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小子上道,同行也挺满足,有种受人尊重的感觉!
“我知道的不多,听说五名持枪歹徒,直接打算在街上绑架。那知道刚掏出手枪,就遭到一伙人射击,那枪法叫一个准啊,五名绑匪顷刻之间,就死了两人,剩下的三人狼狈逃窜。”
“你是说吴光耀的保镖有枪?这可是大忌啊,港府允许商人有这么多枪吗?”
“谁给你说是吴光耀的保镖,枪击了绑匪。是另外一拨人,但是大家也不知道是谁,所以有传言,吴光耀有贵人相助!”
骗鬼吧,还贵人相助,怕是养的杀手吧!记者们心里想到,只是没有说出来,毕竟这事没有证据。
四辆福特汽车停在了酒店门口,记者们纷纷准备拍照,瞻仰吴光耀的风采。
不过,他们失望了,一群高大的保镖快速下车,并成一排,挡住了大家的视线。
“艹,搞毛啊,见不得人啊!”一记者忍不住说道。
“小心点,你想死啊,当心被暗杀了!”同事好心的劝道。
“不会吧!我刚才声音很大吗?”记者急忙问道,自己怕啊,外面传的太神了。
说吴光耀很受港府高管的青睐,在港岛属于横着走的。
车门被拉开,吴光耀走出车门,然后绅士般的扶着林月如下车。
两人在外人看来,就好像一对神仙眷侣,气质超凡。
在吴光耀车队的后面,一辆桥车里的司机抱怨道:“这吴老板谱也摆的太大了吧,已经影响到老板了。”
后排的人说道:“没事,我不急,年轻人嘛,喜欢这场面也是正常,再说别人有这个实力。”
两人刚走进酒店,就发现一个趣事。
后世赌王何鸿燊(何东侄孙)本想自己上前招呼吴光耀两人,却发现自己二伯何世俭(何东二子)先行一步。
赌王何鸿燊一愣,心里不仅想,我还不够资格么?
此时的赌王,年龄不过27岁,却也在澳门创办了煤油公司、洋行,也算小有成就。
“吴老板,欢迎欢迎,鄙人何世俭,何爵士的二子。”何世俭先主动介绍自己,这次父亲大寿,特意点名要看看这位华人新晋富翁,自己自不能冷落别人。
吴光耀倒是真的有点受宠若惊了,何家就是在大陆都可以横着走,居然对自己如此重视。
何东爵士帮助过国父孙先生,和蒋先生也有很好交情。
他的影响力也绝不仅仅是在商场上,据说妻子和三子何世礼回浙江礼佛,就连督军都来拍马屁。
在港岛也不仅仅是一位商人这么简单,据说当初要带头支援东北军一个炮兵旅,以抗击倭寇。
可以想象别人的势力,是如何的大了吧!
“何伯父,这位应该是鸿燊兄了吧?”简单的聊了几句,吴光耀看何鸿燊在一旁也不说话,主动问道。
何世俭到底是60岁的人了,吴光耀可没多少话题,以后也没有多少交际。
倒是赌王何鸿燊不过27岁,吴光耀倒是想认真的结交一番。
“对,是我的侄子何鸿燊,你们两人年纪相当,应该聊得起来。鸿燊,带光耀去大厅,不要怠慢了别人,失了礼貌!”何世俭说道,他也看的出吴光耀和自己并没有什么话题。
在何鸿燊的带领下,吴光耀和林月如走进大厅,来到一桌,正好何贤等人也在,倒也不陌生。
此时大厅,宾客满座,怕是有500人左右。
如果吴光耀猜测不错的话,这500人绝对汇集了港澳的政商两届的佼佼者。
“怎么样?气派吧,何东爵士向来以华人自居,深得华人的尊敬。据说,今天楼下大厅也被包了下来,也作为何东爵士的寿宴地。”何显说道。
“何兄,你也不差,你就是澳门的何东爵士。”吴光耀顺口说道,同桌几人纷纷赞同道。
吴光耀可没有说错,在二战中,由于葡萄牙是中立国,东瀛虽然没有占领澳门,却也派了特务机关。
RB特务机关林立的澳门,因其陆、海军特务机关内哄,而趁机封锁澳门的事件。
是何贤前去谈判,成功解围。
甚至何贤在澳门有‘华人总督’和‘影子内阁’的称呼,可以想象,何贤在澳门确实堪比此时港岛的何东。
只是澳门较小,影响力不足以和港岛相提并论而已!
“过了,我不及何东爵士万一,我不过是热心好施而已。”何贤谦虚道。
吴光耀望向大厅,不远处的何东爵士正在主桌坐着,旁边豁然就是布政司司长。
布政司司长朝吴光耀点点头,一下子让吴光耀备受关注,原来传言不假,这位深得港府看中。
何东爵士看见布政司司长在和人打招呼,连忙询问:“莫非那位少年就是新晋的华商巨富吴光耀?”
“何爵士也知道他,我还以为您最近在家养老,不关注这些呢!”布政司司长好奇的说道。
何东小胡子微微翘起,对布政司的话,显然不感冒。
“司长何出此言,我还活的好好的,何家的生意,我还没传下去,还是我在当家,我又怎么会不关注港岛的事情呢!”
何东二战后从澳门回到港岛,以82岁的高龄,重振家族生意,又岂会甘心,被人说养老。
哪怕这个人是布政司司长也不行,就是这么硬气!
布政司司长听了也不生气,反而说了声对不起,眼前的老人虽是英籍,却自称华人。
这老家伙开寿宴,港府都紧张,看看这大厅的客人,差不多汇集了港岛华人政商两界精英人士。
如此,港府怎么能放任,所以安排了不少人前来拜寿,实则监视。
当然,何东爵士毕竟是英籍,港府也是相当倚重。
第九十章 发展制造业
何东对大儿子何世荣说道:“去帮我帮那位少年请过来,和我说说话!”
吴光耀和林月如来到何东面前,礼貌的说道:“何爵士安好!”又和旁边的布政司司长等人打过招呼。
何东饶有兴趣的看着吴光耀和林月如,半响才说道:“好,神仙眷侣。年轻就是有朝气,我不服老都不行。两年横跨三个产业,个个都做得有声有色,未来的港岛经济,还是要靠你这些年轻人啊!”
吴光耀连忙谦虚道:“没有没有,我只是运气好,我也没有想到发展这么顺利。”
桌上还有不少其他商人,甚至港府的人,自己还是要低调一点好!
“谦虚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更何况我发现你的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都是一些制造产业,这绝不是运气。这是一个好苗头,港岛虽说素来都有转运港一说,但是未来还得靠制造业。”何东说道。
何东的话给吴光耀还是比较大的震撼,这位老人倒是看的清楚,所谓人老成精就是这个道理吧!
作为后世人,吴光耀知道,香港在1950年因为美利坚的封锁,差点经济崩溃,正是靠着制造业才把经济拉回来。
布政司司长的后面早就站着一位翻译,听完何东的话,若有所思。
“吴先生,你觉得港岛的经济该偏重贸易,还是制造业?”布政司司长突然问道。
此时,周围的人纷纷竖起耳朵,没想到这位年轻人深得这些大佬看中。
吴光耀自然不会不答,如果自己想在港岛站的更稳,和港府的关系就必须打好。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己没道理和港府对抗!
再说,吴光耀已经把自己看作港岛人,也想为港岛的经济做一些贡献!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难民,每次吴光耀看见,内心都暗暗的心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多灾多难的华夏人,虽然以后会复兴,但是还得经历三灾九难!
30年过后,才是康庄大道!
自己如今有一些实力了,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在筲其湾,吴光耀常常向难民发送大米,自己工厂的工人都是出自难民。
并且吴光耀规定,凡是自己旗下的工人,家庭只能有一位在自己的工厂。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想惠及更多的家庭,毕竟只要有一位工人在自己的工厂,一家人的吃喝基本上不用愁了!
所以,要说吴光耀在哪里最受尊敬,那一定是筲其湾。
“何老,司长,我觉得要想港岛长治久安,还是唯有发展制造业。你们也知道越来越多的难民来到港岛,传统企业根本养不了多少人工。制造业就不同了,一个工厂可以养活几十到几百个家庭。”
“那你有什么高见?”布政司司长迫不及待的说道,最近港府很头痛,难民太多了,如果放任不管,又怕他们闹事。
再说了,要是难民出现大规模饿死,港府相信大陆的两个政权,一定会借机找港府的麻烦。
“鼓励内地来港的商人,开设工厂。港府可以给便宜的土地和税收,让这些商人放心的投资,到时候港岛的制造业一定会有所改善,不再单独的依靠贸易。”吴光耀知道,要想港府出钱,基本无望,但是建厂用的土地和税率,完全可以给些政策。
“你的这个建议,我会好好的和港督讨论,你好好的开自己工厂。我听人说,你在筲其湾经常布施,这是个好事。”布政司勉励道。
周边的人纷纷心里感叹,这位年轻人不得了,随随便便说几句,连布政司司长都赞同了。
何东看布政司司长抢了自己的风头,倒也没有生气,对吴光耀的话语也很赞同。
“制造业不容易啊,一向由欧美把持,那你觉得我们该从那方面着手呢?”何东现在对吴光耀是完全来了兴趣,全然忘了还有很多人等着给他拜寿。
“当然是轻工业,也只有轻工业我们才有优势,那就是机械化程度不高,但是我们又占据了廉价的劳动力。比如说纺织业和成衣这两个产业,我们港岛完全可以做到,向欧美输出的能力。我旗下的优衣库,现在就在帮美利坚成衣厂,代工生产牛仔裤。一条美利坚的牛仔裤售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