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星从铁锅炖自己开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便是一种。。。。。。建立在学识与眼界进步之上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慢慢进步,却不曾忘却本心,赤诚之心一如当初的少年,却拥有了更为豁达的人生观。

    “这曲子叫什么名字?”

    布里克轻言细语的小声问道。

    “《高山流水》!”

    李文音顿了顿,说道。

    “浙派筝乐的《高山流水》!”

    “好一个《高山流水》啊!”

    布里克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感慨,但最终还是只喝了一口茶水。

    轻轻眺望远方的高山,微微荡漾的江面,笑了笑。

    “这茶,真好,这山水,也真好!”

    只是,布里克的内心,依旧在感慨着。

    境界,当真不同!!

    优秀的音乐,真的会让灵魂战栗。

    共情到了极致后,会随着曲子而激动。

    这已经是做到了音乐的极道。

    但李文音给自己展现的这浙派筝曲《高山流水》,却让自己体会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是啊!

    这是另一种共情。

    让人热血,让人激动,让人感动的音乐,当然是非常优秀的音乐。

    但这样的音乐,是人类。

    反观这首《高山流水》呢?

    布里克没有感受到什么什么喜怒哀乐。

    但就是感到精神上有一种莫名的愉悦。

    这是来自于那种空灵感与神秘感,一种平静淡然的愉悦。

    这首曲子难么?

    不难,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仅仅非常能够表达“浙派筝乐”的特色罢了。

    但境界的比拟之下,若说有的音乐是“人”。。。。。。

    那么这首音乐,便是“仙”!

    超脱。

    。。。。。。

    船上有一种奇怪的气氛。

    说是沉默啊,还不是,但真的没人说话,甚至喝茶的声音都很小。

    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很玄奇的感觉。

    似乎差了点收尾,差了点高潮。

    乐曲与香茗,远方的山水,已经将内心的愉悦推到了一个高度,似乎急需爆发出来,表达出来。

    果然啊。。。。。。

    张潇人快要裂开来。

    这个时候。。。。。。真的就只缺最后收尾吟诗的阶段了!!!

    如果此时,有诗人吟诵一篇千古名篇,当真是一段佳话。

    但很可惜。

    都RM是搞音乐的,谁能吟诗啊!!

    “你们不觉得。。。。。。。。这有种巴赫的感觉吗?”

    伊万迟疑了一下,忍不住开口说出第一句话。

    “有点,但还完全不一样,总感觉哪里。。。。。。。但是我还说不出来!”

    埃布尔教授的眉头微紧。

    总感觉找不出形容的词汇。

    “很有点一样,但也很有点不一样。”

    瓦尔兹呢喃的说道。

    “那种与自然对话,与宇宙真理交流的感觉是真的很像,但追求的目标终点却有很大的区别。”

    “对对对!就是那种感觉!!”

    伊万点了点头,艰难的形容自己的想法。

    “巴赫的音乐有一种科学的理性之美,没有强烈的感情,但有一种令人。。。。。。。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一种令人窥得真理的玄妙”

    “是的!这首曲子从出发点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关联,但最终给人感悟到的境界,还真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啊!!”

    阿登纳忍不住开口说道。

    “就有一种与世界本源共鸣的感觉,让我很安静,很愉悦。”

    “对对。。。。。。。”

    一时间,音乐家们开始交流起了自己的想法。

    而李文音却神秘的笑了笑。

    外宾们解释不出来那个感觉。

    但这种感觉,其实很多华国人都能脱口说出这样的意境,甚至概括的非常精妙浓缩。

    。。。。。。

    道!!

    寓情于山水间,弹奏的却是道!

    有什么感情?

    谁能听出有什么感情啊!!

    真理与本源能有什么感情啊?和合思想能有什么感情啊?

    至于听的感觉。。。。。。

    没有激动,没有哀怨痴缠。

    听完以后,只觉得自己被度化了!!

    你问我什么感情,我也想问该是个什么感情。。。。。。

    但愉悦吗?

    确实愉悦。

    即使是现在,脑子里还会回荡起这首《高山流水》,还能回味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但愉悦之中,更是有一种深沉的平静。

    仿佛是面对宇宙的本源一般。

    。。。。。。

    很多音乐家,在内心感叹起了华国音乐的美妙。

    与身外之欲相比,华国人,在古时候,就已经在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了。

    而转眼看向王昌元的时候,音乐家们也均是在赞叹。

    博大精深,不是吹出来的。

    仅仅是一个乐器,同一个乐器。

    筝!

    差异性就如此之大!

    无论从外形上,弹奏手法上,曲子曲调上,都截然不同!各有千秋!!

    “李,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古筝里面也别有洞天啊!”

    伊万感慨一声,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到李文音的场景,那时候,也是看一个快闪的小姑娘弹古筝。

    “可是我看很多弹古筝的,好像没有这次演出的这两种筝差的那么多啊,好像都一样?”

    “这个其实很简单。”

    听闻伊万的疑问,李文音笑了笑。

    “现代的技法,吸取百家所长,所以,在初始学筝的时候,各个流派的筝乐技巧都是要学的,毕竟,现在没有弊帚自珍这样的说法。”

    “保持本身乐派的差异性与特色,但却可以百家齐进互相借鉴,促使古筝的进步,这样也刚好符合了这首乐曲中的【和合】思想。”

 六百一十八 美其实不存在(求订阅~)

    保持差异性中,却又正统化,规范化。

    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

    只有规范化,正统化后,才可以更加容易分辨差异性,而并非会因此同质化,变得特色全无。

    江水推动着画舫,乐师轮番演奏着浙派民族乐的优秀作品。

    另一种特色的民族音乐也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江南丝竹。

    代表曲目,自然是梅花三弄!

    就算不咋听音乐的,或许或多或少也听到过这个名字。

    梅花三弄,又叫三六,三落。

    在原本的原始谱子之上,根据加花程度的不同,分为老三六,中板三六,花板三六。

    江南丝竹,实际上就是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沪地区丝竹音乐的统称。

    其实,就是一个“古代传统音乐的乐队”!

    乐队的主要构成,便是扬琴,琵琶,三弦,二胡,笛,笙,箫,筝,等等。

    所以被称为“丝竹”。

    有时候,也会有一些鼓,板,甚至是木鱼的打击乐。

    就像是任何音乐,都会有同好者聚集在一起玩小乐队一般。

    西洋古典乐的朋友,可能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架钢琴,一根木管子,就能搞一个小型室内乐的合奏,快乐一下。

    曲风,一般都会选用简化了的古典乐选段,或是耳熟能详的知名古典乐章。

    更可以是一把电吉他,一把电贝司,一组架子鼓,再来一架电音钢琴,大家一起燥起来。

    曲风,也一般都是各类的摇滚乐。

    江南丝竹其实也一样。

    组织起来灵活多变,乐师们碰上了没准就能来一段,给大家助助兴。

    看来,世界各地的音乐都很像。

    一个人的时候,玩玩乐器,自得其乐。

    三五人的时候,组个乐队,互相交流。

    人多的时候,则可以构建出宏伟大气的曲目,上表于天,下礼于地。

    此时,这些音乐家们也算是放开了。

    放开身心,享受美景,享受特色的小吃与茶水,享受着当地最地道淳朴的音乐。

    经过很长时间的行驶,众人也终于到了地点。

    上岸后,接送的车便将众人接到西湖风景区。

    风景区可以说是非常大了,有当地准备好的车与特殊通道,游玩的时候并没有“拥挤感”,李音简直在内心直呼自己机智。

    公费旅游蹭吃蹭喝不说,还可以享受一把“特殊”。

    只不过,在顺带着享受的同时,李音还必须承担起“忽悠”外宾的任务。

    “我很好奇,为什么华国独特的音乐,会让我感觉到一种独特的。。。。。。美感。”

    阿贝尔皱着眉,看起来非常好奇,却百思不得其解。

    “是一种以前完全没有体会到的感觉,这种美是从何而来呢?”

    “对啊,李音,你对音乐美学是有一种什么看法呢?”

    埃布尔教授也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对于华国民间传统的音乐,这帮外宾可以说很少有了解的了,更别提精通了。

    有时候会研究一下华国相关的音乐,但里面的缘由,民间深层的音乐艺术,肯定是不如李音这个本地人了解的。

    而李音,既能表现出西洋古典音乐的美感,外国民族风情的美感,又可以表达出华国独有的美感。

    就算是很多借用各种元素书写而来的流行音乐,都别有一种不同的风味。

    似乎方方面面都有涉,但方方面面却都能体现到独特的美之精髓。

    “这个。。。。。。哈哈,其实音乐美学这门学科,一直都有人研究的。”

    李音笑了笑。

    “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吧。”

    外宾们顿时摆出了“愿闻其详”的样子。

    “按照西方的历史来说,美学这个广阔且笼统的概念,源自于柏拉图的千古疑问,美,到底是什么。”

    “一直到十八世纪的德国学者,便已经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

    “我们华国,早在史前时期,在美学的研究上,也已经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