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吴光耀个人手里还有很多钱,但是没打算全部投入到地产业上面。
吴光耀银行的存款还有足足2500万美金,这些钱拉链产业贡献了90,而优衣库、老凤祥贡献了10;至于其它产业怕这几年都提不了现。
比如航运,哪怕这次要赚38亿美金,但是环球航运要扩张;38亿美金只够打造270万吨左右的新船,这个价格还只能大部分选择东瀛造船厂。
一艘三万吨的油轮,价值400万美金(欧美在500万美金左右),足以在港岛中区购买两到三幢六层高的大厦。
可以想象,等六十年代来临,吴光耀有多少幢大厦在海上恣意航行!
海王王国,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1960年的时候,吴光耀拥有500万吨的货轮/油轮,自然不会满足;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就争取把船队在1970年的时候,扩张到1800万吨到2000万吨;七十年代还得继续扩张,争取在七十年代末达到3000万吨。
那么这只船队在1980年前,就价值50亿美金左右,到时候怡和等英资洋行,那里还是吴光耀的对手。
其实,哪怕是在六十年代,吴光耀的资金实力,也足以吊打这些英资洋行;但却不是最好的时机,所以吴光耀可能只是会和这些外资企业来个小小的交锋。
在五十年代,吴光耀就和英资洋行的三家,来了一个小小的交锋;当然,正因为是小小的交锋,所以港府才没有偏袒谁。
第266章 【4亿美金计划】(求月票)
1957年元旦刚过,吴光耀在环球大厦召开了股东大会,这一次连汇丰银行的大班都邀请了。
吴光耀、贺远章、桑达士、盖伊汇丰大班四人,在会议室准备开会。
汇丰银行的两名代表有点兴奋,大概觉得新的一年开始了,吴光耀准备拿去年赚的钱出来,给大家分红了吧!
自去年七月底到现在,环球航运在五个月的时间里,净赚18亿美元,而且这个行情还在继续。
就算把贷款全部还掉,也还有9000多万美元的现金流;当然,吴光耀自然不会提前还清贷款。
吴光耀把手中的四叠资料,分发给三人,自己留下了一份。
这些资料首页清清楚楚的写着四亿美金计划!,让其余三人看了就胆战心惊。
半响,盖伊率先不可思议的抬起头,说道:“吴先生,你知道四亿美金是什么概念吗?”
吴光耀好笑的说道:“我当然知道,我可是在最近的五个月时间里,为大家赚了18个亿;那么我问盖伊先生,四亿真的很多吗?”
盖伊愣住了,心里想到,是啊!
这行情再来个四个月,不就有了四亿美元了嘛?
盖伊之所以反应如此大,那还因为汇丰银行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净利润也不过4000万美元。
这十倍的差距啊,而且环球航运还没有用到一年时间!
好在,这种行情是几十年难一遇的,不然汇丰银行都想自己开航运公司了!
当然,还得考虑航运大萧条,那可是直接要倒闭一大片航运公司的行情。
“吴先生,你觉得这个行情还会持续四个月时间?”桑达士追问道。
吴光耀喝了一口茶,才说道:“还是那句话,我也不清楚;哪怕是再持续两个月,我们环球航运就有2亿美金的现金流,难道你们汇丰银行还不肯贷款?”
“可是,吴先生,就像你以前说过,这次事件以后,航运会陷入低潮,那么你为什么还如此疯狂的扩张,我们完全可以稳定扩张,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桑达士说道,这个四亿美元的计划太夸张了,要不是环球航运是这位的绝对控股,那么此时汇丰银行两位代表一定会跳起来反驳。
“短暂的低潮而已,等我们造好船,早就恢复了正常水平。你们想想看,欧美的工业水平是不是潜力无限;比方说,汽车的保有量,那么觉得未来几十年,会不会疯狂的增加,欧美家庭都普及下来。总之,我预测在六十年代,欧美的工业将进入真正的蓬勃发展。那么凭借我们环球航运在这次事件的表现,恐怕以后欧美的航运界,环球航运就是真正的航运明星了”吴光耀解释道。
这就是招汇丰银行入股的坏处,当然相比坏处,好处那就更多了,以后汇丰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怕是英资洋行都可以出卖。
“既然你觉得东瀛造船业已经趋于成熟,而价格又是欧美造船厂的80,那么你这次为什么,还要在欧美打造两亿美金的船只?”盖伊又问道。
吴光耀的计划书上面,设计到方方面面,问题多也很正常。
“既然要在这些国家展开业务,怎么能不交好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那么这个船只订单就是一种抛砖引玉。造船业属于重工业,用工很多,只要我们在一个国家打造几艘万吨船只,就能收获好评一片。这就是所谓的投名状,只有这样,我们环球航运在这些国家才能更顺利。而且,这么多船只,东瀛根本造不了。你们说呢!”
吴光耀可是记得,董云浩在法国打造的15万吨船只下水,来了一个副部长级别的官员,董云浩都不怎么满足,觉得是法国对自己不重视。
所以相反,造船业真的很受各国欢迎!
吴光耀在东瀛已经造了不少船只,首相都到过两次,内阁部长级别的官员更是次次都有一个。
这些人对吴光耀那是极力讨好,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吴光耀是最先在东瀛造大船的船主。
东瀛这些官员自然是希望,以此为广告,向全世界船只宣传自己!
这次的四亿美元计划只是才刚刚立项,先期的工作是派遣团队前往东瀛、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这五个国家打前站,先联络好这些国家领导人,因为吴光耀要成为这些国家的座上宾。
如果那个国家不愿意接见吴光耀,那么不好意思,PASS!
当然,这基本属于不可能的!
哪怕是吴光耀不造船,凭借这次表现出来的航运实力,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也会很有兴趣。
航运就是这个时代的运输霸主,社会影响力极高!
不然,伦敦王室也不会急着给吴光耀授衔,毕竟才二十多岁。
半个月后,吴光耀收到了五国的邀请,纷纷表示愿意扫榻相迎。
吴光耀此次的行程,足足花了二个多月,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国家的领导人。
四亿美金的合同,也全部签订完成。
其中在美利坚、英吉利、法国、德国,这四国一共签订了2亿美元的合同。
在美利坚签订的是7500万美元订单,共计9艘5万吨的油轮,总载重量45万吨;
在英吉利签订的是7300万美元订单,共计9艘5万吨的油轮,总载重量45万吨;
在法国签订的是2800万美元订单,共计6艘3万吨货轮,总载重量18万吨;
在德国签订的是2400万美元订单,共计5艘3万吨货轮,总载重量15万吨。
欧美四国的货轮油轮的总载重量,一共是123万吨。
在日本,签订的是2亿美元的订单,共计25艘5万吨油轮,10艘3万吨的货轮,总载重量155万吨。
也就是说,四亿美元买了278万吨的载重量船只!
这一次吴光耀没有再低调,而是把东方报社的记者都带在了身边。
所以,这两个月环球航运和吴光耀在世界上,也掀起了一股热浪!
世界各国都在报道,毕竟这可是四亿美元的生意。
甚至有国家已经称呼吴光耀为世界船王,当然这只是一种新闻夸张;不说这些船只还没有交付,就是交付了,在世界上也只能排进前三。
重要的是吴光耀接下来,逐渐要淘汰二手船了,似乎到了1960年的时候,也只能维持在450万到500万吨的载重量。
吴光耀回到港岛,已经是四月初旬,距离苏伊士运河重开,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
而此时,环球航运已经保证了9个月时间,盈利38亿美元。
回到港岛,吴光耀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再度高了一筹,所有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崇拜和羡慕。
能和世界上几个大国领导人会面,显然已经是顶级商人了,虽然这位商人是去送钱的。
第267章 【来自对手的压力】(求月票)
对于环球航运在全世界大规模造船的行为,奥纳西斯有点嗤之以鼻;
奥纳西斯觉得吴光耀这种喜欢孤注一掷的行为,是一种大冒险,迟早要尝到恶果!
奥纳西斯在这次机遇中,赚的也不少!
当然,因为当初美利坚的陷害,奥纳西斯只能选择美国注册公司,船员一部分也是美国人,就连造船都必须在美国造。
所以,这就造成了奥纳西斯的航运成本,起码要比环球航运多的多。
以美利坚船员每月工资为例,大概在240美元左右;而港岛的船员工资才12美元(70港币)左右,来去竟然是20倍。
这还是以前港币贬值,再加上这些年工人工资涨幅也较大,才拉近了一些距离;
在40年代末的时候,两边的工资可是相差40倍,恐怖之极!
奥纳西斯的船队在这次航运机遇之前,还有少部分的船只签订的是半年或者一年的合同,毕竟不是谁都有预测未来的本事!
所以,奥纳西斯虽然拥有300万吨载重量,但是这次的盈利,未必有环球航运的多,估计也就三亿美金多点。
而且,奥纳西斯年纪也大了,根本不敢再冒险!
所以他决定,把这次的盈利一半来投资陆地资产,一半用来建造船只和还贷。
奥纳西斯想起环球航运的造船成本、海员工资、和贷款利息就头痛,实在太便宜了!
“老板,这次我们一共盈利33亿美元”一名美国高管向奥纳西斯做出汇报。
奥纳西斯一下就忘记了对吴光耀的羡慕和嫉妒,高兴的说道:“我们的贷款具体还有多少?”
“8000万美金,如果连上利息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