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再优秀的指挥家,也绝对不可能驾驭所有风格的乐曲!
所以,很多世界知名的指挥家,都有其擅长与不擅长的曲目。
比如。。。。。。擅长贝多芬,但却对莫扎特有些束手无策。
擅长浪漫乐派,所以在面对巴洛克时期或是古典主义时期乐曲的时候,感觉有些束手束脚。
更多的时候,指挥家们都是一“最强”,多“优秀”而已,少见均衡的选手。
但这一次演出中,瓦尔兹就发现,李文音的指挥实力还是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可以说,从一开始,李文音的风格就极其的多变。
虽然大体非常的浪漫主义。。。。。。。但其作品之间的风格却简直就像是他在钢琴上的左右大跳一般离谱,虽然这些五花八门的作品能让瓦尔兹知道,李文音对于音乐史以及各个流派的研究非常深刻。。。。。。运用能力也极强。。。。。。。
但无疑让“指挥”的难度更上一层!
如果指挥的风格,也如乐曲一般风格多变,瓦尔兹倒是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
瓦尔兹发现,李文音恐怖就恐怖在。。。。。。。这变化莫测的乐曲风格中,在这各不相同的指挥风格中。。。。。。。。。。
李文音独特的个人风格。。。。。。。居然就在表演中,开始慢慢成型!
不是长年累月的练,也不是突然顿悟。
而是。。。。。。在这三场音乐会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
就好像。。。。。。十年磨一剑,台下十年功。。。。。。。可以接受。
士别三日,顿悟突破,也可以接受。
但是尼玛打着打着越打越强的就很TM离谱。
就好像和一个金丹期修士打了三天三夜,结果发现对面越打越强,当着你的面进步突破,甚至还顺便在渡劫的时候跟你继续打。。。。。。。
为什么知名的指挥家令人印象深刻?
是因为指挥的时候习惯的动作表情?
还是个人对于音乐的独特处理?
其实两者皆而有之,甚至可以说远不止这么简单。
这也就是瓦尔兹心中,“顶尖指挥家”与“优秀指挥家”的区别。
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神”!
很明显,李文音的指挥中,“神”,已经越来越浓重,越来越灵巧了!
而这种独特的指挥风格,配合李文音百变的音乐风格,不断的变换,甚至肉眼可见的迅速进步,都让瓦尔兹感到心旷神怡。
这种顶尖指挥家才能带给人的独特享受。。。。。。
就仿佛。。。。。。。
镜花水月!
。。。。。。
某宿舍。
一名李文音早期迷妹,正盯着电脑屏幕中李文音的身影,脸蛋红扑扑的,像是刚挨了五个大B兜。
“嘶!!!”
小迷妹不懂音乐,也并不是特别喜欢古典音乐,只能说不讨厌。
但。。。。。。。
寝室中还是发出了有些古怪的声音,引得室友阵阵侧目。
“啊啊啊!!老公又帅了!”
“啊啊!!讨厌,我这腿怎么就并不到一起去了?”
巨星从铁锅炖自己开始
六百三十五 欢乐之星朱皮特神王的快乐你不懂。。。(求订阅~)
音乐会继续的进行着。
淡绿色的水星缓缓旋转着退隐下去。
本该如同以往套路,该缓缓旋转出来散发光芒的木星却并没有动。
但就算没有动,按照现实比例缩小的投影中,庞大的木星也散发着威严的气势,缓缓浮动的大红斑显得异常威严。
一个玄妙的符号自木星上浮现。
但旋即,一道光芒洒落,在观众们的眼前,神秘的木星下方,洒下了金色的光晕。
而李文音,也微微一笑,举起指挥棒,定住身形。
眼神与乐团各首席短暂的沟通片刻后,轻轻挥动指挥棒。
《行星组曲》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
。。。。。。
木星,英文名Jupiter,意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的诸神之王,对应的希腊神话神祇,自然是神王宙斯。
司掌律法,雷电的诸神之王!掌控天空神权的第三代神王!
而想起宙斯,又想了想这个乐章的名字,不少音乐家露出了“懂了”的眼神,笑的似乎意味深长。
欢乐使者。。。。。。果然,神王是快乐的。
作为最高权力的掌控者。。。。。。朱皮特在某些方面确实很快乐。
那点破事。。。。。。完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
有道是。。。。。。。有所沾染的女神女人,一页写不下,起码二十多。
其中外遇占一半,剩下的不是姑姑就是姐姐。
外遇中,有公主,有王后,甚至还有女祭司。
你以为这就是神王快乐的极致吗?!
。。。。。。
甚至还有曾孙女,还特么有美少年。
就连变成牛跑路的女神都不放过,亲自变成公牛一起愉快的玩耍。
就算是泰迪赵昊昊都自愧不如。
不过倒是也感觉还行,毕竟宙斯大兄弟和大地女神盖亚即是祖孙又是母子甚至还是。。。。。。
。。。。。。
这不由得令人感叹一句诸神之王真会玩,并且让人露出羡慕且复杂的眼神。
神王的快乐就是这么枯燥乏味且单调。
但似乎。。。。。这个乐章与神话故事没什么太大的关联。
这样的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当作玩笑话。
音乐尚未开始,李文音那略显庄重与神圣的姿态,便让不少音乐家面露沉思。
似乎,只是将“木星”与“诸神之王”作为一个淡化的元素符号而已。
欢乐使者。。。。。。。
在整个套曲中,从毁灭,重生,发展后的人类社会,似乎重拾欢乐。
看李文音的样子,似乎“形式感”更大于欢乐一些!
轻轻的。
李文音的指挥棒猛然一挥,乐曲奏响,仿佛掀开了欢庆典礼的红色幕布。
一开始,便是弦乐迅速的碎弓,没有任何铺垫,乐曲的上来就是欢快的节奏。
快乐就完事!
而这快乐,却并不是单纯的“哈哈大笑”形式,更加像是一种“享受节日”的感觉!
在小提琴的引导下,圆号带着巨大的热情袭来。
欢乐的气势带有一丝庄重,喜悦之余更显礼节。
仿佛要震荡整个天地一般。
小号嘹亮的呜鸣后,主题再一次的奏响。
而李文音虽然面露欢乐之意,但指挥的动作却更加庄重得体,并不像之前“信使”那般调皮。
弦乐与木管构建出欢快的波浪。
台下的音乐家们顿时忍不住颔首。
两个乐句的对比,就将这开放性的乐段构成!
长号让气氛更加的热烈。
大镲一响,简短的间奏快速的推进高潮。
欢乐的气氛,在一开始,便瞬间推向了顶点。
仿佛一个令人享受欢乐的节日降临,让人们为之歌舞。
。。。。。。
但此时,不少的音乐家们却有些表示疑惑。
体现欢乐的曲子很多。
但非常少见这样一开始就“快乐至极”的处理方式。
你没有前面的铺垫对比,没有渐进,怎么能让后面更加深入人心?
就好像写玄幻小说一般。
快节奏固然是很重要,但你要是主角发展的过快,三十章就给天道干死了,前期就算再亮眼。。。。。。。你后期也很难写啊!
小说至少还可以扮猪吃老虎不是?
音乐可没法这样。
如果说,这乐章的名字是“悲伤使者”,那么这样的对比就能理解了。
可是你这。。。。。。。
就在音乐家们想的功夫,乐曲进入首部的B乐段。
李文音的指挥动作看起来更加的欢快,乐团的演奏也愈发跳动。
简短的动机,被小号吹响。
旋即,长笛与双簧管跳脱的依次切入。
圆号有些庄重的音色作为小乐段的最终收尾。
仿佛通过不同的乐器,展现出了一幅幅画面。
观众们的前方投影处,便出现了各个民族节日庆典的欢乐投影。
有东方民族的,亦有西方民族的。
但仿佛因为欢乐喜庆节日的到来,难以抑制心中激动一般,画面中的人显得有些乱糟糟的。
旋即。。。。。。。
长笛不断吹响着轻巧灵动的旋律,衬托着弦乐与铜管。
“当!”
定音鼓与大镲猛烈的一响,一个休止符,令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但很快,第二主题的进入,仿佛充满了“进行”的感觉。
热情洋溢,充满生机。
仿佛是人头攒动的广场上,准备欢庆节日的人们本来乱做一团,但在信号的指挥下,开始有序的游行起来。
不少音乐家似乎有了预感。
与其说是“欢乐”,不如说写的是个“礼”!
过度的快乐是会失礼的,但李文音这种快乐,却在保留了“礼”的程度上,书写到了极致!一上来,便迅速推进了这样欢快的气氛!
突然,长笛再一次变得灵动起来。
本身微微有些庄严的感觉,便再一次欢乐轻快了起来。
而巧妙的强弱处理,让整个欢庆的场面,并不那么“锣鼓喧天”。
反而充满了小民生活中,细节的欢乐。
一件件不断接力的乐器,仿佛书写了人民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而不断“传染”着的乐团声部,似乎也告诉大家,快乐是会传染的。
很快。
第三主题被法国号吹响。
仿佛响起了民间舞曲了一般,气氛欢快热烈,但充满了一种“流水”的感觉。
不急不躁,圆润自然的舞动着的感觉!
旋即,小提琴再一次奏响第三主题。
当第三遍的小号传递时,一件特殊的乐器出现。
铃鼓!
非常具有存在感的铃鼓,第一时间便吸引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