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这人跳崖也不找个好地方,竟然在他的门前寻死,而且还是在这么吉庆的日子,如何能忍!
“唉!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英台,我们……来世再见了……”
男子说完,泪落双颊,整个身子当即前仰。
强烈的失重感传来,男子双目紧闭,展开双臂,仿佛心如死灰一般,看透了一切,急坠而下。
然而预料中的剧痛,却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感觉下坠的速度缓慢了起来,似乎被一股反向的柔和力量往上托起。
“砰……”
一声闷响,男子屁股着地,猛然睁眼。
首先入眼的是一堆篝火,其次是石桌石凳,乃至桌子上的瓜果酒品,这竟然是一个天然的山洞。
他并没有掉到山崖底下,也并没有摔死。
“有什么想不开的,非得要寻死啊?”
王晏的声音自后方响起,男子受惊赶忙回头。
“你是谁?为什么要救我?”
打量着王晏,男子不由开口问道,语气之间竟然带着一股埋怨,仿佛人家救他是自找麻烦一般。
此人浑身的酒气,浑浑噩噩,已是烂醉。
“贫道是谁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如此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可对得起父母亲人?可曾想过你死了,他们该怎么办?”
王晏一番言辞铿锵有力,那男子顿时一愣。
“娘!孩儿对不住您……”
沉默了片刻,男子忽然号啕大哭了起来。
“唉!一失足成千古恨,贫道看你的样貌打扮倒像个读书人,却如何这般不明事理?天大的困难也总有解决的方法,何必非要走上这一条绝路。”
王晏谆谆开导,此刻倒显得像一位长辈一样。
实际上还真的如此,依照年龄来看,此人至多二十出头,而自己的真实年龄,当他爹都不算为过。
“道长!你救下我,在下很是感激,只是道长一介出家之人,是不会明白在下的痛处的!”
男子拍了拍屁股,扶着凳子,缓缓坐了下来。
“我真是傻,同窗三年,竟然不识她的庐山真面目,她对我情深意切,我竟然……依旧把她当做挚友兄弟来对待,我真是愚不可及,简直可笑啊!哈哈哈哈……”
男子一把又拿起桌子上的酒壶,猛灌了两口,一阵苦笑。
听到这里,王晏基本上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情”字最伤人啊!
从崂山道士开始
第一百一十八章 孟姜女与祝英台
对于人来讲,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性命,尤其是王晏两世为人,更是深谙这个道理,他不仅仅珍惜性命,甚至还要求取长生。
那些遇到点困难就自寻短见的人,王晏为他们感到很不值,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一念之差,死了一了百了,自己是解脱了,可是家人们呢?痛苦永远都是由活着的人来承受的。
“小兄弟啊!贫道能救得了你一次,却救不了你一世,只希望你能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就算是为了你娘,也不应该如此冲动,想想你若就这么死了,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你又于心何忍呢?”
王晏上前,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夺了酒壶。
男子无奈一笑,仿佛道尽了心酸,因为醉酒的缘故,致使他满面通红,不过神志倒还颇为清醒。
“道长之言,句句在理!我确实不该如此的自私,多谢道长!为了娘,我不会再做傻事的了。”
他双手猛一抱拳,恭敬的朝着王晏拜了拜。
“嗯!这才像样!你能悔悟自然最好。”
王晏点了点头,对自己的处理方法很是满意。
“在下梁山伯,尚未请教道长尊号?”
一听对方报出了名号,再联想到他方才所喊的名字,如果自己没有听错的话,应当是“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晏这下彻底的明白了。
“原来是梁兄,真是幸会,幸会!”
王晏回了一礼,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
此人面貌俊秀,剑眉星目,气宇轩昂,一身淡蓝色长衫,身高七尺有余,乍看上去,气质出众。
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经过王晏的一番开导,梁山伯寻死之意消散,当即喝了些茶水醒酒。
王晏就在他对面坐下,静静聆听着他的倾诉。
梁山伯,会稽人氏,三年前离乡求学,只身来到余杭府,并顺利进入了江南第一书院青藤学院。
期间结识了上虞学子祝英台,二人意气相投,结为金兰,同窗三年,皆是品学兼优,深受看重。
荒唐的是,这三年来,二人朝夕相处,甚至对方都几经暗示,自己竟然都看不出英台是女儿身。
明白过来之后,却是为时已晚,自己满心喜悦的前往提亲,怎奈却被祝家扫地出门,一口回绝。
原来英台的父母,在此之前,已经将她许配给了余杭府知府之子马文才,人家有财有势,前途无量,自己只是一介落魄书生,如何能够与之抗衡?
纵然得到英台青睐,终归也无力扭转局势。
思来想去,只怪自己太过愚笨,是自己没用。
马文才与他们虽是在同一书院进修,但与他素来不和,如今明知他与英台之情谊,却横刀夺爱。
一时之间,心中郁闷加上气愤,索性便将自己灌得烂醉,在此期间曾去过马府,趁着酒劲与他决斗,怎料势单力薄,反而被对方狠狠羞辱了一顿。
浑浑噩噩来到此处,悲从中来,一时冲动,也就没有顾及那么多,只想着了此残生,解除痛苦。
不曾想却被王晏所救,不仅寻死没有死成,反被他好好教训了一番,茅塞顿开,顿时觉得后怕。
他的这些遭遇,其实不用他讲,王晏心中也已然能了解几分,毕竟梁祝的故事,上千年来,口口相传,早已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爱情故事。
之所以还愿意当个倾听者,就是因为有些事情憋在心里,是会憋出病来的,说出来总会好受些。
而听到他说起马文才,王晏忽然想起,他之前初到余杭府时,不是遇到过一个叫马文才的人么?
当时因为寻妻心切,再者世上同名同姓之人何其之多,也就并没有过多的去在意,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他如果再不明白,那真的是枉有两世记忆。
“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怨我二人有缘无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梁山伯无奈叹息,满脸的怅然之色。
毕竟三年的感情,哪儿有那么容易放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王晏本想说些什么,但想了想,只吟了一句词。
这个世界,婚姻大事自己可做不了主,讲究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深受各种教条的约束。
那些动不动要私奔的,先不说能不能逃出去,就算是跑到了外地,来历不明者,迟早得进官府。
况且私奔令人不耻,被抓回来了要浸猪笼的。
除非是那些江湖儿女,不受世俗教条捆绑,不过他们一般都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走到哪里都能够活下去,而且身怀不世武艺,完全不惧官府盗贼。
寻常的普通百姓,想私奔,基本上机会不大。
“道长今日之恩,山伯没齿难忘,我也想清楚了,事已至此,明天我便会离开此伤心之地,回会稽老家去伺候娘亲,从此常伴她老人家膝下……”
说到这里,他似乎又尚有不舍,眉头紧蹙。
“唉!只可惜不能再见英台一面……”
王晏顿了顿,沉默片刻,忽然正色说道。
“你想要再见她一面,就不怕勾起伤心事?”
梁山伯望了望王晏,苦笑着摇了摇头。
“她们已经订下了亲事,下个月十五,正好是元宵佳节,英台若能幸福,我又有何可伤心的呢?”
王晏点了点头,说了一声“好”!
与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又怎么可能会幸福呢?不过这些王晏也管不了。
他们之间的事情太过复杂,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自己就算是有心相助,终究也无法完美解决。
帮助他们私奔?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
当时是快活了,可能会感激自己,可是以后呢?以后他们的生活该怎么办?何况梁山伯还有个老娘,祝英台也还有父母亲人,难道让他们六亲不认,因此与自己的家人决裂?
自己去劝说马文才?
这更加行不通了,虽说曾经出手救过他,但人家也不一定就会给他面子,指不定还会弄巧成拙。
总不能让自己威逼利诱,说你破坏人家的姻缘不好,识相的赶紧自行退出,让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在一起吧!
另外他们之间的事情,既未涉及到妖魔作祟,又非不平之事,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出手相助是情分,不帮忙也是本分,只是匆匆一介过客而已,貌似并没有什么关系。
清官尚且难断家务事,何况他区区修行之人,思来想去,索性一切随缘了。
不过虽说如此,但是他离别之前的小小要求,自己还是可以满足的。
打开腰间锦囊,掏出烛龙镜,心念一动,烛龙镜瞬间变大。
“你想要再见她一面,贫道可以达成你的愿望,只希望这一见,你能放下牵挂,安心的离去。”
他想寻死,王晏能够通过开导劝解,可是心里面的伤痛,却需要他自己去抚平,王晏此举,也是想给他一个好的结果,让他可以不带遗憾的回乡。
“这面宝镜,拥有着念想追踪的功效,你既然与她同窗三年,她的生辰总该知道吧!”
梁山伯一听能让他见到英台,原本无神的双目瞬间一亮,整个人都来了精神。
“我记得!”
“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