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看着比昨儿精神多了。老三,这就走?”
“等等,还得等孩子他娘。”
“要不要再去那位老大夫那一趟?”
“早上过去换药那会已经跟人老大夫说了,他下午没上班,要去开会。”
等了十来分钟,叶秀荷带着儿子关天佑也回来,一行人拿起已经收拾齐全的包裹与病房里其他人告辞离开。
来时一辆牛车,回去还是这一辆牛车,关平安不止她爹临时为何改了主意,不过住在县城她也不习惯。
昨晚病房内如雷的鼾声此消彼长,她是一夜无眠,各种思绪万千。
前世也算一命抵一命,唯一惦记的丫鬟如意,卖身契早还给她,只不过这傻丫头放心不下自己。
自己这一走,她应该不会丢了小命。
毕竟自己那位刑部侍郎的好父亲最怕仕途出现波澜,让脑袋上的乌纱帽丢了,要不然也不会隔了16年又想接回她。
而且嫡母再如何生气,拿自己尸首泄恨,可人都死了,还用在乎尸体?搞不好对方还得端着架子隐瞒后院龌龊。
五姨娘可正虎视眈眈的想拿到管家权,为了她两个嫡子,那老女人都得咬碎牙齿和血吞,谁让出事点就是她亲闺女闺房。
现在呢,虽然穷了点,大家庭看似矛盾重重,可她爹有脑子有魄力,她娘又泼辣又能干,她哥可爱又机灵。
如今的生活,曾经让她梦寐以求。要是师娘好好的,她就不用进顾府当什么大家闺秀大小姐。
要是她娘当初没进府,也跟这个朝代一样施行一夫一妻制,她也不会郁郁而终,撒手撇下自己。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8章 回屯
马振中“吁”的一身,将牛车停在关家大门口,此时正是午饭时间,很多人正下工在家。
整个生产队除了外出修水渠的壮劳力,剩下的也不是能闲着,春耕前还有不少农活要干,比如选好了种子,还得烧茬子,翻地。
所谓的烧茬子,就是将去年收割的玉米高粱时,留在田里的庄稼根挖除了烧掉,这也是为了肥田。
不过总有害群之马。
比如关老大关有福,据说又腰伤复发,而关老头就信了这个邪,正想找马队长卖卖老脸为大儿子求个轻松活。
听到动静,关大爷背着双手,来到大门口,扭头朝院子喊道,“出来个人帮把手。”说着他问道,“安安没事吧?”
关有寿抱着孩子下来,轻声嗯了一声。
关平安赶紧喊了一声爷爷。
不管如何,她是孙女,礼貌还得讲究。也就是现在,要是放在一千年前,一个不孝之名,她爹可就惨了。
关大娘正好年过五十,已经白了一半头发,脸上皱纹也不少,迈着小脚,走路一颤一颤的,正是所谓的三寸金莲。
她的身后跟着大儿媳、几位孙子们踏出院子,不等她开口,大儿媳刘春花大声嚷道,“哟,还舍得回来啊?”
关大娘操起手上的笤扫嘎达就往她身上抽,边抽边骂,“你个搅家精,我让你话多,我让你……”
刘春花迈开大步往旁一闪,“娘,你干啥呢,我就说说咋啦,你发啥脾气,本来就是,人家马大爷都说没啥事,就他家小丫头片子值钱?搁在前几年早就往后山一扔,还去县城,美得他关老三……”
关大爷怒喝一声“给我住口!”
刘春花还是有些怕公公生气,立马闭上嘴,眼珠子瞄到叶秀荷拎着的包裹皮,一步窜了上前,“弟妹,我来,我帮你拎。”
叶秀荷翻了个白眼,一手推开她,喊了一声爹娘,挤进大门径直往自己房间而去。
关平安目瞪口呆地望着她的大伯母刘春花一脸无所谓的撇了撇嘴,嘀咕一句臭显摆啥呀,还不是花我的钱?
这话连关有寿都听到了,他冷笑一声,转身对马振中说道,“感谢的话,兄弟不多说,回头上你家再聊。”
马振中同情地拍了拍他肩膀,跳上牛车甩起牛鞭子就急急忙忙离开,就担心迟了自己这张破嘴又控制不住。
“老三,吃了没?娘给你们留了饭,快抱孩子先去吃了。”
关有寿朝关大娘笑了笑,“娘,我马上就来。”
看着儿子一家人进去,关大娘朝老伴皱了皱眉,叹了口气也转身进去。
“爷,我三叔买了东西。”
“我也闻到香味了。”
关大爷瞪了一对孙子一眼,背着双手紧随其后进入院子。
这两天家里气氛不对,大房的两个小儿子也不敢多言,垂头丧气地进了院子,朝三房方向啐了一口口水。
关大爷眼角抽了抽,狠狠地瞪了眼进门的大儿媳妇。
刘春花一等他转身朝天翻了一个白眼,扭转屁股往自己房间而去,她得找孩子爹说说理,她可是长房长媳,还有没有规矩?
外面的动静,关平安一家人毫无所知,此刻她正认真地打量着自己小家。
与记忆中相似,这间房间不小,可东西也不多,其中最显眼的便是靠窗位置的一个大炕。
炕上铺着发亮的炕席,炕上还有两床洗得发白摞在一起,大红大绿花朵夹着鸳鸯样的大花被子。
这还是她父母结婚时做的被子。
坑稍处,并排放着两个红色大木箱,上面还放着两个一大一小的笸箩,其中一个就是针线笸箩。
房门后的墙角位置有一个她爹亲手制作的木头架子,上面放着一个圆形洗脸木盆,下面放着洗脚盆。
墙上糊了发黄的白纸,还贴着五幅花花绿绿的年画,新旧不一,但是都很干净,应该是父母住进来五年一直舍不得撕下。
整间屋子简陋却干净整洁。
“先吃饭。”
随着关有寿这一句话响起,叶秀荷往木箱内放好东西,上了一把小锁,抱起关平安出了门。
关家的房屋都非常简陋,不过前后院相加占地面积却不小,前面一排五间呈人字梁结构的泥草房。
如今东屋住在关大爷老俩口,紧挨着就是关老四小两口,而中间外屋地相连的两间西屋则是关老大一家子的卧室。
原本其中有一间属于关老二关有禄,后来他一来二去被刘春花怼了几下,与关老三搬到后院三间泥草房。
两栋一大一小的平房、一个两间屋的仓库都是泥草房,用一米五左右高矮的篱笆围成一个大院子。
整个马六屯约有两百户来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养了猪和鸡,因而各家几乎都用篱笆围了一个院子。
当然村里可数的几家富户,如老马家的族长与队长,还有赵老爷子,他们是住青砖房土围墙。
关家这样的外来户,占据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地基,除了位置偏僻外,这片土地最贫瘠。
最直观的一点。
距离村里的水源地——那条小河比较远,为此关家当年还费了不少钱打了一口水井。尤其在前几年大干旱时,水井是一点也掏不出水,要不是关大爷有四个儿子压阵,当初抢水都得出人命不可。
这也是关大爷宁愿在后院起一栋三间屋,也不乐意分家的原因之一。
欺生在哪都避免不了,想融入以马家姓为主的村子,没有个上百年,人家还是觉得你们是外来户。
要不是他当年看中这个村庄的地理位置,要不是有四子一女,要不是与马家有些交情,他还真不敢落户此地。
自从小儿子娶了马家人,眼看自家越来越有话语权,可偏偏老三又开始折腾,以他眼光如何瞧不出这儿子想分家?
这个家确实多亏了这个儿子。
就算当初他不听自己劝言,拒绝了马老六的提亲,之后更是贪图容貌娶了如今儿媳妇,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四个儿子中,唯有老三最不用他担心。
可亲兄弟是啥?
他这一辈子就是缺少亲兄弟,要是当年父母没早早去世,有个亲兄弟帮衬也不会被堂叔卖到省城当奴才。
尤其当初一对龙凤胎的出生更让他又喜又愁。
喜得是确实是好兆头,可更愁当初接生婆所言,老三媳妇以后很难再生育。你说说,眼看以后这一房又是独苗。
儿子他咋就不多想想、多考虑一点,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将来能帮天佑的,谁能好的过血缘至亲?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9章 初提分家
关大爷抽着大烟袋,坐在秫秸编织的炕席上,紧皱眉头听着此刻在外屋地里老伴和儿子的唠嗑声。
唉……儿大不由娘。
好肉得烂在一个锅。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干啥这么爱计较,这个儿子的心眼儿到底还是小了点。
分家?
分了家就是四户人家,往后寒冬腊月修水利、修江堤搞基建,一抽丁就得四个儿子全一块上。
就连一到年关分肉,他们队里都是先让工分最多一户人家先挑选好肉,自家一分散后都得落人一步。
以后是干啥,啥事都得吃亏呀。
外屋地儿就是一厨房。是做饭的地方,也是放一些生活杂物的地方,比如碗柜、水缸、酱缸、酸菜缸。
两口大锅台管着一家十几人口一日三餐和两头猪的猪食同时,还兼顾入冬后东西两屋内的火炕取暖。
靠里还有一张不见真面目的八仙桌,此刻关有寿带着自家四口正在用餐,身边的关大娘正絮絮叨叨。
粗糙的野菜粥又苦又涩,参杂玉米面和野菜的玉米饼干巴巴,咬一口直掉渣,粗得直砬嗓子。
关平安端起野菜粥往下顺玉米饼,见父母和小兄长都吃得一脸美滋滋,下意识将啃了一口的玉米饼揣在怀里。
印象中今儿轮到老婶做饭,这还算好的,等明天轮到的大伯母下厨,那简直跟喝药没啥区别。
关家四位儿媳妇,她娘叶秀荷干活利索,最善于将寻常菜色烧出美味。只因她娘在娘家不用干农活就管灶上活。
而大伯母为何手艺一直生疏?据说唯一的姑姑一向勤快,大嫂进门之后还是她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