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算出嫁姑姑的孩子,何家第三代长大的有兄妹十一个,七男四女,男孩就是何广、何飞几个。
何礼这代人,大家族、大宗族的传统思想很浓郁,振兴家族是他们毕生的目标和愿望。
在何礼眼里,五个儿子就那样,虽然饿不死,却也终身难有大出息,孙女终究是要嫁人的,是没法依靠的。
唯有这七个孙子才是何家发展的关键,他们能和睦友好就代表着何家能兴旺发达。
七个孙子,是何家的未来和期望,也寄托了何礼全部的愿景。
为了给他们讨个好彩头,仅仅在取名一件事情上,何礼老爷子就费了好大的心思,翻烂了他那几本古书,韦编三绝、钩沉索隐,花了好久才确定下来。
何飞、何龙、何广、何风、何林、何火、何山,再加上何广出生后就不幸夭折的弟弟何厦。
八个人的名字分开看,毫无出奇之处,但合到一起,却大有讲究,分别是飞龙广厦、风林火山,分别出自古书《阙海钩沉》和《孙子兵法》。
老爷子希望他们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不管小时候还是长大,都能“飞龙在天、广厦天下,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都有一个锦绣前程,让何家发扬光大。
……
泥泞的小路在几个兄弟的笑语中慢慢后退,带着众人在山脊与山谷间起伏盘旋,穿梭在一座座山峰的间隙中。
不高大但绵延层叠的山峦,就像是一个个静静伫立的卫士,亿万年如初,看护着这一方水土。
下一个长长的斜坡,再穿过一条小河,一个小村落就出现在小路的左边。
像是顽童随手搭建的积木一样,一幢幢黑瓦为顶、白灰涂墙的房屋,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
大多数屋顶上长有簇簇茅草,大部分墙上的石灰都快掉光,阳光打在上面,仿佛是一块块光阴的残影。
一路上,不断有人和何礼打招呼。
何礼不急不慢地一一回应,有的轻轻点头,有的稍稍寒暄,有的稍加细聊,但脚下并没有多停留,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步伐,缓慢而坚定地走进了村落,又走出了村落。
这里叫望龙下湾,因处于望龙湾大队的下方而得名,何广的老家,还在山的更里面。
他的爸妈都在县城里教书,户籍什么的已经都不在这里了,但农人数千年的思想依旧沉浸在他们的骨子里。
每到过年时,他们还是会早早地从县城里回来,到老家来过年、团圆。
出了下湾,沿着一连串曲折而陡峭的山岭,众人走向山岭的更深处。
经过一个池塘的时候,一个高高的身影出现了。
他先是打量了何山几眼,然后笑嘻嘻地说道:
“哎呦,何山,我看你还囫囵的很,没少胳膊缺腿嘛!”
这话一出,何秋收、孙秋菊二人顿何显得尴尬无比。
方漱玉重重哼了一声,偏过头去懒得理他。
何广、何林几人晚辈则招呼着:
“爸”、“二伯”……
这人没理会其他人,而是大步走到何秋收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怪笑着问道:
“老四,大方啊!几千多块,将近两个月的工钱,就这么让你的宝贝儿子吃掉了?连巴掌都啥不得给一个?”
第252章 〇五二章 何家
对于何秋收的教育方式,身为教师的何夏长是非常看不惯的,但各家人有各家事,他也不好多管,只能在有时是出言讥讽两句,希望这个三弟能警醒。
可惜,他这番苦心是注定要失望了。
“老二!”
“他二伯!”
“老爸!”
方漱玉、孙秋菊、何广一连串的声音响起,都阻止不了这个人巴拉巴拉,眼看他还要继续,何礼双眼一瞪,大喝一声:
“够了,先回家!”
那人这才笑嘻嘻地不再继续,而是转身对何广喝道:
“臭小子,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你妈早就给你弄好了饭菜,都热了好几回了!”
这便是何广的老爸何夏长了。
何广支支吾吾地解释了几句,何夏长也没有在意,他只是本能地展示一下父亲的威严而已。
何飞、何龙、何钟灵的爸爸何春种,何广的爸爸何夏长,何风、何山的老爸何秋收,何林、何火的老爸何冬藏,加上何毓秀、何秀外、何慧中姐妹的父亲的何四时。
五个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如果还有儿子,多半会叫五方,取自农村的俗语和重重美好的谚语。
何家的取名就是这样,他们有一个奇特的规矩,没有传统的“字辈”,而是等同一辈分的孩子全部出生后,才一起确定最后的大名。
据说,正是这种奇特的取名方法,才使得何家的姓氏和血脉得以延续,没有在战乱和灾难中断绝。
何礼一辈一共五兄弟,他是老三,名字来源于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文中的“仁义礼智信”。
不过,那个时代混乱颠沛,五兄弟中只有何礼一人结婚生子,其他四个不是早亡、就是失踪,都没有后人留下。
何礼夫妇一共有九个小孩——五男四女。
五兄弟中何四时没有儿子,何家第三代只长大了七个男孩,名字就使用了“飞龙广厦、风林火山”这一说法。
不过,每每想到这件事,何礼就有些遗憾。
因为要等到所有的男孩出生后再一起取名,何广几个小时候是没有大名的,都是什么碳头、黑皮、山娃之类的乱叫。
没上学前,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乱叫就乱加,贱名还好养活呢,但等到何广该上小学了,五叔何四时的孩子还在五婶李春松的肚子里,依旧没出生。
这就没法等了,名字要写入学籍档案的,总不能写“何碳头”吧?
没办法,何礼只好提前给孙一辈确定大名,选中了“飞龙广厦、风林火山”四个字,起名字的时候,何礼还万分不情愿:
“要不是厦而提前没有,何家正好八个孙子,八八大发,那才是吉兆。即使是现在,完全可以再等几年,等再有了一个孙在在取名。
这样逼我取名,不是乱了我何家几百年的规矩么!”
还真被他言中,何四时先后生下三个孩子,都是女儿,何家孙一辈的男丁就此固定,没有再增加。
从此,何礼一想到这个就怏怏不乐,认为这是对自己不遵从宗辈规则而受到的惩罚。
道路在交谈中慢慢后退,长长的陡坡变得慢慢平缓。
何礼夫妇已经有些气喘,对于两个快八十岁的老人言,这段路实在是太长、太陡了。
何夏长三兄弟上前,想搀着两个老人,方漱玉欣慰地看了三兄弟一眼,欣然接受了,而何礼却坚决地摆摆手,拒绝了儿子们的好意。
他喘息了几下,背着双手轻咳一声,挺了挺有些佝偻的背影,倔强地独自往前走去。
前方是一个岔路口,一座小山将山路分成了两半,一左一右伸向不同的方向,仿佛通往两个世界。
往左是望龙上湾村民的主要聚居地,右边则住着何家等人。
望龙湾的村民大多姓冯,祖祖辈辈聚居于此,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望龙上下两湾就是他们聚居形成的。
而何家,是后来迁徙而来的,到望龙湾还不到一百年。
农村的生活清苦艰辛,大自然的每一样馈赠,对农人都有重要的作用。
每时每刻都在温饱中挣扎的农村人,是很难保持谦让的高尚秉性的,这些自然的馈赠———水源、树木、石块等等,每一样都可能成为冲突的诱因。
为了减少矛盾,何家没有和冯姓聚居在条件更好的左边,而是在右边的一个小山坳中独立居住。
拐向右边,穿过一个豁口,世界陡然变得开阔。
向南远眺,望龙下湾清晰入眼,鳞次栉比的房屋、田间地头的农人、哗哗流淌的河流莫不尽收眼底,再远还能看到省道上飞驰的车辆。
而豁口之中,则是一个静谧的小山坳。
三面的山峦像是两只张开的手臂,从北东西三面将这片平地环在其中,两排房屋坐北朝南当中而立,扎根在这片平地的正中间。
一道溪流从更高的山林间流出,沿着山坳间盘旋,在两排房屋的左边绕了好几圈,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池塘,再从池塘中溜出,沿着一路的梯田飞驰而下。
两个小女孩正撅着屁股在池塘边抓鱼,看到何广的那一刹那,她们的眼睛陡然一亮。
下一刻,清越的声音就传遍了山坳,在林梢和水面见来回流动。
“哥哥,哥哥,哥哥回来咯!”
鱼也不抓了,两个小家伙“哧溜哧溜”地爬上塘坝,绕过众人,笑着、叫着往何广扑来。
何广双手一伸,挡着两个小家伙不让她们近身,嫌弃地看着她们满身满脸的污泥,皱着眉头说道:
“咦,脏死了脏死了,一边去一边去!”
两个小女孩却没有半点难为情,一人一只手,紧紧抱住何广的胳膊,连连跳着说道:
“哥哥,哥哥,好哥哥,帅哥哥!”
她们讨好地叫着,清澈的眼睛齐齐瞪着何广,满是祈求和期盼。
何广无可奈何地啧啧嘴嘴,抽出手在两个小家伙的脑门上各弹一下,大人一样老气横秋地问道:
“秀外、慧中,你们两个小家伙,这几天有没有乖乖的,有没有惹爷爷生气?”
第253章 〇五三章 家
“没有,没有,我每天都是作业做好了才去玩的!”
三年级的何秀外抢着回答。
“我,我…我也是、我也是!”
才一年级的何慧中一听,刚忙抢过姐姐的话,一边说还一边不断点头,好像这样就能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一样。
“好吧好吧,都是听话的宝宝,必须奖励!”
何广哈哈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两包“唐僧肉”:
“拿去吧!”
“耶耶耶!大哥最好了,谢谢大哥!”