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她拉着他去附近找了一盏花灯,一起去湖边放。
两人捧着那盏花灯,将它放到黑暗的湖面上,将花灯往湖岸外推过去。
这里没人放花灯,周围只有这么一盏花灯,虽然显得孤伶伶的,却不用担心和其他人的花灯混在一起。
太子爷脸色稍缓,心里那股委屈劲儿终于被抚平。
两人放完花灯后,没有急着离开。
他们沿着黑暗的湖边散步,两人都有精神力,视力非寻常人能比,纵使不打着灯笼,也是如履平地。
“……父皇先前问孤,西红柿和辣椒、南瓜什么时候能收获?他说收获时,能不能让他去看看?”
裴织好笑道:“父皇想去看随时可以,反正也不远。至于收获……天气冷时就陆续可以吃啦,而且辣椒和西红柿只要护养得好,还能吃好一阵子。南瓜的产量不错,可以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做金沙南瓜、南瓜饼、南瓜派……对了,南瓜叶子和南瓜花也可以吃……”
太子殿下惊呆了,“阿识,原来这南瓜和红薯一样,全身都是宝呢。”
裴织点头,“到时候我亲自做道金沙南瓜给殿下尝尝。”
秦贽顿时高兴起来,看着她的眼神亮晶晶的,忍不住探臂过去,将她搂到怀里,一个巧劲儿,就将她按在湖边一株垂柳上。
裴织:“……”
“阿识,孤想亲你……”
裴织默然无语,你都亲过来了,问这话不嫌多余吗?还有,虽然周围很黑,但还有暗卫看着,太子殿下悠着点。
第 151 章(太子的馊主意。。。)
中秋过后; 各国的使臣陆续抵京。
这些使臣都是为求粮食而来的,他们所求也不多,只想求些玉米和红薯种子回去,回国后自己种出粮食。
听说这两种粮食不仅高产; 而且什么环境都能生长; 并不挑土地; 这才是他们看中的。
朝堂上也为这事争论不休。
很多大臣是同意给粮给种子的; 以昭示大禹天…朝上国的风度; 以振大禹之威。
但拒绝的也不少,原因很好理解; 玉米和红薯的种子目前量太少了; 现在没有足够的种子扩大种植; 连他们这些朝中重臣都没办法一日三餐地吃红薯玉米; 百姓更是连颗玉米粒都见不到,哪里有多余的给外族?
当然,也不可能给,最多是租借。
最主要的是,皇上的态度亦是十分坚定。
各国想要这两种作物的种子; 必须等三年后,等大禹的百姓解决温饱; 他们有多余的种子; 必定会租借给需要的周边各国。
对此; 各国使臣也不在意。
他们难道不知道玉米和红薯刚种出来; 种子不丰吗?当然知道,只是想第一时间抵达大禹; 然后和大禹的国君扯皮,以便得到一个承诺。
例如将来大禹愿意租借作物种子时; 能第一个提供给他们,数量最好不限。
各国使臣打的主意都差不多。
他们远道而来,被安排在四夷馆住下。
因为这次来的外国使臣人数过多,四夷馆竟然住不下,鸿胪寺卿没办法,只好将四夷馆附近的房子都征用,简单地布置一番,给外国使臣居住。
来得早些的外国使臣还好,那些来得晚的,住的地方条件可没有四夷馆好。可有什么办法,他们总归不能搬出四夷馆住到外而,其一是大禹人可不允许外国使臣到处跑,威胁京城治安,其二是他们担心搬出去,大禹人不承认他们,有什么消息他们无法及时知道。
于是一群人都挤在四夷馆,热闹哄哄的,每天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外族语叽哩咕噜地说个不停。
一直赖在京城的南诏使臣便没有这个烦扰。
南诏的杨国舅的身体其实在今年春天时陆续好转,但可能是受了一场罪,他的身体也垮下来,看着弱不禁风,时不时要迎风咳嗽一声。
五月初时,昭元帝终于召见南诏的使臣。
南诏使臣恭敬地奉上南诏的国书,并将南诏王亲手所书的书信,以及南诏的赔偿呈给大禹皇帝过目。
赔偿之类的,昭元帝让人收下了,并表示下不为例,否则大禹将采取强制的手段,对南诏出兵。
南诏使臣想到镇守在西南的镇国军,被吓坏了,诺诺地应下。
接见完他们后,昭元帝让人送他们出宫,并表示他们可以回南诏。
哪知正准备启程离京,杨国舅再次病发,无法上路。嘉柔公主放心不下舅父,留下来照顾她,南诏使臣只能继续逗留在大禹的京城。
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南诏人这是想赖在京城不走。
今年大禹的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不说大禹改进的新型兵器图纸还未弄到手,就是那玻璃和香皂,南诏人也看得眼热,想弄到这两者的配方;更不用说玉米和红薯种子,那是必须要弄到手的啊。
还走什么走?继续赖着呗。
南诏人也庆幸杨国舅当机立断地“病了”,否则他们这一走,再来大禹,处境就就不一样。
这些各国的使臣,都是奔着大禹的高产农作物种子来的,除了种子外,也被玉米和香皂这些东西迷住,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要。
总之,住在四夷馆这边的各国使臣都视对方为竞争者,彼此防备,就怕对方抢了自己的机会。
嘉柔公主从外而回来,见到不少穿着不同服饰的各国使臣,样貌迥然不同,一眼便能看出外族的身份。
她的神色未变,眸色却微微一黯。
穿过一条长廊,嘉柔公主去了杨国舅歇息的地方。
“舅舅,我觉得我们应该尽早行动。”嘉柔公主朝正在喝药的杨国舅道。
杨国舅喝完药,将空碗交给一旁伺候的侍女,然后挥挥手,让侍女退下,正色看向嘉柔公主,问道:“你怎么突然提这事?”
嘉柔公主叹道:“舅舅,四夷馆已经住不下了,出门都是各种各样的语言,吵得头疼。”
以前四夷馆里只有南诏使臣,这地方随他们随便住,现下人一多,便觉得麻烦,也因人多嘴杂,她想做点什么都不方便。
杨国舅道:“大禹的实力比我们想像中要强盛,好东西也不少,咱们不能心急,徐徐图之。”
否则他为何装病赖着不走。
“可是……”嘉柔公主烦闷地道,“大禹皇帝根本没有纳我进宫的意思,咱们能做什么?”
在他们的计划中,大禹皇帝和姬昙之都是他们计划中的一员。
只要嘉柔公主能被迎进宫里,成为大禹皇帝的后妃,凭她的姿色和手段,将大禹皇帝笼络住,便能给南诏图谋好处。
姬昙之作为靖安公主的孩子,体内有一半的南诏血脉,也是他们的底牌。
可时机未到,就连姬昙之那边他们都不好轻易去联系,以免被人察觉,废了姬昙之这枚棋子。目前只能在京城里蛰伏,能做的事不多,心里多少是失望的。
杨国舅思索了下,对嘉柔公主道:“大禹皇帝显然对你没兴趣,既然如此,咱们就接触姬昙之,从姬昙之那里入手。”
嘉柔公主神色一振,“舅舅,你打算怎么做?”
杨国舅笑了下,“听说姬昙之年逾二十,却还未娶妻,连个未婚妻子都没定下。”
这事嘉柔公主也知道,“镇国将军远在西南,他的元配妻子早逝,无人帮忙料理姬昙之的婚事。听说镇国将军府里如今当家的是二房,二房毕竟是隔房的叔婶,不好作主姬昙之的婚事,便拖到现在。”
不管镇国将军的元配妻子是怎么回事――是否真有其人,他们都知道姬昙之不是镇国将军的亲子,镇国将军对他的婚事不上心,也是情有可缘。
这么一想,姬昙之也挺可怜的,怨不得对亲生母亲靖安公主之死耿耿于怀。
杨国舅笑道:“嘉柔,你的年纪也大了,是该考虑婚事了。”
嘉柔公主不由一怔,明白舅舅的意思,她心里纠结起来。
比起嫁给姬昙之,当然是入宫给昭元帝当妃子更好,毕竟姬昙之目前只是一位臣子,若他的正妻是异国公主,对他的处境不利,她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各国使臣进京时,是由二皇子和三皇子负责接待他们的。
太子已经看不上这种表现的机会,加上他要忙的事很多,昭元帝便将这些使臣丢给二皇子和三皇子负责。两位皇子将所有的外国使臣都安置好后,都有些心累。
他们的学识比之普通士子要丰富,也学了好几门外族语言,可这次来的外国使臣实在太多,语言系统都不同,当大禹的两位皇子出现,他们就像饿了几天看到肉的狼狗,迅速地围上来,你呱啦一句,我叽咕一句,扯着他们说话。
两位皇子被他们吵得头昏脑胀的,压根儿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更何况是和他们交流。
语言不通,彼此说话靠翻译,交流起来更是困难。
兄弟俩终于明白,这是件苦差事,怨不得太子不沾手,他堂堂太子,可没兴趣和这些只会说鸟语的外国使臣磨叽。
二皇子也烦透了这些外国的使臣。
虽说大禹的地位摆在这里,以往也没少国外的使臣进京谒见,但那些使臣并没有像这次热情,蜂拥而来,那炙热的目光,像要将他们生吞活剥似的。
果然高产粮食的魅力是无穷的,让所有人都为它们倾倒,不再矜持。
两位皇子回宫复命时,遇到悠哉游哉地从宫外回来的太子,太子手里还拎着一个食盒,听说是从宫外买的糕点。
不用说也知道,绝对是买给太子妃的。
对比他的悠闲惬意,再看他们,两位皇子心里都涌起一股不满。
二皇子和太子抱怨起来,恨不得将这次的差事推给他。
秦贽将两个倒霉兄弟从头到脚扫一遍,再次确定这两个兄弟是蠢的,对他毫无威胁之力,不需要过于放在心上。
“有什么可烦的?”他漫不经心地说,“他们的目的为何,咱们都知道,三年内大禹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