外,还有一个书房。
三楼是起脊的阁楼,因为开通暖气的关系,也不算冷,其中的两间卧室,也放上了基本的家具。
宋娜楼上楼下看了一圈,心里很清楚,大概这也是提前适应环境?
回到楼下,胡春兰开始收拾东西,宋娜过去帮忙,吕冬把例如八仙桌一类的用不上又不能丢的物件,放进车库旁边的储藏室里。
搬完,吕冬进屋里帮忙,胡春兰说道:“这些我和小宋弄就行了,你去西边孙庆海那里定点菜,中午叫你七叔七婶一起过来吃饭。”
吕冬看到收拾的都是小件的东西,说道:“行,我这就去。”
出门先跟七叔说一声,吕冬骑上摩托车往西去,西边是李文越家,他家弄的简单,搬完的早,李文越在大队干活,他爹在洛庄汉墓博物馆工地上,这会家门挂上了锁。
来到孙庆海饭店,远比平时要忙。
孙庆海原本在村里专门做红白喜事的宴席,后来村里开了两个公司,外面来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在西边批地盖了饭店,本身手艺就不错,又是附近唯一正儿八经的大饭店,那些来吕家食品公司办业务的人,很多都会过来吃饭。
吕家村的很多接待,也会放在这里。
今天村里搬家的人多,刚搬家开火做饭不方便,即便要温锅,也不会放在这一天,过来定酒菜的人不少。
吕冬要了六个菜两个汤,出门准备走的时候,有人急乎乎跑过来。
“你好,吕冬。”来人四十来岁,夹着个皮包:“我叫袁东,临淄过来的。”
说着,他取出名片递过来:“我开了个厂子,专门做仿旧砖瓦和各种琉璃制品。”
吕冬接下来,问道:“你找我有事?”
袁东满脸是笑:“我听说吕家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准备全面发展吕家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