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那件白色的卫生衣(文化衫)印着为鲜红色的人民服务、好好学习,漂亮!这个便宜,大人一件才125元,俩孩子小号的才045元。
合算!
一家四口一人来两件。
这棉线袜大人的七毛一双,小孩的才三毛,太合算了,得多买两双。尼龙袜得一块七,这个不能买,他媳妇要是知道价钱饶不了他。
那么大瓶的海鸥牌洗发膏得买,只要六毛多,毛巾也得多买两条,就是掐死他都得要买。
……
关有寿终于发光手上的布票、棉花票和工业券,又去买了一个大袋子,真的将所有的东西全往里一塞,带上他们兄妹俩人上了车赶往车站。
生产队让他买点锄头铁楸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种子都在车站一个保存室,这一下子倒是让这些东西全一下子团聚。
关平安听保管员对一位背着大麻袋上门的乘客说是一天一毛,对比一下,她爹这么多东西也是一毛倒是不心疼。
可就这么放着万一丢失其中某一样?她不心疼,可担忧晚上会睡不踏实。真丢了她爹可不得心疼坏。
关平安使劲拽过袋子,坚决不保存,“爹,走,咱们先买票。”
关天佑见状也双手拽住袋子另一头,“爹,先买票!”
关有寿瞥了眼周围,压低声音,“甭担心,人家收了钱的,就是一颗螺丝钉都少不了,放心好了。”
如何能放心?
此刻她恨不得告诉他,自己有小葫芦。一颗螺丝钉确实少不了,那才几厘钱呀?能跟这些东西相提并论!
面对坚决不让步的一对儿女,关有寿只好妥协,带着他们俩去买了明早第一班开往县城的车票。
出了车站,关有寿好笑地看着俩孩子,“这下子行了吧?来,给爹拿着。不存了就咱们带着身边。”
“真的?”
“哥,咱爹说话算话。”
关有寿无语的翻了个白眼。他的小闺女越来越精了咋办呢?“就你们瞎担心,爹还能不先打听?”
关平安讨好的笑了笑,将袋子递给他。嘿嘿,总不能说你老偶尔总是一时精明一时犯糊涂吧?
这不,刚上了摩电(有轨公共汽车)没半柱香功夫,听车上的乘客在嘀咕啥啥大师今晚在戏院开演。
她爹又起心思问他们兄妹俩要看电影还是看戏剧?
关平安指了指车窗外开始亮起的路灯,“吃了晚饭咱们就回去吧,太迟了,姨奶奶会担心。”
“这可是京剧。”
“爹想看?”关平安忒烦咿咿呀呀没完没了的戏剧,江湖耍把式的都比这带劲,以前后院的妇人没事干才会看。
“要不去看电影?爹爹许下约定,得说话算话。”
真爱翻旧账!关平安眼神瞟向哥哥关天佑。
关天佑抓了抓脑袋,“要不就不看了。爹,等回头咱们那放电影,你带我们去也是一样,还不花钱。”
关平安赞赏的瞥了眼哥哥。他们俩果然是双胞胎,太有心有灵犀了没有?!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
不管什么世道,有银子的人说了算。
在一家国营饭店,一家三口用过晚餐,大腿直接带上他们俩这小胳膊去了戏剧院。小胳膊觉得一定是大腿自个想听戏。
他们兄妹俩人倒是嗑完了一纸筒的瓜子,可你让她,还有她哥,随意说说戏台上锣鼓敲得锵锵响,咿咿呀呀的都唱了啥?
一窍不通!
那上面的戏服配饰更是让她目不忍睹,还不如扬起脑袋看天花板上挂着的那一串串大灯来到精彩。
不过,这一点她是不会告诉她老子的,谁知道他爹又会不会心血来潮想买个灯饰什么的带回去?
马六屯呀,要是有了电多方便。
当初在县城医院,她问过了,这一拉就亮的电灯据说要先拉啥电线,有了电线还得啥供电所发电。
太复杂了,也不知道这电是怎么发的,简单不简单?要是能容易学会,她倒是有兴趣试试这玩意。
一场戏终究到了会谢幕。
爷仨随着人群走出戏剧院,在昏暗的路灯那点灯光照耀下,抬头望向天空,天色已经乌漆麻黑。
时辰真的不早了。
她爹离开废品站就匆匆留下不用等我们,我们可能很迟回去。如今应该算是很迟了吧?
离家都两个晚上,也不知此刻她娘是否已经入睡,还是辗转反侧又起来点上油灯开始纳鞋底。
外面再好呀,她还是想回到那个宁静的山村。
一辆三轮车带上他们爷仨回到叶家院子前面,又是付了三毛钱,关平安默算了一下需要多少个工分赚回,有些汗颜。
她娘要是知道,她爹还要不要过好日子呀?
看来他们当儿女的还得瞒着点。
结果,他们刚一转身,得,眼前的已经瞒不住了。
——院门开着,走出来的可不就是刘老太和叶大贵老俩口!
“回来了,快,先进屋。”
“矮油!这俩孩子跟着你跑了这么久该累坏了,走,咱们不跟他玩,姨奶奶给你们包了大饺子,咱们吃了就睡。”
关平安看着尴尬而笑的父亲,差点笑场。
该!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63章 回程
一夜好眠,关平安迷迷糊糊地被轻微动静所惊醒,只见她爹已经下了炕套衣服,外面更是有人走动声。
她立即起身推醒哥哥。
终于可以回村!
与来时不同,虽然叶兴旺昨晚上夜班,人还未归,但来时的那一箩筐已经放满大包小包,最后还有一口大铁锅。
也不知是不是关天佑说漏嘴,这口大铁锅明显是新的。当然人家应该也不会把自家的旧锅送人。
关有寿见状没再拒绝,心里则暗暗决定等回去后去购买些野味干货什么的邮局过来,他娘的礼到底薄了些。
依依惜别,相约年前再来,道了一声珍重,爷仨终于踏上归家的旅途。
来时一辆汽车挤满乘客,回去时照样兄妹俩人没买票,可还是有了空位,被关有寿料了个正着。
第一班车确实乘对了。
汽车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县城已经是快中午。
这次关有寿照样决定要带孩子们先去国营饭店吃饱了再走,要不然回去可能连野菜窝窝头都吃不上。
国营饭店不远处就是卖日杂货如簸箕箩筐一些编制品和大缸小缸的商店。
他先点好一菜一汤和十个二合面馒头,让俩孩子看住行李物品,自己则去买了一箩筐和扁担。
如此一来,就是回村路上没有搭不了顺风车,他也打算就把俩孩子放在一前一后的箩筐里,一根扁担挑着走。
否则让俩孩子走那么远的路,小腿非废了不可。
“爹,快来。”关平安见他拎着扁担箩筐进来,顾不上问其中原因,挥着小手向他招了招。
关有寿见状,连忙打量一眼他们兄妹俩四周,没见异常,可还是快步跑到她身边,“咋啦?”
关平安一双小手合着两个红纸包着的小红包摊开给他看了看,塞到他手上,又朝自己脖子上挂的红荷包比了比,向他解释道,“刚才我想把奶糖藏着哥哥口袋里,手往里一抓,快抓到底就抓到这两红包。”
关有寿点了点头,随手撕开红纸,结果两个红包分别都是一张十元大钞,无疑是给俩孩子的。
见状他蹙了蹙眉。
这礼给得过于多了。
叶家几个小孩子,他都没给,就是担心推来推去,谁能到自己俩孩子倒是收得更多,否则他也不会趁着叶家两兄弟上班赶紧撤退。
关平安回忆一遍,了然一笑,“爹,我想一定是我换衣服那会,姨奶奶把钱和糖一块塞进去。爹,现在咋办?”
关有寿眼睛瞟到箩筐上的铁锅,摇头笑道,“没啥的,先收着,回头爹就多买些东西寄给他们。”
说话间一菜一汤已经陆续做好,里面烧菜的老师傅一喊,他赶紧先放下这事,去端菜拿馒头。
不到省城饭店用过餐不知道,相比较还是县城这家饭馆实惠,主食是统一价,可馒头大也实心多。
就如今日难得的一道溜肉段,一块钱一大盘,比省城饭馆分量多了不少,倒是一毛五的鸡蛋汤一模一样,让人都怀疑这些掌勺的都一个师父教的。
爷仨吃过午饭,一盘的溜肉段还剩下一大半,不是他们吃不下,都惦记着带回去给独守在家的叶秀荷尝尝味。
这次刘老太不止给了一口铁锅,还送了一个铝饭盒和一个军用水壶,这三样都是稀罕物,可算解了燃眉之急。
就如关平安她就用水壶偷摸换上小葫芦里的水,一路上爷仨不知是喝了水的原因还是乘客少,下车后都不见疲乏。
此刻关有寿就用铝饭盒装了剩下的溜肉段。
再次整理好行李物品,关有寿将队里交代要买的几样与预备藏私的放在一头箩筐,再把旧衣服和叶家回礼另置一箩筐。
整理妥当后,将一对儿女放入一前一后,挑起扁担离开了饭馆。
关平安拽着箩筐绳子,坐在里面摇摇晃晃的感觉太惊奇,一会儿问她爹累不累,一会儿问她哥好玩不。
乐得挑担的关有寿哈哈直笑,更是加快脚步,恶趣感的有意摇摇晃晃,一听到俩孩子的惊呼欢笑,一时都忘了即将要面对的父母。
到了村口时候已经快是黄昏时分,远远地就看到村口几家孩子正背着背篓、挎着土篮子赶往家。
现在已经属于春耕时期,大人们都出工了,家里的活,如打猪草、挖野菜、做饭这些无疑是交给他们。
而他将要面对的也不能避免。
关有寿挑着担子先往生产队场院方向而去,中途路过马振中家,先拐进他家的院子,进了外屋地。
放下担子,他又喊了一声,还是没人。
想想也是,马振中他老爹老娘跟着长子过日子,他们夫妻又去忙着赚钱工分,几个孩子们估计也是去玩了还没回来。
他从身上收刮完剩余的65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