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板,经过三天的寻找,现在我们已经确定那艘沉船的确切位置。”
阿萨克学着之前每次会议时老板的样子,用激光笔在卫星地图上科尔德威岛西侧的海湾画了个圈子,“那艘船距离岸边大概700米左右,距离冰面大概40米左右。几个小时前,我们用水下探测器看过,它保存的很完整,周围甚至还散落着坦克和卡车。”
一边说着,阿萨克切换画面,播放了一段没有声音的视频,只见被灯光照亮的幽蓝海水中,一艘庞大的商船侧躺在满是碎石海床上,在它的周围,还能隐约看到倒扣的坦克和几乎堆成坟包的金属锭,乃至几台看不出用途的机床和一台台的发动机!
随着镜头一点点拉进并且绕到这艘沉船的尾部,两个巨大的破损像是被恶魔用獠牙咬过一样异常的狰狞。
阿萨克显然想把这次由他全权负责的工作做到最好,所以视频到此并没有结束,反而顺着那处破损钻进了这条沉船的肚子里。
相比这条船外表大体完整的轮廓,它的内部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撕裂状的金属和折断的管道,几乎堵死了水下探测器前进的可能。
视频到此也戛然而止,然后还不等石泉张嘴,阿萨克便继续说道,“老板,我们还在这片海湾的边缘发现了几台坦克,应该就是当初埋伏潜艇的那几辆。除此之外,在稍远一点的位置,我们还发现了一台半履带装甲车。”
“什么玩意儿?半履带装甲车?”石泉转头看向阿萨克,“德国人的?拍照片没有?”
“拍了”
阿萨克只回答了后一个问题,随后操纵着投影仪打出了一张照片,同时嘴上不停的解释道,“我们发现它的时候,只有头顶那挺重机枪露在外面,其余都被雪盖住了。”
石泉等人纷纷将视线又转移到了幕布上的照片,这台半履带装甲车和二战德国的有着极为明显以及标志性的区别。以至于仅仅只看了一眼照片,大伊万便肯定的说道,“二战时期,半履带卡车就两个主要品种,德国人的长履带和美国人的短履带。照片里这辆就是美国半履带的典型款。”
“M3型?”石泉语气肯定的问道。
大伊万点点头,“确实是M3型,尤其从1944年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欧洲的战场上几乎遍地都是这种美国制造的半履带。
从最基础的762毫米勃朗宁到127毫米的勃朗宁,从20毫米到105毫米口径的各种火炮,这种半履带就像是乌克兰的姑娘们一样奔放,随便往它背上装一些手头能找到的武器就被送上了战场。”
“我们发现的这辆半履带驾驶室车顶有一挺M2勃朗宁”阿萨克见缝插针的补充道,“另外它的驾驶室里还有一具尸体,自杀的尸体。”
“自杀?”
阿萨克点点头,这次却情商极高的没有展示照片,反而将刚刚带进来的塑料箱子端到了会议桌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那辆半履带的驾驶室里找到的。这支老式转轮手枪是他自杀用的武器,子弹是从下巴打进脑子里的。”
“柯尔特M1873,很经典的美国武器。”离得最近的大伊万眼疾手快的接过装在密封袋里的手枪,“还发现什么了?”
“还有一台相机,几盒胶卷,以及一个本子和一本证件。”阿萨克一边说着,一边将塑料箱子里的东西统统拿了出来一一摆在了桌面上。
根本不用招呼,刘小野一手拿着个麻辣兔头,一手端着罐可乐屁颠颠儿的跑过来,只看了一眼便说道,“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名字看不清了,已经被血迹挡住了。”
“这本子是他的新闻稿吗?”大伊万兴致勃勃的问道,甚至为了避免刘小野的小脏爪子在这本子上留下印记,还亲自帮她翻开一页页的展示。
“算是日记和采访记录吧”
刘小野接过艾琳娜递来的湿巾胡乱擦了擦手,随后戴上一层橡胶手套和棉线手套,接过这个塑料皮小本子一边翻动一边翻译道,“这个记者是跟着物资一起从美国出发的,有名字了,他叫亨特。”
“小野,挑重点说。”石泉指了指桌子上堆满的文件,“还有不少工作呢,别浪费时间。”
“周扒皮老板”
刘小野重重的叹了口气,这才认真的翻动着手中的本子,直到半个小时之后,这才说道,“简单的说,亨特是随船记者,一路上他采访了PQ17船队几乎所有的船长,同时也见证了这支船队被阴国皇家海军抛弃的历史时刻,以及那艘哥伦比亚河号商船从搁浅到最后被击沉的全过程。当然,还有他们决定俘虏那艘潜艇的疯狂计划。”
“刚刚你说啥?俘虏潜艇?那些美国人?”石泉惊讶的问道。
刘小野点点头,把手中的本子往前翻了几页,“他们在最初搁浅的时候,哥伦比亚河号商船的船长就预测了很可能会引来德国人军舰或者潜艇甚至飞机的情况,所以把船上仅剩的一些军事装备全都紧急转移到了岛上。
后来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德国人的潜艇果然来了,在第一次交火之后。这些水手们在船长的指挥下,利用无线电作为诱饵,和那艘德国潜艇屡次交火,可惜直到耗光了当初从船上带下来的所有弹药,他们也没能按照原计划俘虏那条潜艇,最后只能无奈的选择了投降。”
“那这个记者又是怎么回事?”艾琳娜追问道。
“他是主动留下来准备继续用无线电和外面联系的,但是直到他耗光了所有补给也没得到任何回应,甚至还曾经不止一次引来了德国人的搜索。再加上受到冻伤和高烧日益严重,他最后只能选择了自杀。”
“这位亨特记者留下的东西可是宝贝”
娜莎小心翼翼的把本子和记者证分别装进密封袋,“所有的二战历史研究者都对PQ17航队的遭遇充满了各种疑惑,有这本采访记录在,能解开很多历史谜团。”
“它的作用可不止这样”
大伊万咧着大嘴露出狰狞的笑容,“它还是一颗钉子,一颗能把阴国皇家海军永远盯在耻辱柱上的钉子!”
第678章 计算出来的潜艇位置
“阴国人那几条漏水的小船儿可不够这颗钉子扎的”
石泉拿起和干燥剂一起装进密封袋子里的罐头瓶,这瓶子里没别的,满满登登的全都是一个个的胶卷,“等回去之后,让老安东帮忙把这些胶卷洗出来,如果能有当时的照片可就有意思了。”
“你们华夏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娜莎看着石泉手中的罐头瓶,“现在就是阴国人还账的时候了。”
“希望他们还能认账吧”语气中满是幸灾乐祸的石泉站起身,“走吧,我们去看看那位亨特记者。”
在会议室里忙碌了好几天的众人还不等话音落下,立刻一窝蜂似的跑了出去,这种办公室的文案工作实在是不适合他们。
驾驶着大脚车赶到挖掘现场,那台美式M3半履带装甲车已经被涅涅茨水手们从冰雪中凿了出来。虽然那足有十厘米往上的厚实挡风玻璃内外已经结满了冰霜,但在这大冰箱里放了80年,它的保存状况却好的出奇。
“运气不错,挖到了美军的现役装备。”早已经提前爬上车厢的大伊万摇晃着架在上面的M2重机枪咧着嘴调侃道。
“你就算80年之后再挖到它,弄不好还是现役装备。”咸鱼一唱一和的说道。
没理会这俩站在车厢里讨论M2重机枪弹药种类和改进型号的憨批,石泉拉开半掩的车门,钻进了仍旧结着些许冰霜的驾驶室。
这里面显然已经被阿萨克带着族人细心的清理过,里面除了一支M1卡宾枪之外,唯一的私人物品便是一副仅剩一个镜片的眼镜。
拿起这支卡宾枪,石泉轻轻拉动枪栓,这才发现不管弹膛还是弹匣,里面的子弹都已经被清空了。
相比之前在那座秘密基地里发现的伽兰德,这种美式卡宾枪在当时可绝对是新鲜出炉的高科技。
虽然不知道这枪是给那位记者配发的,还是当初那条商船自己通过关系采购的。但它能出现在这里,恐怕都算得第一批将二战德国士兵纳入射程之内的M1卡宾枪。
“尤里,这辆半履带卡车我们带走还是留在这里?”大伊万扯着嗓子问道。
“带走,当然带走。”
石泉将步枪放回原位,跳出驾驶室之后不假思索的说道,“这样吧,等下把船舱里的谢尔曼也送过来几台给打捞船当作地标,顺便也能清空船舱,反正一时半刻的,除了我们不会有人来这种鬼地方偷东西。”
“我现在就去安排”阿萨克话音未落,已经钻进一辆大脚车冲向了破冰船。
其他人自然更没有意见,那些谢尔曼与其跟着破冰船穿越白令海峡,还真不如在这儿等着跟打捞船直接去摩尔曼斯克来的方便。
至于为什么把这辆M3半履带装进车里,懂的自然都懂,这东西一旦被安德烈看进眼里,再想拔出来可就难了。
短暂的忙碌之后,两台已经被清理过的谢尔曼在拖拽卡车的帮助下接替了这台半履带的位置,一如80年前伏击德国潜艇时一样,他们周围不但重新被推土机堆起了冰雪,甚至头顶还遮盖了一张足够厚实的白色帆布。
而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这几台坦克里多了一些定位器,等到安德烈的打捞船来到这里的时候,将会把它们连同不远处仍在冰面下躺着的商船一起送到摩尔曼斯克,结束这趟晚点了80年的旅程。
给留下的坦克做好了伪装,平头哥号破冰船在苗船长的指挥下调转方向,开往了仅仅不到20公里之外的霍尔岛西南侧海岬。
相比那艘被击沉的商船,那本航行日志上关于德国人自沉的潜艇位置记载要准确的多,甚至连潜艇所在位置的水闻信息都有。
这倒是给苗船长省了不少的事儿,在经过认真分析仔细对比之后,破冰船直接碾压开厚实的冰层,停在了那艘潜艇当初自沉的位置。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