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临一机是不是希望我们把东垣的代工推掉,别给他们干了?”赵兴根又想到了下一个问题。
宁默摇头:“不是的。照我哥们的意思,你们不但要给他们干,而且还要干好,让他们离不开你们。”
“可这是为什么呢?”赵兴旺有些不解。
宁默说:“没有他们14万8的磨床在前面给你们铺路,人家会愿意要你们8万块钱的货吗?我哥们托我给你们带话,你们盯住那些韩国公司,他们在哪卖,你们也跟到哪去卖。他们敢叫14万8,你们就叫10万8。他们如果降价,你们就跟着降,非得把他们拖死不可。”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赵兴根笑道,“到时候我就让业务跟那些客户说,我们的产品和东垣的产品是一样的,只是少一个韩国的标而已。我们一台磨床比他们便宜好几万,让客户自己去选。”
“可是,说不定真有选他们家的,大家还是很崇拜韩国的。”赵兴旺说着泄气话。
宁默说:“要的就是这样啊。你们想想看,如果客户买了一台韩国的磨床,又买了一台你们的磨床,最后发现你们的磨床不但更便宜,而且质量还比韩国的好,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以后就会专门选我们的产品了。”赵兴根信口答道,说罢,他忽然又笑了起来,说道:“不对不对,他们这时候会想起还是你们临一机的产品好,这相当于是让客户交了学费,最后又回到你们那里去了。”
“不光是我们临一机,也包括你们龙机。我哥们说了,中国的机床市场,只能让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来占。我们临一机是国营骨干企业,我们的目标是搞中高端机床,低端市场还得靠你们来撑。”宁默夸夸其谈。
这些话都是唐子风交代过他的,当然,唐子风的原意是让他委婉地说出来,但胖子哪懂什么叫委婉,他觉得赵家兄弟都是爽快人,自然也就不绕弯子了。
宁默的话,听起来够扎心的,但赵家兄弟也没辙,谁让人家是临一机呢?他们俩还想起自己曾经两次见识了临一机刨坑的能力。一次是想仿造临一机的打包机,结果人家在报纸上放了点烟雾,就把自己带到坑里去了。另外一次则是木雕机床的事情,他们在坑边上转了转,自己是没掉下去,但中关村配套市场里是有人落坑的,也不知道那两位仁兄从坑里爬出来没有。
如今,是他们第三次见到临一机的坑,只是这一次他们从被坑的对象,变成了坑人的帮凶。赵兴根久在商海,知道其中的凶险。照着宁默跟他们说的方案,他们要一边吊着东垣,让东垣不断开拓,另一边则顺着东垣开拓出来的道路,不断地抢东垣的市场,顺便还要挤压一下它的利润。
企业经营本身是有成本的,账面上的毛利并不代表实际的利润。像东垣这种外资企业,成本压力更大,如果被龙机逼着打价格战,利润空间受到压缩,总体上就要陷入亏损了。但从企业领导人,也就是李太宇的角度来看,东垣似乎一直都有机会,业务也正在增长,所以必然会存着“再等一等”的心态,最终把仅有的那点血全部放光。
这得是多大的仇啊!
赵兴根忍不住替李太宇点了支蜡,同时在心里记下了一个名字:我哥们
有时间一定要再套套这个胖子的话,看看他那哥们是何许人也,未来如果遇见,自己二话不说先跪为敬。
“我哥们还有一个建议。”宁默又开口了,打头的依然是那个主语:我哥们。
“他说,你们仿造出东垣的磨床以后,就可以跟东垣商量提高代工费的问题。你们可以威胁东垣,说如果它不提高代工费,你们就宁可去仿造它的磨床。你们还可以说,是因为别的厂子到你们这里花高薪挖工人,你们不得不给工人加工资。”
“够狠!”赵兴根由衷地赞了一句。响鼓不用重锤,宁默提示到这个程度,赵兴根能不知道怎么做吗?
龙机一边给东垣代工,一边自己仿东垣的产品,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所以龙机需要另外挂一块牌子,比如叫东湖机械厂,或者龙垣机械厂啥的,作为东垣的竞争对手。在竞争压力下,东垣对龙机应当会更加依赖,这就是龙机向东垣要求涨价的基础。
一边是提高代工费,另一边是迫使东垣降价,这就是双重的放血了,东垣想不凉都难啊。
“最后一个问题,王总监知道这件事吗?”赵兴根问道。
宁默摇头说:“他知道不知道,都不重要了。他就算知道,也会装作不知道,赵哥觉得是不是这样?”
“没错没错,老王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的。”
“还有,这件事临一机也不知情,我只是来赚点辛苦费的。”
“没问题,一套数控系统加功能部件,我给老弟你500块的提成,怎么样?”
“多了多了,给个480就好,听起来更吉利嘛。”
“来来来,宁老弟,咱们吹一个”
“吹就吹,我胖子怕过谁!”
第二百二十一章 我们的立场和你们是完全一致的
lt;tentgt;
在机二零秘书处的推动下,各家机床企业都在积极行动。它们瞄准与本企业产开始普及,这些人都转移到了网络上,这就是后话了。
“你们还怕外交纠纷?”曹炳年用似乎带着几分嘲讽的口吻说,“就你们组织的这些稿子,已经严重影响到中韩友谊了。韩国大使馆好几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交涉,说一些中国媒体上的涉韩言论失实,要求澄清。也就是他们还没发现这件事是你们故意安排的,否则有关部门早就找你们喝茶去了。”
“这不,我们就主动到曹经理这里来喝茶了。”唐子风轻松地说。
曹炳年收起调侃的神色,认真地说:“这件事,机械部那边向我们反映过,据说也是你们的意见。其他渠道也有一些反映,总的一个意见,就是认为韩国政府以及一些民间文化机构在中国的宣传有些过头了,韩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渗透过于深入,有可能会带来一些思想上、文化上和经济上的不利影响。对此,我们部门也考虑过要采取一些行动,却想不到你们抢先做起来了。”
唐子风也严肃地说:“是的,曹经理,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韩资机床企业已经达到了近400家,它们为了和我们争夺国内市场,可谓是不择手段。许多韩资企业的业务人员过分吹嘘韩国的技术实力,贬低中国的技术成就,以达到让客户青睐韩国机床的目的。这种情况,我怀疑在其他产业领域也是存在的。”
“的确,在家电、服装、日用化工等领域,都有类似的情况。不过,这几个领域的国内企业,却缺乏你们的敏感,没有想过要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曹炳年说。
“也难怪吧。”唐子风冷笑着说,“没准他们的领导本身也是哈韩一族,别说针锋相对的斗争,就是让他们和韩资企业开展正常的竞争,他们都不一定有这个勇气呢。”
“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有这个勇气呢?”曹炳年笑着问道。
唐子风说:“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啊。我们是搞机床的,早先,高端机床基本上被西方国家垄断了,中端市场上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低端市场是属于我们的。可韩资企业一进来,加剧了中端市场的竞争不说,还从我们手里大把大把地抢走低端市场,这让我们怎么能忍?”
周衡在一旁插话道:“中央领导同志说了,机床是工业之母,我们要搞现代化,机床产业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韩资机床企业对中国机床产业的冲击,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冲击更严重,因为他们的技术和我们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而且来势凶猛,大有完全吞并我国机床市场之势,这就由不得我们不警惕了。”
“没错。”曹炳年点点头,“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部门的工作也有过重要指示,提醒我们不但要注意国外势力对我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威胁,也要注意经济和技术上的威胁。在这点上,我们的立场和你们是完全一致的。”
lt;/tentgt;
何日请长缨 lt;/pgt;
第二百二十二章 周衡托孤
“这不,我就带小唐他们来见曹经理了。”周衡说道,“以后,小唐他们的工作,就要仰仗曹经理和各位多多指导了。”
说着,他向曹炳年那边的几个人依次点头,做足了托孤的样子。
“周处长折煞我了。”曹炳年哈哈大笑,“领导说了,你们是一线,我们是给你们做后勤的,哪敢指导你们的工作。小唐厂长,以后你就拿我老曹当个碎催,有啥事只管吩咐,我们办得到一定办,办不到的,创造条件也要给你们办到。”
他这番话,前面听起来还显得挺低调,到最后那句,可就是霸气十足了,这分明就是在说自己无所不能,唐子风之流有啥想办的事情,只管开口,他们这里就不存在能不能办到的问题。
唐子风笑道:“曹经理,你如果把对我的称呼里后两个字省掉,咱们还能当朋友。你一口一个小唐厂长的,让我以后怎么敢登你这座庙门?”
“呃?老周,你给我解释一下,这是个什么章程?”曹炳年假意地向周衡求教道。
周衡说:“老曹,以后你就只管叫他小唐好了,我们厂里的领导都是这样称呼他的。在咱们面前,他就是一个晚辈,以后要是敢端着个厂长的架子到你这里来,你尽管拿大耳刮子搧他,他不敢还手的。”
“老周,你也犯不着这样糟践我吧?”唐子风听得真咧嘴,忍不住就要抗议了。自己怎么就能让人随便用大耳刮子搧了,还讲不讲人权了?
当然,他也知道周衡这样说是为他好,他最大的短板就是太年轻,不满26岁就当上一家国营大厂的副厂长,而且很快会成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厂长,不遭嫉妒才怪。周衡越是作践他,大家对他的反感反而会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