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光耀笑着说道:“说说看,你们两人一起来我办公室,一定是有事情汇报!”
马丁示意吴泽林来说!
吴泽林开口说道:“老板,是这样的:去年(1979年)嘉宏地产盈利16亿港币,加上其它兄弟公司的盈利,整个集团公司一年净利润为32亿港币。加上集团公司的现金储备,我们有将近5亿港币的现金流。”
吴光耀点点头,说道:“不错!所以,你把主意打到这5亿港币上面来了!”
吴泽林信心十足的说道:“老板,虽然城市花园项目(原北角电厂)可以持续为港灯集团带来地产收益,但毕竟只有这一个项目!目前,香港的地产市道正热,所以我寻找了一个很大的机会,保证让公司的地产事业更上一层楼!”
吴光耀耐心的说道:“说说看!”
吴泽林身体前倾,脸上带着一丝兴奋,说道:“会德丰集团旗下拥有不少物业,可以拆掉重建;但会德丰集团似乎对独立发展地产信心不足,他们的策略是和实力雄厚的地产集团合作,将旗下拥有的物业地皮出售,套取利润。”
吴光耀恍然,吴泽林恐怕已经找上了会德丰集团,否则不会先提出这个问题!
“你和会德丰接触过?”
吴泽林点头说道:“恩,我也是发现会德丰总是和黄河实业合作开发旗下的物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和马登先生接触了一下!没想到,马登先生一听我是老板的手下,就来了兴趣;我们港灯集团有资金,也有丰厚的地产经验,很快就达成了口头合作协议!”
听到黄河实业,吴光耀知道李超人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
原来,吴光耀以为抢了李超人的很多机缘,李超人肯定在地产领域会落后其他人,黄河实业论排名恐怕位于港岛地产十名以外;
然而事实是,黄河实业这几年到处找寻机会,手中没足够的地皮,就找有地皮的人合作;
要知道,这几年港岛地产火热,一些开工厂的纷纷想开发自己的厂皮,但又无经验;
这些人一看李超人找上门,纷纷一拍即合,双方合作开发地产项目。
除了工厂,还有想会德丰这样的老牌公司,也有非常多的物业需要重建,黄河实业又有了大量的机会。
当前,黄河实业的市值已经位列港岛地产业第七位,表现很不错!
“具体是什么项目?”
“由置业信托(会德丰旗下)、黄河实业、嘉宏地产,三方一共出资30亿港币,重建并出售会德丰旗下多达二十多处的物业!”
“这些物业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出售?”
“一年时间左右!”
听到一年时间,吴光耀放下心来!
离‘中英谈判’还有两年八个月,必须卡点!
而10亿港币的资金,对于港灯集团来说,并不算困难;
港灯集团并无负债,相反还有一笔政府冻结的储备基金;
冻结的储备基金是港灯公司(只是电力公司)超过15的利润部分,港灯集团在发生经营亏损、新电厂投资时,可以去申请动用这笔储备基金;
但投资地产,肯定是不可以申请!
但港灯资产优良,盈利充裕,贷款五亿港币不成问题,就是十亿港币也可以!
“这个项目可以做!贷款就找光大银行和恒生银行,肥水不流外人田,利率保证不高于汇丰、渣打!”
“是,谢谢老板支持!”
吴光耀似乎想到了什么,对吴泽林说道:“会德丰旗下有两幢大厦——联邦大厦、国际大厦,你帮我问问他们,肯不肯出售!”
吴泽林闻言,自信的说道:“他们会出售的!他们连会德丰大厦、马登大厦重建后,都是以出售为主,这两幢大厦也绝对会出售!”
吴光耀点点头,一想也是!
马登家族现在的想法是,对面会不会没收香港的资产,所以想把陆地资产转变成海上资产(造船);
而会德丰集团的张玉良家族,也有想移民的想法,所以也想出售会德丰集团的物业。
而说起联邦大厦、国际大厦,吴光耀只能说,老李对不起了,又抢了你6亿港币的利润;
为何说抢了李超人6亿港币?
原来,会德丰有一个策略,是将旗下物业作为‘资产重估’,然后当做资本,与外间财团合租联营公司;组成联营公司的过程中,会德丰先收取一笔‘重估资产’的非经常性盈利,联营公司将物业出售后,又再分成利润。
典型的做法就是:
前世的1980年,联邦地产(会德丰旗下)与长江实业(李超人旗下)组成联营公司——卓见投资,各占50的股份;卓见投资先以10亿港币购买了联邦大厦、国际大厦,而这10亿港币长江实业需要出5亿港币,即垫付5亿港币;联邦地产不出一分钱,而且先收5亿港币的‘资产重估费’。
几个月后,这两幢大厦以22亿港币成交,双方各分11亿港币;
相当于会德丰回收16亿港币,李超人赚了6亿港币!
为什么有这么騒的操作?
一切都来源于会德丰对地产信心不足,而李超人知道地产业会越来越旺盛;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港岛的地产就被炒疯了!
想到于此,吴光耀担心会德丰不肯直接售卖大厦,而是想这种騒操作;
所以,吴光耀提醒吴泽林道:“那两幢大厦如果愿意出售,不管那种合作都可以!如果直接出售给我,你就说我报价18亿港币!”
吴泽林惊讶起来,说道:“市场价应该在16亿港币左右,老板会不会报高了!”
吴光耀摆摆手,说道:“你都说了是市场价,现在地产升值很快,我不想耗下去!”
几亿港币,吴光耀本身也不是特别在乎,但心里觉得打压李超人,很符合自己的心情!
第618章 【金钟站附近的大厦】
吴光耀太高估马登家族和张玉良家族的胃口了,听闻吴氏家族报价18亿港币购买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会德丰立马答应了下来;
期间没有发生讨价还价,可见吴光耀给价之高!
当然,吴光耀也不亏;
须知再过半年时间,这两幢大厦的价格就可以升值到22亿港币以上。
话又说回来,吴光耀之所以给价18亿港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本月初,陈青松的佳宁集团以998亿港币的价格,收购置地的金门大厦;
这笔交易是世界单体建筑交易的最高纪录,也彻底点燃了港岛的地产炒买风潮;
所以,不给一个高的报价,会德丰也许会待价而沽!
联邦大厦位于中环德辅道中71号,紧挨着香港会所大厦(吴氏拥有半数权益),和希尔顿酒店(和记黄埔资产,前世长江实业总部)隔了一条遮打道和遮打花园。
国际大厦位于中环红棉道上,离前世的中银大厦不远,地理位置也相当好。
联邦大厦
九龙仓置业正在和会德丰集团,签订物业买卖合同;
随着吴光耀龙飞凤舞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大名,九龙仓置业再收获两幢中环大厦。
交易完成,约翰·马登心情复杂的说道:“吴先生还真是钟爱港岛的商厦啊!”
约翰·马登眼红香港的地产业,但又担心步怡和的后尘(1950年,大陆没收怡和资产。)
不相信大陆政府,是马登家族最后落败的根本原因!
吴光耀笑着说道:“正常投资而已,在海外赚了不少钱,总得为资金找个出路!”
见张玉良在一旁沉默不语,吴光耀打趣道:“张氏家族果然低调,港岛市民怎么也不会想到,港岛还有个如此有财势的家族!”
张玉良老脸一红,连忙说道:“吴先生严重了,港岛比我富裕的人不知凡几,我怎么敢称有财势!”
在前世的1985年,李超人力压船王包玉钢,第一次被福布斯排行榜排名为亚洲华人首富,李家也成了香江第一家族。
但一次记者采访,李超人却公开表示,自己只是明面上的首富;
在香江,资产超过他的能超过一掌之数。
虽然这可能夸张了一点,但在香江,隐形富豪到处皆是,张玉良就是其中之一;
前世如果不是在1985年,会德丰大战爆发,大部分港人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会德丰,其最大股东居然是一个华人家族。
张家从20世纪初就已经在香江经商,靠着卖西药起家,50年代开始涉足地产;
在1962年,张家第四子张玉良以家族资金在中区兴建两栋大厦——联邦大厦与国际大厦。
在60年代,一个华人家族能在中环核心区域买下两块地皮,再以自己资金兴建两栋大厦;
其中的联邦大厦更是当时(前世)的香江第一高楼,家族实力可见一斑;
船王包玉钢估计在那一年也没这个能力,说是当时的香江第一华人家族也不为过。
但这样的家族,这种大投资,因为使用的是自己资金,当时的传媒及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行为之低调,让人惊叹。
后来张玉良连续将两栋大厦售于马登家族的联邦地产换其股票,到了1970年,张玉良持有了超过77的联邦地产股份。
而在1970年至1972年,张家再次借壳上市,以联邦地产、半山区梅道、花园台等物业先后交换会德丰股份,最高峰时期张家持有会德丰股票高达40,而明面上的会德丰持股家族马登家族的股份还不足20。
张家与马登家族相反,张家极其低调,只要其肉(实),不计其壳(名)。
而约翰马登则是好大喜功,只要其名,不计其实,相互配合,完美的形成了一个平衡。
直到后世会德丰亏损严重,矛盾才爆发出来。
而此刻,约翰马登因为不看好香江的前途,在包玉钢大肆减船登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