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36章 【集装箱驶出亚洲】(求月票)
1955年以前,葵涌醉酒湾是一片朴素迷人的田园景色,随着环球集团在这里投资了三个货柜码头,让这个昔日宁静的港湾热闹非凡。
港岛葵涌地区,也成为世界货柜航运的起源地,名声大震。
而环球码头公司因此拥有了巨大的名声,所以这些年顺势在世界各地相继投资货柜码头;
目前,环球码头公司拥有的货柜码头达到了十五个,它们分别是:
港岛三个(葵涌123)、东瀛三个(东京港、大阪港、横滨港)、星岛两个、马来一个、南非两个、英国一个、德国一个、巴西两个。
经过多年的发展,货柜运输开始趋向全球化,欧洲、地中海、北非、美国等国家已普遍使用货柜船。
然而,在处理这些大型的长方形货柜前,有关方面必须先设置专用的码头设施,才能享受提升效率带来的便利。
而无疑,环球码头在这方面拥有很大的权威。
不过遗憾的是,哪怕是货柜运输开始世界流行;
但是目前为止,货柜运输还没有跨过大西洋,更不要说有远东地区到欧美的货柜船航线了。
这种远距离的货柜航行不仅仅需求航运技术,也需求业务、码头等各方面的支持。
1961年,金秋十月。
葵涌货柜码头人潮汹涌,不少人正在观望码头上繁忙的景象;
他们当中有一些是港岛的商人,此时吊运的货柜就有他们的货物;
环球航运旗下的子公司——环球货柜运输服务公司,早已经实行按柜收费,不再按照重量收费;
当然,为了考虑到有的顾客用一个柜比较浪费,所以环球货柜运输公司又允许几个公司租赁一只货柜。
经过多年的运行,环球货柜运输公司已经开辟了多条货柜运输航线,唯独没有冲出亚洲,走向欧美。
而就在今日,环球集团的货柜船,将驶向欧洲,开辟集装箱时代的新篇章。
如果顺利,这将是货柜运输真正的跨洋航行,后续将真正的进入货柜时代。
人群中也有很多记者,他们来自港岛、东瀛,甚至还有欧美的记者,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人群中也有很多市民,他们则纯粹是来看热闹的,他们甚至不懂今天的这个航行,意味什么;他们只是好奇,这种大柜子怎么装到货船上面去。
看着一只只20尺柜被吊运到货船上,这种场景还是让围观的人很震撼。
从最早的12尺集装箱,发展到如今的20尺集装箱,环球集团可是做了很多的试验,最终确定了20尺货柜作为其中一个标准。
当然,这个标准在世界上还没有统一,后续环球集团将为了这个标准,游说欧美的航运公司。
制定标准,这是一个多么荣耀的事情,而环球集团应该有这个荣誉。
“那里面装的都是什么?”一名围观的市民好奇的问道。
周围人议论纷纷,唯独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知道,报纸上有说,里面的货物有成衣、纺织品、塑胶花、玩具;甚至还有东瀛的货物,像电器之类的产品。”
“东瀛的货物怎么在我们港岛的码头上?”
“你傻啊!港岛是转口港,东瀛出口欧美的货物,港岛是他必经之路。”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很多英资洋行的大班也来到葵涌码头,观察环球集团的一举一动。
“我们英资洋行应该也联合起来,投资一个货柜码头,以免未来落后于华商集团。”捷成洋行的大班开口说道。
捷成洋行在后世名声不显,但确确实实一直存在港岛,而且是一个比较大的洋行。
不过,捷成洋行的话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赞同。
作为怡和洋行兼九龙仓大班的凯瑟克,按道理此时应该感到焦急,毕竟葵涌货柜航运码头,直接影响着九龙仓。
但是恰恰相反,凯瑟克此时对货柜码头毫不关心,甚至是不屑一顾。
凯瑟克认为货柜运输未必能占据多大的份额,但是货柜码头投资却需要极大的投资。
按照环球码头的经验,一个货柜码头需要上千万美元;
毕竟在1955年,环球航运的货柜码头启动资金就是1000万美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物力的成本增加,一个货柜码头的投入可能会在1200万美元以上。
这个投入对港岛任何洋行,都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他们联合起来,也未必能拿的出。
在后世,港岛是1966年才成立了货柜码头委员会,然后因为投入太大,前景未明,一直未有行动;
直到1969年才由欧洲的三个著名货柜航运公司牵头,汇丰、太古、捷成及嘉道理家族随后加入;
而作为九龙仓的主人,怡和洋行反而拒绝了加入;
这件事情,一直让怡和洋行后悔无比。
看没人回应自己,捷成洋行大班不由得暗暗失望,英资洋行也不团结啊!
汇丰已经是彻底倒向华商那边了,哪位华人做什么,汇丰银行就跟着做什么;
当然,也是利益驱使,汇丰银行这些年跟着吴光耀,每年的利润比汇丰银行原本的利润都高。
换那个洋行,都得这样选择。
此时,吴光耀正在陪同港督柏立基等政府官员,见证这次航运大事。
“吴先生,你觉得我们港府是否应该成立一个货柜委员会,研究航运新趋势及港岛的对策?”
柏立基的话让吴光耀心头一震,这对自己可不是一件好事!
“总督阁下,货柜远洋航行趋势未明,再加上投资巨大,未必有人愿意加入进来,我的意见是再观察观察。当然,你可以去问问大家,愿意加入么!”吴光耀说道。
不管怎么说,环球集团在葵涌已经有了三个货柜码头,吴光耀还是不急的。
而且就像吴光耀所说的那样,就连欧美都还没有普及,你觉得这些英资洋行敢投资吗?
柏立基自然知道吴光耀的想法,不过自己觉得吴光耀也说的很对!
环球航运之所以敢率先开通远洋货柜航线,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完整的技术,巨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港岛其它英资洋行,绝对没有这个实力!
汇丰银行倒是有钱,但是现在已经被环球集团绑在了一起。
“你说的有道理!是我太急了一点,还是等待形式明了,我们港府再成立这个委员会。到时候,还请吴先生来担任这个委员会的副职,给我们提提意见!”柏立基退而其次的说道。
环球集团在货柜运输上面,拥有足够的经验,港府自然想多倚靠一下;
但是,港府绝不想环球集团,染指接下来的货柜码头建设了。
要知道,后世的葵涌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独占一个货柜码头,而环球集团已经占了三个。
如果货柜时代来临,环球集团不知道要遭多少人羡慕和嫉妒;
但是吴光耀不怕,自己有99年的租约合同,还有汇丰银行这个盟友。
吴光耀预估,等环球集团开通了到欧美的航线之后,五年之内就会引起大家的重视;
到时候,也正是货柜航运时代的来临!
而葵涌在后世有九个货柜码头,也就是说还有六个货柜会建立起来;
不过吴光耀预估,港府可能不会再让环球集团投中的;
毕竟好处要给大家分,美国、欧洲、东瀛的投资商都会来此投标。
第337章 【华夏城】
长江实业的‘新港城’三期火爆开盘,让长江实业的股票大涨,升水到16港元每股;
因此,长江实业的总市值已经高达768亿港币,14个月的时间涨幅高达128,让股民喜笑颜开。
而吴氏家族手持3000万股,总价值也高达48亿港币;
让人不仅感叹,股市还真是个造富的机器。
此时的长江实业,可谓是多点开花;
住宅楼宇、工业楼宇共同开发,还要商业体、商业大厦收租。
长江实业的具体情况如下:
住宅用房方面:一共是110万平方尺的土地面积,共计九幅地皮。
在建的住宅楼盘就有六个,其中三个已经动工了一年,并开始出售了;
另外三个却刚刚开始动土,连地基都没有挖好,也算进入了开发阶段。
六个在建住宅楼盘,一共9500个住宅单元,住宅面积高达750万平方尺,可容纳4万人居住;
六个在建住宅楼盘预计销售35亿港币,净利润预计在18亿港币左右(房价上涨,带动利润率上涨)。
剩下的三块地皮,预计将在1962年下半年进行开发;
预估开发出4500个住宅单元,住宅面积约360万平方尺,可供18万人居中;
届时,港岛九龙的房价预计在50港币到55港币之间,后面三个楼盘预计销售18亿港币,净利润可达1亿港币。
这样算下来,长江实业在第二波的地产高潮中,光住宅楼宇的净利润就可达28亿港币。
工业楼宇方面:在建的工业楼宇有三个楼盘,都是10层高的独幢厂房,总面积50万平方尺;因为工业楼宇是准备来租的,所以为此长江实业需要投入3000万港币左右。
商业大厦方面:长江中心商业体每年的租金,预计在2400万港币以上(逐年增加);从廖氏购买的商厦共计两幢,花了2000万港币,都是中区老式的9层商厦,每年收租在160万港币。
如此多的项目,长江实业在资金上面并不感到困难;
毕竟一开始的启动资金就有上亿,接着又贷款了4000万港币;
后面因为卖了期房,资金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回笼了。
而且,开发地产项目之前,长江实业没有任何负债。
1962年1月,吴光耀召集了长江系的管理层,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会议。
大大小小的三十多个子公司负责人,轮番上台汇报工作;
汇报完毕之后,大家再坐在一起互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