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年香港地产注定只能是‘萎靡、停滞’状态,能不产生大跌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后面慢慢再谈呗!
第668章 【不太平的港岛】
1983年开始,港岛开启‘大浪淘沙’,时不时传来一家公司清盘的消息。
佳宁集团在1月份正式清盘,陈青松等人也因为串骗他人讹诈股东及债权人的罪状被指控;
相比前世,这一世关于陈松青等人的证据比较充分;
首先,裕民财务的主管没有被陈松青杀人灭口;
其次,佳宁集团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也没有自杀;
最后,警方还收到了匿名人递上了的证据。
佳宁集团的清盘、以及再次传出中英谈判不顺的消息,导致港岛人心惶惶;
这种社会形势,倒霉的势必是银行业;
事实就是如此,多家财务公司接连开始清盘,一时间港岛再次发生了银行挤提事件。
对于银行来说,储户存钱之后,银行需要拿去放贷,是不可能全部作为流动资金的;
那么就是说,储户的钱永远是大于银行的流动资金;
所以,不管是哪一家发生银行挤提事件,都有可能濒临破产。
唯一的差别就是,信誉好的银行是不会发生大规模银行挤提;
加上这种银行,一般都拥有存款的25%以上的流动资金;
所以,信誉好的银行风险极小!
那么一旦发生社会恐慌导致的银行挤提事件,最倒霉的就是港岛的‘财务公司’;
港岛并不是只有银行才能开柜存钱,财务公司也是能吸收储户资金的;
但财务公司之所以不称之为银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实力不够,还未拿到银行牌照。
正因为这些财务公司实力不够,存款还大部分在地产商产生了亏损;
所以,一旦发生挤提事件,财务公司只有清盘一途。
除了财务公司和小型银行,还有一些地产公司也开始清盘,比如嘉年华地产;
嘉年华地产的创始人正好在2月份死亡,痛失掌门人又爆发财务危机;
其后,嘉年华在股市停牌,宣布清盘。
。。。。。
所谓‘大浪淘沙’,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袭来,虽然卷走了大部分盲目投资者的生平积蓄,并使香港的工商经济和股票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
但危机也同时给一众企业带来严峻考验,看看谁是真材实料,谁是滥竽充数;
大多数公司会吸取港岛以往的经验,在发展地产的同时,也会控制公司的债务率及流动资金;
这种公司就算遇到了这种危机,也能安然等待黎明。
还有一部公司以及投资者,他们一般盲目的投资,或巨额贷款,或使用杠杆;
最终如同一个肥皂泡,一戳就破。
同时,风暴所造成的破坏,也让政府明白现在的法制,确实无法配合工商市场、证券市场的急速发展;
后知后觉的港府开始亡羊补牢着手研究,重新制定一套适合的法案!
。。。。。。。。。
3月,港岛爆出一个震撼消息:香江最大的华资银行之一,恒隆银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兑;
大量的储户开始不计损失的彻夜排队,意图将自己在恒隆银行的存款全部取出来;
为此,哪怕丢失了多年的定期利息,也在所不惜。
早在去年9月,铁娘子摔跤后,香江房地产市场崩溃;
一些媒体就纷纷跳出了,预言着香江的部分银行,必然会重蹈当年廖创兴银行、恒生银行被挤兑的命运。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没问题的,小型银行一直靠高息吸引储户;
而储户们虽然被高息诱惑,但也极为担心自己的钱财入了水坑;
如果银行失利,极容易引发挤兑。
一旦挤兑爆发,银行不会死于之前的亏损,但却立刻会被这股挤兑的风潮击垮。
毕竟,银行吸收了储户的存款,肯定要贷出去;
不然,如何才能支付储户的利息?
可挤兑一旦发生,银行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调回现金;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唯一的结局就是宣布清盘,由政府接管。
在香江,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地产公司;
当地价崩溃之时,地产公司与银行一损俱损,必然发生亏损;
这时候,所有的储户本身就是火药桶,只要一点消息,就会被点着。
按照恒隆银行的规模,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那么这次为什么在一众中大型银行中,恒隆银行首当其冲呢?
说起来,也是恒隆银行倒霉,连续被牵连:
第一件被牵连的案件——谢利源金铺创办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70年代,黄金价格大幅上涨,谢利源金铺推出“千足黄金积存计划”:市民可开设黄金账户,按当日金价买卖黄金。推出之后大受香港市民的欢迎,业内人士估计谢利源金铺借此吸收资金2000多万元;
但是谢利源金铺推出的这种纸黄金,并没有按客户的需求去市场上买卖黄金,也无大量的黄金储备;1982年8月,国际金价大幅上升,每两黄金上涨近1500元,谢利源金铺被迫在市场上补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只好在9月6日倒闭;
谢利源金铺倒闭之后,市场盛传谢利源与恒隆银行关系密切,部分手持谢利源金铺黄金券的投资者到恒隆银行要求兑换现金,遭到拒绝;一时间有关该银行发生支付问题的消息不胫而走,触发了恒隆银行的挤兑风潮;两日之内,被提走的款项接近1亿元;
幸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表声明,全力支持恒隆银行,挤兑风潮暂时平息。
第二件被牵连的案件——前面的问题却未平息,2个月之后(1982年11月),大来财务公司因为欠多家银行共计6。5亿港币无法偿还,而被迫清盘;而恒隆的两名董事也是大来的董事,因此恒隆银行的清偿能力再次受到质疑;后市场上多家活跃的财务公司相继倒闭,市场一片风声鹤唳。
第三件被牵连的案件——恒生银行、渣打银行、港府通过调查发现,恒隆的问题远比披露出来的多和大;大家发现恒隆银行隐藏了一批坏账,于是连忙拒绝了恒隆银行的一张支票付款;一时间恒隆银行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挤提事件再次发生。
。。。。。。。。。
光大大厦
雷洪在向吴光耀汇报情况:“老板,恒隆银行的庄氏兄弟,希望能见您一面!”
吴光耀好笑道:“这是病急乱投医啊!不对,说是狗急跳墙也差不多!”
雷洪点点头,认可了吴光耀的说法:
“恒隆银行虽然是一家规模不错的华资银行,但我们的金融体系根本不需要恒隆银行进行补强。再说了,恒隆银行的问题很大,我们如果接手,势必要背上一笔很大的债务!
恒隆有两笔很大的亏损被隐瞒了,但被港府和银行公会查出来了;
第一,有2。66亿港元的款项被前任公司董事以及关联机构以极少抵押的情况下被一笔笔借走,按照香江的法律,这已经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第二则是,已经破产的大来财务,仍然欠着恒隆银行4亿港元的债务,这笔钱恒隆银行的高层一直拼命的隐瞒着股东,但还是被专业人士查了出来。”
恒隆银行创办于1935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华资银行,与恒隆地产(陈启宗)没有关系;
1976年,菲律宾福建侨商庄荣坤、庄清泉收购恒隆银行80%的股权;
恒隆银行在70年代发展过快,在80年代初的地产大潮中投机过度,所以到1983年时,已经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吴光耀冷笑道:“你也许认为他们是想把恒隆银行出售给我们,那你就想错了;这两兄弟恐怕是想着,我们只是出手援助而已,根本没想着对恒隆银行松手。”
雷洪不可思议的说道:“这不会吧!港府已经准备采取对恒隆银行进行清盘了,这两兄弟还想着这种美事!”
吴光耀说道:“那就拭目以待,别人既然求上门了,答不答应也见见再说!”
其实,恒隆银行虽然亏损了,以及损失了一些违规操作的资金,但还是可以考虑拿下的;
在前世,港府接受恒隆银行之后,通过外汇基金向恒隆银行注入了3亿港币,
经营了几年,收回了成本之后,港府并不想做婆婆了;
只是先做奶娘,再做红娘;
于是,以6亿港币的价格,卖给了国浩集团。
。。。。。。
在吴光耀答应见见庄氏兄弟后,不到1小时两人就来到吴光耀的办公室。
雷洪介绍道:“老板,这位就是恒隆银行的董事长庄荣坤,这位是庄清泉。”
雷洪没有介绍吴光耀,在他认为里,在港岛生活,你可以不认识港督,但你必须得认识自己的老板吴光耀先生;
别说在小小的港岛,在整个国际上,吴光耀的知名度比一个港督可大多了!
庄荣坤连忙说道:“久仰久仰,来港岛也有好几年了,只是远远的看见过吴先生,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认识!”
吴光耀笑着说道:“庄先生谦虚了,我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一定要认识我的说法!”
一番谦虚后,庄荣坤急迫的说道:“吴先生,今天我们兄弟二人过来,想必你也知道原因;我就直话直说了,还请吴先生看到同为华人的身份上,帮助我们恒隆银行度过难关!”
吴光耀皱皱眉头,海外华人何其多,自己帮的过来吗?
“两位,恒隆银行但凡问题不是很大,我相信别说华资银行,就是英资银行,都愿意拉一把!大家之所以放弃恒隆银行,你们两位应该明白原因!”
香江的商业史上,发生的银行挤提事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说是家常便饭也很正常;
有些挤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