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在边关,那边情况更复杂,孩子们的安全更应该重视起来。
杨澜儿趁孩子们不注意,从空间拿出一些当季水果杨梅,看了眼在床边逗弄宝宝们的几个小调皮,喊道:“宝贝们,快过来吃杨梅,这可是我大清早让人去市场买来的。”
说罢,她自己扔了颗到嘴里,一口咬下去,杨梅的汁水在口腔里炸开,一股甜甜的味道充斥着她的味蕾,令人口齿生津,胃口大开。
孩子们不待杨澜儿招呼,自行的捏起杨梅塞进嘴里,个头不小的杨梅塞进孩子们的嘴里,令他们的腮帮子鼓鼓的,如小仓鼠般可爱。
差点萌化杨澜儿沧桑的老女人心。
“夫人,夫人…您快来呀。”门外传来小箬的急呼。
杨澜儿看着孩子们都看着自己,眼里闪过一抹惊慌,便安慰道:“你们在这儿吃杨梅,顺便帮娘亲看顾好弟弟们,娘亲去瞧瞧。”
小英子这时大姐姐的风范亮出来了,挺着胸脯道:“姑姑,您放心去看看怎么回事,小箬姐姐大呼小叫定然是有事找你,弟弟们我会看顾好的。”
杨澜儿出了房门,见小箬的声音是从隔壁周氏的房间里传出来的,她心里一突,莫非大嫂遇到了啥事?
她三步并二步地进了隔壁的房间,见周氏满脸通红地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嘴唇发白起皮,这是……
第542章 比土匪还土匪
小箬听到有脚步声,回头见是杨澜儿,便带着哭腔道:“夫人,舅夫人这是发烧了,可能是昨日受了惊吓。”
昨晚一睡,便把这些日子跋山涉水的劳累,加上昨日受到了山匪的惊吓,让她的病情一下便爆发出来了。
杨澜儿上前诊断过后,看着周氏没有意识的脸,快速地写了一张药方,让小箬赶紧去派人抓药,并打盆温水来给周氏擦身,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待药抓回来熬好,和小箬一起将药灌进周氏肚子里,交待小箬照顾好周氏。
杨澜儿才起身回到自己房间。
周氏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心病还需心药医是一点也没说错,她的恐惧来自山匪。
经过了解,杨澜儿对她进行了疏导安慰,万事有高个子顶着,莫杞人忧天。
周氏放下心头的恐惧,加上歇息了一日,身体得到了休整,自然恢复的快。
翌日,周氏除了脸色有点憔悴外,其他身体并无大碍。
杨澜儿笑着道:“大嫂,今日怎么不多睡会?身体可还难受?”
“昨日睡了一整日,睡不着就早点起床吧,澜儿,给你添麻烦了。”周氏握着妹子的手,一脸感激:“谢谢你。”
“大嫂,一家人说感谢的话就见外了。”杨澜儿好笑道。
没想到大嫂生场病,话多了不少,平时是半晌不吭声的。
这时,王管家找了过来。
周氏看了眼王管家,脚步一顿,转了个弯往里间而去,留下一句话:“澜儿,你去忙吧,我来帮你看顾宝宝们。”
杨澜儿笑了笑,示意王管家坐下回话。
“谢夫人,小的还是站着吧。”王管家往椅子上看了眼,在夫人面前他坐着不自在,还不如站着舒心。
“随你吧,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宣城布庄遍布大街小巷,店铺无数,但是店铺最大面料最全的铺子有三家,分别是阮、首、李,价格最优惠都可谈下来,最主要的就是这三家,夫人您属意哪家?”王管家把调查到的东西都写在纸上,交给夫人。
这次主要看人品,看夫人对哪家另眼相待。
杨澜儿接过纸张,低头认真看了起来,自从碰上阮家兄妹,她对阮家的家教人品都表示怀疑,第一个把阮家剔除。
首家铺子,据说是京城首家开的连锁店,想到在崇县时遇到时目空一切的首小姐,顿时,把首家也剔除在外。
最后只剩下李家了,看着调查到的资料来看,这李家做生意诚信经营,在百姓中口碑不错。
“就选李家吧,忙不过来便找几个人一起去帮你的忙,今日把货物装好车,明日用完早饭便出城。”杨澜儿把纸张递还给王清,让他去忙。
这次本来就没打算做长久生意,只是顺路带批货过去,赚点零用钱,所以,她不想费太多的精力在这条线上。
王管家接过纸张,笑着点点头:“一切按夫人的意思办,小的已经联系了宣城的镖行,向他们雇了二十辆马车,明日定然不会耽误出发的时辰。”
第543章 淳水渡口
到了第二日出发时,他们的队伍又壮大了。
最终增加了二十五辆马车拉货,杨澜儿看着排队出城门都用了半个时辰,这下后面的路程必然要被拖慢行程了。
不过,想到拉的都银子,心里又有了安慰。
如此赶了五日路程,在这日的半下晌,申时初到达了淳水渡口,陆路再往前已经没有路了,前面全是崇山峻岭,她们必须渡过这条大江。
淳水渡口是连接两岸的重要渡口之一,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管家和小九已去联系渡江的船家了。
杨澜儿站在岸边望着宽阔的江面,以及忙碌的货船,这还是她自来这儿以后,第一次瞧见这么大渡船,如此宽阔的江面。
几个孩子见此都兴奋不已,嚷嚷着要坐船。
“夫人。”小九从护堤下面跑了上来,脸不红气不喘的道:“刚谈妥了一艘船,今日下午还可以跑一趟对面,王管家让我来问,您是先过江还是今晚在这边住,明日再过江?”
杨澜儿看了孩子们兴奋的神情,了然地笑了笑:“我们先过江吧,今晚到江对面可以好好歇息,这队马车便要劳烦你们多费心了。”
小九嘴角略不可见的微微勾起,须臾又恢复了面无表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夫人,那您先带着孩子们和女眷先上船吧,后面的事交给我们便可。”
杨澜儿点点头:“今晚没过江的人,你要安排好他们,晚上给他们加个餐,这一路过来接连十多日也够辛苦的,定要吃好喝好休息好。”
“诺,夫人放心。”小九赶忙应下,唯恐杨澜儿再唠叨下去。
杨澜儿看他闪烁的眼神,好笑地睨了他一眼,带着奶娘们、厨娘、孩子们以及五个女护卫上了船。
这艘船吃水很深,王管家在船上接到她们一行人,便直接带到了船头的休息仓。
后面跟着是车队的马车,这趟船不可能只接她们十几个人,还得赶几辆马车上来,一起渡河。
孩子们站在凳子上趴在窗边,看着大船乘风破浪缓缓地向江中驶去,幽深清澈的江水,浪花打在船身上发出哗啦啦的水声,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亲身体验,即新奇又带点对深水的敬畏。
锟儿指着远处江面,激动地问道:“娘亲,那是什么鸟?还会凫水嘞!”
“啊,鸟儿钻进了水里。”
“哈哈,那条船上有好几只,那边船上也有几只。”
杨澜儿闻言,抱着三宝挪步到窗边,往外面看了看,嫣然笑道:“那船是渔船,那黑色的鸟叫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被渔民驯养后,可以帮渔民捕鱼。”
钰儿望着远处的鸬鹚略有所思,少顷抬头问道:“娘亲,那鸬鹚真的有那么听话吗?它们在水里不会把鱼先吃了?”
哎哟喂!她的儿子就是最棒的,还懂的思考问题并提出来,不错!
孩子们这个习惯一定要让他们保持,继续发扬光大。
第544章 到达
杨澜儿欣慰地瞥了钰儿一眼,温声道:“渔民会在它们脖子上戴个脖套,鸬鹚捕到鱼也无法吞咽下去,鸬鹚只好叼着鱼返回船上找主人呀,渔民会把鱼夺下,鸬鹚只好再次潜下去捕鱼,等捕鱼完成后,它们的主人就会把小鱼赏给它们吃,如此循环,鸬鹚便会懂的只有努力捕鱼主人才会赏给它们鱼吃,下次捕鱼鸬鹚是不是会更努力呢?”
“会。”孩子们异口同声道。
在与孩子们的一问一答间,货船了对岸。
杨澜儿等人坐着马车到了距离江边不远的镇上客栈安顿下来,后面剩下的马车过江用了两天时间,才陆陆续续全部运了过来。
期间,杨澜儿带着周氏在镇上闲逛,发现了几个地摊有芋头卖,她把这些隔年的芋头全买了下来。
回到客栈教会王嫂做了几道芋头美食,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是芋头丸子和芋头饼。
剩下的芋头装入马车看能不能在边关栽种成功,当然空间杨澜儿也栽种了几颗,芋头和茎皆可入菜,还可以做成多种美食,她怎能放过?
过了淳水,再行了七八日,地势慢慢平坦许多,赶路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但是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一行车队只能清晨早早启程,晌午歇息,半下晌太阳不太烈时再赶路。
一路越往北,地域越荒凉,古代地域广垠,人烟稀少,有时走上一日也不见人烟。
周氏迎着窗外吹来的热风,望着一望无垠长满野草的荒地,感慨道:“澜儿,你看外面如此多的荒地,若是种上粮食,不知能收获多少粮食?”
这北方和南方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大大不同,在他们那儿,如此平坦的荒地几乎不可能有,好多稍微平坦的山坡都开了荒。
而这儿,到处是荒地,连人烟都稀少。
杨澜儿抿嘴轻笑道:“大嫂若是想种地,等到了边关买上一片荒地,请人开荒便是,还怕种不出粮食?”
穷苦百姓看到好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永远是种粮食,因为他们穷怕了,唯恐饿肚子,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是他们永恒不变的执念。
“到了边关再说吧。”周氏惆怅地叹气,离边关越近她心里就越惴惴不安。
杨澜儿看出大嫂心里的担忧,但是她也不知如何安慰,说的再好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等到了边关安顿好,到时再带大嫂到处转转吧。
“还有几日便到了彭城,大嫂不必担忧,大哥几年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